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龍山
神龍山
神龍山旅遊風景區系大巴山余脈,其主峰神龍山位於廣安新城南側,相對高度81米,距城心15千米,為城區最高點,距市中心僅1.5公里。因其山勢突兀險要,蜿蜒欲飛呈騰龍之狀而得名,曾為古巴國要塞。又因形若猊形,故稱其為“猊峰寨”或“蛇龍山”。廣安地靈人傑,誕生了鄧小平等傑出人物,人們為紀念他們,自發將其更名為“神龍山”。
神龍山
廣安地處川東,北倚巴山,西拒蜀漢,是當時進入巴國的重要門戶之一。
猊峰城據險而建,控南北之要隘,扼東西之咽喉,易守難攻,成為當時兵家必爭之地。
戰國末期,巴國為強秦所滅,從此淪為州郡,猊峰城原有的軍事作用,也因此淡化。及至後來,猊峰城漸漸成為巴人首領,佔山為王,聚族而居,地方割據的依託。戰時,狼煙互接,烽火相望;平昔,巴人各安耕織於茅屋,一旦生變,族人則進入其中,聚糧而守,以度劫難。
北宋末年,高僧了空法師在猊峰城始建龍澤寺,香火盛極一方。后因世事變故,佛都消歇。今有嘉州人易文清,慨嘆神龍山雄韻猶存,靈氣飄逸,於是厚籌資金,廣聚人力,發宏願重建龍澤寺,又得惟覺、永壽、素全等大和尚鼎力相助,歷時數載,終於重現古之勝景。
神龍山
如今神龍山綠樹掩映,田舍儼然,城堡質樸,廟宇莊嚴。雖碉樓林立,旌旗獵獵,但雞犬相聞,民風淳樸,一派祥和。佛寺與城堡渾然一體,歷史與現實交相輝映;登臨處,看花開花落,聽鳥鳴林語,念天地之悠悠,嘆盛世之融融。演繹戰爭與和平的主題,再現古代巴國的沿革風俗,盡展復古建築的精妙恢弘。
倪峰城,原為古巴國要塞,由龍門關、土舟湖、龍台三部分構成,是神龍山景區的核心部分。該城的始建之年已不可考,因年代久遠,戰亂頻仍,原有城堡早已頹毀,猊峰城是在古巴國遺存的基礎上依據舊制恢復重建的。
猊峰城,佔地近500畝,位於神龍山之龍脈,城中多靈物奇景,風水絕佳。一大一小孤懸突兀的巨石,構成猊峰城壯麗的奇觀。巨石之上,城垣逶迤,碉樓林立,雄關金戈;巨石之下,綠樹環合,田舍儼然,一派祥和。相傳為古巴國將軍奉命護衛虎都(重慶、閬中等)所建,龍台和龍門關各恃險要,互為犄角,前後呼應,是當時川東地區重要的軍事要塞。
龍門關建在一高聳似龍頭的巨石之上,四壁幾近垂直,只有一道天梯可直達其上,形勢險要,易守難攻,在整個猊峰城的防禦體系中,既為前哨,又為前防。大敵當前,先點燃烽火通報龍台;待敵深入,又可與龍台形成夾擊之勢。
龍台位於神龍山之巔,方圓半百餘畝,四面絕壁,形似盤龍之脊,故有其名,為猊峰城的核心。城中結構井然,功能齊備,包括巴國門戶、四座碉樓,一個瓮城和環城暗道等;有祭祀的神壩,有歌舞的戲樓,有商業的街道,有禮佛的廟宇,構成典型的城堡社會形態。
龍澤寺相傳由了空法師始建於北宋末年,香火盛極一方。后因世事變故,幾經焚毀,佛都消歇,其沿革已不可詳考。
將寺廟建於以軍事防禦為主的城堡之中,極為罕見,也耐人尋味。
巴人祭神、聚會、練兵、歌舞之處。
古巴國人以狩獵為生,驍勇善戰,且極善歌舞,相傳曾受周武王之邀,以“歌舞凌殷人”;又有“下里巴人”之說,為人津津樂道。因此,神壩和巴風樓是巴人重要的活動場所。
典出“土舟競浮”。
史載:巴郡“本有五姓:巴氏、樊氏、譚氏、相氏、鄭氏……未有君長,共事鬼神。乃共擲其劍於石穴,約能擊中者,奉以為君。巴氏子務相獨中之,眾皆嘆。又令各乘土船,約能浮者,當以為君。眾姓悉沉,唯務相獨浮,因共立之,是為廩君……四姓皆臣之。”
巴國門戶位於龍台北門的必經之道,是抵禦來犯之敵的第二道防線,居高臨下,一夫當關,萬夫莫開。整個建築以條石砌成,寬不盈丈,卻極高、極長、極險,撼人心魄,蔚為壯觀,是我國城堡建築中的經典之作。
這是一塊未經任何雕琢的天然的巨石,酷似人像、氣宇軒昂、意氣風發、極富靈性,彷彿古巴王勃發的英姿,故有其名。
瓮城系我國古代城堡的獨特建築,以城外城,樓外樓的形式,形成陷敵之“瓮”,然後再瓮中捉鱉。
北望樓是猊峰城的最高點,視野開闊,北望三秦。以此命名,表達了猊峰城將士保家衛國的決心。
此樓位於猊峰城南。因當年戍守猊峰城的將士多來自長江三峽及嘉陵江一帶,以致登樓值崗的將士,南望江州(重慶),常常油然而生思鄉之情,故有此稱。
置於正西門左右的兩個箭樓,是我國古城堡的典型代表。
環城暗道長逾百米,是猊峰城防禦工事的一大特色。
游廣安新城,賞巴國民風;觀神龍風采,品名山神韻。
神龍山風景區將為您帶來似山似水的感觸,讓你置身在畫中行的美好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