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頸鱗狀細胞癌

宮頸鱗狀細胞癌

宮頸癌是常見的婦科惡性腫瘤之一。宮頸鱗狀細胞癌分為外生型、內生型、潰瘍型、頸管型,組織學上分為高分化、中分化、低分化。宮頸鱗狀細胞癌與人乳頭瘤病毒(HPV)感染、分娩次數、性傳播疾病、經濟狀況低下和免疫抑制等因素有關。宮頸鱗狀細胞癌的臨床表現為陰道排液、不規則陰道出血、接觸性出血、經期延長等。晚期宮頸癌患者可出現繼發癥狀,如尿頻、尿急、下肢腫脹、貧血、消瘦。宮頸鱗狀細胞採用手術治療和放療為主、化療為輔的綜合治療方法。宮頸鱗狀細胞的預后與臨床期別、病理類型等密切相關,有淋巴轉移者預后差。

就診科室


● 婦科或婦產科。

病因


● 宮頸癌發病最主要原因為宮頸HPV高危型持續感染,也與其他一些因素有關。
● HPV感染
● ● 由於子宮頸管黏膜上皮抗感染能力差,易受病原體感染,若HPV持續感染8~10年,宮頸癌患病風險將大大增加。目前已知HPV共有160多個型別,40餘種與生殖道感染有關,其中13~15種與宮頸癌發病密切相關。已在接近99%的子宮頸癌組織中發現有高危型HPV感染,其中70%與HPV16和HPV18型有關。
● 性行為及分娩次數
● ● 多個性伴侶、初次性生活小於16歲、早年分娩、多產與子宮頸癌發生有關。與有陰莖癌、前列腺癌或其性伴侶曾患子宮頸癌的高危男子性接觸的婦女,也易患此病。
● 其他
● ● 吸煙可增加感染HPV效應。

癥狀


早期表現

● 早期宮頸癌無明顯癥狀,隨著疾病進展可出現以下癥狀。
● 陰道出血:常見性生活或婦科檢查后的接觸性出血,也可表現為經期延長、經量增多,老年患者表現為絕經后陰道出血。
● 陰道排液:多數患者有白色或者血性、稀薄如水樣或米泔樣、有腥臭味的陰道排液、帶惡臭的膿性白帶。

晚期表現

● 晚期宮頸癌患者可出現不同的繼發癥狀:如尿頻、尿急、下肢腫脹、輸尿管梗阻、貧血、消瘦等。

需要做哪些檢查確診宮頸鱗狀細胞癌


● 婦科檢查
● ● 觀察宮頸口管是否膨大,宮頸形態、糜爛面,是否有贅生物、菜花樣腫物、潰瘍或空洞等,觸摸宮旁組織是否受累、增厚。
● 子宮頸細胞學檢查
● ● 是宮頸癌篩查的基本方法,篩查應在性生活開始3年後或21歲后開始檢測,陽性者需做HPV、陰道鏡等進一步檢查。
● 人乳頭瘤病毒(HPV)檢測
● ● 可用於25歲以上女性宮頸癌初篩檢查,陽性者需進一步檢查子宮頸細胞學檢查;也可聯合細胞學檢查用於25歲以上女性宮頸癌篩查,若兩項檢查結果均為陽性,需進一步做陰道鏡檢查。
● 陰道鏡檢查
● ● 細胞學檢查和HPV檢測兩項檢查結果均為陽性,或臨床高度懷疑宮頸癌患者需進一步做陰道鏡檢查,陰道鏡下陽性發現者必須做子宮頸活組織檢查。
● 子宮頸活組織檢查
● ● 即宮頸活檢,為確診宮頸癌的可靠方法。
● 影像學檢查
● ● 確診宮頸癌患者根據情況選擇陰道超聲檢查、胸部X線或CT平掃、膀胱鏡檢查、直腸鏡檢查或盆腹腔CT檢查等。

診斷


● 早期病例的診斷採用子宮頸細胞學檢查和(或)HPV檢測、陰道鏡檢查、子宮頸活組織檢查的“三階梯”程序,確診依據為宮頸活檢。
● 癥狀:早期宮頸癌無明顯癥狀,隨著疾病進展可出現陰道排液、不規則陰道出血、宮頸接觸性出血、或經期延長、經量增多,絕經后陰道出血;晚期宮頸癌患者可出現不同的繼發癥狀。
● 婦科檢查:子宮頸可光滑或糜爛改變,有些可見宮頸息肉樣、菜花樣贅生物,易出血,表面有潰瘍或空洞表現,可觸及宮旁組織受累、增厚。
● 其他檢查:即宮頸活檢,為確診宮頸癌的可靠方法。若需了解宮頸管病變情況需做宮頸管搔刮術。

分型


● 宮頸鱗狀細胞癌分為外生型、內生型、潰瘍型、頸管型,組織學上分為高分化、中分化、低分化。

分期


● 目前國際採用FIGO(國際婦產科聯盟,2009年)分期,具體分期如下。
● Ⅰ期 腫瘤嚴格局限於宮頸(擴散至宮體,應不考慮)
● ⅠA期 鏡下浸潤癌,間質浸潤深度<5mm,寬度≤7mm
● ⅠA1 間質浸潤深度≤3mm,寬度≤7mm
● ⅠA2 間質浸潤深度>3mm且<5mm,寬度≤7mm
● ⅠB期 肉眼可見癌灶局限於子宮頸,或者鏡下病灶>ⅠA期
● ⅠB1 肉眼可見癌灶≤4mm
● ⅠB2 肉眼可見癌灶>4cm
● Ⅱ期 腫瘤超越子宮,但未達骨盆壁或未達陰道下1/3
● ⅡA期 腫瘤侵犯陰道上2/3,無明顯的宮旁浸潤
● ⅡA1 肉眼可見癌灶≤4mm
● ⅡA2 肉眼可見癌灶>4cm
● ⅡB期 有明顯宮旁浸潤,但未達骨盆壁
● Ⅲ期 腫瘤已擴散到骨盆壁,累及陰道下1/3。由腫瘤引起的腎盂積水或腎無功能
● ⅢA期 腫瘤累及陰道下1/3,未擴散到骨盆壁
● ⅢB期 腫瘤擴散到骨盆壁,或引起腎盂積水或腎無功能
● Ⅳ期 腫瘤超出真骨盆或已累及膀胱或直腸黏膜
● ⅣA期 腫瘤侵犯盆腔臨近器官
● ⅣB期 腫瘤轉移至遠處器官

鑒別診斷


● 宮頸鱗狀細胞癌需要和宮頸腺癌鑒別。出現陰道排液、陰道不規則出血、月經改變、性生活后陰道出血等癥狀時,需及時去醫院檢查,行子宮頸細胞學檢查、HPV檢測,必要時行陰道鏡檢查、子宮頸活組織檢查可明確排除其他疾病。

治療


● 根據臨床分期、患者年齡、生育要求、全身情況等綜合制訂個體化治療方案,常採用以手術治療和放療為主、化療為輔的綜合治療。
● 手術治療
● ● 主要用於早期宮頸癌患者:全子宮切除術、保留生育功能的宮頸廣泛性切除術、保留盆腔神經的廣泛性子宮切除術、腹腔鏡下宮頸癌根治術等。
● 放射治療
● ● 適用於中晚期患者、全身情況不適宜手術的早期患者、宮頸大塊病灶的術前放療、手術治療后病理檢查發現有高危因素的輔助治療。
● 化療
● ● 主要用於晚期或複發、轉移的患者;近年來也採用手術治療聯合術前新輔助化療。

危害


● 出現陰道排液、接觸性出血、月經改變、陰道不規則出血等癥狀,嚴重時可影響患者正常的學習、工作和生活。
● 宮頸鱗狀細胞癌屬於惡性腫瘤,威脅生命安全,會造成患者及家庭精神、心理及經濟壓力。

轉移性


● 宮頸鱗狀細胞癌主要為直接蔓延和淋巴轉移,血行轉移少見。
● 直接蔓延:最常見,癌組織向鄰近器官及組織擴散。
● 淋巴轉移:癌灶侵入淋巴管形成瘤栓,隨淋巴液進入局部淋巴結。
● 血行轉移:極少見,晚期可轉移至肺、肝或骨骼等器官或組織。

治療后的效果如何


● 宮頸鱗狀細胞癌治療后的效果與臨床期別、病理類型等相關,有淋巴轉移者預后差。

預防


● 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作息規律,加強體育鍛煉,提高自身免疫力。
● 推廣HPV預防性疫苗接種,阻斷HPV感染。
● 普及規範子宮頸癌的篩查,做到疾病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
● 如果患有急慢性宮頸炎、陰道炎,應及時就醫治療,降低HPV感染機會。
● 加強女性自身保護意識,避免婚外性接觸、多位性伴侶,性生活採取必要的保護措施,如使用避孕套。

參考文獻


● [1] 謝幸,孔北華,段濤。婦產科學。第9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8.
● [2] 朱 滔,朱筧青,高永良。宮頸癌診治現狀與進展.《中國腫瘤》,2013,22(12):970-9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