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南沋河

渭南沋河

沋河本來就有東西兩個源頭,東源頭叫清水河,出自東南的玄象山,也就是酈道元所說的倒虎山,流經花園至史家村;西源頭叫稠水河,出自石鼓山西南峪中,峪水並非一出山即為稠水,自源頭至陽郭姜洞坡這二十多里,皆為清水,姜洞坡以下至史家村的十多里內,因河水穿行於黃土台塬之間,泥沙俱下,河水開始變稠,這與當地的地質狀況、水土保持、綠化植被等都有著很大的關係。清、稠二水流至史家村合流成沋河,這樣在沋河的上游就形成了清水河、稠水河東西兩個主河道。《水經注》中記載:“沋水南出倒虎山(即玄象山)”,說明很早時先民就認識到了清水河是沋河的最遠源頭。

沋河水庫


南山支流上的一座中型水庫,壩址位於渭南市區以南4.5公里的蔣家村,控制流域面積224km2。水庫於1959年動工,1960年截流,1963年投入運用。水庫原設計以灌溉為主,結合城市防洪、兼顧養殖,隨著城市的不斷擴建和經濟發展,目前是一座以城市供水為主、兼顧防洪和農業灌溉的綜合性中型水利樞紐工程。沋河水庫原設計總庫容2430萬m3,有效庫容1165萬m3,1992年有效庫容淤積量已達787萬m3。橡膠壩投入運用后,擋水位抬高3m,目前有效庫容為833萬m3。
沋河水庫自建成蓄水運行,四十餘年來為渭南市區供水、城市防洪、農田灌溉發揮了一定作用,取得了較好的社會經濟效益,同時對削減南山支流洪峰,減輕渭河的洪水壓力,攔截粗顆粒泥沙進入三門峽庫區起到了很大作用,成為渭南市供水的水源工程。
沋河水庫
沋河水庫

保護區概況

沋河水庫自1994年10月向渭河化肥廠供水,年供水1176萬立方米,1999年經省政府批准設立了沋河水庫地表水飲用水源保護區(陝政辦發[1999]33號),並於2000年10月向南水廠供水,年供水300萬立方米。
根據國家環保總局制定頒布的《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劃分技術規範》的要求,劃定和調整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切實加強飲用水水源保護,建設好城市備用水源,是保護飲用水水源地最大可能免受人類活動影響、保證水質安全的重要措施。保護區分為一級、二級和準保護區。一級保護區內水質主要是保證飲用水衛生的要求,二級保護區主要是在正常情況下滿足水質要求,在出現污染飲用水源的突發情況下,保證有足夠的採取緊急措施的時間和緩衝地帶,而準保護區則是為了在保障水源水質的情況下兼顧地方經濟的發展,通過對其提出一定的防護要求來保證飲用水水源地水質。
沋河水庫地表水飲用水源保護區範圍包括黃土台塬區和丘陵溝壑區沋河集水區,南北從水庫大壩至沋河源頭(包括源出於秦嶺山脈二郎山的清水河和源出於石鼓山南的稠水河)以及箭峪水庫及其集水區,總面積約255.1km2。保護區分為一級保護區、二級保護區和準保護區。

水源保護

徠飲用水安全關係千百萬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保證飲用水安全、滿足人民群眾對飲用水越來越高的要求、確保人民群眾身體健康是“以人為本、建設和諧社會、實現人與自然和諧以及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和可持續發展”的頭等大事。沋河水庫管理處在水源水質保護方面高度重視,進行了設立隔離網、庫區兩岸清揀垃 圾、水上巡查、增建宣傳標語、種樹種草、加強庫區周邊綠化等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保證了水庫水源地水質保護工作正常開展。
由於歷史原因,水庫建成於60年代,城區供水開始於90年代,水源地一類保護區內居住著徐家、宋家、雷家、張嘴、張坡、周坡6個大隊14個自然村3568人,農村垃圾及廢棄物隨意堆放,生活污水直接或間接排入庫內,耕地施肥經雨水沖刷也進入庫區;庫區東西兩岸分別有西南鐵路、渭花公路穿越一類保護區並長距離經過流域,貨物運輸、旅客、遊人也給水源帶來一定程度的污染,特別是一、二類保護區距離城區僅4~6公里,釣魚遊樂人群也給水源造成一定程度的污染。

沋河公園


因位於沋河之濱而得名。從2005年開始,全天候免費向市民開放。
沋河公園南部
沋河公園南部
沋河,是秦嶺峪谷中流出的一股溪水,自南向北經城中穿過。沋河上自北向南橫跨了三座橋樑。最北邊一座,主要用於新、老城區居民的往來通行;中間一座,是西潼公路必經之處;最南邊一座是鐵路橋。為了區別三座橋樑,市民約定俗成地稱北、中兩座橋為北小橋和南小橋。而最南端的稱為鐵路橋。尤河公園處於鐵路橋之北。這樣,北橋與中橋位於公園之中,自然地將公園分隔為三個區域,兩座橋樑成為公園中的自然景色。公園北區建起有二三十年了,風格古樸,由於時間相對較長,因此,樹木繁茂;中區從2004年開始改造。目前,公園中區的人造小丘陵、蜿蜒交錯的人行便道以及健身設施、兒童遊樂園等形成了頗具現代特色的、非常精緻的風格;南區是2007年建成開放的,鄰近南塬。由於自然的地貌特徵,南區中的丘陵顯示出了大氣與曠野。便道繞丘陵而走,有迂迴多變之趣,主要適宜人們散步及登高遠眺之用。
沋河公園是渭南市區較早成型的綜合性公園,佔地面積30餘萬平方米,始建於1978年,先後在1986年、2000年進行了綠化改造。2006年市委市政府為體現“以人為本、構建和諧渭南、還園於民”的宗旨,對沋河公園實施了改造開放工程,並於2006年5月1日正式向廣大市民免費開放。
沋河公園園內大致分為東、西兩個平台,其中西平台以綠化景點和休閑、遊覽為主;東平台以遊藝項目為重。公園內新建5524平方米下沉式園內廣場一處;南北兩個廊架共50延長米;增設六角亭一座;鋪設園內道路6900平方米;拆遷各類遊藝項目為38個;完成南北小橋的裝飾亮化工程;新增景觀燈85個、地燈12個、射燈16個、LED燈帶600米、草坪燈24盞;完成南小橋和北小橋進園的踏步工程;園內新增綠地面積約45750平方米、樹種60餘種;增設置石32處,設置景點石凳26條、垃圾箱30個;完成東、西平台上下水工程;改造廁所1座;完成東平台的電路鋪設、配電裝備;人工堆造假山6700立方米;新增建築小品3個。
沋河公園橡膠壩工程是改善渭南城市生態環境、提高城市品位、創建省級環保模範城市和促進渭南城市經濟發展的重要市政基礎工程。市委、市政府非常重視和關注工程建設,列為渭南市22項重點工程之一。該工程分為兩期實施。
沋河公園
沋河公園
一期工程治理河段2.3Km,在沋河高速公路橋至勝利大街段修建了三道橡膠壩,1號壩位於華山大街公路橋上游100 m處,壩長78.5 m,壩高2 m,形成水面長度480 m,蓄水量4萬m3;2號壩位於東風大街公路橋上游116 m處,壩長68.5 m,壩高2 m,形成水面長度560 m,蓄水量5.08萬m3;3號壩位於勝利大街河道上游60 m處,壩長64 m,壩高3.2 m,形成水面長度790 m,蓄水量12.4萬m3。三道壩形成水面總長度1830m,總蓄水量21.48萬m3,水面總面積15.72萬m2(235畝)。
工程主要修建了3座橡膠壩、左岸控制室和沖沙閘,對庫底、兩岸堤防進行了防滲,修建了抽水泵站1座、輸水管道3.168km,補水井6眼,新建堤防及砌石防護1100m,修建了公園兩岸交通橋、親水平台及景觀設施等,概算總投資5728.55萬元,現在已經完工,投入蓄水運用。
工程的實施,提高了沋河城區段的防洪能力,改善了沋河昔日雜草叢生、牛羊遍地、污水亂流、臭氣熏鼻、蚊蠅孳生的環境,
改造開放后的沋河公園形成了植物配置科學,園林小品豐富,亭台廊架錯落有致,座椅分佈合理,園路曲徑通幽,地勢起伏,富有節奏和韻律的沋河公園新景觀,受到各級領導和廣大市民的一致好評。

研究思路


沋河水庫水質之優劣直接關係到渭南市全市人民的健康,合理開發水資源、保護水環境、防止水污染,是水資源開發與管理的重要任務。為此,在臨渭區水務局婁連科局長、葉濤副局長的安排下,結合本人的專業方向,此次掛職重點要解決的實際課題擬定為沋河水庫水源保護區的現狀調研與保護對策研究。
自6月26日上任以來,在沋河水庫管理處曲宏民主任及其他負責人的大力支持下,對沋河水庫庫區、水庫上游保護區及相關流域進行了現場調查,查閱了由水庫管理處提供的大量的檔案資料,並在參考了相關文獻和其他工程實例的基礎上,確定本課題的研究思路為:在沋河水庫水源保護區現狀調研的基礎上,進行水質保護對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