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白
中醫名詞
太白,經穴名。出《靈樞·本輸》。屬足太陰脾經。輸(土)、原穴。在足內側緣,當足大趾本節(第1跖趾關節)後下方赤白肉際凹陷處。布有隱神經及腓神經分支,足背靜脈網,足底內側動脈及跗內側動脈的分支。主治胃痛,腹脹,嘔吐,呃逆,腸鳴,泄瀉,痢疾,便秘,腳氣,痔漏等。操作方法為直刺0.5~0.8寸。
● Tàibái SP3
● 來源:《靈樞·本輸》
● 別名:大白
● 歸經:足太陰脾經
● 功效:健脾化濕,理氣和胃
● 屬性:輸穴,原穴
● 太,大也;白,白色。穴在足大趾后,赤白肉際上,望其色而故名。
● 在跖區,第1跖趾關節近端赤白肉際凹陷中。
●
●
● 足大趾後方內側突起一塊高骨,此高骨后緣凹陷,赤白肉際處,即為此穴。
●
簡便取穴是臨床上常用的一種取穴方法,是長期臨床經驗總結的方法,操作簡便,便於記憶。一般情況下,簡便取穴的方法只適合日常按摩、拔罐、艾灸等養生防病時運用。如果使用穴位進行疾病的治療,則需要使用精準取穴。
● 皮膚,皮下組織,展肌,短屈肌。
● 淺層布有隱神經,淺靜脈網等;深層有足底內側動、靜脈的分支或屬支,足底內側神經的分支。
● 局部病症,例如足痛,足腫,痿證,身體困重,關節腫痛。
● 心胸病症,例如心痛脈緩,胸脅脹痛。
● 胃腸病症,例如胃痛,飢不欲食,善噫食不化,腹脹,腹痛,腸鳴,嘔吐,泄瀉,痔漏,痢疾,便秘,急慢性胃炎,胃痙攣,急性胃腸炎,神經性嘔吐,消化不良。
● 直刺0.3~0.5寸;可灸。
● 指壓按摩:用拇指指腹按揉,每次1~3分鐘。
● 灸法:艾條懸灸5~10分鐘;艾炷灸3~7壯。
● 《靈樞·本輸》:脾……注於太白,太白腕骨之下也,為俞。
● 《針灸甲乙經·卷之九》:身重骨酸不相知,太白主之。
● 《素問·治法論》:土欲發郁亦須待時,當刺足太陰之俞。
● 配復溜、足三里,治腹脹、腹瀉、消化不良。
● 配中渚,治大便難。
● 配公孫、大腸俞,治腸鳴腹瀉。
● [1] 孫國傑。針灸學.2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8.
● [2] 劉乃剛。精準取穴不出錯. 南京:江蘇鳳凰科學技術出版社,2018.
● [3] 郭長青。人體經絡穴位使用大圖冊。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