南京大學儒佛道與中國傳統文化研究中心
南京大學儒佛道與中國傳統文化研究中心
徠“南京大學儒佛道與中國傳統文化研究中心”於2010年12月被批准為江蘇省高等學校重點基地。基地(中心)以南京大學哲學系、宗教學系和南京大學中國思想家研究中心為依託,有著綜合性的學科、科研、人才和管理優勢。
南京大學哲學系、宗教學系,在我國哲學、宗教學和傳統文化研究領域有著重要的影響,擁有一級學科博士點,是教育部“985”工程“宗教與文化”創新基地。中國哲學、宗教學是江蘇省重點學科,教學和研究隊伍實力雄厚,年齡、學歷結構合理。基地負責人徐小躍教授為中央馬克思主義理論建設工程宗教學首席專家。中國思想家研究中心是直屬於南京大學的獨立的學術研究機構。擁有中國思想史專業博士、碩士點(博士生由“中心”與南京大學歷史系、中文系聯合培養)。由“中心”組織編撰的新中國以來最大的思想文化研究工程《中國思想家評傳叢書》二百部,在海內外學術界產生了巨大的影響。本基地(中心)成員由南京大學哲學系從事中國傳統思想文化研究的老師和南京大學中國思想文化研究中心的相關研究人員組成,是一支結構合理、具有雄厚實力的研究隊伍。出版著作20多部,發表論文100餘篇,主持完成的各類課題20餘項,獲得各種獎勵數十項。
(一)儒學與中國傳統文化。儒學是中國傳統文化的根基和主幹。深入研究傳統儒學,既有歷史和學術的重要意義,也是當代中國文化實踐的需要。就儒學自身來說,儒學的歷史開展、儒學的精神價值、儒學的社會功能、儒學的近世轉型和現代發展等,仍是需要深入研究的重要問題。關於儒學與中國傳統文化的關係,如儒學在中華民族共同體的形成和凝聚中的作用,儒學對於中國文化核心價值體系的建構意義,儒學對於中國傳統社會形態和生活方式的深刻影響,儒學的歷史局限與現代作用等,仍然需要客觀深入地加以探索和把握。本方向的主要內容是:系統深入地研究傳統儒學的歷史發展、社會功能和文化作用,將儒學放入中國文化的歷史過程和現代開展中加以把握,為當代的中國文化發展提供建設性的精神資源。
(二)佛道與中國傳統文化。宗教文化是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宗教問題也是當代社會主義實踐和文化建設的重要問題。就中國宗教徠的歷史發展來看,佛教和道教是中國傳統社會影響最為深入廣泛的兩大宗教。佛教在兩漢之際傳入中國,道教在東漢末年正式立教,無論是信仰價值還是倫理規範,乃至政治、經濟和生活等諸多方面,佛道二教都對中國文化產生深刻的影響。本方向的主要研究內容是:以馬克思主義的宗教觀研究傳統佛道宗教思想和宗教文化;在儒佛道三教關係的整體視域中把握中國傳統文化的內在結構和關聯;系統研究和深入總結中國傳統宗教與政治、社會和其他文化之間的互動關係,為當代的宗教工作和宗教文化的健康發展提供文化借鑒和理論參考。
(三)儒佛道與江蘇地域文化與學派。地域文化的興盛和地域學派的出現是文化多樣性和繁榮的標誌。歷史地看,儒佛道三教在江蘇有著豐富而多元的開展,是研究三教關係以及儒佛道與傳統文化關係不可多得的地域文化標本。歷史上,儒佛道三教在江蘇大地上多元並存並融合發展。道家玄學和道教上清派,佛教的涅槃學、三論宗、牛頭禪,儒家的泰州學派和東林學派以及經學中的常州學派,吳派等,思想豐富,流派紛呈。受傳統儒佛道影響的江蘇地域文化也頗具特色,如歷史上以南京為中心的金陵佛教文化傳統,以茅山為中心的道教上清派傳統,分別以泰州和無錫為中心的儒家泰州學派和東林學派傳統,近代以來以南京為中心的現代學術文化傳統等。對上述地域文化和學派展開系統研究,有助於對認識和把握中國傳統文化的文化生態和地域特徵。本方向研究的主要內容有:江蘇歷史文化中的儒釋道傳統;儒釋道思想與江蘇地域文化多樣性;江蘇地域學派中的儒釋道思想及其文化作用。
基地(中心)的學術目標是全面、深入展開中國傳統思想文化的研究,以求取得突破性成果,以服務於社會,並在若干年內,努力使本心成為國家級研究基地。開展學科建設,提升科研綜合實力與水平,對作為中國傳統文化核心和重要組成部分的儒佛道三教進行綜合研究,發掘和弘揚中國文化的優良傳統並緊密結合當代文化實踐,為推動傳統文化研究和當代文化建設做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