藤黃

藤黃科藤黃屬植物

藤黃常綠喬木,高約15-18m。小枝四棱形。單葉對生,幾無柄;葉片薄革質,闊披針形,長9-13cm,先端尖,基部楔形,全緣或微波狀。

物種簡介


【原形態】藤黃常綠喬木,花單生或為聚啊傘花序;兩性與單性花黃存;花綠白色,無梗;萼片5,花瓣5;雄花通常2-3朵簇生,雄蕊多數,花絲短,花藥1室,橫裂;雌花具退化雄蕊12枚,其基部合生而環繞子房周圍,子房上位,平滑無毛,柱頭盾形,為不整齊之裂片或瘤塊,4室。漿果,徑約2cm。種子4顆。花期11月,果熟期次年2-3月。
【生境分佈】
生態環境:原產柬埔寨及馬來西亞,印度、泰國、越南亦產。
資源分佈:現我國廣東、廣西有引種栽培。
【栽培】野生
【性狀】性狀鑒別樹脂為不規則的圓柱形或塊狀,棕紅色或橙色,外被黃綠色粉霜,可見縱條紋。質硬脆,較易擊碎,破面有空隙,具藍褐色略帶蠟樣光澤。味辛,有毒。以半透明、色紅黃者為佳。
【化學成份】藤黃樹含藤黃酸(gambogicacid),別藤黃酸(allogambogicacid),新藤黃酸(neogambogicacid)。

主要價值


【性味】酸;澀;涼;有毒
【功能主治】消腫;攻毒;止血;殺蟲;祛腐劍瘡。主癰疽腫毒;潰瘍;濕瘡;腫癬;頑癬;跌打腫痛;創傷出血及燙傷
【用法用量】外用:適量,研末調敷、磨汁塗或熬督塗。內服:0.03-0.06g,入丸劑。
【注意】體質虛弱者忌服,多量易引起頭昏、嘔吐、腹痛、泄瀉,甚或致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