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視

隨年齡增加視力下降的現象

老視是一種生理現象,不是病理狀態,是人們步入中老年後必然出現的視覺問題。老視的發生和發展與年齡直接相關,大多出現在45歲以後。隨著年齡增加眼調節能力減退,屈光不正,老視的發生還與閱讀習慣、身體素質等有關。老視的常見癥狀有視近困難、閱讀需要更強的照明度、視近不能持久等。配戴老視眼鏡為主要治療方法,亦可用手術矯正治療。老視對日常工作、生活會有一些影響,嚴重者會引起頭痛、噁心等癥狀。老視通過佩戴老花鏡得以改善,多數患者可以實現有效的矯正。

你需要到那個科室就診


● 眼科

病因


● 年齡與調節
● ● 老視的實質是眼的調節能力的減退,年齡是影響調節力的一個最主要的因素,調節眼的屈光力的增加是通過睫狀肌收縮,導致晶體的塑形、變凸來實現。隨著年齡增加,睫狀肌的功能下降,晶體密度逐漸增加,彈性逐漸下降,都導致眼睛的調節功能下降。
● 屈光不正
● ● 遠視眼比近視眼出現老視時間早。近視眼患者由於近視度數與老花眼的度數會有一定互補,所以老視出現得晚一些。戴角膜接觸鏡比戴普通框架眼鏡者出現老視要早。
● 用眼方法
● ● 眼調節需求直接與工作距離有關,因此,從事近距離精細工作者容易出現老視的癥狀,從事精細的近距離工作的人比從事遠距離工作的人出現老視要早。
● 患者的身體素質
● ● 長手臂的高個子比手臂較短的矮個子有比較遠的工作距離,需要比較少的眼調節,因此後者較早出現老視癥狀。
● 患者的地理位置
● ● 因為溫度對晶體的影響,生活在赤道附近的人們較早出現老視癥狀。
● 藥物對患者的影響
● ● 服用胰島素、抗焦慮葯、抗抑鬱葯、抗精神病葯、抗組胺葯、抗痙攣葯和利尿葯等的患者,由於藥物對睫狀肌的作用,會比較早出現老視。

癥狀


● 老視的常見癥狀有視近困難、閱讀需要更強的照明度、視近不能持久等。
● 視近困難
● ● 患者會逐漸發現在往常習慣的工作距離閱讀看不清楚小字體,拿遠些看相對清楚。
● 閱讀需要更強的照明度
● ● 開始時,晚上看書有些不舒適,因為晚上燈光較暗。照明不足不僅使視分辨閾升高,還使瞳孔散大。由於瞳孔散大在視網膜上形成較大的彌散圈,使老視的癥狀更加明顯。隨著年齡增長,即使在白天從事近距離工作也易於疲勞,所以老視的人,晚上看書喜歡用較亮的燈光。
● 視近不能持久
● ● 視近不能持久,容易疲勞,發生串列、字跡成雙等情況。

檢查


● 確診老視需要做視力檢查。
● 視力檢查:患者遠視力可正常,近視力下降。

診斷


● 根據視力檢測結果並結合患者年齡及臨床表現,可以診斷。
● 年齡:45歲以上。
● 臨床表現:出現視近物困難、閱讀需要更強的照明度、視近不能持久等癥狀。
● 視力檢查:遠視力無改變。

老視需要和哪些疾病鑒別


● 需要與屈光不正中的遠視鑒別。

治療


● 配戴老視眼鏡
● ● 矯正老視的方法為配戴老視眼鏡,借凸透鏡的力量代替調節從而把近點移到習慣工作的距離以內。
● 手術矯正
● ● 根據手術部位不同可分為角膜屈光術、晶狀體摘除后可調節或多焦點人工晶狀體(IOL)植入和以及鞏膜屈光術。

危害


● 影響正常生活:許多人發生老視時通常在40周歲左右還處於工作的時期,常會出現眼酸、眼乾澀、多淚、眼痛、視物模糊、閱讀疲勞等癥狀,嚴重影響工作。
● 精神疲憊:因眼睛疲勞經常感到精力不濟,身心疲憊。
● 引起其他眼病:老視嚴重者,會引起頭痛、頭暈、噁心等神經科癥狀。

老視的治療效果


● 老視通過佩戴老花鏡得以改善,多數患者可以實現有效的矯正。

預防


● 注意用眼衛生,合理用眼,縮短近距離工作的工作時間。
● 建立良好的生活習慣,避免勞累、受涼、熬夜等。
● 注意均衡膳食,忌食辛辣、油炸食物。多進食新鮮水果蔬菜,避免進食刺激性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