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桂圓

莆田桂圓

徠莆田桂圓,又名“興化桂圓”、“莆田龍眼”、“興化龍眼”,“益智”,莆田當地百姓也稱其為“三尺農味”;福建省莆田市特產,中國地理標誌產品,是中國桂圓(龍眼)的佼佼者,莆田市龍眼栽培歷史悠久,果品品質好,加工的桂圓乾以其顆粒大,外殼橙黃、渾圓不塌陷,果肉晶瑩剔亮、易剝離,香甜可口而久負盛名。

品種品質


主要品種

莆田桂圓外觀特徵
莆田桂圓外觀特徵
由於莆田獨特的地理條件,所以莆田桂圓風味較其他產地香甜,並培育了許多優良品種。“水南1號”、“友誼106號”這兩個品種,達國家一級龍眼標準,為國內領先;“松風本”、“立冬本”以其晚熟而倍受青睞。主栽品種“烏龍嶺”、“油潭本”、“水南1號”、“松風本”、“立冬本”等品種成熟期在8月中旬至10月中旬,平均單果重13-19克,可良率65-72%,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8.3-5%,維生素C含量豐富,每百克果肉中含有43.12-167.7毫克,這些指標都明顯優於其他產區。
友誼106:9月底至10月上旬成熟(莆田市,下同)的龍眼晚熟稀優新品種,平均單果重16.1克,最大可達25克,可溶性固形物19%以上,可食率70%以上,該品種具有質脆化渣,味清甜,不流汁,易離核,果穗大,果實大小均勻,較豐產、穩產等特點。
水南1號:是莆田市選育的龍眼新品種。果實成熟期在9月中旬左右,抗病力強,速生豐產。平均單果重18-23g,最大達32g,果肉厚且脆,味清短期,可溶性固開物18.3-21.6%,可食率平均72.5%。
松風本(水南2號):成熟於10月上、中旬的龍眼晚熟稀優新品種,單果平均重13.6g,最大可達16.2g,可溶性固形物23-25%,可食率62.8%。肉脆香甜、色透明、不流汁,質特優,果皮外觀青黃,色美,厚度適中,鮮吃焙乾均可。
龍優:是莆田市選育的早熟龍眼優良新品種。平均單果重16.37g,可溶性固形物18-19.1%,可食率68.2%,成熟期在8月上中旬,比烏龍嶺早熟10-15天,該品種具有早熟、果大、質優、可食率較高、早投產、豐產穩產等特點。
立冬本:樹型稍矮化圓頭型;特晚熟優良品種,果實成熟期在10月下旬至11月下旬,掛樹期長,平均單果重12.6-14.5g,最高達17g;可溶性固形物20-30%,可食率達65%左右,果實大小均勻,果皮厚度適中,鮮食焙乾均可;果肉乳白色,半透明,汁多質細,味農甜,品質優。

品質特點

莆田市龍眼乾加工工藝世代相傳,獨具特色。“興化桂圓乾”以其顆粒大,外殼橙黃、渾圓不塌陷,果肉晶瑩剔亮、易剝離,香甜可口而久負盛名,歷史上已遠銷東南亞及江、浙、滬、皖一帶。

產地環境


莆田果農採收桂圓
莆田果農採收桂圓
莆田桂圓,福建省莆田市特產,也稱“莆田龍眼”,因莆田、仙游古代 屬於興化府,所產龍眼品質特優,焙乾的龍眼通稱“興化桂圓”、“興化龍眼”,莆田市的地理、氣候資源,極宜種植龍眼等亞熱帶珍貴果樹,其中龍眼、枇杷、荔枝、蜜柚是莆田市傳統的四大名果,歷來馳名海內外,尤以龍眼為佳,素有“莆田桂圓(興化桂圓)甲天下”之美譽。
地理方面,莆田市地處福建沿海中部,位於東經18°27′-119°39′,北緯24°59′-25°46′,整個地勢背山面海,西北部山巒疊嶂,中部丘陵起伏,東南部是廣闊的平原,木蘭溪、延壽溪、秋蘆溪等河流提供了充足的農業生產水源。
氣候方面,莆田市屬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18℃-21℃,年均日照時數1995.9小時,無霜期300-350天,年降雨量1000-1800毫米,屬於中國龍眼栽培適宜區的北緣,日照充足,雨量適中,日夜溫差大,有利於可溶性固形物(糖分為主)的積累。
2008年,莆田桂圓乾通過了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審查成為了地理標誌保護產品,才逐漸揭開了莆田桂圓乾的神秘面紗、銷量也直線上升,莆田綠康乾貨商行每年通過阿里巴巴平台批往全國各地的桂圓乾近2萬噸。同時也走進了全國普通老百姓的餐桌。

歷史淵源


莆田桂圓(龍眼)栽培始於公元前後的漢代,歷史悠久。據左太沖《蜀都賦》記:“旁挺龍目,側生荔枝。龍眼唯閩中及南粵有之。據《興化攬勝》載:興化在公元7-10世紀的唐代就已有龍眼種植,宋、明兩代尤盛。公元15世紀的明弘治《興化府志》載:仙游、莆田兩縣每年進貢興化桂圓乾有一千多斤。
又據唐御史黃滔撰寫的黃山靈岩寺碑銘記述,莆田縣東峰廟當時已有龍眼栽培和加工技術居中國領先地位,如高接換種、小苗嫁接、品種選育、桂圓乾加工等。
明朝文學家宋鈺白《桂圓詩》云:“圓若驪珠,赤如金丸,肉似玻璃,核如黑漆,補精益髓,蠲渴扶肌,美顏色潤肌膚,種種功效不可枚乘。”又作詩讚美:“外袞黃金色,中懷白玉膚。臂破皆走盤,顆顆夜光珠。”
據《興化府志》記載,1083年,宋徵宗即位的次年八月,皇后玉體欠安,御醫無策,恰逢興化進貢龍眼到京,皇后品嘗,頓覺生津,再食能吞食行走,皇后玉體康復,徵宗大悅,賜予“桂元”美名,並稱龍眼超眾果而獨貴,卓絕美而無儔。

生產情況


莆田農民焙制桂圓
莆田農民焙制桂圓
1956年至1983年,作為福建省特產的龍眼乾被列入國家派購產品,大部分用作與外省交換緊俏物資。1981年,福建龍眼栽培面積佔全中國60%,也是世界上龍眼最集中的地方,1984年起,取消派購,開放市場。
莆田市為中國重點龍眼生產基地之一,1999年,全市龍眼面積近1.2萬公頃,投產面積0.6萬公頃,可年產量約3萬噸,其中1.8萬噸用於焙乾,可以加工“興化桂圓乾”產品0.6-0.7萬噸。
同時,莆田桂圓因其栽培地域獨特,孕育了眾多品種和優良品質。有品種80多個,為中國最多。2008年12月10日起,國家質檢總局批准對莆田枇杷、莆田桂圓實施地理標誌產品保護,保護範圍為莆田所轄行政區域。2007年,莆田桂圓產量達到1.2萬噸,在中國國內同類產品中所佔市場份額超過30%。

相關傳說


據民間傳說,莆仙兩地靠海,海中有一惡龍,經常上岸傷人害物。當地有一青年力士名“桂圓”,自告奮勇與惡龍進行搏鬥,他用酒泡過的豬肉放在地上,惡龍見了,口水直流三千尺,幾口就把豬肉吃光了。不一會,惡龍就醉倒在了地上。這時,桂圓乘機舉起鋼刀,朝龍的左眼刺去,龍眼被刺了出來,惡龍痛得來回翻滾。正要逃跑時,桂圓揪住龍角,騎在龍身上。當惡龍極力想擺脫桂圓時,桂圓用鋼刀刺向惡龍的右眼,惡龍的雙眼都被刺傷,痛得嗷嗷大叫,生不如死。經過一場血戰,惡龍因失血過多而死去,桂圓也因受傷過重,壯烈犧牲。之後,龍眼在這個地方長出了一種果實,人們便稱之為“龍眼”,也叫“桂圓”。

地理標誌


地理標誌產品名稱:莆田桂圓
地理標誌種類: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地理標誌
地理保護範圍:福建省莆田市涵江區江口鎮、萩蘆鎮、國歡鎮、梧塘鎮、涵西街道辦事處、涵東街道辦事處、荔城區西天天尾鎮、新度鎮、黃石鎮;城廂區靈川鎮、東海鎮、華亭鎮、常太鎮、霞林街道辦事處、鳳凰山街道辦事處、龍橋街道辦事處、仙游縣楓亭鎮、榜頭鎮、蓋尾鎮、郊尾鎮、園庄鎮、賴店鎮、大濟鎮、鯉城辦事處、鯉南辦事處等25個鄉鎮街道辦事處所轄行政區域。
批准文號:公告2008年第132號
批準時間:2008年12月10日
專用標誌使用
莆田桂圓地理標誌產品保護範圍內的生產者,可向福建省莆田市質量技術監督局提出使用地理標誌產品專用標誌”的申請,由國家質檢總局公告批准。

管理要求


(一)品種。
烏龍嶺、油潭本、大鼻龍、松風本。
(二)立地條件。
保護區範圍內海拔高度200m以下;土壤類型為磚紅壤性紅壤和紅壤,pH值5.0至7.0,土層厚度>1m,表層有機質含量>1%。
(三)栽培管理。
1、苗木培育:以實生苗為砧木,用成熟枝條進行嫁接。
2、栽植密度:栽植密度小於330株/公頃。
3、樹冠管理:以春剪為主,夏、秋剪為輔。通過疏花果,營養枝與結果枝比≥2。秋剪於采果後進行。
4、施肥:以有機肥為主,複合肥為輔。成齡樹株產50kg果,年施有機肥不少於15kg,施純N1.0kg至1.6kg,N、P、K比例1.0:0.5至0.6:1.0。全年施三次肥,即花前肥、壯果肥、采果肥。
5、環境、安全要求:農藥、化肥等的使用必須符合國家的相關規定,不得污染環境。
(四)採收。
成熟度達九成,可溶性固形物≥18.5%時採收。
徠(五)加工。
1、剪果:剪果時留果蒂(梗)長<3.5mm。剪后要除去不符合原料選擇要求的殘次果。
2、浸洗:浸洗5min至10min,洗去果面臟物、灰塵,提起滴干。
3、搖砂、掛黃:採用人工或機械搖砂、掛黃。每批次裝果35kg至40kg。果實與細河砂、薑黃粉比例為3500至4000:50:1。
4、預曬:搖砂洗后的果實,要攤放晾曬,除去部分水份。
5、烘焙管理:
(1)初焙:將晾曬后的龍眼果粒進行初焙,初焙溫度65℃至70℃,時間24h。
(2)復焙:回軟后按大小果分別進行復焙。復焙溫度55℃至65℃,復焙時間4h至8h,每間隔2h翻焙一次。
(六)質量特色。
1、感官特色:果粒大,果殼呈黃褐色,色澤均勻,果形圓整、不凹陷;搖動無響鈴現象;果肉呈半透明褐縮狀,表面有皺紋,晶瑩剔亮、易剝離;具有濃郁香甜的特有滋味。
2、理化指標:
項目指標
乾果橫徑,mm≥25
乾果可食率,%≥36
總糖(以轉化糖計),%≥60
總酸(以檸檬酸計),%≤1.5
粗纖維,%≤1.0
果肉含水率,%≤23
3、安全要求:產品安全指標必須達到國家對同類產品的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