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體

詞語

屈體,漢語辭彙,指降低身分;猶屈膝。指屈服、投降;彎曲身軀。

拼音


qū tǐ

注音


ㄑㄨ ㄊ一ˇ

引證解釋


(1).謂降低身分。
漢 桓寬 《鹽鐵論·褒賢》:“萬乘之主,莫不屈體卑辭重幣請交,此所謂天下名士也。”
蘇軾 《張文定公墓誌銘》:“自將相公卿宿貴之人,皆爭屈體以收禮後輩。”
蒲松齡 《聊齋志異·宦娘》:“宿當不妨,但少牀榻;不嫌屈體,便可藉藁。”
(2).猶屈膝。指屈服、投降。
《北齊書·顏之推傳》:“嗟將相之骨鯁,皆屈體於犬羊。”
唐 李白 《贈新平少年》詩:“屈體若無骨,壯心有所憑。”
《金瓶梅詞話》第四九回:“請巡按屈體求榮。”
(3).彎曲身軀。
晉 干寶 《搜神記》卷十一:“宿昔之間,便有大梓木生於二冢之端,旬日而大盈抱,屈體相就,根交於下,枝錯於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