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大雪崩的結果 展開
- 概念
- 編劇
大雪崩
概念
“大雪崩”是棋盤的定式。大雪崩定式與妖刀定式,大斜定式並稱為三大難解定式的著名定式,最早由日本業餘棋手以疑問形式提出,後由當時的日本棋院理事長 長谷川章 研究后首次於二十世紀四十年代的正式比賽中下出。由觀戰記者三堀將命名。之後由吳清源提出內拐變化以後,花樣翻新變化層出不窮。目前已被AlphaGo計算不成立。
概述變化脈絡
大雪崩定式的演化經過了將近一百年的歷程,變化的脈絡相對較為清晰,其變革的主線首先是貼目,隨著貼目的增大,執黑一方往往會不滿足於過去的定式而轉而追求更高的效率。其次的主線是棋界風氣的轉變,早期的雪崩定式都是由日本棋手提出並深入研究的。之後吳清源提出的內拐為雪崩的變化翻開了嶄新的一頁。到了二十世紀九十年代韓國剽悍的作戰風格極大地影響了棋界,韓國定式偏向激烈緊湊的風格很大地影響了雪崩定式之後的變遷。
大雪崩雛形

最早的大雪崩定式

稍加改進的一型
如左圖,是大雪崩定式最早的定型,黑13托靠的手筋反映了當時的風氣。整個定型結構相對簡明,黑棋偏於穩健。
然而能找到使用該定式的棋譜相對來說非常的少,可以說該定式出現不久就難覓蹤跡了。
一方面黑棋角地太小,雖然比較堅實但是給白棋留下了兩邊的先手便宜。另一方面黑棋中腹兩子對兩邊白子難以形成有利的作戰,容易落空。
此定式過程之中變化相對較少,只有白14時有一些變數。初學者容易想到直接沖黑11和13之間的點,但是黑棋先外拐之後容易處理。

黑棋征子有利時可考慮的一個變化
大雪崩外拐取勢的下法

外拐的早期下法

防止黑棋在上邊先手擋下,但加厚了黑右邊。
如左圖,黑13外拐,以及之後的黑15,17一連串是棄子取勢的下法。其中白16虎是要點,單粘落後手。之後黑棋既可以利用中央白棋的氣緊完整地封住白棋,也可以在邊上擋下轉而取地。雖說看起來比較靈活,但是黑棋落了後手而並沒有達到相當的厚實,而且白棋的角地比較大,難以令黑方滿意。
白棋過程中也可如右圖,黑棋同樣落後手,大同小異。
大雪崩外拐取地的下法

早期的外拐取地的下法

白棋主動取勢,20位跳的下法
如左圖是黑棋主動取地的下法,該型黑棋角地較大,雖落後手,但白棋外圍並不是很厚,能點到黑27位比較愉快,黑棋或可接受。
如右圖是白棋不願意黑棋取勢而於白20跳出后的下法。黑棋轉而取地,相對來說黑將來作戰不難掌握,白得先手,勉強兩分。
吳清源提出的內拐

吳清源執黑中盤勝高川格之局片段

次序進行修正之後的變化
吳清源是於1957年2月20日 於第一屆日本最強者決定戰本賽對陣高川格的時候下出了 內拐變化的(如左圖)。黑棋在29引征之後,白棋走雪崩型,黑棋走出內拐的變化。雖然是吳清源走出的內拐變化,但是當時黑白的應對都還稍有一些次序問題。左圖中白38是公認的疑問手,應該直接在40位斷,而之後棋手逐漸發現了其中的差別,逐漸形成了右圖的定式化走法。但是右圖的形狀,執白總是稍有不利,因此漸漸走的人越來越少。白棋22走在25位之後的變化則是現代大雪崩的開端。至此,雪崩定式翻開了更嶄新的一頁。
基本型

大雪崩
黑棋上長

黑23 上長,先手吃三子
黑棋在二路爬

可以視情況不同下出更激烈走法
黑棋直接點方

相對簡明
黑棋在4位扳

白9,黑12 是要點
“簡明大雪崩”

簡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