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14條詞條名為馬爾科維奇的結果 展開
馬爾科維奇
前南斯拉夫政治家德拉戈斯拉夫·馬爾科維奇
安特·馬爾科維奇(塞爾維亞:Анте Марковић,1924年11月25日——2011年11月28日)前南斯拉夫社會主義聯邦共和國聯邦執行委員會主席,南斯拉夫共產主義者聯盟中央委員,南斯拉夫改革力量聯盟主席。
安特·馬爾科維奇(英語:Ante Marković,塞爾維亞:Анте Марковић,1924年11月25日——2011年11月28日)
前南斯拉夫社會主義聯邦共和國黨和國家主要領導人之一,政治家、企業家、經濟專家、國務活動家,南斯拉夫社會主義聯邦共和國聯邦執行委員會主席,南斯拉夫共產主義者聯盟中央委員,南斯拉夫改革力量聯盟主席。
安特·馬爾科維奇
1924年11月25日生於南斯拉夫王國波士尼亞赫塞哥維納地區南部黑塞哥維那的科尼茨。克羅埃西亞族。1940年加入南斯拉夫共產主義青年聯盟(共青團),1941年參加南斯拉夫人民解放戰爭,1943年加入南斯拉夫共產黨(1952年11月改稱南斯拉夫共產主義者聯盟)。南斯拉夫解放后,馬爾科維奇繼續完成學業,1954年畢業於薩格勒布大學電氣工程學院。1953年在其大學尚未畢業時,便在薩格勒布市的“拉德·康查爾”電氣公司從事技術工作。畢業后,任“拉德·康查爾”電氣公司工程師。1961——1986年任“拉德·康查爾”電氣公司總經理,他任該職長達23年,是一位優秀、出色的企業家和經濟管理者。
1965——1969年任克羅埃西亞社會主義共和國議會經濟院主席、南斯拉夫聯邦議會經濟院副主席。他還是克羅埃西亞共產主義者聯盟中央委員。20世紀70年代,馬爾科維奇集中精力從事電氣公司的經營領導工作。1980年7月——1985年11月20日任克羅埃西亞社會主義共和國執行委員會主席,從一位企業家一躍成為克羅埃西亞共和國的政府總理。在其任職期間,成功地領導了克羅埃西亞共和國經濟等各項事業的發展,為使克羅埃西亞共和國成為南斯拉夫聯邦國家內一個經濟發展水平最高的共和國作出了巨大貢獻。1985年11月當選為克羅埃西亞社會主義共和國主席團委員,1986年5月10日——1988年5月任克羅埃西亞社會主義共和國主席團主席。
1986年6月,在南斯拉夫共產主義者聯盟第十三次代表大會上當選為南共聯盟中央委員。1989年3月16日——1991年12月20日任南斯拉夫社會主義聯邦共和國聯邦執行委員會主席。1990年南斯拉夫實行多黨制后,成立南斯拉夫改革力量聯盟並任該黨主席。
安特·馬爾科維奇
1988年12月30日南斯拉夫聯邦議會兩院——聯邦院和共和國和自治省院聯席會議接受了以布蘭科·米庫利奇主席(總理)為首的南斯拉夫聯邦執行委員會(聯邦政府)提出的集體辭呈。這是戰後南斯拉夫第一個在任期未滿之前就辭職的政府。
80年代是南斯拉夫全面危機的年代,南國內政局動蕩不安,東部和西部共和國之間的矛盾和分歧日益尖銳。在醞釀聯邦總理繼任人選上,東西部共和國之間也有分歧,塞爾維亞提名強硬保守派的博里薩夫·約維奇,克羅埃西亞提名主張經濟自由化改革的安特·馬爾科維奇。最後,馬爾科維奇得到多數聯邦單位的擁護而成為總理候選人。
1989年3月16日,南聯邦議會兩院聯席會議批准了以馬爾科維奇為總理的聯邦政府。這屆政府機構精簡,將原來16個部委減為12個,政府成員由29人減為19人。
最近10年來,南斯拉夫一直處於嚴重的困難之中,不斷出現經濟,政治和社會的危機。前兩屆聯邦政府雖然作了很大的努力,進行了大量工作,但始終未能有效地克服危機狀態。上屆米庫利奇政府更由於危機的加深而成為眾矢之的。因此,馬爾科維奇作為新上任的聯邦政府總理面臨著極其嚴峻的現實和考驗。新的一屆聯邦政府能否扭轉形勢,走出危機逆境,南斯拉夫各族人民都在拭目以待。馬爾科維奇在其被提名為聯邦政府總理候選人時所作的施政綱領報告,提出了許多新的改革主張,並表明了自己的堅定信心,為此人們對他寄予厚望。
65歲的安特·馬爾科維奇是一位閱歷較深,知識淵博,經驗豐富,精力充沛的實幹家。由於他處理問題堅決果斷,因此被認為是一位強硬而無溫情的總理。據南《今日,周刊介紹,1982年,馬科維奇剛剛出任克羅埃西亞共和國政府總理時,就對一家生產鋁礬土的“奧布羅瓦茨”公司因經營極其不善而瀕於倒閉並向政府討價還價的問題,採取了堅決果斷的態度:決定關閉“奧布羅瓦茨”公司。儘管有許多人為之求情或要挾,但這一決定很快便付諸實施;此後不久,薩格勒布市郊的一家陶瓷廠工人罷工,提出增加工資的要求。而這家工廠因經營和勞動紀律都很差,勞動工效極低,屬於嚴重虧損的工廠,馬爾科維奇拒絕了要他到罷工現場的要求,並且說:“像你們這樣的企業在我國太多了,在其他地方甚至可以買到更好更便宜的瓷磚。因此,你們要麼就好好考慮一下自己的生產計劃,要麼就關起門來定人。我沒有錢付給那些不好好工作的人。”這家工廠罷工工人最後終於沒有關門走人。此外,馬爾科維奇作為企業家的座佑銘是:“勤奮,汗水和剋制”,他認為這是想在新的條件下獲得成功的每一位經濟界人士應具備的處事態度。
Ante Markovic
馬爾科維奇主張對政治體制進行根本的改革,實行政治多元化,建立民主的社會,保護人權和自由。馬爾科維奇還主張對經濟體制進行根本改革,建立新的市場體制和機制,實行知識與能力的競爭,加速社會所有制的私有化進程。
安特·馬爾科維奇的經濟思想和政策主要反映在以下幾個方面:
1.實行市場經濟。首先,他認為把市場同資本主義混為一談是一個絕大的錯誤。“市場作為一種文明成果,它是人類發展的結果,是不可否定的一種手段”,“構成南斯拉夫國家管理制度基礎的不僅有勞動,還有資本”,“生產因素和資本因素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資本要有自己的市場,新政府將首先著手進行銀行體制的改革,並儘快建立起證券市場,以及建立一體化的市場。
2.社會所有制應佔主導地位。他認刀通過把聯合勞動組織的名稱改為企業,或取消聯合勞動基層組織的法人地位來實現經濟實體的有效經營創造條件,這只是一種幻想。因為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企業的基本任務是獲得利潤,而目前社會所有制企業尚缺少這一項任務。社會所有制的問題在於缺乏市場和競爭,這恰恰是導致社會所有制壟斷而低效的符 合邏輯的結果。因此,社會所有制包括實際是各共和國和自治省的公營企業應在南斯拉夫佔主導地位。
3.宏觀經濟政策的主要目標是恢復,增加和擴大生產。他認為迄今為止的以限制措施,減少收入,降低生活水平等為基礎的經濟政策,不可能產生效果,實際上也未產生效果。要首先將注意力集中在恢復生產,進而增加和擴大生產,並為制止通貨膨脹創造條件,而整個計劃就應當是反通貨膨脹的綱領。
4.實行以出口為主的經濟發展政策。他認為,出口是發展的基礎,要大幅度增加出口,沒有出口就沒有生產的實際增長。沒有出口就沒有外匯 的收入,也就無望對外開放,也無望跟上世界發展水平和吸收世界文明、技術,知識及現代世界的一切積極成果。沒有出口的增加,債務問題也無法解決。他主張將經濟轉向以出口為主。他在克羅埃西亞共和國任政府總理期間,將出口補償率由1981年的38%,提高到1984年的85%。
5.堅定地用5—10年時間改變經濟結構。他認為,南斯拉夫當前的經濟結構同當代世界50年代的結構是相似的。改變這種經濟結構非輕而易舉。改變的辦法有二:一是建立新的結構,這相對比較容易,二是改變現有結構使之跟上世界發展步伐,這是十分困難且是長期的任務。許 多發達國家改變經濟結構也,需5—10年時間。因此,南斯拉夫雖有很大困難,但必須堅定地走後一條道路。
6.進一步明確國家的職能。他認為,必須把國家機構的權利和職責轉給經濟職能機構,即轉給從區到聯邦一級的自治實體。南斯拉夫需要一個現代化的國家,它將會保護聯合勞動組織的自主權,保護市場,同時也保護政治民主化。國家在經濟發展中具有非常重要的職能,但卻不能代替市場和代替經濟實體的職能。這需要從法律上加以明確規定。
7.精簡政府機構,提高工作效率。他提出並已實行了聯邦政府機構的精簡方案,新政府的組成人員由上屆的29人減少為19人,取消了6個聯邦委員會和2個部,只設立了12個部。取消了許多聯邦政府的工作機構,如各共和國之間的委員會和協調委員會,因為這些機構都是所謂“協商經濟”在國家機構中的殘餘。
Ante Markovic
安特·馬爾科維奇執政,可謂是臨危受命,被寄予“扶大廈之將傾、挽狂瀾於既倒”的厚望。馬爾科維奇就任總理后開始進行一系列的政策性調整,建議聯邦議會制定和修改一批重要的經濟法律,如《社會資本法》、《勞動關係法》、《企業法》、《社會計劃法》、《銀行法》、《商法》等;開始實行股份制,使所有制多元化;進一步發揮市場作用,強化競爭機制;改變信貸政策,放寬對基建投資的限制;改革價格體制,使多數產品的價格根據市場供求情況自由行成;放寬對外資的限制,改善投資環境,以便吸收更多外資。
這些措施收到了初步效果,1989年的經濟形勢有所好轉,工業產值增長1.9%,農業遇到好收成,產值增長6%,職工實際收入增長6.5%。但是物價放開后,失去了宏觀控制,如脫韁的野馬似的瘋狂上漲,全年的通貨膨脹率達到2665%,創最高紀錄。遏制物價,抑制通貨膨脹成為政府的當務之急。經過一系列準備工作,馬爾科維奇在1989年12月底提出了穩定經濟的一攬子改革方案,從1990年開始實施。第一階段措施主要有:1.改革幣制,發行新第納爾,10000舊第納爾兌換1新第納爾,新第納爾與西德馬克掛鉤,1馬克=7新第納爾,匯率至少半年不變,新第納爾可以自由兌換各種外幣;2.加強南斯拉夫人民銀行(央行)在控制全國的通貨和監督專業銀行等方面的許可權;3.凍結能源、主要原材料、藥品、公用事業價格半年,其他商品價格開發,由市場調節;4.限制個人收入的增加,凍結工資半年,只有盈利的企業可在半年內提高工資不超過20%;5.縮減行政開支,尤其是聯邦政府的預算,消滅政府透支(“灰色發行”),聯邦預算中無收入來源的開支,一律不得支付;6.大力發展小經濟和私營企業,放寬限制;7.積極吸引外資,鼓勵獨資或合資經營,開闢自由關稅區;8.準備全面推行股份制。
實行這些措施后,1990年上半年南斯拉夫經濟形勢有明顯改善。首先是超高的通貨膨脹得到了控制,通貨膨脹率由1月的17.3%,降到4月的-1.6%,5月的0.2%和6月的1.82%;上半年出口增加11%,旅遊收入增加40%,國際收支順差5.5億美元;外匯儲備由年初的61億美元增加到8月底的104億美元,第納爾與外匯的比價得到了穩定;外債總額降到175億美元,吸收外資比去年多兩倍。但是生產、經營效益低的問題沒有解決。
為了推動生產的發展,馬爾科維奇提出了經濟改革第二階段的措施是實行社會所有制的私有化和重新資本化;調整經濟結構;進一步緊縮行政開支;對外流通自由化並實行保護關稅等,也就是“休克療法”。這些措施得到了南斯拉夫社會各界的支持,美國、日本、西歐還表示提供經濟援助,以支持南斯拉夫的經濟改革。
之後,由於南斯拉夫的一些共和國領導人民族主義膨脹,加之西方勢力的介入和“和平演變”,在東歐劇變的衝擊下,南斯拉夫政局動蕩,嚴重阻礙了馬爾科維奇經濟改革綱領的實施。馬爾科維奇在政府工作報告中尖銳批評一些領導人“不惜一切代價阻止改革”。
從1990年9月起,在政局動蕩以及天災人禍的影響下,南經濟形勢又開始惡化,在整頓和調整中,1990年社會總產值下降7.6%(原計劃下降2~2.5%),工業下降11%,農業由於嚴重的乾旱秋收作物減產三成至五成,損失25億美元。通貨膨脹率回升,9月為7.1%,10月為8.1%,全年為121.7%。海灣戰爭和對伊拉克的禁運使南斯拉夫受到額外損失。
南斯拉夫實行多黨制后,馬爾科維奇也自組新黨。1990年7月29日,馬爾科維奇在群眾大會上宣布,成立“南斯拉夫改革力量聯盟”,作為南“爭取改革運動的核心”。該黨人數號稱有200萬人。
在經濟困難、政局動蕩的形勢下,南斯拉夫各共和國自行其是,分裂的傾向日益明顯,聯邦國家機關被架空,漸漸處於癱瘓狀態,制定的各項政策措施得不到落實,收不到效果。1990年8月8日通過了一批憲法修正案,準備徵得各共和國和自治省議會同意后施行,但各共和國和自治省議會忙於各自的事務,對憲法修正案置之不理,結果不了了之。起草新憲法的工作也因聯邦瀕於解體而事實上處於停頓狀態。有的共和國截留聯邦財源,拖欠應上繳的流通稅和關稅,造成聯邦國庫空虛,財政困難。共和國之間也互設經濟壁壘,對別的共和國的商品和勞務徵收特別稅,形成市場分割的局面。
1990年,斯洛維尼亞和克羅埃西亞共和國議會通過憲法修正案,宣布它們擁有民族自決權;塞爾維亞共和國議會則通過憲法修正案,取消了所屬兩自治省(伏伊伏丁那和科索沃)的自治權。為此,馬爾科維奇在政府工作報告中點名批評上述三個共和國“違反聯邦憲法”,這將“不可避免地導致南斯拉夫國內政治關係的惡化並直接危害國家的存亡”。1991年6月25日,斯洛維尼亞和克羅埃西亞兩共和國宣布獨立,當日,馬爾科維奇召集南聯邦政府緊急會議發表聲明,宣布這兩個共和國的“單方面行動是非法的和無效的”,決定由南聯邦內務部“直接接管和保障對國境通道的檢查業務”,由南斯拉夫人民軍“參與保證邊界通道的安全”。於是,南人民軍便與斯洛維尼亞地方防禦部隊發生了武裝衝突,由於南人民軍準備不足,在衝突中遭受了不少損失。經歐洲共同體調解,雙方停火,斯、克兩共和國暫緩執行獨立決定三個月(事實上加緊了獨立步伐)。在這種情況下,塞爾維亞社會黨議員要求追究馬爾科維奇的責任。與此同時,在塞爾維亞共和國和南斯拉夫人民軍的支持下,克羅埃西亞境內的塞爾維亞族武裝力量同克羅埃西亞武裝力量發生衝突,以尋求阻止克羅埃西亞獨立,幫助和支持克境內塞族(塞爾維亞克拉伊納共和國)從克羅埃西亞獨立出去。
1991年9月30日,馬爾科維奇致函塞爾維亞共和國總統斯洛博丹·米洛舍維奇,指出塞爾維亞共和國實行局部動員,將直接推動內戰和促使一個共和國藉助人民軍的力量對另一個共和國進行侵略,並要求米洛舍維奇立即撤回這一決定,立即停止阻撓停火和和平解決南危機的活動,“立即停止破壞、殺人、用武力改變邊界和用戰爭解決克羅埃西亞境內塞爾維亞族問題的政策”。馬爾科維奇要求米洛舍維奇就如何解決爭端進行談判。之後,馬爾科維奇又提出建議,包括斯、克在內的原南斯拉夫所有共和國就建立主權國家聯盟進行談判並締結協議,但並未得到響應。從這時起,馬爾科維奇實際上已被各共和國領導人“邊緣化”。
1991年10月,馬爾科維奇在克羅埃西亞共和國首府薩格勒布同克羅埃西亞共和國總統弗拉尼奧·圖季曼和南斯拉夫聯邦主席團主席斯捷潘·梅西奇商討和平解決南斯拉夫危機問題時,遭到南人民軍空軍的襲擊,為此,馬爾科維奇要求撤換聯邦國防部長卡迪耶維奇大將,並以此作為他重返貝爾格萊德條件。在聯邦總理的職位缺席4天後,馬爾科維奇回到貝爾格萊德,召集政府會議,討論組織國家委員會調查這一事件。
1991年12月15日,南斯拉夫聯邦主席團副主席布蘭科·科斯蒂奇在南聯邦議會作報告,批評馬爾科維奇為克羅埃西亞效勞。南斯拉夫聯邦議會共和國和自治省院在與會者不足半數的情況下,通過了對馬爾科維奇的不信任案。同時,聯邦主席團要求各共和國提出新總理人選,但沒有得到任何一個共和國的響應。
對此,馬爾科維奇聲明,殘缺不全的南斯拉夫聯邦主席團和聯邦議會的決定是“非法的和無效的”,他“將繼續履行總理職務”。1991年12月20日,馬爾科維奇宣布,他不能接受聯邦政府提出的戰爭預算,更無法執行,因而辭去聯邦政府總理職務。從而步米庫利奇後塵,成為戰後第二位辭去職務的南斯拉夫聯邦總理。馬爾科維奇政府最終隨著南斯拉夫聯邦的解體而消亡,他也成為南斯拉夫社會主義聯邦共和國最後一任總理。
南斯拉夫解體后,安特·馬爾科維奇逐漸談出公眾視野,21世紀初曾任馬其頓政府的經濟顧問。2003年,他作為證人在前南斯拉夫問題國際刑事法庭審判米洛舍維奇案件時出庭作證,外界認為這表示他將打破12年的沉默。在這之後,他在薩格勒布接受媒體採訪。他在證詞中指出,米洛舍維奇和圖季曼都向他證實,他們之間在1991年3月在巴奇卡帕蘭卡的Karađorđevo村曾達成瓜分波士尼亞赫塞哥維納的秘密協議。
2011年11月28日,安特·馬爾科維奇病逝於薩格勒布,享年87歲。
安特·馬爾科維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