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灘子街道

龍灘子街道

龍灘子街道辦事處於1996年由原雙路街道辦事處演變而來,轄區面積10.8平方公里,人口19073人,設有雙龍東路、龍灘園、連二坡、太平和龍星等5個社區。

轄區共有企業49個,其中規模以上企業6個,主要從事專用車、汽車零部件、建築、物流、原煤開採等行業。2011年規模以上企業實現總產值達到3.25億元,同比增長31%。目前轄區區屬重點在建項目有:龍景湖水庫、中花園、污水管網、巴岳大道及北環三路東段景區改造升級等工程。

2021年,重慶市大足區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公報,常住人口17023人。

基本情況


近年來,街道先後被命名為衛生單位、文明單位、無煙單位,科普示範街道、唱讀講傳活動示範基地等,先後被評為市先進基層黨組織,雙橋經開區人口和計劃生育目標責任一等獎”、“雙橋經開區‘四城聯創’工作先進集體”、“雙橋區信訪穩定工作先進集體”、“安全生產責任目標考核一等獎”、“徵兵工作先進單位”、“雙橋經開區人大代表先進聯繫組”、“雙橋區老年工作先進集體”、“五個好”基層黨組織等稱號。所屬社區工作開展質量好、有特色,多次迎接市、區領導檢查,均獲得好評。

自然地理


龍灘子街道辦事處位於大足區的東南部,雙橋經濟技術開發區的東部,海拔350米以下,淺丘陵狀地貌,屬亞熱帶濕潤氣候,四季分明,平均汽溫17.4℃。東依巴岳山,北接龍水湖,西臨響水河,依山帶水,風光秀麗。巴岳山群峰峻秀,層巒疊嶂,幽深靜遠,泉水清澈,林木茂盛,婉蜒曲折,宛如一條遊動的巨龍,其美景被譽為“巴岳游龍”;龍水湖湖水清澈、水天一線、群鶴飛舞、綠樹掩映,整個境內山清水秀,風光旖旎,如詩如畫。

行政區劃


龍灘子街道成立后,先後設立了7個居委會。2001年為加強和改進社區管理,整合為3個社區居委會,2001年9月24日,重慶市雙橋區人民政府將雙路鎮管轄的龍星村、太平村成建制的划給龍灘子街道管轄。2011年10月,因行政區劃調整,重慶市雙橋區龍灘子街道更名為重慶市大足區龍灘子街道辦事處,其管轄範圍不變,轄龍灘園、連二坡、雙龍東路、龍星、太平5個社區居委會。

人口


2021年,重慶市大足區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公報,常住人口17023人。

基礎設施


交通運輸:龍灘子街道東臨巴岳山,北接龍水湖,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從外部交通看,轄區緊鄰成渝高速公路、成渝鐵路和大郵公路,在建的成渝城際鐵路、成渝高速公路複線重慶三環高速公路和南(充)瀘(州)高速公路環繞四周;從內部交通看,形成了以車城大道、巴岳大道、求實路為主幹道的交通網路,公路實現村村通,人行便道戶戶通。便利的交通條件,促進了街道運輸業發展,目前,已開通公交車線路2條,運營總里程7公里。轄區共有個體載重汽車、小轎車,民營客運機動車等近千輛。
市政建設:城市道路街道在發展經濟的同時,加強了城區基礎設施建設。自新世紀以來,街道城區主要公路實施了道路“白改黑”工程、城區舊房“黑改白”系列工程,全面完成道路拓寬改造以及農貿市場改建工程,新增道路5公里。改造后,街道轄區道路寬暢平坦,兩側樓房整齊美觀,面貌煥然一新。轄區現有水廠1個,日供水1.5萬立方米,水質綜合合格率99%;自來水管總長度達10公里,用水戶6500餘戶,供水範圍實現街道轄區全覆蓋。街道現建有一座污水處理廠,日處理污水8000噸,已建成雨、污分開地下排水系統,下水道32000米,2011年對轄區部分污水管網進行了維修改造,城區排洪排污設施基本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