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骨骨折

跟骨骨折

跟骨骨折是最常見的足部跗骨骨折,占足部骨折的30%。跟骨骨折多見於25~50歲的青壯年,男性多於女性,男女比例約為5:1。跟骨骨折是由於高處墜落、足跟著地,跟骨遭受垂直暴力出現壓縮或劈裂。成人多為關節內骨折,兒童多為關節外骨折。跟骨骨折主要表現是局部腫脹、瘀血明顯,足跟部疼痛、壓痛,畸形、行走困難。跟骨骨折的主要治療方法是石膏固定或切開複位內固定,可以最大限度地恢復足部功能。跟骨骨折可以合併或引起多種併發症,如合併顱底骨折、脊柱骨折及四肢其他骨折,併發切口皮緣壞死、感染、跟骨畸形等。預后與多方面因素有關,早期、規範治療,有利於取得滿意的治療效果。

就診科室


● 骨科或外科

病因


● 跟骨骨折的病因主要是由於直接暴力引起的,常見的因素有:
● 高處墜落、足跟著地。
● 機動車事故。
● 擠壓傷。
● 運動傷。

癥狀


● 跟骨骨折主要表現是足跟部疼痛、腫脹、壓痛、畸形、行走困難。

典型不表現:足跟部疼痛腫脹

● 足跟部腫脹、瘀血明顯。
● 足跟部疼痛,有明顯壓痛。

其他表現

● 踝關節和距下關節活動受限,足跟不能著地。
● 足跟增寬、內外翻畸形、足弓塌陷。

檢查


● 確診跟骨骨折主要依靠體格檢查和影像學檢查。

體格檢查

● 全面的體格檢查尤為重要,10%患者可同時伴有脊柱損傷及四肢損傷。
● 足跟部檢查有局部壓痛,跟骨橫徑增寬,可初步判斷有跟骨骨折。

X線檢查

● X線足正側位片、軸位片可明確骨折的類型、移位程度。

CT檢查

● 雙足距下關節后關節面垂直位及水平位CT是常規檢查,可清楚地判斷跟骨骨折的部位及移位的程度,有助於骨折分型和手術治療。

診斷


● 醫生診斷跟骨骨折,主要依據病史、癥狀體征及影像檢查。
● 有明顯的外傷史,如高處墜落、交通事故。
● 足跟部疼痛、腫脹、壓痛、畸形、活動受限是診斷跟骨骨折的重要依據。
● X線及CT檢查可清楚顯示骨折的部位、移位程度、跟骨外側壁增寬,即可確診為跟骨骨折。

鑒別診斷


● 一些其他疾病也可能會出現足跟部疼痛、腫脹、活動受限等表現,容易與跟骨骨折混淆,包括踝關節扭傷、距骨骨折等。
● 如果出現上述類似的表現,需要及時去醫院就診,請醫生進行檢查和診斷。
● 醫生主要通過病史、癥狀體征及影像學檢查排除其他疾病,做出診斷。

治療


● 跟骨骨折的治療原則是恢復跟距關節面、糾正跟骨變寬、維持正常的足弓高度和負重關係,力爭解剖複位,主要的治療方法是非手術治療和手術治療。

非手術治療

● 主要適用於無移位或無明顯移位的骨折者、有嚴重心血管及糖尿病無法麻醉手術者、不適合關節重建者均可採用非手術治療。
● 早期治療包括傷后抬高患肢,休息,應用冰袋和使用非甾體抗炎葯,患足加壓包紮。
● 小腿使用軟夾板維持踝關節中立位。
● 傷后應按醫生指導進行康復訓練。

手術治療

● 切開複位內固定:后關節面移位明顯或跟骨體骨折移位較大者,應切開複位內固定,可減少晚期併發症的發生。
● 微創切開複位解剖鋼板或鎖定鋼板內固定:可降低切口皮緣的壞死及感染率,糾正跟骨變寬畸形,治療效果良好。
● 關節融合術:嚴重的粉碎性骨折、非手術治療不能完全複位的可做關節融合術,可縮短治療時間、患者恢復快。

危害


● 足部疼痛、腫脹、行走困難嚴重影響正常的生活和工作。
● 治療不當會遺留肌肉萎縮、跟骨畸形,影響足部美觀。
● 跟骨骨折晚期會合併或繼發併發症,如腓腸神經炎、距下關節炎、腓骨肌腱撞擊綜合征等。
● 嚴重的粉粹性骨折會發生不同程度的下肢功能障礙。

預后


● 跟骨骨折的治療效果與多方面因素有關,如損傷程度、治療方法、有無嚴重其他病變等。總體來說,早期、規範治療,預后大多很好。

預防


● 避免創傷
● ● 日常注意生活和生產安全,避免外傷,保證人身安全是跟骨骨折預防的關鍵。
● 避免引發骨折的疾病
● ● 多食高鈣食品,如牛奶、蛋類、豆製品等,必要時補充鈣劑,可避免引發骨折的疾病如骨質疏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