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顏思烈

完顏思烈

完顏思烈(約1206年-1233年),金朝宗室、大臣。南陽郡王完顏襄之子。早年侍奉完顏珣,忠於王室,深受器重。金哀宗天興元年(1232年)三月,在汴京(今河南省開封市)圍城中,被授予掌管參知政事的職務以及管理鄧州行省事務的職位。同年的八月,因在京水戰敗,被罷免行省職務,留守中京(今河南省洛陽市)。得知崔立連同汴京城一同歸降蒙古后,大病數日,於天興二年(1233年)三月病卒。

人物關係


人物生平


年幼忠心完顏思烈,女真皇族,南陽郡王完顏襄的兒子。天性文雅,閱覽通曉不少書籍史冊。崇慶二年(1211年)前後,五六歲的完顏思烈進入宮中,擔任侍奉皇帝的職務,很受寵幸,世稱“自在奉御”。當金宣宗完顏珣登上皇位(1213年),胡沙虎(后名紇石烈執中)飛揚獨斷專行,完顏思烈只有七八歲,曾經哭著跪在地上抱著完顏珣的腿說道:“希望早日誅殺權臣,以此來捍衛王室。”完顏珣急忙環顧左右,並掩上他的嘴。自此,完顏珣十分器重完顏思烈。後由提點近侍局的職務升遷至都點檢。京水之敗
完顏思烈
完顏思烈
天興元年(1232年)三月,汴京被圍,金哀宗完顏守緒讓完顏思烈擔任參知政事,管理鄧州的行省事務。同年八月,正值武仙引兵入援之時,完顏思烈帶領軍隊從汝州出發經過密縣,遇到大量蒙古軍隊,沒有採納武仙的阻澗結營之策。到了京水,蒙古軍隊乘機進攻,不戰而潰。武仙又下令讓他的軍隊分散而行,日後到留山會和。等武仙到了留山,發現潰逃過來的軍隊極多。最初,完顏思烈匯合武仙等人的軍隊入汴京援救時,完顏思烈就和與武仙的意見不合,武仙因為完顏思烈正受完顏守緒重用,經常忍讓他。完顏思烈認為武仙原本沒有入援的意思,特地讓朝廷派遣一個參政召兵來催促他出兵,武仙迫不得已才出兵耳。但武仙是懂兵法的,非常講究謹慎穩重。完顏思烈急於進入汴京,不聽武仙的策略,於是左右司員外郎王渥勸告思烈曰:“武仙參與了大大小小數百戰,經驗很多,作戰的事宜應當與他共同議論。”完顏思烈懷疑王渥與武仙是同謀,很想殺了他,王渥自己認為內心沒有愧疚,並不懼怕。最後完顏思烈果然戰敗,王渥死在戰場上。留守中京中京留守、元帥左監軍任守真因為京水之戰而死。金哀宗完顏守緒知道京水戰敗的消息后罷免了完顏思烈在地方行省的職務,擔任中京留守。天興二年(1233年)三月,蒙古大軍圍困中京沒有能夠攻下,崔立派遣人押著完顏思烈的兒子到中京城下,以此來使完顏思烈投降。完顏思烈沒有理會這一行為,命令軍士射箭。之後,完顏思烈知道崔立已經連同汴京城一起歸順蒙古,患了大病以至於沒法說話,數日後病卒。主要成就完顏思烈在京水之戰後擔任中京留守,與強伸一同固守洛陽。家族成員父親:完顏襄,南陽郡王。史書記載《金史》有其傳。

人物評價


《金史》贊曰:思烈夙惠,請誅權奸以立主威,有甘羅、辟疆之風,所謂“茂良不必父祖”者也。中京之圍,崔立脅其子使招之降,不顧而趣射之,何愧乎橋玄。至如不從武仙之言,以至於敗,此蓋時人因惜王仲澤之死而有是言,仙無入援之意則非誣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