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腐

大豆加工製品

生腐是漢族傳統大豆加工製品,是豆腐的再加工製品,在中國南方於長江中下游有多種名菜,像“生腐燒肉”。作為炸制食品的豆腐,其色澤金黃,內如絲肉,細緻綿空,蓬鬆柔軟如海綿,富有彈性。

人們還賦予了生腐寓意通俗的叫法,諧其音叫做“送福”“升富”,顧名思義,這是人們對幸福生活的美好願望,寄予了一種無比嚮往的意味和象徵。

生腐簡介


生腐
生腐
主要原料是黃豆,經磨漿、壓坯、油炸等多道工序製作而成。油豆腐塊體積約八立方厘米,色澤金黃,外皮光滑,內如絲網,細軟綿實,富有彈性,一捏成團,放開還原,存放一月,不霉不變,既可作蒸、炒、燉之主菜,又可做多種肉食的配料,是葷宴素席兼用的佳品。灌肉餡清蒸是宴席的名菜;切塊作燒湯、燉肉配料,湯味清香,久燉不爛;切絲配肉絲、豆芽、粉條混炒或涼拌,其味更鮮。
生腐在口味上和加工上另一道傳統名菜油豆腐有些相似之處,但生腐的形狀比油豆腐要長而且更具有美感。生腐既可以單獨成菜,又可以作主料、輔料,或充作調料;它適合多種烹調方法,可蒸可燉可煎可熏可涼拌;它可做成多種菜式,多種造型,可為冷盤、熱菜、湯羹、火鍋,可成卷、夾、丸、包等等還可調製成各種味型,既有豆香的本味,更具獨一無二的吸味特性。

製作方法


生腐是主要通過其原料是黃豆,經磨漿、壓坯、油炸等多道工序製作而成。將豆腐壓結實,切成1.5厘米見方豆腐塊,放入燒熱的植物油或豬油中油榨。待外面變黃,即可撈起,成為生腐。

主要流程

生腐大致工藝流程:磨漿(水豆比例4:1)→煮漿→降溫75-85℃→添加固形物→滷水+起泡劑(豆欣酥)點漿→靜止凝固→划腦壓榨→豆腐→油炸(臭豆腐浸鹵)→晾曬。

具體工藝

生腐
生腐
作為生產生腐的原料豆腐,是要求宜用滷水豆腐,這是考慮後期油炸時,生腐更容易起泡蓬鬆,不影響外形;柴火灶燒熱特製的大鐵鍋,按四比一的比例,注入菜籽油和豬油,大火猛燒至油溫80-90度,等調好灶下火溫,再快速放進切成小長方體形狀的豆腐塊,等大鍋里油花翻滾,嗤嗤有聲。需拿起鐵鍬般的大鏟,放油鍋輕輕攪動,這叫推油不推料,這技術極難掌握,全憑手感,靠油的轉動帶動豆腐塊,使其受熱均勻而不粘連。不一會,生腐成型,一個個油光燦燦、通體胖胖地漂浮油麵,這時要快速撈出,放進竹制篩箕,控凈油,自然冷卻,便可出售了。
通過高溫油炸的生腐,外焦黃,內嫩白,充滿氣泡。食用方法簡單,將生腐略經改刀一分為二,下鍋紅燒,加水浸漫過面,放鹽添幾勺自家用蠶豆麥麩熬曬的醬瓣,燒至剩少許湯汁便可起鍋。拈一塊入口,皮肉綿綿,韌勁十足,那內部分佈的氣泡小孔,沾滿醬香湯汁,細膩柔軟,隨一口熱氣,滿嘴留香,那味道比之紅燒肉,也毫不遜色。

營養成分


生腐有豐富的蛋白質、糖類、脂肪、纖維素,還有鉀、鈣、鐵等人體需要的礦物質。食用過多易引起蛋白質消化不良,出現膨脹、腹瀉等不適癥狀。

注意事項


生腐
生腐
顏色:優質生腐色澤橙黃鮮亮,而摻了大米等雜物的生腐色澤暗黃。
內囊:摻雜的生腐腐內囊多而結團,優質的內囊少而分佈均勻。
彈性:用手輕捏生,不能復原的多為摻雜貨。
反應:將碘酒滴在生腐上不會變色,摻雜米的生腐則呈藍黑色。

項鋪生腐


“湯溝的豆乾,項鋪的生腐”這是在樅陽坊間流傳甚久的諺語,足以說明這口感獨特的生腐,早已是土色土香名副其實的特產了。據查相關文獻,生腐就始於家鄉,產地尤以項鋪鎮最為出名。由於生產工藝特性,以及不便長時間保管等原因,生腐只流傳於長江中下游一代。加工生腐的方法非常傳統,工藝考究,工序繁瑣,全憑師傅的經驗操作。
生腐
生腐
在安徽樅陽,說到項鋪生腐,可謂是家喻戶曉,人人皆知,聞名遐邇,“生腐”寓意“升”、“富”,無論是平日里還是逢年過節、辦喜事,肉燒生腐是餐桌上必不可少的一道特色菜。盛產項鋪生腐的豆腐作坊主要集中在原白雲區的項鎮街,全鎮有生腐加工作坊20多家,年產生腐逾10萬公斤。做生腐在項鋪源遠流長,有著幾百年的歷史,經過數代人的傳承、摸索、總結和提高,如今在技術、產量、品味等方面已達到頂峰,項鋪生腐主要是傳承了古老的手工工藝,從黃豆浸泡到油炸出鍋,基本上是手工操作,而每一道工序都有著很高的技術含量,傳承人除了得到祖傳,更多的是憑著多年的手感和經驗。生腐的烹飪方法很多,主要還是用肉紅燒或用糖燒甜生腐。冬天燒著炭爐子,鍋里“突”著生腐,咪幾杯白酒,那是地道的“安徽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