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性白血病

先天性白血病

先天性白血病是一種罕見類型的白血病,是指嬰兒從出生至生后 4~6周即診斷的急性白血病。年發病率為存活新生兒的4.7/百萬,占所有兒童急性白血病的1‰。在先天性惡性腫瘤中佔1/4,僅次於視神經母細胞瘤居第2位。絕大多數患兒生存期不超過嬰兒期,病死率在92.3%以上。病因與發病機制尚不明確,可能與遺傳及體質異常有關。常伴有先天畸形,如唐氏綜合征、特納綜合征等。臨床突出表現是皮膚損害,形態多樣,其次有出血、肝脾腫大。早期常累及中樞神經系統和睾丸浸潤。病情進展快,病程短,化療反應差,死亡率高。由於此病為罕見類型的白血病,沒有標準的治療方案。如條件許可,可聯合化療。誘導緩解后,可考慮異體造血幹細胞移植。此病預后差。患者多死於嚴重感染、重要臟器出血及貧血引起的各個器官功能衰竭。

就診科室


● 血液病科或內科、小兒內科或兒科

病因


● 先天性白血病的病因尚不清楚。一般認為與新生兒的體質與遺傳因素及宮內環境因素有關。
● 父母接觸殺蟲劑、大麻、飲酒肥胖為高危發病因素,主要是與TOP2抑製劑導致混合譜系白血病基因重排有關。含黃酮或黃素物質會含有TOP2。其中大豆含有黃酮,蔬菜、水果含黃素,紅酒含黃酮,染料含木黃酮,酒精會幹擾TOP2的代謝。
● 其餘高危因素:第一是遺傳;第二是先天性染色體異常如唐氏綜合征、布盧姆綜合征、13號染色體綜合征、特納綜合征等容易合併白血病;第三是有毒化學物質、輻射可增加急性白血病的發生。

癥狀


● 當發現嬰兒身體不適,出現以下癥狀時,應儘早去醫院檢查確診。
● 一般癥狀:發熱、嗜睡、食欲不振、體重不增、呼吸急促等。
● 皮膚損害:約50%患兒有皮膚浸潤表現,從出生至生後幾周可發生,皮膚結節大約直徑0.2~0.3cm,青灰色或紫紅色,與皮下組織無粘連。分佈在頭部、面頰、軀幹和四肢,由軟變硬。還可呈丘疹、濕疹或皰疹樣損害。新生兒急性單核細胞白血病的皮膚結節可自行緩解,但幾周或數月後又會複發。還可見眼部受累和綠色瘤。
● 出血傾向:多數可見皮膚瘀點、瘀斑,有時可見嘔血、黑便,嚴重時顱內出血危及生命。
● 肝脾腫大:常見肝臟和脾臟腫大,可重度腫大進入盆腔。但極少有淋巴結腫大。
● 中樞神經系統白血病:發生早,生后一經確診即可在腦脊液中發現白血病細胞。
● 其他:除上述癥狀外,還可有肺、心、腎、腹膜及其他臟器受累引起的相應癥狀,如憋氣、呼吸困難等。

檢查


● 要確診先天性白血病,需要做下列檢查:

血常規檢查

● 出生時血紅蛋白在70~150g/L;白細胞可達(2~85)×10⁹/L,以原始細胞為主;血小板通常降低,多<70×10⁹/L;外周血塗片可見淚滴狀和有核紅細胞。

骨髓穿刺檢查

● 示增生極度活躍,清一色未分化細胞。以急性髓系白血病(AML)多見,約佔70%~80%,急性淋巴系白血病(ALL)較少見。AML與ALL比例約為9∶1。
● 在AML中亦可見一些少見類型的白血病,如紅白血病、嗜鹼性粒細胞白血病,雙系或雙克隆雙表型白血病。

遺傳學檢查

● 約50%患兒有染色體異常。
● 先天性白血病染色體異常可在治療后恢復正常,複發時再出現。其再出現早於骨髓及臨床癥狀,故有助於及時預測白血病複發。

皮疹活檢

● 對診斷有一定價值。多為髓系,少數為淋巴系和單核系。

其他檢查

● 根據病情、臨床表現及癥狀、體徵選擇做心電圖、X線、B超、生化等檢查。

診斷


● 醫生根據患兒的基本情況、體征、臨床表現及各項檢查結果診斷本病。先天性白血病診斷標準為:
● 血或骨髓中出現大量髓系或淋巴細胞系原始和幼稚細胞。
● 有髓外浸潤的表現。
● 排除類白血病反應。

分型


● 先天性白血病不分型。

先天性白血病白血病的分期


● 無需分期。

鑒別診斷


● 主要應與新生兒類白血病反應相鑒別。此時應做血培養、骨髓象及染色體和基因學檢查、白細胞鹼性磷酸酶測定可協助診斷。
● 診斷先天性巨核細胞白血病時需慎重。如在發病時未出現貧血和血小板減少,骨髓中未成熟細胞<60%,則應謹慎診斷。體外骨髓培養有助於早期鑒別診斷。

治療


● 先天性白血病的治療與一般類型的急性白血病的治療相似。
● 由於新生兒對化療耐受性差,多採用單一藥物或僅支持治療。
● 採取強烈聯合化療方法也有成功案例。
● 誘導緩解后可考慮異基因造血幹細胞移植或臍血移植。

危害


● 先天性白血病的自然進程幾乎總是以致命的臨床過程為特徵, 對化療反應較差, 預期壽命往往很短, 大多在生後幾天到數月,目前僅有少數長期存活病例的報道, 出血和/或感染迅速惡化是導致死亡的常見原因。

轉移性


● 血液系統惡性腫瘤,全身性疾病,播散性傾向。

預后


● 先天性白血病的預后較差,患者多死於嚴重感染、重要臟器出血及貧血引起的各個器官功能衰竭。病死率在92.3%以上。

預防


● 由於病因與發病機制尚不明確,關於此病的預防目前沒有相關資料。
● 患兒孕育和出生前,患兒父母應做好防護,尤其是女性在懷孕前和懷孕中應避免接觸輻射、有毒有害物質及惡劣環境,避免可能給自身和胎兒帶來的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