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4條詞條名為颱風美莎克的結果 展開
- 2015年第4號颱風
- 2020年第9號颱風
- 2008年第19號強熱帶風暴
- 2002年第23號颱風
颱風美莎克
2015年第4號颱風
超強颱風美莎克(英語:SuperTyphoonMaysak,台灣地區譯名:梅莎,國際編號:1504,聯合颱風警報中心:04W,菲律賓大氣地球物理和天文管理局:Chedeng)為2015年太平洋颱風季第4個被命名的風暴。“美莎克”一名由柬埔寨提供,意為一種樹。
“美莎克”於2015年3月28日3時許獲得日本氣象廳命名,3月29日2時許被中央氣象台升格為颱風,3月31日5時許被中央氣象台升格為超強颱風,並於當日晚間達到其巔峰強度,成為中央氣象台認定的1949年以來3月生成的最強颱風,此後“美莎克”繼續向西偏北方向移動,但受強烈的垂直風切變影響而轉趨減弱,於4月5日10時30分許在菲律賓呂宋島東部沿海登陸,登陸時中心最大風力有9級(23m/s),隨後其繼續西行移入南海北部海面,並受低海溫和更強烈的垂直風切變影響而進一步減弱,最終於4月6日11時被中央氣象台停止編號。
“美莎克”共造成密克羅尼西亞聯邦9人死亡,中國台灣5人死亡,累計經濟損失達850萬美元(2015年美元價值)。
為避免颱風名稱的混亂,1997年11月25日-12月1日,有關國家和地區在香港舉行的世界氣象組織(簡稱WMO)颱風委員會第30次會議上決定規範颱風的命名,其中,西北太平洋和南海的熱帶氣旋,採用具有亞洲風格的名字命名,其命名方法是:事先制定一個命名表,然後按照順序年復一年地循環重複使用。該命名表共140個名字,由WMO所屬的亞太地區的14個成員國和地區提供。其中“美莎克”是柬埔寨提供的10個名字之一,意為柚木。
2015年3月23日,一低壓區在馬紹爾群島西南方海面上生成,美國海軍研究實驗室給予擾動編號98W。聯合颱風警報中心於3月24日上午10時半對其在24小時內形成為熱帶氣旋的機會給予評級“LOW”,並於隔晩(3月25日)7時將評級提升為“MEDIUM”。3月26日早上8時,日本氣象廳將其升格為熱帶低壓。下午2時,台灣中央氣象局將其升格為熱帶低壓。下午6時半,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對該系統在24小時內發展為熱帶氣旋的機會評級上調至“HIGH”,併發出熱帶氣旋形成警報。
3月27日早上8時,日本氣象廳對其發出烈風警報;同時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將其升格為熱帶低壓,並給予編號04W。晚上8時,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將其升格為熱帶風暴。該系統在副熱帶高壓脊南面的東風引導下,向西至西北偏西移動。
3月28日凌晨2時,日本氣象廳把該系統升格為熱帶風暴,並命名為美莎克。中國中央氣象台亦同步將其升格為熱帶風暴,而台灣中央氣象局則將其升格為輕度颱風。下午2時,中央氣象台將其升格為強熱帶風暴。日本氣象廳亦在當晚8時將其升格為強熱帶風暴。受惠於西北太平洋的優良環境,於垂直風切變微弱、低層輻合和高空輻散良好等因素之下,美莎克迅速而顯著增強;而由於副熱帶高壓處於強勢,支配西北太平洋,美莎克以每小時20千米或以上的速度,向菲律賓長驅直進。
合併圖冊
北半球在3月至5月的熱帶氣旋一般會在菲律賓或其東面海域轉向及北上,但副熱帶高壓脊維持強勢,令美莎克繼續採取西北偏西路徑,速度維持在每小時22千米左右,移向菲律賓呂宋。各氣象機構及大多數值預報模式更預測美莎克掠過呂宋後會進入南海北部,此類路徑對當季的西北太平洋熱帶氣旋而言實屬罕見。持續偏西的路徑令美莎克進入菲律賓以東海域的惡劣環境,強烈垂直風切變導致美莎克轉趨減弱。4月1日下午2時,聯合颱風警報中心率先將其降格為颱風。4月2日,受風切變影響,美莎克的雲帶開始切離。台灣中央氣象局在早上8時將其降格為中度颱風,而中國中央氣象台及香港天文台分別於下午2時及4時15分將其降格為強颱風。4月3日,美莎克的整體結構受到破壞,風眼變得模糊。中國中央氣象台和香港天文台先後於早上8時及上午9時45分將其降格為颱風。
4月4日,美莎克的結構進一步轉差,風眼被完全填塞。下午2時,日本氣象廳將其降格為強熱帶風暴,同時台灣中央氣象局將其降格為輕度颱風。香港天文台在下午4時15分將其降格為強熱帶風暴;中國中央氣象台亦緊隨其後,在下午5時將其降格為強熱帶風暴。晚上8時,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將其降格為熱帶風暴。由於副熱帶高壓脊此時稍為減弱,美莎克的路徑在晚間開始有所改變,北向量在接近午夜時逐步增加。
4月5日凌晨,美莎克的移動方向逐漸由西北偏西轉為西北,同時減弱趨勢持續,其結構更變得鬆散和不成形,對流向東北切離,低層環流中心開始變得外露。日本氣象廳、中國中央氣象台及香港天文台分別於4月5日凌晨2時、5時及早上7時45分將其降格為熱帶風暴。隨著美莎克於中午前後在菲律賓呂宋登陸,日本氣象廳在下午2時將其降格為熱帶低壓,台灣中央氣象局同時將其降格為熱帶低壓,香港天文台亦緊接在下午3時半將其降格為熱帶低壓。隨後美莎克受到呂宋地形影響而出現環流重整,一個新中心在呂宋西面之海域形成,取代原有於呂宋島上的中心,導致其中心定位大幅向偏西北調整。美莎克亦隨即移入南海東北部,是繼2008年颱風浣熊之後,7年以來首個在4月進入南海北部的熱帶氣旋。但由於當時南海北部的發展條件比菲律賓以東海域更加惡劣,除了更劇烈的垂直風切變之外,海水溫度整體上亦偏低,未回升至攝氏26度以上,無法為熱帶氣旋提供足夠能量,加上有干空氣影響,種種因素之下意味著美莎克正步入末路。
颱風美莎克[2015年第4號颱風]
在事後發布的最佳路徑中,日本氣象廳將“美莎克”的巔峰風速由115kt下調至105kt,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則將“美莎克”的巔峰風速由140kt上調至150kt。
合併圖冊
菲律賓氣象局預計颱風“美莎克”將在東部沿海登陸,最大風速為110英里每小時,即175公里每小時,颱風可能對大米和玉米作物產生破壞。但是破壞可能不會太大,因為菲律賓的主要糧食收成在2月份就差不多完成了,因此中北部地區的糧食供應應該不會受到太大影響。
國家災害機構執行董事亞歷山大-帕麻認為超級颱風最大的威脅在於旅遊業,這時候是菲律賓的旅遊季節,許多遊客會前往北部省份遊玩,因此颱風登陸可能會危機人員安全。一年多之前,一場颱風造成了近8000人死亡和失蹤,颱風“美莎克”的威脅不能低估。
“美莎克”分別於3月29日和4月1日過境密克羅尼西亞聯邦丘克州和雅浦州,風力最高達每小時260公里。
4月3日,密克羅尼西亞聯邦總統伊曼紐爾·莫里宣布國家進入緊急狀態。他在政府網站上發表了緊急狀態公告,呼籲國際社會提供援助。截至4月4日,美國太平洋海運協會已向受災島礁派遣了一架飛機,調查當地情況。
根據國際紅十字會組織消息,截至4月4日,丘克州已有9人遇難,數千人遷移,多數建築被毀。雅浦州外島沒有人員傷亡,但是部分島礁遭到毀滅性破壞,居民房屋及學校嚴重損毀。
根據紅十字國際委員會估計顯示,至少有5000人因此缺乏食物、水與住處,並且需要緊急援助。管理員梅蓮達·埃斯皮諾薩表示:“即使大多數混凝土建築經得起風暴的肆虐,不過在外周遭的一切已被破壞。”
2015年4月3日,中華人民共和國駐菲律賓共和國大使館提醒在菲中國公民加強做好防颱風準備,保證生命財產安全。
根據菲律賓國家減災委員會(NDRRMC)於4月7日發布的最終報告,在4月4日,菲律賓伊莎貝拉省和奧羅拉省有525個家庭共2140人得到了撤離。
伊莎貝拉省和奧羅拉省共有708個家庭的2761人受到了此次颱風影響,但由於“美莎克”接近菲律賓時強度已經急劇減弱,因此給菲律賓造成的影響十分輕微,沒有人員死亡、失蹤或受傷。
● 綜述
2015年3月底至4月初,中國南方多地迅速升溫,部分地區突破有氣象記錄以來歷史同期極值。中央氣象台高級工程師張博表示,颱風“美莎克”在西北太平洋上的活動,會對副熱帶高壓的形態和位置造成影響,導致它的北界向北延伸,客觀上促進了溫度升高。
● 福建
2015年4月3日,廈門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在其官網上發布通知,指“美莎克”可能於4月6-7日影響廈門,要求同學們排除隱患,做好防範。
● 台灣
受美莎克外圍環流所引起之長浪影響,全台沿海皆有長浪出現,在苗栗縣苑裡鎮出海口、花蓮縣新城鄉七星潭、秀林鄉崇德海灘,以及台東縣三仙台等處亦因而傳出遊客慘遭溺斃的消息,共有5人遇難。
● 廣東
4月3日,廣東省防汛防旱防風總指揮部辦公室下發通知,要求各地各相關部門做好節日期間值班工作,加強監測預警和會商,做好防風避險安全管理。海洋漁業部門要求颱風可能影響區域的漁船回港或就近避風。4月5日下午漁船基本已回港或就近避風。
● 香港
當美莎克仍在西北太平洋時,香港部分傳媒已開始炒作,指美莎克將於復活節假期吹襲香港;但香港天文台及其餘多個官方氣象部門都預測美莎克朝向菲律賓時強度將會下降,移入南海后更會進一步減弱。美莎克在4月5日傍晚進入距離香港800千米範圍,由香港之東偏南約760千米向西北移動,成為繼2008年颱風浣熊后,7年以來首個於4月進入香港警戒範圍的熱帶氣旋。天文台在當晚19時30分發出“特別天氣提示”,預計美莎克在翌日(4月6日)穿越南海東北部,並進一步減弱,並預測美莎克在4月6日對香港天氣的影響不大。4月6日9時45分,當美莎克移至香港之東南約450千米時,香港天文台表示美莎克已減弱為低壓區,標誌著美莎克不對香港構成威脅;但香港天文台亦預測當日海面會有涌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