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瘀證

血瘀證

血瘀證,中醫病證名。指瘀血內阻,以疼痛,腫塊,出血,舌紫,脈澀等為主要表現的證候。凡離開經脈的血液,未能及時排出或消散,而停留於某一處;或血液運行受阻,壅積於經脈或器官之內,失卻生理功能者,均屬瘀血。

病因病機


多因外傷、跌仆,離經之血未及時排出或消散;或氣滯血行不暢,或因寒而血脈凝滯,或因熱而血液濃縮壅聚,或氣虛推動無力,血行緩慢等,導致瘀血內阻。

辨證要點


刺痛,腫塊,出血等特徵與舌紫脈澀共見。

證候分析


氣血運行受阻,不通則痛故刺痛、固定、拒按;夜間血行緩慢,瘀阻加重故夜間疼痛加重;瘀積不散而凝結體表,故腫塊青紫,腹內腫塊堅硬不移;瘀血阻塞脈絡,使血液不能循經運行,溢出脈外故出血紫暗,或夾有血塊;瘀血阻絡,血行障礙,全身得不到氣血的溫煦濡養,故面色黧黑,口唇、舌體、指甲青紫色暗;瘀久不消,營血不能濡養故肌膚甲錯;瘀血內阻,沖任不通故經閉;血脈不通,血不循經,則崩漏。瘀血內阻,血行受阻故絲狀紅縷,腹壁青筋顯露,脈細澀,或結、代,或無脈。

臨床表現


疼痛如針刺、固定、拒按、夜間加重。體表腫塊青紫,腹內腫塊堅硬而推之不移。出血紫暗或夾有血塊,大便色黑如柏油狀。面色黧黑,唇甲青紫,眼下紫斑,肌膚甲錯,腹部青筋顯露,皮膚出現絲狀紅縷。婦女經閉,或為崩漏。舌質紫暗、紫斑、紫點,舌下脈絡曲張,或舌邊有青紫色條狀線,脈澀,或結代,或無脈。

治法


活血化瘀,固沖止血。

方劑


逐瘀止血湯。

常用中藥


生地黃、大黃、赤芍、丹皮、當歸尾、枳殼、龜甲、桃仁。

常用腧穴


關元、三陰交、隱白、血海、膈俞、合谷、太沖。

常見病


崩漏。

預防調攝


崩漏是可以預防的,重視經期衛生,盡量避免或減少宮腔手術;及早治療月經過多、經期延長、月經先期等出血傾向的月經病,以防發展成崩漏。崩漏一旦發生,必須遵照“塞流、澄源、復舊”的治崩三法及早治癒,並加強鍛煉,以防複發。崩漏調攝,首重個人衛生防感染,次調飲食增營養,再適勞逸暢情懷。

轉歸預后


崩漏轉歸,常多臟受累,氣血同病,因果轉化。崩漏下血,氣隨血脫,陰隨血傷,不論病發何因,最易出現氣陰(血)兩虛夾瘀的結果,氣陰兩虛又可陰損及陽,血崩日久化寒,形成新的病因;崩日久,離經之血為瘀,故出血期必有瘀阻沖任、子宮的轉歸,止血治療務必兼顧化瘀止血的病機轉歸靈活處理。
崩漏的預后與發育和治療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