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延髓背外側綜合征的結果 展開

延髓背外側綜合征

延髓背外側綜合征

延髓背外側綜合征是小腦後下動脈或椎動脈阻塞所致延髓後上外側的損害,是腦幹缺血性卒中的常見類型。導致本病的主要危險因素有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冠心病、心房顫動、吸煙、肥胖等。主要表現為頭暈、嘔吐、飲水嗆咳、吞咽困難、構音障礙、面部麻木、肢體麻木、肢體共濟失調等。超早期可以應用藥物溶栓治療,急性期主要給予對症治療,同時可配合針灸、康復治療。本病可有一定的後遺症,如感覺障礙、偏癱等,部分患者可因循環衰竭而死亡。大多數患者得到及時、有效的治療,預后良好。

就診科室


● 神經內科或內科

病因


● 延髓背外側綜合征常見於支配延髓背外側血管梗塞或血栓形成。因此,能導致腦血管病的高危因素同樣是延髓背外側綜合征的危險因素。主要危險因素有:
● 高血壓
● 糖尿病
● 高脂血症
● 冠心病
● 心房顫動
● 肥胖
● 吸煙
● 久坐不運動

癥狀


● 延髓背外側綜合征可有以下表現:
● 眩暈、噁心、嘔吐伴眼震。
● 飲水嗆咳、吞咽障礙、聲音嘶啞等。
● 交叉性偏身感覺障礙,即同側面部和對側肢體痛溫覺障礙。
● Horner征陽性,主要表現為病灶側面部無汗、眼裂變小、瞳孔縮小、眼球凹陷等。
● 同側肢體共濟失調。

檢查


● 頭顱CT、磁共振成像、經顱多普勒超聲、腦血管造影等。
● 頭顱CT、磁共振成像
● ● 可發現延髓背外側的梗死灶,有助於診斷本病。
● 經顱多普勒超聲
● ● 可了解椎動脈和(或)基底動脈有無異常,有助於診斷本病。
● 腦血管造影
● ● 可了解椎動脈或小腦後下動脈有無狹窄,有助於診斷本病。

診斷


● 醫生根據病史、臨床表現、輔助檢查診斷延髓背外側綜合征。
● 病史
● ● 患者多為老年人,有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動脈粥樣硬化、心臟病等病史,年輕患者有心源性栓塞病史。
● 臨床表現
● ● 有吞咽困難、飲水嗆咳、一側面部和對側肢體感覺減退或增強,噁心、嘔吐、眩暈等癥狀。
● 輔助檢查
● ● CT、磁共振成像、腦血管造影等可顯示延髓內病灶。

鑒別診斷


● 需要與延髓旁正中綜合征、腦橋腹外側綜合征、大腦腳綜合征等其他類型腦卒中鑒別。
● 如果出現上述類似的癥狀,需要及時去醫院就診,請醫生進行檢查和診斷。醫生通過病史、臨床表現及輔助檢查進行診斷及鑒別診斷。

治療


● 急性期主要給予對症治療,同時針對病因進行針對性治療。急性期治療應以脫水減輕腦組織水腫和改善腦血液循環為主。恢復期可給予血管擴張、神經細胞營養劑,針灸對改善吞咽障礙有一定效果。
● 藥物治療
● ● 超早期應用溶栓藥物,如阿替普酶、尿激酶等,促進血栓溶解。
● ● 急性期應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抗血小板聚集藥物,預防血栓形成。
● ● 應用他汀類藥物穩定斑塊。
● ● 早期可以應用依達拉奉等清除自由基,減輕對神經細胞的毒性作用,以及配合改善循環藥物。
● 手術治療
● ● 一旦出現意識障礙,甚至枕骨大孔疝等嚴重情況,應及時介入治療,爭取搶救時間,再行開顱減壓術徹底解除腦幹受壓,能夠挽救患者生命,取得一定療效。
● 病因治療
● ● 針對糖尿病、高血壓、高脂血症等腦血管病危險因素,採取積極的治療措施,使血壓、血糖、血脂控制在理想範圍,減少疾病發生風險。

危害


● 本病可造成感覺障礙、視覺障礙、腺體分泌功能紊亂、運動障礙等,嚴重影響患者的日常生活及工作,即使早期、規範治療,仍有可能遺留後遺症,給家庭、社會帶來較大的負擔。

預后


● 病情較輕、心功能良好、動脈硬化較輕和側支循環較佳者,經過正規治療后多數患者的眩暈等前庭神經系統癥狀緩解或消失,但其他神經系統癥狀和體征常殘留不同程度的後遺症。
● 年老體弱、有昏迷及合併症或反覆發病者預后欠佳。

預防


● 控制血壓、血糖、血脂在理想範圍內。
● 改善不良生活方式,戒煙限酒,保持愉快心情。
● 低鹽低脂飲食,營養均衡。
● 適量運動,控制體重,避免肥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