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后滴漏綜合征

鼻后滴漏綜合征

徠鼻后滴漏綜合征是一種耳鼻喉-頭頸外科疾病。鼻后滴漏綜合征是由鼻炎、鼻竇炎等原因引起鼻腔分泌物倒流,經后鼻孔流入鼻咽部、口咽部、下咽部,對咽部黏膜造成刺激,引發咽部不適。鼻后滴漏綜合征主要表現為陣發性咳嗽、鼻內分泌物倒流、鼻癢、鼻塞、打噴嚏、流鼻涕等。鼻后滴漏綜合征經過藥物治療或手術治療,可緩解癥狀。鼻后滴漏綜合征一般可治癒,但如不積極治療,可誘發許多嚴重的疾病,如咽炎、支氣管炎等。

就診科室


● 耳鼻咽喉科

病因


● 鼻部疾病引起鼻腔炎性分泌物倒流,經后鼻孔流入鼻咽部、口咽部、下咽部,對咽部黏膜造成刺激,引發咽部不適。常見疾病包括:
● 鼻炎(包括變應性鼻炎等)
● 鼻竇炎
● 鼻咽炎
● 鼻中隔偏曲、鼻息肉等

癥狀


● 鼻后滴漏綜合征常出現以下癥狀,如:
● 陣發性或持續性咳嗽
● 鼻內分泌物倒流
● 咽部發癢
● 鼻癢
● 鼻塞
● 打噴嚏
● 流鼻涕

檢查


● 確診鼻后滴漏綜合征需要做X線檢查、鼻咽部內鏡檢查、CT檢查等。
● X線檢查
● ● 鼻竇X線攝片檢查是否有鼻竇黏膜增厚等,對診斷有一定的幫助。
● 鼻咽部內鏡檢查
● ● 可查看鼻咽部黏膜有無水腫、充血、息肉等,有助於診斷鼻后滴漏綜合征。
● CT檢查
● ● CT檢查是診斷鼻后滴漏綜合征的重要手段,也是鼻后滴漏綜合征手術前必須做的檢查之一。
● ● CT可以顯示鼻息肉鼻后滴漏綜合征的範圍,為醫生診斷和治療鼻后滴漏綜合征提供了重要的依據。

診斷


● 根據患者的病史、癥狀體征以及鼻鏡和鼻咽鏡檢查所見做出鼻后滴漏的判斷。
● 病史
● ● 有鼻炎、鼻竇炎、慢性咽炎等病史。
● 癥狀
● ● 有發作性或持續性咳嗽。
● ● 鼻后滴漏感、咽部異物感及咽後壁黏液附著感。
● ● 經常需清喉,可伴鼻塞、流涕及咽癢。
● 鼻咽部內鏡檢查、鼻竇X線、CT檢查
● ● 鼻咽部內鏡檢查可見黏膜紅腫充血、黏液附著以及咽部紅腫充血。
● ● 鼻竇X線片或鼻竇CT示鼻竇黏膜增厚,竇腔模糊不清或有液平面。

鑒別診斷


● 鼻后滴漏綜合征需要與鼻竇炎、鼻竇黏液囊腫等鑒別。出現陣發性咳嗽、鼻內分泌物倒流、鼻癢、鼻塞、打噴嚏、流鼻涕等癥狀,要及時到醫院就診。
● 醫生需要根據病史、癥狀體征、鼻竇CT等進行診斷和鑒別診斷,並進行相應的治療。

治療


● 鼻后滴漏綜合征需根據病因進行藥物治療或手術治療,目的是減輕炎症,緩解癥狀。

藥物治療

急性鼻腔、鼻竇炎性疾病


● 治療原則是抗感染, 改善鼻塞, 使竇口開放, 促進引流, 減輕炎症。
● 急性鼻竇炎的主要治療為應用抗菌藥物,效果欠佳或分泌物多時可採用鼻腔吸入糖皮質激素及減充血劑減輕炎症。

慢性鼻竇炎的治療一般可採用下列初治方案


● 應用對革蘭陽性菌、革蘭陰性菌和厭氧菌有效的抗菌藥物3周;
● 鼻吸入糖皮質激素3個月。

變應性鼻炎引起的鼻后滴漏綜合征


● 採用各種抗組胺葯均有效果,首選無鎮靜作用的第2代抗組胺葯。
● 鼻腔吸入糖皮質激素亦是變應性鼻炎的首選藥物。變應原免疫治療可能有效,但起效時間較長。

手術治療

● 鼻竇炎保守治療無效及鼻息肉患者可行功能性鼻內鏡手術,清除病變,通過重建鼻腔鼻竇的通氣引流,促進病變黏膜生理功能的恢復。

危害


● 鼻部的慢性炎症,可引起非化膿性中耳炎。
● 嚴重影響生活質量。

預后


● 積極治療,預后良好,可治癒。

預防


● 平時注意鼻腔衛生。
● 積極預防鼻竇炎、鼻咽炎、慢性鼻炎等疾病。
● 對於已經發生的鼻炎應積極進行治療。
● 加強鍛煉以增強體質。
● 保持積極開朗的心態,精神上避免刺激,同時注意不要過度勞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