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牛經
中國古代相牛術
《相牛經》,中國古代相牛術。相傳中國古代齊國大夫寧戚系相牛老祖,據說是因為此人撰寫了《齊侯大夫寧戚相牛經》,后成為相牛聖典。據《相牛經》記載,相牛有如下要領:眼圓且大,眼白與瞳仁相通,脖長腳大股闊毛短者為佳。《相牛經》又說,母牛毛白乳紅則多子,乳疏而黑則無子。母牛一夜糞三堆,一年生一子;一夜只有一堆糞,三年生一子。“上看一張皮,下看四隻蹄;前看龍關廣,后看屁股齊”。
全稱為《齊侯大夫甯戚相牛經》,相傳春秋時齊國大夫甯戚所撰。記載見於《隋書·經籍志》。
甯戚(生卒年月不詳),春秋時齊國大夫。甯戚早年懷才不遇。公元前685年,齊桓公即位,任管仲為相,招才納賢,勵精圖治。甯戚賃車為商賈,前往齊都臨淄。天晚,露宿城門之外。齊桓公夜間到郊外迎客,開城門,舉火把,從者甚眾。甯戚在車下喂牛,望見齊桓公,便敲著牛角放聲高歌:“南山矸,白石爛,生不遭堯與舜禪。短布單衣適至骭,從昏飯牛薄夜半,長夜曼曼何時旦?”齊桓公聽后,當即對從者說:“異哉,此歌者非常人也!”於是便把甯戚載回城中,併當夜接見。甯戚對桓公縱論天下大勢,並陳述了對治理齊國的見解,桓公極為讚賞。次日,桓公再次接見甯戚,并力排眾議,主張君主用人只取其長,即拜甯戚為大夫。後來,甯戚長期任齊國大司田,成為齊桓公的主要輔佐者之一。他管理農事,獎勵墾種,薄取租賦,使齊國很快富裕起來,對齊桓公完成“九合諸侯,一匡天下”的霸業起了重大作用。甯戚仕齊40餘年,卒后葬於膠水之東,其墓稱為“甯冢”,在今山東省平度市馬戈庄鎮境內,歷2500餘年至今仍高如山丘。近旁的冢前、冢東諸村皆因冢而得名。“甯冢雙松”是舊時平度八景之一,文人學者題詠甚多。清代平度州曾設十鄉,其西部一鄉即因甯戚而名,稱“甯公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