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3條詞條名為公平鎮的結果 展開

公平鎮

湖南省耒陽市公平鎮

公平圩鎮1950年屬十四區,1956年建鄉,1958年改公平圩公社,1984年改鄉,1986年撤鄉建鎮。

歷史沿革


公平鎮 2張
公平鎮
公平圩鎮1950年屬十四區
1956年建鄉
1958年改公平圩公社
1984年改鄉
1986年撤鄉建鎮
1995年撤區並鄉時,原白鷺鄉併入公平圩鎮。

行政區劃


1995年撤區並鄉時,原白鷺鄉併入公平圩鎮。公平圩鎮轄公平圩、車站2個居委會和25個村委會
序號名稱
1洲泉
2石灣
3三村
4樓前
5農科
6公平
7嚴豐
8曾家圩
9橫衝
10桐樹
11群豐
12暮沖
13新山
14易欄
15南禾
16泉沙
17魯塘
18魯碑
19白鷺
20光華
21大路
22橫嶺
23花萼
24小泉
25雲山

自然資源


礦產資源

公平圩鎮煤炭貯藏豐富,年產煤30萬噸。但有少數村民非法開採小煤窯,為消除社會不安全隱患,貫徹國務院關於煤炭關井壓產的精神,堅決取締非法礦,扶持合法礦,公平圩鎮採取過硬措施,摧毀非法小煤窯75個,使公平圩鎮煤炭生產走上正規化,評為耒陽市鄉鎮煤炭管理先進單位。
公平圩鎮礦藏資源豐富,工業基礎較好,礦產資源以煤、錳、石灰石為主,是重要的工業能源基地。公平圩鎮境內省市屬工業企業較多,省新生煤礦、省紅衛煤礦均坐落境內。

經濟


綜述

公平圩鎮境內礦藏資源豐富,以煤、錳、石灰石為主。公平圩鎮境內東西部群山逶迤,丘陵起伏。中部有小溪終年不涸,溪水兩側開闊、平展,土質肥沃,水利條件較好,為農業生產發展創造了條件。
公平圩鎮有用材林6000畝,經濟林5.1萬畝,其中油茶林4.8萬畝。公平圩鎮鄉鎮企業有煤礦、水泥廠、變電站、採石場、農副產品加工廠。公平圩鎮農業主產水稻,盛產油茶,為中國油茶生產基地之一。
公平圩鎮實施農業結構的戰略性調整。要以市場為導向,突出地方特色,進行農業內部結構調整。以葡萄基地為主的水果基地,2010年達到1萬畝,2020年達到2萬畝,建成耒陽市的小龍泉。公平圩鎮大力開展科技興農,引進推廣高效栽培模式:抓好“種子工程”,穩定糧食生產,確保農民糧食自給;在此基礎上,因地制宜地大力發展多種經營;以優質品種,提高質量,增加效益為中心調整種植業、養殖業結構,形成相對集中聯片的特色農產品生產基地。
優化農產品的生產布局,減少盲目生產重複投資,避免一哄而起,一鬨而散。公平圩鎮大力發展生態農業、高效農業和特色農業。大力推進以農副產品為原料的加工業,大力發展農業運輸業、商業等第三產業,突破性發展綜合技術服務、信息諮詢等產業,根據特色基地的發展需要,培植專業協會,支持農村市場流通,提高農業市場化水平。實施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堅持以治水為核心,治土為基礎,治山為重點,建設與保護同步,大力做好水土文章。公平圩鎮積極推進高坡易旱7個村,26個社,2500餘戶,10000餘人畜飲水工程;加大對病險(害)水庫整治力度;積極推進新修山坪塘工程。鞏固和完善澆灌系統。對25℃以下坡耕地實施退耕還林還草。
公平圩鎮實施高效農業建設。繼續實施科技興農戰略,積極引進適用農業技術,重點是農作物良種繁育、示範、推廣和運用,重視發揮農民技術人才的作用,擴大綠色證書的培訓範圍,推進農科研一體化發展,夯實科教興農基礎,促進高效農業發展。“十一五”期間,重點抓好1.1萬畝兩雜種子示範推廣為主要內容的“良種產業化項目”建設,抓好以良種、植保體系建設為主要內容的“十一五”商品糧基地建設,抓好綠豆、大豆、玉米等“萬畝豆雜基地”建設,抓好以耐旱作物選種示範、耕作模式研究為主要內容的“耐旱作物農業示範項目”,並通過普遍推廣運用農業適用科技,促進傳統農業向高效農業展。
實施產業化經營。積極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向縱深發展,拉長產業鏈,逐步形成區域化布局,專業化生產,一體化經營和社會化服務的新格局。立足依託淺丘、大壩、水源、日照充足、技術到位等資源優勢,提高農業綜合效益。按“高產量、高標準、高效益”的要求建設蔬菜、乾果、枇杷、梨子、藥材等基地。重點抓好葡萄基地、黑山羊繁育基地、筍竹基地等產業化項目。

社會


新農村建設

公平圩鎮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成效明顯,農業和農村經濟繼續呈良好發展勢頭,糧食產量保持穩定,主要畜產品產量大幅增加。堅決貫徹落實中央1號文件精神和免征農業稅、糧食直補等助農增收惠農政策。公平圩鎮切實加強村居委財務和農民負擔管理。2007年,新建“U”型渠20000米,改造病危井3口,整治病態水庫1座在廣和、東平兩村開挖10畝塘庫;修建了廣和院排洪溝;硬化了紅岩渠通道,修建了教育園區繞校道路,共計3800米,對鎮內17條鄉村道路安裝了安全標誌牌65個;完成沼氣建設450餘口。
公平圩鎮推進農業機械化進程,觀明村為綿竹市機械化插秧試點村;按照市政府的要求,投資150餘萬元在河興與天齊兩村3000畝土地上實施農業綜合開發工程,投資180餘萬元在天齊、天河、月亮、玉馬、觀明五個村啟動電氣化工程。加大技能培訓,擴大勞務輸出,截止2007年,公平圩鎮已外出務工人員達8309人,同時與鄉風畫庄聯辦一期手工年畫培訓班,60餘人參加了培訓,48人取得職業技能培訓合格證。對21戶瀑電移民的統建房進行了全面的檢查和鑒定,並將存在的問題進行了整改,同時對移民進行了農業技術現場培訓。認真貫徹中省市對農民的支農政策,糧食直補、綜合性補貼以及良種補貼已落實到農戶手中,青豬保險、能反繁母豬保險以及水道保險均達到100%。

社會事業

公平圩鎮有中學1所、小學22所,在校學生5450人,中小學教師242人。有中心醫院1所,醫療點30個,床位20張,固定資產42萬元,醫衛技術人員47人。公平圩鎮中心完小坐落在京廣鐵路和107國道之間的農科村,學校佔地面積15000平方米,校舍建築面積3060平方米。現有教職員工32人,專任教師30人,工人2人。其中小學高級教師19人,小學一級教師9人,大專學歷的14人,中師學歷的16人。有12個教學班,學生514人。學校各項設施設備完善,固定資產達500萬元。1999年學校被衡陽市教育局定為“耒陽市規範化中心完小”。公平圩鎮為了充分調動鎮、村兩級幹部的工作積極性,實行工作實績與幹部待遇掛鉤,在制定對鎮機關工作人員工作考核方案的同時,對每位村幹部發放一本聘用及考核手冊,每季度考核一次。季度結束后,村幹部的誤工補助需由聯村鎮幹部及村負責人在考核手冊上簽字後方可領取。年度結束后,鎮組織委員及黨委書記根據全年綜合得分情況簽字后,確定每位村幹部的考評等次。對連續考核為稱職以上,任職超過十年的村支部書記和超過十五年的村主幹,如繼續擔任的每年給予專項補助,讓那些長期在一線做貢獻的老幹部老有所養,對那些工作不力或年度考核不稱職的村幹部予以免職。

文化


人土風情

風土人情俗云:“遠親不如近鄰,進鄰不如隔壁”。“鄰居挑得好,一生少煩惱。”耒陽人很重視鄰居關係,也很善於調節鄰居里關係,家裡殺豬,給全村人送上一碗豬血;小孩滿三朝給全村送一碗米粉,二個紅鴨蛋;生日喜慶,接了粑粒、吊粒,也要給鄰居里送上一份;婦女走了娘家回來,也要給鄰居里送一份“話茶”;休閑時,鄰居里坐在一起扯談,以增進關係。鄰里有無互通,喜慶共享,危難共濟,喪葬互吊,禍福與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