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3H型護衛艦

中國研製建造的第一種反艦型導彈護衛艦

053H型護衛艦(英文:Type 053H Frigate,北約代號:Jianghu I Class,譯文:江湖Ⅰ級),是20世紀70年代中國研製建造的第一種反艦型導彈護衛艦。

053H型護衛艦首艦516號“九江”艦,於1975 年建成服役。

發展沿革


中國引進的6601型里加級護衛艦
中國引進的6601型里加級護衛艦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中國海軍所擁有的 艦艇大都是一些起義、繳獲、打撈、修復的國民黨海軍及美、日等遺留下來的老舊艦艇。在對一些可航行的護衛艦進行修復后,中國海軍組建了第一支護衛艦艦隊。這些修復的護衛艦火力弱,續航力及航行性能極差,而且在航率低,維護保養困難,實際作戰中所能發揮的作用十分有限。在這種情況下,中國在1955年從蘇聯引進了里加級護衛艦(6601型)的建造技術(蘇聯提供所有部件及技術文件,中國自行裝配建造),使中國海軍擁有了-種較為實用、具有較強作戰能力的護衛艦。到了20世紀60年代初,中蘇兩國在政治意識形態上發生分歧,蘇聯一夜之間撤走了全部在華技術專家,終止了軍事採購及援助項目,中國很多國防裝備的研製因此而停止、拖后甚至取消。此時繼續從蘇聯引進先進的水面作戰艦艇已無法可能。
20世紀60年代初期的中國海防也並不安寧,敗退到台灣的國民黨海軍經常出動艦艇中國東南沿海進行襲擾,而南海地區的形勢也危機四伏,中國海軍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海防壓力。此時中國自行建造的第一型國產護衛艦---65型護衛艦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缺少中型水面作戰艦艇的問題。但從60年代開始,世界海軍強國開始對護衛艦實施導彈化,使作戰能力有了極大提高。而中國海軍也認識到了護衛艦的這個發展趨勢,在設計65型護衛艦的同時,用反艦導彈裝備水面作戰艦艇也被正式提上日程。053H型(江湖級)護衛艦就是在這個大背景下產生的。
65型成都級護衛艦
65型成都級護衛艦
20世紀70年代,建造於50年代的01型護衛艦逐步進入大修階段,雖然,僅服役十餘年的01型護衛艦通過大修可以再服役十餘年,但是艦艇大修周期長費用同樣不低,如果說01型仍能滿足當時的作戰環境,這種大修是值得的,但是受制於原有的艦體空間不足,01型護衛艦在改裝之後也只能搭載2枚反艦導彈,而如果在大修期間對上層建築進行大規模改裝以滿足當時的作戰環境需求,一方面的噸位難以滿足要求,另一方面,這種“大修”的費用將非常高昂,這樣的問題不僅僅存在於01型護衛艦,建造於60年 代中後期的65型護衛艦在70年代後期也將面臨同樣的問題,更何況,不同於可以將魚雷發射管拆除安裝導彈的01型護衛艦,65型護衛艦作為火炮護衛艦根本沒有可以安裝導彈的空間,而60年代開始世界各國海軍正在將導彈搬上護衛艦,台灣地區海軍也在60年代末開始接受美國退役艦艇。所以,1974年,六機部軍管會副主任林真提出採用以造代修的方針解決老舊護衛艦不能滿足當時的作戰環境的問題,隨後由滬東造船廠提出根據053K型護衛艦一型兩用的方案,在053K型護衛艦發展對海型護衛艦——053H型護衛艦,這一方案在當年10月獲得國務院、中央軍委通過。

總體評價


053H型護衛艦511號南通艦
053H型護衛艦511號南通艦
053H型護衛艦是“江湖”級最早產品,和中國海軍同期其他艦隻 一樣,該型艦幾乎是一種一次性攻擊武器平台,反潛與防空能力較差,防空武器依賴無雷達火控系統的火炮,而且自動化程度低,不能全天侯作戰;全艦缺乏“三防”作戰能力。053H型護衛艦航行性能、巡航力有所提高,並且增加了反艦導彈攻擊手段,但與國外70年代建造的護衛艦相比還有很大差距。儘管如此,該型艦卻在1975年開工建造后的短短5年間批量建造了14艘。正是由於改型艦的大量入役,極大地改善了中國海軍缺乏中型導彈護衛艦的不利局面,對提高中國海軍近海防禦作戰能力起到了極為關鍵的作用。053H型護衛艦的研製首先解決"有無"問題,艦載武器和電子設備只達到基本作戰能力,沒有刻意追求技術性能的先進,這也是當時最為現實的選擇。
總體來看,“江湖”Ⅰ型導彈護衛艦是人民海軍六、七十年代“海岸防禦”作戰指導思想的典型產物,反艦火力強大,但防空反潛能力薄弱,只能在岸防導彈和岸基航空兵的掩護範圍內作戰,排水量偏低,海上續航能力和自持力差。除了執行常規海戰任務之外,還可以用於執行護航、護漁、巡邏、警戒、布雷等多種任務。053H基本型於1981年停止建造。
053H型護衛艦作為中國自行設計建造的真正意義上的第一代導彈護衛艦,是“江湖”(053型系列)護衛艦這個龐大家族的良好開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