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向一揆
一向一揆
一向一揆是日本戰國時代凈土真宗(一向宗)本願寺派信徒所發起的一揆之總稱。
一向宗門徒素來以強大的宗教向心力、捨命殺敵的聖戰模式著稱,甚至曾經形成過自治組織,自成一國(例如:1488年一向一揆殺死加賀國的大名富㭴政親)。到了戰國末年,一向一揆的首領勢力甚至可以與各地大名們匹敵。有名一向一揆有:石山本願寺(一向宗大本營)、伊勢長島願證寺。
• 1466年:近江金森合戰(史上最初之一向一揆)
• 1480年:越中一向一揆
• 1488年:加賀一向一揆
• 1531年:大小一揆
• 1532年:畿內(奈良)一向一揆
• 1563年:三河一向一揆
• 1567年:長島一向一揆
• 1570年:石山合戰
• 1570年:金森一向一揆之戰
• 1574年:越前一向一揆
本願寺由1世法主親鸞開山之後,在8世法主蓮如的親自傳教之下,一向宗開始大範圍地進入民眾生活。從此,一向宗的思想成為了一種政治上的工具。本願寺開始煽動各地的教徒起義(即所 謂的“一向一揆”,“一揆”在日語中指各種的起義暴動),反對各地守護的在地統治,企圖建立起一個佛教的宗教國家
而15世紀90年代末,加賀守護富樫政親被加賀一向一揆軍殺死之後,加賀成為“百姓把持之國”,成為一個獨立於幕府的“宗教王國”,也算是開了個濫觴。
一向宗其前身便是凈土真宗本願寺派,所謂一向一揆就是以農民為主的,包括有寺院僧侶和國人參加並參與領導的凈土真宗本願寺派信徒發動的武裝起義,其目標是奪取地方政權。一向宗發展的時間從南北朝後期直到室町後期。其覆蓋地區很廣,包括近畿、北陸、東海(三河、尾張、美濃)以及中國(安芸、播磨、備前、備中)等地。一向宗在八代法主蓮如(一四一五~一四九九)時期開始大發展,他於文明三年(一四七一)來到北陸地區傳教,發展了大量的信徒。說到一向宗,不得不說說一向宗的基礎組織。其傳教的基礎組織名為“講”,一般一村一講,也有數村一講或者一村數講的,一講的人數從數十人到幾百人不等,而講的基礎又來自“惣”。惣是一種自發性的農民聯合,自鎌倉時代起,一有大事農民就聚集到定點的神社寺院商討應付的辦法,久而久之便形成了以村為單位的“惣”。後來由於戰爭的頻繁,在鄉武士頻頻離開村莊,使得農民有了更多的自主權,他們常常聯合起來繳納地租,以後發展到集體對苛捐雜稅進行抗爭,“惣”常常有自己的武裝力量,用來在戰亂時期保衛村莊。而後來因為需要對以前共用的山地、森林、水源進行開發,許多相鄰的自然村也組織在一起,形成更大的“惣”。而一向宗的傳教對象正是這些基層的農民,也包括商人、手工業者和部分下級武士。通過宗教傳播,一向宗的基層組織“講”漸漸取代了“惣”,最初的“講”是為了加強宗教生活和對彌陀本願的信仰而設立的,但是漸漸的由於農民在集會時常常傾訴所遭受的種種痛苦,逐漸演變成為發泄不滿的集會。再後來由於信仰的加強,農民們不再滿足於來世的幻想,而想要爭取現實的幸福。國人眾最先發現了這種造反的傾向,他們也曾派兵鎮壓,但是感受到其強大力量的國人們反而加入到其中,企圖利用這種力量,但是由於宗教組織的強力牽制,其願望始終不能完全實現。北陸地方最先發起一向一揆,他們無所不為,甚至燒毀房屋、砸壞佛像,使得當權者大為震驚。當時正在北陸傳教的蓮如卻反對一向一揆,呼籲民眾保持冷靜。但是一向一揆並不理會,並於長享二年(一四八八)以十萬到二十萬的兵力包圍了加賀守護富樫政親的高尾城,並於六月九日將其攻破,政親自害。至此,加賀一國完全成為“無主之國”,由有力的國人代表與中小地主身份的寺院住持聯合執政。《總見記》中這樣描述農民當時的欣喜心情:“武家作地頭事情難辦,一向住持當領主可隨心所欲度日。”
蓮如眼見勸阻無效,只得於文明七年(一四七五)返回近畿。他在京都山科地區建造了本願寺,以此為本山統治全國信徒。第十代法主證如將本山從京都山科遷移到大阪石山,這就是石山本願寺。而後開始大興土木,不斷擴大寺區,並將大量的手工業者及商人移居寺內町,且不斷強化防衛措施。同時利用嚴密的組織向各地的信徒徵收“志納錢”,名義上作為對“佛”的敬貢,實則擴大自己的財力。至此,本願寺已經成為全國可數的宗教勢力。
其實歷代法主都反對一向一揆,更不會煽動民眾造反。但是這種獨立於武家政權的強大勢力畢竟引起了戰國大名的不滿。織田信長從一開始就在不斷的和領地內的一向一揆作鬥爭,終於在元龜元年(一五七零)發動了對本願寺的全面戰爭,史稱“石山戰爭”。當時的十一代法主顯如光佐(一五四三~一五九二)發出了總動員令,號召全國的本願寺信徒與信長作戰。戰爭持續了十年,直到西曆一五八零年,本願寺實力消耗殆盡,最後求和而退出了石山,此戰以本願寺的失敗而告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