浴鵠灣

浴鵠灣

浴鵠灣景區,東靠楊公堤,西臨三台山路,北至三台夢跡景區,南到赤山埠。

歷史


浴鵠灣
浴鵠灣
文獻記載,赤山水曲為浴鵠灣。2003年整治修復的浴鵠灣景區,東靠楊公堤,西臨三台山路,北至三台夢跡景區、烏龜潭景區,南到虎跑路。湖面聚散開合,岸線曲折有致,經濬源橋及花港公園內水港與小南湖貫通。景區內恢復了黃公望故居、先賢堂、黃篾樓水軒、武狀元坊、霽虹橋等故跡,恢複本地區的自然人文環境。

主要景點


黃篾樓水軒

浴鵠灣
浴鵠灣
黃篾樓,位於浴鵠灣附近。元代著名文學家張雨構水軒於此,併名曰“黃篾”。劉邦彥有詩云:“春水初生浴鵠灣,篾樓高枕對青山。鳥聲啼足忽飛去,門掩綠陰清晝閑。”現在浴鵠灣附近重建黃篾樓,遊人到此歇腳閑坐,靜賞四周天然美景,可以喚起對往昔動人意境的美妙想像和感受。

武狀元坊

浴鵠灣
浴鵠灣
杭州武狀元坊,位於后赤山埠附近。據史書記載,南宋嘉定七年(1214),武狀元劉必萬(有記載為劉必方)在赤山立武狀元坊。現以宋代樣式重建武狀元坊,以反映杭州古代科舉文化。

子久草堂

浴鵠灣
浴鵠灣
子久草堂。相傳黃公望曾在杭州赤山之陰結廬隱居,茅廬周圍風景怡人,倚門眺望還能見雷峰塔之景貌。2003年於舊居原址附近設黃公望故居陳列室,以紀念這位中國繪畫史上傑出畫家。

霽虹橋

浴鵠灣
浴鵠灣
霽虹橋位於花港公園以西的浴鵠灣,與黃公望故居、浴鵠軒、黃蔑樓等隔水相望。霽虹橋布局精緻、舒展開敞、白牆黑瓦、木石相間、借景湖山、點景自然,體現了湖西景區“野趣、閑趣、逸趣”的景觀特點,可游宜憩,融觀光與休閑於一體。

先賢堂

浴鵠灣
浴鵠灣
先賢堂亦稱集賢堂,始建於宋代,原在蘇堤第一橋映波橋旁。宋寶慶二年(1226),京尹袁韶奏請朝廷建一座祠廟,以祭祀杭州自許由以下的三十九位名人賢士。祠臨湖而建,內設一園,一條迂迴曲折的小徑貫穿其間,道旁遍植花竹,濃陰蔽日;園內“亭相望五六”,遊人由“振衣”亭,經“古香”亭,循“清風”亭,可登至山亭,在“流芳”亭小憩,而後至祠下。先賢堂外堂內室,四周環以廊廡,堂門上掛一匾額,上書“仰高”,堂內陳列著刻有諸賢頭像和生平事迹的石碑。元初堂廢,現地原址附近重建,作為介紹、展示杭州名人文化和紀念緬懷先賢的場所。

交通信息


公交:乘坐公交51路環線、194、197、318、Y2路至浴鵠灣站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