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0條詞條名為蔣氏宗祠的結果 展開
蔣氏宗祠
四川省廣安市石筍鎮蔣氏宗祠
蔣氏宗祠,當地人又叫蔣家祠堂。它位於廣安市廣安區石筍鎮火焰村小土地岩坎下,佔地7畝,坐北朝南,始建於乾隆年間,距今有200多年歷史。
目錄
蔣氏宗祠,當地人又叫蔣家祠堂。它位於廣安市廣安區石筍鎮火焰村小土地岩坎下,是方圓數十公里不可多得的古建築。其所處地形、位置非常奇。高聳的衛家寨鷹嘴峰像人頭,小土地下的小山頭,圓溜溜的,像人的小腹,靠正溝有一塊很大的水田,名曰褲襠丘,像脫於腳背的褲子,左右各有個小山包,像人的膝蓋。遠遠望去,像一位即將分娩的孕婦,安然微坐待產。這象徵著蔣氏後裔人丁興旺,連綿瓜瓞。
蔣氏宗祠佔地面積約7畝,坐北面南,東西逾百步,南北逾百二十步,穿逗結構,以木板為壁。由正殿、東西廂房、轉角、戲樓共房屋二十餘間圍成四合院,房頂青瓦屋面,搬鰲座脊,雕操畫棟,戲樓脊的正中塑有寶鼎,正殿脊的正中塑有中花(筆架鼎),戲樓房蓋前方塑了一隻猛虎,用鐵鏈套在寶鼎上,名曰"猛虎鎮山”;後方(靠地壩一面)塑了憨態可掬的笑和尚逗著獅子玩耍的場景。正殿和廂房交界重迭能避雨的地方,各塑有一尊羅漢(即佛祖像),東廂房房蓋有“三英戰呂布形象”。西廂房房蓋塑有《西城弄險》等戲曲人物,雕刻精細,內容豐富,氣勢頗為壯觀。正殿的建築年代失記,相傳是大清乾隆年間始建、同治丁卯年間維修。該建築由八根粗細一致的木柱支撐兩品屋架,形成三間大屋的禮堂。正中神龕供奉著蔣氏列祖列宗香位,兩邊的板壁上,分別刻有家庭發展史及乾隆三十七年公議的字輩、《族規》、《家訓》、捐資建祠的功德碑。大廳上方懸掛著許多鄰近各族贈送的金匾,書有"合敬同愛"、“忠厚傳家"、"慶衍三多"、“徑踐流芳"、“篤慶錫光"、“敬宗睦族"、“祖德宗功"等鎦金大字,筆道遒勁,光彩奪目。牆壁上掛滿了條幅,柱子上掛滿了凸對(用木板刻制的凸形對聯)。正殿外沿砌的石護欄,石梯正中茶盆框內石刻龍風呈祥圖樣。兩邊各四個茶盆框,刻的萬字格。靠欄桿的四根木柱分別加了斜撐,其上面刻有八大文人以及《三國演義》、《水滸傳》中的典型戲劇人物圖像。為滿足家族、鄉鄰辦學需要,光緒年間擴建了東西廂房,各兩間雙層木樓。為滿足族人文化生活需要,宣統年間,建成了戲樓、轉角、院壩、月台,整座建築圓滿建成,掛上了蔣氏宗祠的金匾。
蔣氏宗祠既是祭祀先人、教育後代的場所,又是族人活動的中心。自建祠以來,每逢傳統節日,族人必在此聚集。如有族人仙逝,必敲鑼打鼓,送死者亡靈歸宗;特別是清明節,祭祀活動尤為隆重,上午族人到齊后,在族長的主持下掃墓,掃墓歸來,開會、鳴炮、祭祖,跪讀祭文講述家史,表彰尊老愛幼、勤儉持家、對家族有貢獻的族人;懲罰、告誡違背族規人員。會議結束后,中午還要大擺酒宴,並請來戲班唱戲,豐富鄉里文化生活。為滿足族人活動經費,族上留有公田收取租谷,供族上公用。蔣氏宗祠雖然經歷了二百多年的風風雨雨,特別是文化大革命中很多精緻的雕刻遭到了破壞,但整體建築結構依然保持基本完好,是方圓數十公里內難得一見的古老建築。二00五年學校外遷新址,復為祠堂。
火焰村蔣氏宗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