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崑
中國工程院院士
崔昆,男,1925年7月20日生,山東濟南人,中國工程院院士、金屬材料專家,華中科技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系榮譽系主任、教授。
主要研究方向是鋼的合金化理論、新型模具鋼和金屬陶瓷。主持研究和開發了多種新型模具鋼,其中兩種已列入國家工具鋼標準GB1299-85。
2018年10月7日,華中科技大學發布消息,93歲的中國工程院院士崔崑,又拿出180萬元,注入到他和夫人朱慧楠教授於2013年設立的“勤奮勵志助學金”。
崔崑1925年生於山東濟南,上初中時,家鄉淪陷在日寇鐵蹄之下。
崔昆1
1948年,畢業於武漢大學,留校任教,隨後與鋼鐵結緣。
1954年,哈爾濱工業大學研究生班畢業。
1958至1960年,在原蘇聯莫斯科鋼鐵學院進修。專攻金屬學及熱處理專業,兩年的留學生涯讓他將特殊鋼定為日後的研究方向。
1978年,在華中理工大學(現華中科技大學)晉陞教授。
1981年,被評為博士生指導教師。
1997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曾任華中理工大學機械工程二系(現華中科技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主任。
現任中國工程院院士、金屬材料專家,華中科技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系榮譽系主任、教授。
國家教委科技委員會材料科學學科組成員;
中國發明協會全國委員會委員;
國家發明獎評審委員會冶金評審組委員;
中國材料研究學會理事等;
中國模具協會顧問;
國家自然科學獎材料學科組評審委員;
中國機械工程學會理事等。
1960年,崔崑學成回國。那時,中國工業生產急需高性能新型模具鋼,但卻無力自主生產,進口價格是普通鋼的10倍以上。“中國一定要有自己的模具鋼種!”崔崑和同事們加緊建設實驗室。買不到儀器設備,就帶著同事們自己動手做。4年後,終於建成了裝備比較完整的金屬材料與熱處理實驗室。
1981年至1991年,崔崑連續獲得三項國家發明獎。他還先後承擔國家及省部級科研項目近20項,研製成10種新型模具鋼,6種列入國家推廣計劃,獲省部級以上科技獎勵15項,解決了許多生產難題。
崔崑長期致力於材料科學的教學與科學研究工作。創造性地研究開發了一系列高性能新型模具鋼,其性能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為模具材料國產化、發展中國新型鋼種做出了巨大貢獻。
2021年5月10日,崔崑入選湖北省第八屆全國道德模範候選人名單。
2021年6月,中共中央關於表彰全國優秀共產黨員、全國優秀黨務工作者和全國先進基層黨組織的決定,崔崑入選全國優秀共產黨員。
◆曾獲3項國家發明獎:
“含鈮基體鋼”1981年獲國家發明三等獎,
“易切削精密模具鋼”1985年獲國家發明二等獎,
“高韌性易切削塑料模具鋼”1991年獲國家發明四等獎。
◆主編高等學校試用教材《鋼鐵材料及有色金屬材料》(機械工業出版社出版,1981年)於1987年獲全國高等學校優秀教材二等獎。在長期的教學與研究工作中,先後獲得十四項省部級以上科技獎。
◆培養了23名碩士生和20名博士生。
1982年9月崔昆教授被中共湖北省委文教部評為武漢地區高等學校優秀共產黨員,
1986年7月中共湖北省委科教部授予他優秀共產黨員稱號,
1988年4月湖北省人民政府授予他湖北省勞動模範稱號,
1990年中華全國總工會授予他"全國優秀教育工作者"稱號和"五一"勞動獎章。
◆研究和開發了系列高性能新型模具鋼,其性能達到國際先進水平。被列入國家科委“八五”、“九五”國家科技成果重點推廣項目,其中有兩種鋼已列入國家工具鋼標準GB1299-85,這些鋼在成分設計上有獨創性,其性能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在國防和工業部門廣泛應用,累計直接經濟效益超過二億元,為模具材料國產化,發展中國新型鋼種作出了貢獻。
◆共獲得省、部委級以上研究成果獎勵15項,其中國家發明獎二、三、四等各一項,均為第一發明人,在鋼的合金化、夾雜物工程、高性能Ti(C、N)基金屬陶瓷、激光熔覆等基礎理論方面進行了深入研究,在國內外學術刊物上發表論文250餘篇。
◆1997年12月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他創造性地研究和開發了一系列高性能新型模具鋼,其性能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創造經濟效益超過2億元,為發展中國新型鋼種做出了巨大貢獻。這些高性能模具鋼已被列入國家科委“八五”、“九五”國家科技成果重點推廣項目,其中有兩種已列入國家工具鋼標準GB1299-85。他的研究成果共獲得省、部委級以上獎勵15項,其中國家發明獎二、三、四等各一項(均為第一發明人),在國內外學術刊物上發表論文250餘篇。
2013年,崔崑將一家人省吃儉用積攢的420萬元捐給華中科技大學用於設立助學金。崔崑談到捐資助學的初衷時說:“我和老伴算是高齡了,生活上已經有了一些積累,工資還有一些結餘。我們和女兒曾經商量過,有個共同的想法,就是要捐款回饋社會。”
根據《“勤奮勵志助學金”評選規則》,獲得該助學金的條件之一是“學習勤奮努力”。崔崑說:“根據我一生的工作體會,一個人要想取得一點成就,首先要勤奮。同時,年輕人要有一生的奮鬥目標,要學有所成、報效祖國。”
2018年10月7日,“勤奮勵志助學金”設立至今,崔崑院士和夫人共捐資600萬元。
崔崑院士介紹,此次他除了給“勤奮勵志助學金”注資,還修改了評選細則,把資助上限由兩年變成三年。
2020年7月,崔崑院士又拿400萬助學,累計捐上千萬元,一件襯衣卻穿30年。
2021年7月,崔崑夫婦所捐金額超過1000萬元,受益者超過500人次。
崔崑的父親是燕京大學畢業生,在侵華日軍接管洋行后毅然辭去高薪職務,崔崑高中畢業后,父親支持他離開淪陷區,去四川考大學。父親教給他的不僅有豐富的知識,還有不爭名利、淡然處世的人生態度,以及堅定的民族氣節。
崔崑夫人朱慧楠教授是華中科技大學原化學系化學教研室最早的教師之一,曾擔任過理化系、化學系系主任,為院系發展打下堅持基礎,退休后負責全校老年協會工作,做起了志願服務。1960年湖北省頒發的勞動模範榮譽紀念證。
崔崑2
崔崑從教60餘年,入黨60年,忠誠於中國共產黨的教育事業,以中國共產黨員的標準嚴格要求自己,愛崗敬業、為人師表、默默奉獻,是學校廣大黨員幹部和教師的楷模,多年來,他始終心繫學生,忘我工作,在教學、科研和管理工作中辛勤耕耘,取得了引人矚目的成績,贏得師生的愛戴和同行的高度讚譽,90多歲高齡的他仍然牽掛著學校、學院和學科的發展,將畢生精力奉獻給了祖國的高等教育事業。(華中科技大學黨委宣傳部評)
崔崑是中國著名的金屬材料專家,為模具材料國產化、新型鋼種的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他心繫國家發展,積極為中國金屬材料行業的發展建言獻策,十分關心中國工程院的工作,為中國工程院的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他熱愛祖國、追求真理、尊重科學、勇於創新、嚴謹治學、為人師表、敬業奉獻,是中國工程科技界學習的榜樣。(機械工程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原院長周濟評)
崔崑一生矢志於中國的鋼鐵材料事業,為中國特殊鋼的發展,做出了突出貢獻,因此也被人稱為“鋼鐵院士”。(光明網評)
● 設立助學金
2013年,崔崑將積攢的420萬元捐給華中科技大學用於設立助學金,根據《“勤奮勵志助學金”評選規則》,獲得該助學金的條件之一是“學習勤奮努力”。
2018年10月7日,崔崑又拿出180萬元,注入到他和夫人朱慧楠教授於2013年設立的“勤奮勵志助學金”。
截至2018年10月,崔崑院士和夫人共捐資600萬元。
2020年7月8日,崔崑及夫人朱慧楠教授向學校教育發展基金會又捐資400萬元設立“新生助學金”。至此,兩位老人在助學方面的捐資已達1000萬元。
● 交特殊黨費
2020年,疫情期間,兩位老人還交了一筆100萬元的特殊黨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