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大學

重點大學

海南大學(HainanUniversity),簡稱海大,坐落於海南省海口市,是教育部與海南省人民政府“部省合建高校”、海南省人民政府與財政部共建高校,是海南省屬綜合性重點大學、海南省“國內一流大學建設”重點支持高校,入選世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211工程”、“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養計劃”、“卓越農林人才教育培養計劃”、“中西部高校基礎能力建設工程”、“中西部高校綜合實力提升工程”、國家建設高水平大學公派研究生項目、中國政府獎學金來華留學生接收院校、教育部來華留學示範基地、國家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基地、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為中西部“一省一校”國家重點建設大學(Z14)聯盟、CDIO工程教育聯盟成員單位。學校由天津大學對口合作建設。

學校前身是創建於1958年的原華南熱帶農業大學與1983年組建的原海南大學;2007年8月,兩校合併組建新海南大學。

截至2021年4月,學校有海甸、城西和儋州三個校區,佔地總面積5049.9畝,校舍建築面積131.8萬平方米;設有二級學院36個,開辦本科專業71個;有博士后科研流動站6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10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32個、專業碩士學位授權類別17個;有全日制在校學生41000多人,其中普通本科生33000多人,碩士研究生7000多人,博士研究生近600人,國際學生300多人;專任教師2300多人。

2021年7月26日,海南大學入選2020年現有博士、碩士學位授予單位新增一級學科碩士點。

歷史沿革


前身溯源

● 華南熱帶農業大學
1954年,學校前身華南熱帶林業科學研究所創建於廣州。
1956年,改為華南熱帶作物研究所,由農墾部領導。
1958年5月,遷移到儋州,並更名華南農學院海南分院。
1959年7月8日,華南農學院海南分院正式更名為華南熱帶作物學院。
1964年,學校研究所擴建為“華南熱帶作物科學研究院”,學校與研究院實行一套班子兩塊牌子的體制。
1966年,“文化大革命”開始,學校受到巨大衝擊,各級組織陷入癱瘓。
1969年,學校由廣州軍區生產建設兵團接管。
1970年,華南熱帶作物學院改由廣州軍區領導,學校被改為兵團熱帶作物學校,為兵團培養基層技術人員。
1972年12月,廣東省恢復了華南熱帶作物學院的原名稱和高等院校體制,並於次年招收工農兵學員。
1979年,廣東省恢復了學院“文化大革命”前的領導體制。
1988年,學校改由農業部和海南省雙重領導。
1996年,華南熱帶作物學院更名為“華南熱帶農業大學”。
● 原海南大學
原海南大學歷史照片
原海南大學歷史照片
1981年,海南行政區委員會決定辦海南大學,並報請廣東省和國務院批准。
1982年,廣東省同意成立海南大學籌備委員會。
1983年5月10日,國務院正式批准在原海南師範專科學校、海南醫學專科學校和海南行政區農學院(海南農業專科學校)的基礎上組建海南大學。中共中央總書記胡耀邦為學校題寫校名。
1986年11月,師範部獨立,恢復成立海南師範學院。
1989年初,醫學院獨立,成立海南醫學院。
1990年,國務院學部委員會和國家教委批准海南大學為授予學士學位的單位。
2005年,學校在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中被評為優秀;同年,獲准設立國家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基地。 

合併發展

2007年8月14日,海南大學與華南熱帶農業大學合併組建新的海南大學;同年11月,海南大學成為海南省與教育部共建的高校。
2008年12月,學校經國家批准成為“211工程”重點建設高校。
2011年9月,入選教育部第二批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高校。
2012年,海南大學入選“中西部高校基礎能力提升計劃”建設高校。同年,入選“中西部高校綜合能力提升工程”學校;同年,海南大學“211工程”建設通過國家驗收;同年11月,學校入選首批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養基地。 
2014年9月,學校入選第一批卓越農林人才教育培養計劃改革試點項目。
星空海大
星空海大
2017年9月,入選國家“世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同年11月,海南大學寮國分校在寮國萬象市巴巴薩技術學院掛牌成立。
2018年,學校入選“部省合建”高校,納入教育部直屬高校排序。
2019年9月,海南大學、華為技術有限公司戰略合作協議簽署儀式在華為深圳基地舉行。
2020年4月,省委國家安全委員會與學校共建的“海南大學國家安全研究中心”揭牌成立;同年7月,海南大學與海口市人民政府簽署戰略合作協議;9月,成為全國高校海洋類學術期刊聯盟理事單位。
2021年1月,加入中國自由貿易試驗區研究院聯盟;同年2月6日,海南大學全健康研究院成立;3月,海南大學與萬寧市人民政府簽署戰略框架合作協議;3月,共同組建國家耐鹽鹼水稻技術創新中心。
2021年7月17日,海南大學三亞南繁研究院在三亞揭牌成立。

辦學條件


院系概況

截至2021年4月,學校設有二級學院36個,開辦本科專業71個。
二級學院專業名稱
經濟學院金融學、國際經濟與貿易、經濟統計學
法學院法學
馬克思主義學院思想政治教育
人文傳播學院漢語言文學、廣告學、戲劇影視文學、漢語國際教育、傳播學
外國語學院英語、商務英語、日語、俄語
理學院應用化學、數學與應用數學、信息與計算科學
生命科學與藥學院生物科學、生物工程、藥學、製藥工程
生物醫藥工程學院——
生態與環境學院環境科學
機電工程學院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自動化、農業機械化及其自動化、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機械電子工程、交通運輸和車輛工程
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材料科學與工程、高分子材料與工程
信息與通信工程學院通信工程、電子信息工程、智能科學與技術
計算機與網路安全學院信息安全、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軟體工程、網路工程、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
土木建築與工程學院土木工程、建築學、工程管理、海洋工程與技術
化學工程與技術學院化學工藝、化學工程、工業催化、生物化工
食品科學與工程學院食品科學與工程、食品質量與安全
熱帶作物學院農學、生物技術、農業資源與環境、種子科學與工程
園藝學院園藝、設施農業與科學工程
植物保護學院植物保護
動物科技學院動物科學、動物醫學
林學院林學、森林保護、野生動物與自然保護區管理、園藝(草坪科學與工程方向)、植物保護(農藥與農產品安全方向)、風景園林(園林工程技術方向)、風景園林、園林
海洋學院水產養殖學、海洋科學、海洋資源與環境
管理學院工商管理、人力資源管理、市場營銷、會計學、財務管理、農林經濟管理、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物流管理
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行政管理、公共關係學、土地資源管理
旅遊學院旅遊管理、酒店管理、會展經濟與管理、人文地理與城鄉規劃
音樂與舞蹈學院音樂表演、舞蹈編導
美術與設計學院視覺傳達設計、環境設計、服裝與服飾設計、繪畫
國際旅遊學院酒店管理、人文地理與城鄉規劃、行政管理
應用科技學院電子科學與技術、物聯網工程、審計學、電子商務、財務管理、會計學、行政管理、俄語
國際教育學院——
繼續教育學院——
體育部休閑體育

師資隊伍

截至2021年4月,學校有專任教師2300多人,其中高級職稱教師1200餘人,具有博士學位教師1150餘人,其中,有中國科學院院士1人,加拿大國家工程院院士1人,日本工程院外籍院士1人,傑青、萬人計劃領軍人才等國家級人才19人;有國家級教學團隊2個。
專任院士駱清銘(中國科學院院士)、董勤喜(日本工程院外籍院士)、楊天若(加拿大國家工程院院士、加拿大工程研究院院士)
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駱清銘、羅傑、蔡慶宇、唐朝榮
教育部高等學校生物醫學工程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主任委員駱清銘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創新研究群體負責人駱清銘
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駱清銘
全國優秀教育工作者駱清銘
國家級教學名師獎獲得者王崇敏
國家級教學成果獎獲得者張雲閣
文化名家暨“四個一批”人才王崇敏、葉光亮
全國傑出專業技術人才羅素蘭
財政部會計名家伍中信
全國會計領軍人才陳險峰
全國教書育人楷模張雲閣
全國優秀教師周永燦、羅鄰球、鄒立剛
全國模範教師王崇敏、鄒立剛
全國先進工作者羅傑
中科院“百人計劃”人選張友良、何朝族、高艷安
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廖建和、孫紹先、周永燦、姜宏、韓文報、傅國華、楊小波、王崇敏、羅素蘭、劉復生、伍中信、尹建華、李德芳、童偉華、蔡東宏、王鳳陽、杜鋒、金山、胡濤、林國標、李海燕、胡新文、符文英、李嘉誠、李世傑、陳慶河、羅傑、沈重
“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周永燦、姜宏、羅素蘭、傅國華、王崇敏、尹建華、王鳳陽、陳慶河、李世傑、王寧
霍英東教育基金會青年教師基金及青年教師獎獲得者謝珍玉、宋希強、施海濤、袁紅梅
宣傳思想文化青年英才楊娜
教育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青年骨幹溫小平
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入選者羅素蘭、伍中信、周永燦、李海燕、林仕偉、羅傑、羅紅麗、潘勤鶴、王寧、萬迎朗、謝永康、徐靜
中國科協“青年人才托舉工程”入選者王咸鵬、王守創、房傳營
寶鋼優秀教師獎獲得者宋希強、傅國華、楊小波、李志林、黃綿佳、王琦、李京兵、蔡東宏、李雯、金山、葉英萍、陳惠萍、湯華、駱焱平、韋開蕾、吳友根、李世傑、廖雙泉、郭強、葛成軍、金志揚、陳銀華、陳振斌、王世范、張燕、周海龍、張雲閣(特別提名獎)、周偉、林仕偉、任佳
國家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崗位科學家傅國華、張宇、陳銀華、王芳、王鳳陽、張喜瑞
國家級教學團隊植物學課程群教學團隊(楊小波)、民法學國家級教學團隊(王崇敏)
全國高校黃大年式教師團隊鄒立剛團隊
海南省大師級人才駱清銘
海南省高層次人才(傑出人才)羅素蘭、尹建華、傅國華、王崇敏、姜宏、周永燦、傅鵬程、李朝陽、李從發、王鳳陽、唐朝榮、閻根齊、鄒立剛、王琦、羅傑、韓龍、劉大可、王寧、傅崐成、王文泉、黃夢醒、葉光亮、李世傑、沈義俊、劉謙、陳慶河、王冠軍、王咸鵬、周淑榮、伍中信、王宇(柔性)、董勤喜、張智紅(柔性) 
海南省高層次人才(領軍人才)陳險峰、張友良、陳衛軍、林春花、陳擁軍、何朝族、王磊、繆衛國、杜峰、李偉銘、姚孝明、馮玉紅、金山、劉復生、李德芳、童偉華、劉殿國、謝珍玉、王世峰、長孫東亭、楊小波、羅麗娟、成善漢、袁潛華、林電、黃東益、高澤圖、章程輝、張海德、申鉉日、張蘋、尹學瓊、王小紅、劉平懷、賈春滿、陳永、周智、高艷安、萬迎郎、郭志強、張正科、施海濤、李暉、曹春傑、葉春楊、曹寶珠、程仁傑、段玉聰、閆二鵬、江行玉、任佳、熊勇先、張碩果、李小北、徐鼐、李文化、張朔人、曹量、石曉岩、胡濤、郭強、韋開蕾、蔡東宏、周偉、徐艷晴、張麗娜、全紅霞、劉國良、王愛民、顧志峰、張宇、吳友根、宋希強、鄭繼平、吳科榜、湯華、付文英、陳銀華、張永輝、邱釗、李太君、潘莉莎、林仕偉、廖建和、李嘉誠、方林、朱國鵬、杜麗、胡新文、雋鴻飛、劉方勇、謝永康、譚正洪、李二超、許強、王大勇、向道平、沈重、白勇、柳賢德、劉德浩、李京兵、葉英萍、唐俐、梁亞榮、孫建軍、劉家誠、王世范、周開兵、陳慧萍、周海龍、馮思玲、陳振斌、白新鵬、廖雙泉、曹獻英、艾心、林國標、趙福生、聶立孝、林桓、張志田、蔡唱、賈愛群、蔡夫鴻、劉柱、彭真明、王志勇、余雪標、葛成軍、吳蔚東、馮文龍、李東棟、林海英、李海燕、周非凡、黃振立、季新然、王錫彬、馬勇(柔性)、寧清同、謝彥君、陳秋雲、孫雲、李秀保、吳小易、徐靜、龍文興、謝尚潛、李德芳、萬逸、羅紅麗、陶均、朱治強、劉進平、黃惜、阮雲澤、王華鋒、尹黎燕、彭麗成、劉文傑、黃青、任明迅、楊帆(生態)、束鋒、李雯、汪志偉、劉銅、孫然鋒、駱焱平、顏日輝、溫小平、田新龍、王守創、熊浩、謝松光、岳峰、張清辰、巨曉棠
海南省高層次創新創業人才何朝族、胡碧煌、姜宏
海南省有突出貢獻優秀專家孫紹先、楊小波、吳蔚東、周永燦、王崇敏、胡新文、李仁君、姜宏、劉復生、羅素蘭、李德芳、李嘉誠、蔡東宏、金山、李世傑、王鳳陽、符文英、謝珍玉、王琦、杜鋒、羅麗娟
省委省政府直接聯繫重點專家駱清銘、胡新文、王崇敏、唐朝榮、羅傑、羅素蘭、孫紹先、何朝族、楊小波、周永燦、胡濤、黃勃、萬迎朗、范士陳、施海濤、耿松濤、葛成軍、謝珍玉、廖雙泉
海南省優秀教育工作者張雲閣
海南省優秀教師王世范
海南省教學名師傅國華、胡新文、楊小波、李仁君、黃綿佳、周永燦、王崇敏、翁紹捷、李京兵、王琦、蔡東宏
海南省“百人專項”人選王寧、高艷安、高聖惕、萬迎朗、施海濤、王咸鵬、郭志強
海南省“千人專項”人選張志田、聶立孝、蔡唱、林桓、林海英
海南省“南海系列”育才計劃入選者王琦、王鳳陽、韋開蕾、尹建華、石曉岩、葉春楊、成善漢、朱國鵬、任佳、李世傑、李偉銘、李嘉誠、吳友根、邱釗、宋希強、張宇、張友良、張正科、張永輝、張麗娜、張碩果、陳銀華、林仕偉、周偉、鄭繼平、胡濤、段玉聰、顧志峰、郭強、黃夢醒、曹量、曹寶珠、曹春傑、閻二鵬、程傑仁、熊勇先、夏鋒、尹學瓊、向道平、劉鍾馨、劉復生、劉家誠、劉德浩、孫建軍、杜麗、沈重、徐鼐、唐俐、梁亞榮、謝珍玉、廖雙泉、丁雷、萬逸、王芳、王小紅、王桂振、文偉、鄧晰、鄺雄、曲穎、任洪濤、許強、孫雲、李二超、楊娜、吳小易、汪志偉、沈重、張佐敏、張應武、張家超、陳雲、林春花、周智、趙達、胡俊、駱劍、耿松濤、徐靜、郭錦、唐榮年、符蕾、康霖、蔣磊、溫小平、甄海生、路延篤、蔡夫鴻、廖建軍、譚正洪、黎春燕、潘莉莎、潘勤鶴、曾長英、馬斌、王華鋒、王冠軍、牛曉磊、付景濤、孫然鋒、李秀保、楊瑋婷、肖娟、陳海明、鄭麗、塗進春、顏洪平、夏志強
“南海工匠”林妙山
海南省“515人才工程”人選傅國華、王崇敏、羅素蘭、胡濤、楊小波、李從發、何朝族、李德芳、尹建華、杜鋒、劉復生、童偉華、王鳳陽、蔡東宏、李世傑、李嘉誠、王琦、黃夢醒、沈重、孫紹先、文聘元、馮玉紅、李仁君、廖雙泉、曹獻英、陳永、郭強、湯華、辛世彪、陳綺、宋希強、黃東益、韓建剛、張英霞、張海德、駱焱平、尹學瓊、李京兵、劉德兵、黃惜、王琦、金山、宋增偉、吳友根、范士陳、葉仄輝、盧凌彬、潘勤鶴、劉鍾馨、白勇、孫建軍、邱海東、孫建強、申鉉日、陳銀華、閻二鵬、謝珍玉、熊勇先、耿松濤、李偉銘、周偉、張碩果、徐靜、黃夢醒、汪韶軍、徐艷晴、趙達、常健、陳雲、程傑仁、文偉、劉柱、符文英、黃瑾、王健、鍾利文、白新鵬、王健、周開兵、單家林、陳惠萍、許先升、周祥、蔡篤程、張榮意、石耀華、羅盛旭、林昭華、李志君、何映平、薛行華、焦勇勤、唐麗春、袁國宏、黃建宏、鄧家先、白麗芳、曹寶珠、潘永貴、鄭繼平、文峰、朱國鵬、李暉、葛成軍、李長久、鄢慧麗、李武、王志勇、楊定海、郭志強、鄭育聲、張正科、文偉、任佳、趙達、汪韶軍、袁曉莉、田新龍、譚正洪、聶立孝、王守創、唐榮年、塗進春、周智、尹黎燕、周海龍、郭錦、楊娜、童澤林、劉啟華、張應武、李音
海南省優秀中青年骨幹教師周永燦、劉四新、廖雙泉、李京兵、韓建剛、王琦、童偉華、李雯、吳友根、陳銀華、韋開蕾、宋希強、范士陳
海南省會計領軍人才張長海、謝達理、王許寨、劉斌
海南省會計優秀人才王勇、宋濤、燕新梅

學科體系

截至2021年4月,學校有博士后科研流動站6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10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32個、專業碩士學位授權點17個、“世界一流”建設學科1個、國家重點學科3個、省級特色重點學科18個、優勢特色學科群3個。
博士后科研流動站:作物學、生物學、法學、信息與通信工程、生態學、工商管理
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作物學、生物學、生態學、法學、信息與通信工程、材料科學與工程、化學工程與技術、食品科學與工程、網路空間安全、工商管理、電子信息
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哲學、應用經濟學、工商管理、法學、馬克思主義理論、中國語言文學、外國語言文學、數學、生物學、材料科學與工程、信息與通信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土木工程、化學工程與技術、食品科學與工程、風景園林學、作物學、生態學、農業資源與環境、植物保護、畜牧學、林學、水產、藥學、機械工程、環境科學與工程、網路空間安全、園藝學、管理科學與工程、農林經濟管理、公共管理、音樂與舞蹈學
專業碩士學位授權點:金融、國際商務、法律、翻譯、新聞與傳播、電子信息、材料與化工、生物與醫藥、農業、獸醫、風景園林、林業、工商管理、公共管理、會計、旅遊管理、藝術
海南大學重點學科一覽表
學科代碼學科名稱批准年度項目名稱
0901作物學2017年世界一流學科
090102作物遺傳育種2002年/2011年國家級重點學科
071001植物學2011年
090101作物栽培學與耕作學(培育)2011年
0901作物學2017年海南省特色重點學科
0301法學2017年
0810信息與通信工程2017年
0817化學工程與技術2017年
0908水產2017年
1202工商管理2017年
0902園藝學2017年
0904植物保護2017年
1007藥學2017年
0805材料科學與工程2017年
0202應用經濟學2017年
0501中國語言文學2017年
海南大學優勢特色學科群一覽表
牽頭學科學科群名稱對接地方主導特色產業批准年度
作物學熱帶農業熱帶經濟作物及食品產業2018年
法學文化旅遊文化旅遊產業2018年
信息與通信工程南海海洋資源開發利用海洋經濟產業2018年

人才培養

● 質量工程
截至2021年4月,學校有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25個、國家級特色專業8個,國家級精品課程2門、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5門、國家級雙語教學示範課程1門、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1個、國家教育體制改革試點項目1個、新農科研究與改革實踐項目5項、省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24個、省級特色專業24個、省級一流課程10門、省級精品在線開放課程15門。
國家級特色專業法學、食品科學與工程、農學、園藝、植物保護、農業資源與環境、水產養殖學、農林經濟管理
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法學、思想政治教育、漢語言文學、生物科學、生物技術、通信工程、化學工程與工藝、食品科學與工程、農學、園藝、園林、水產養殖學、旅遊管理、視覺傳達設計、國際經濟與貿易、日語、數學與應用數學、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電子信息工程、信息安全、土木工程、環境科學、植物保護、動物醫學、工商管理
國家精品課程城市生態學、民事訴訟法學
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診所法律教育、高級英語、環境經濟學、食品工藝學、馬克思主義原理概論
國家級雙語教學示範課程西方經濟學(蔡東宏)
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海洋生物實驗教學中心
國家教育體制改革試點項目探索適應國際旅遊島建設需要的人才培養模式
新農科研究與改革實踐項目基於南繁種業創新的校校協同育人改革與實踐、熱帶園藝複合型高素質人才科教融合協同培育模式探索與實踐、新農科背景下熱帶林學產教融合協同育人機制的構建與實踐、熱帶水產養殖學專業校企協同育人創新與實踐、熱帶新農科多樣化人才培養體系研究與實踐
卓越計劃項目“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養基地
省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國際經濟與貿易、日語、數學與應用數學、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材料科學與工程、信息安全、土木工程、環境科學、風景園林、植物保護、農業資源與環境、動物醫學、工商管理、行政管理、酒店管理、音樂表演、金融學、傳播學、應用化學、海洋科學、車輛工程、高分子材料與工程、自動化、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物聯網工程、食品質量與安全、設施農業科學與工程、動物科學、藥學、會計學、農林經濟管理、物流管理、會展經濟與管理、舞蹈編導
省級特色專業金融學、法學、漢語國際教育、信息與計算科學、生物技術、材料科學與工程、高分子材料與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土木工程、化學工程與工藝、交通運輸、農業機械化及其自動化、食品科學與工程、食品質量與安全、生物工程、農學、園藝、植物保護、農業資源與環境、水產養殖學、農林經濟管理、土地資源管理、公共關係學、旅遊管理
● 學生成績
2019至2020學年,學校學生在各級各類學科競賽中,獲得獎項518項。其中,國家級一等獎4項,二等獎27項,三等獎7項;省級特等獎8項,一等獎101項,二等獎162項,三等獎209項。
教學成果
2018年,學校教師獲國家級教學成果獎一等獎1項、二等獎1項。
2018年海南大學獲國家級教學成果獎一覽表
項目名稱獲獎名稱
規範引導、協同育人、均衡發展的中國化工高等教育綜合改革研究與實踐國家教學成果獎一等獎
思想政治理論課‘一主三輔’實踐教學模式的研究與實踐國家教學成果獎二等獎

科學研究


科研平台

截至2021年4月,學校有國家重點實驗室1個、國家重點實驗室培育基地1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4個、農業農村部實驗室1個、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2個、教育部國別和區域研究中心3個、省部共建協同創新中心2個、高等學校學科創新引智基地2個、國家林業和草原局觀測研究站1個、海南省重點實驗室12個、海南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2個、海南省工程研究中心10個、省級協同創新中心1個、海南省哲學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3個、海南省教育廳研究基地1個、海口市重點實驗室12個、聯合研究院2個、協同創新中心共建基地1個。
● 自然科學類
機構類別機構名稱
國家重點實驗室(1個)省部共建南海海洋資源利用國家重點實驗室
國家重點實驗室培育基地(1個)海南省熱帶生物資源可持續利用重點實驗室-省部共建國家重點實驗室培育基地
教育部重點實驗室(4個)熱帶生物資源教育部重點實驗室、熱帶島嶼資源先進材料教育部重點實驗室、熱帶農林生物災害綠色防控教育部重點實驗室、熱帶特色林木花卉遺傳與種質創新教育部重點實驗室(立項建設)
農業農村部實驗室(1個)農產品質量安全風險評估實驗室(海口)
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2個)熱帶作物新品種選育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熱帶多糖資源利用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省部共建協同創新中心(2個)天然橡膠省部共建協同創新中心、綠色智慧島省部共建協同創新中心
高等學校學科創新引智基地(2個)熱帶生物與醫藥學科創新引智基地、熱帶作物綠色健康生產理論與技術創新引智基地
國家林業和草原局觀測研究站(1個)海南五指山森林生態站系統定位觀測研究站
海南省重點實驗室(12個)海南省耐鹽作物生物技術重點實驗室、海南省精細化工重點實驗室、海南省熱帶水生生物技術重點實驗室、海南省INTERNET信息檢索重點實驗室、海南省硅鋯鈦資源綜合開發與利用重點實驗室、海南省熱帶動物繁育與疫病研究重點實驗室、海南省特種玻璃重點實驗室、海南省大數據與智慧服務重點實驗室、海南省食品營養與功能食品重點實驗室、海南省熱帶特色花木資源生物學重點實驗室、海南省熱帶園藝作物品質調控重點實驗室、海南省農林環境過程與生態調控重點實驗室
海南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2個)海南省精細化工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海南省海洋通信與網路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海南省工程研究中心(10個)海南省新能源汽車工程研究中心、海南省熱帶作物組培快繁和種質創新工程研究中心、海南省熱帶珍稀名貴樹種工程研究中心、海南省熱帶生態環境修復工程研究中心、海南省水產種業工程研究中心、海南省綠色農用生物製劑創製工程研究中心、熱帶海島裝配式建築工程研究中心、海南省區塊鏈技術工程研究中心、海南省嵌入式智能系統工程研究中心、南海水產資源高效利用工程研究中心
省級協同創新中心(1個)海南省優質硅資源先進利用及特種玻璃協同創新中心
海口市重點實驗室(12個)海口市動物基因工程重點實驗室、海口市環境毒理學重點實驗室、海口市海洋藥物重點實驗室、海口市新葯研發檢測中心、海口市固廢物資源利用及環境保護重點實驗室、海口市綠色催化與反應工程重點實驗室、海口市電子農務重點實驗室、海口市信息安全綜合技術創新實驗室、海口市生物活性物質與功能食品開發重點實驗室、海口市熱帶農產品深加工技術重點實驗室、海口市無人智能裝備與海洋信息技術重點實驗室、海口市海洋食品精深加工重點實驗室
● 人文社科類
機構類別機構名稱
教育部國別和區域研究中心(3個)南海區域研究中心、瀾湄次區域研究中心、巴基斯坦研究中心
海南省哲學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3個)海南省歷史文化研究基地、海南省南海政策與法律研究中心、海南省全域旅遊研究基地
海南省教育廳研究基地(1個)海南省高等學校中國共產黨革命精神與文化資源研究中心
聯合研究院(2個)海南國際旅遊島發展研究院、海南低碳經濟政策與產業技術研究院
協同創新中心共建基地(1個)司法文明協同創新中心南方基地

科研成就

2018年,學校獲國家自然基金獲批86項,其中獲得1項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批國家社會科學基金24項,其中包括2項重大項目和1項重點項目。
據2021年5月學校官網顯示,學校先後獲得教育部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人文社科)、海南省科技進步獎、海南省科技成果轉化獎、海南省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等省部級以上獎勵。
2008年至2018年海南大學科研成果一覽表
成果名稱獲獎年度
世界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比較研究教育部高等學校優秀科研成果二等獎(人文社會科學)2009年
中國特色自由貿易港的建設路徑及法治保障研究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2018年
百年南海疆文獻資料的發掘與整理研究2018年
海南通史海南省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人文社會科學特別獎)2018年
石斑魚遺傳多樣性及其種質評價技術的研究海南省科技進步一等獎2008年
流動沙丘的固定和綠化用新材料、新結構及其野外實踐效果研究2010年
熱帶水產養殖動物微生物性疾病檢測及其安全高效控制技術研究2011年
高溫氣固分離陶瓷過濾管材的研製及應用2012年
極值圖論的相關度序列理論及其應用2012年
低窄殼糖規模化生產與應用研究2013年
纖維素納米粉體的生物合成方法及功能多糖的分子設計2013年
戊型肝炎病毒的流行規律、檢測技術及其致病機制研究2013年
芋螺毒素TxIB和LtIA分子探針的發現及其結構與功能的研究2014年
海南地方牛品種遺傳資源的挖掘與利用2015年
太陽能光催化污水處理新技術開發2016年
功能型光化學材料的製備與應用研究2017年
優質“定安黑豬”標準生產技術體系的研究與示範推廣海南省科技成果轉化一等獎2008年
長豐2號紫長茄引進、試驗與示範推廣2011年
海巴戟(NONI)產業化技術集成及推廣應用2012年
豐產優質抗病黃瓜新品種海大2098中試、示範與推廣2014年
熱帶地區特色果樹產期調節高效栽培技術研究與示範2014年
盧業發、吳淑茂、黃家禮《更路簿》研究海南省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一等獎2018年
歐洲法律史:從古希臘到《里斯本條約》2018年
建議零售價、消費者偏好偏離與轉售價格控制2018年
基於頂層設計視角對大部制改革的審視2018年
爭議專屬經濟區內適度性執法研究2018年
南海天書——海南漁民“更路簿”文化詮釋2016年
中國-東盟共建南海海上絲綢之路的戰略思考2016年
民事訴訟誠實信用原則的司法適用2016年
國際經濟合作學科前沿研究報告2016年
明代海南文化研究2014年
海南史傳與碑傳彙纂2014年
宅基地使用權保障機制研究2014年
黎族傳統民歌的音樂形態芻議——以《黎族傳統民歌三千首》為基礎的分析2014年
我國高校創業教育十年:演進、問題與體系建設2014年
會計穩健性,管理者過度自信與企業過度投資2014年
海南農村基層政治與社會發展研究2012年
股權分置、公司治理與股利分配決策:現金股利還是股票股利?2012年
高校創新性基礎科學研究團隊特徵研究——以湯姆遜—盧瑟福團隊為例2012年
什麼是當代文學批評?——一個理論論綱2012年
多變數整體模式累加多層統計模型的建立及其在組織績效預測上的應用研究2012年
中國共產黨農村思想政治教育史2009年
股權結構與企業資本支出決策:理論與實證分析2009年
論黎族文身的倫理隱喻2009年
現代化背景下的海南大特區2009年
論我國民法典總則中的知識產權保護規則2009年

學術資源

● 館藏資源
據2021年5月學校官網顯示,海南大學圖書館有藏書695.48萬冊,其中,紙質文獻(含紙質圖書、期刊合訂本)352.66萬冊,電子圖書342.81萬冊,生均圖書總量173.8冊,其中生均紙質文獻88冊,生均電子圖書85.7冊。另外,還有各類中外文電子資料庫,如中國知網、萬方數據資源系統等中文資料庫和ScienceDirect、SCI、SciFinder、EI等國際外文資料庫。
● 學術期刊
《海南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創刊於1983年,是由海南省教育廳主管、海南大學主辦,中國國內外公開發行的教育綜合類學術期刊;主要設有啟示與理性、南海問題研究、中國改革發展研究、法學、哲學、文學、語言學、經濟學、旅遊學、高教研究等欄目,主要刊登在學術領域具有一定創新性、專業性和科學性的文章內容;是《CSSCI中文社會科學引文索引》(2019-2020)來源期刊(含擴展版)、《中國人文社會科學綜合評價AMI》核心期刊、《中國人文社會科學》核心期刊、《中國期刊影響因子年報》統計源期刊。
《海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是由海南省教育廳主管、海南大學主辦的綜合性學術刊物;1983年創刊,季刊,中國國內外公開發行。主要刊登理、工、體育等學科的最新研究成果,擇優刊登國家和省(部)級基金項目的研究論文,設有論著、教學研究、文獻綜述等欄目;是中國科技核心期刊、中國期刊方陣雙效期刊、中國科技論文統計源期刊,被中國核心期刊(遴選)資料庫、萬方數據——數字化期刊群、中文科技期刊資料庫、中國期刊網、中國學術期刊(光碟版)、CA化學文摘(美)(2014)等收錄。
《熱帶生物學報》是由海南省教育廳主管、海南大學主辦的專業性學術期刊;主要設有研究報告、調查報告、技術方法、文獻綜述等欄目;已被《中國學術期刊(光碟版)》、《中文科技期刊資料庫》和《萬方數據資源系統(ChinaInfo)》全文收錄。

學術交流

2018年,在天津大學對口合建海南大學的基礎上,與上海交通大學、華中科技大學、中國農業大學、中國政法大學、對外經貿大學成為對口合作高校。
截至2021年4月,學校已達成合作的中國境外院校、國際科研機構和高校聯盟191所(個),分別來自37個國家和地區;2017年與美國亞利桑那州立大學合作設立“海南大學亞利桑那州立大學聯合國際旅遊學院”。

文化傳統


形象標識

校徽
學校校徽及校名
學校校徽及校名
學校校徽外形採用盾牌造型,顏色為“海大藍”,內部核心標誌為代表海南的英文字母“HN”,與盾牌整體的U字形渾然一體,形成校名英文全稱的縮寫,標誌下面是學校創建年份“1958”,輔以大海、椰樹襯托,周圍是校名的中、英文全稱。
校旗
學校校旗
學校校旗
學校校旗為長方形旗幟,以“海大藍”為標準色,校徽與中英文校名為白色,上下排列,中文校名為胡耀邦手書字體。

精神文化

校訓
海納百川,大道致遠
釋義:
“海納百川大道致遠”,通過上下句的相互承接,構成了三層邏輯遞進關係。第一層意思彰顯出海大人以博大的胸懷和氣魄,以開放、包容的辦學理念和治學精神,廣納天下賢士,積極獲取全人類的文明成果;第二層含義表達了海大人在上述兼容並包的氛圍里,在追求人類社會普世價值、追求真理的大道上,涉獵新知,追求卓越,不斷進取;最後一層意思則顯示出海大人對未來美好遠景、對達到理想彼岸的企盼和追求。這三層意思共同構成了海大精神的豐富內涵。
校訓是兩句藏頭詩,開頭的兩個字,分別是“海”和“大”。通過上下句的承接關係,把海南大學的簡稱“海大”自然而巧妙地蘊藏其中,這使校訓更富有意境和絢麗的色彩。
“海納百川大道致遠”作為海南大學的校訓,既反映出海大人的博大胸懷和氣魄,蘊涵了學校兼容並包、學術自由的辦學理念與治學精神,又昭示著海大師生在追求真理大道上的宏大志向和矢志不移的抱負,同時也描繪出學校的發展藍圖。 
校風
自強敬業,厚德弘毅
校歌
《海南大學校歌》
作詞:李叔同,作曲:沈一
峨峨五指蕩蕩南溟,際區宇兮競進,斯吾校兮誕降,試看波濤壯闊長風卷處,中有園林幽勝黌舍連綿;
更英英多士濟濟群賢,奮雲霄而振翮,勵德業以日新;
偉哉華夏,爛哉文明,誰與開來繼往,懸此的兮共赴,垂校譽兮萬年!

校園環境


校園活動

社團名錄
截至2018年11月,學校共有學術科技類、社會實踐類、文娛體育類、公益服務類、興趣愛好類學生社團115個(包括海甸校區學生社團和城西學生社團)。
學生活動
截至2018年11月,學校開展了社團文化節、旅遊風采節、食品科技文化節、電影文化節、開拓者沙龍、創業商務策劃大賽、大學生綠色營、大學生經濟論壇、電子趣味製作大賽、海南省大學生環境論壇、“中華杯”師生象棋爭霸賽、拇指日誌大獎賽等活動。

領導團隊


現任領導

職務名單
黨委書記武耀廷
黨委副書記廖清林
黨委常委、校長駱清銘
黨委常委、副校長傅國華、胡新文、陳險峰、王崇敏、梁謀、葉光亮、曹憲忠(掛職)、範文(掛職)

歷任領導

姓名任職時間職務
何康1958-1967原華南熱帶農業大學黨委書記
黃星五1974-1978
呂靜環1972-1974
何康1974-1978
於光1978-1981
鍾雙華(代)1983-1985
黃宗道1985-1987
潘衍慶1987-1993
呂飛傑1993-1994
陳河楷1994-1998
馬道文1998-2004
劉康德2004-2007
林施均1983-1984原海南大學黨委書記
李昌邦(代)1984-1986
林亞珉1986-1998
許祥源1998-2001
黃國泰2001-2002
趙康太2002-2007
黃國泰2007.09-2010.03新海南大學黨委書記
劉康德2010.03-2016.07

知名校友


海南大學部分知名校友一覽表
曾毓庄符氣浩呂飛傑鄭小波陳章良
陳成姚樹潔葉德劉康德
鄭服叢林位夫黃茂芳盧江何朝族
王慶煌劉國道李開綿趙松林何帆
張樹珍易克賢肖傑溫洋朱名宏
邱小強王振中周而勛蔣菊生譚基虎
張金文董英山

獲得榮譽


2021年7月26日,海南大學入選2020年現有博士學位授予單位新增一級學科博士點、新增專業學位碩士點。
2021年8月,被評為第三批高校國家知識產權信息服務中心。

學校排名

2020年12月,位列2020軟科中國大學文科實力排名第136名。
2020年1月,位居2020年中國內地大學海外網路傳播力綜合指數排名中第79位。
2021年1月21日,榮登2021中國內地大學ESI榜,排名第186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