霞城
河北省張家口市赤城縣
霞城,又名赤城,指雄峻高大的城,也指霞城隱赤標。
赤城縣位於北京北部,河北省西北部,潮白河水系白河流域,北依壩上草原,南鄰首都北京。全縣總面積5287平方公里,周長420公里,列張家口市第一位、河北省第四位。漢置女祁縣,北魏設御夷鎮,唐置龍門縣。縣境周圍群山環繞,黑河、白河、紅河三條河流縱貫南北。
赤城縣,全縣總面積5287平方公里,周長420公里,列張家口市第一位、河北省第四位。縣轄9鎮,9鄉,440個行政村,1318個自然村,28萬人口,其中農業人口25.8萬。赤城古為黃帝部族縉雲氏地。漢置女祁縣,北魏設御夷鎮,唐置龍門縣。明置衛、所、堡,清設赤城縣,歷代即為兵防重鎮,自古就有“宣府肩背、獨石咽喉”之說。長期以又是長城內外主要貿易集散地。縣境周圍群山環繞,黑河、白河、紅河三條河流縱貫南北。河谷之間,高山起伏,溝壑縱橫,耕地較少,山地面積較大,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稱。全縣平均海拔1000米左右,整個地勢由西北向東南傾斜下降,山地、丘陵、盆地交錯分佈。全縣位於中緯度地區,屬東亞大陸季風氣候,中溫帶乾旱區,大陸性季風氣候特徵明顯,四季分明。冬季寒冷,夏季涼爽,晝夜溫差大。赤城縣地圖
縣內資源豐富,是河北省資源大縣,尤其是礦產、林、牧、水、野生動植物、旅遊業資源富集。全縣已探明的礦藏有金、銀、鉛鋅、磁鐵、沸石等36種。其中沸石探明儲量4.5億噸,屬亞洲最大的斜發沸石礦。全縣現有林地278萬畝,天然草場238萬畝,林草覆蓋率62%以上,森林覆蓋率為35%,是河北省林業重點縣。年向首都供水3.5億立方米,占密雲水庫全部入水量的三分之一,是北京市重要的飲用水源基地。境內有馬鹿、野豬、青羊等20多種珍貴、稀有動物和可利用的野生植物有750多種、野生藥材近200種。生態環境良好,旅遊資源豐富,景色秀麗,氣候宜人。縣境內有溫泉兩處,其中赤城溫泉酈道元《水經注》已有記載,被譽為“關外第一泉”,屬高療效礦泉,現已開發為集會議、療養、旅遊、度假於一體的旅遊勝地;“關外名山”滴水崖、“朔方屏障”捨身崖、平北抗日根據地海陀山,龍門峽摩崖石刻等景點自然風景獨特,原始森林蔚為壯觀;境內北魏、北齊、明長城285公里,北魏御夷鎮遺址、恐龍足跡化石群等具有較好的開發價值。赤城縣是河北省資源大縣,尤其是礦產、林、牧、水、野生動植物、旅遊業資源富集。
礦產資源
縣內已探明的礦藏有36種,金屬礦主要有:赤鐵礦7億噸,磁鐵礦2.5億噸,居全省第二位。黃金金屬儲量21.5噸,白銀金屬儲量635噸,鉛鋅、銅、錳等礦藏也較為豐富。非金屬礦主要有石墨儲量3000萬噸,石英石儲量1億噸。沸石、蛭石、玻璃用凝灰岩工業儲量居全省第一位,其中儲量4.57億噸的沸石礦是我國最大的斜發沸石礦之一。
林牧資源
全縣現有林地278萬畝,天然草場238萬畝,森林覆蓋率41%、林草覆蓋率68%以上,可開發利用的荒山、荒坡102萬畝。年產鮮草41000萬公斤。全縣仁用杏面積150萬畝。2000年以來,以肉羊、肉牛為主的舍飼畜牧業,逐步代替了傳統的絨山羊,實現數量型向質量型的轉變。
水利資源
地處北京的上風上水區。全縣地表徑流量為3.5億立方米,可利用地表水資源年平均3700萬立方米,黑河、白河、紅河三條河流自西北向東南縱貫而下,其徑流全部匯入密雲水庫,歷史最高入庫水量年3.47億立方米。2005年輸入密雲水庫水量1.7億立方米,占年入庫水量的52%,是北京重要的飲用水源基地。水能蘊藏量達4萬千瓦,可開發1萬千瓦,建有小型水電站5座,裝機容量3615千瓦,年發電量超過1000萬千瓦。
野生動植物資源
縣內有馬鹿、野豬、青羊等20多種珍貴、稀有動物,其中常見動物有豹子、狍子、獾子、野兔、石雞等。全縣可利用的野生植物有100科、230屬、755種。大宗土特產品有黃花、蕨菜、苦菜、木蘭菜、杏仁、杏扁、臻子等。赤城縣是河北省的藥材大縣,縣內野生藥材近200種,草藥總量達7855噸,主要有毛知母、柴胡、黃芩、蒼朮、赤芍、玉竹、防風等。其中柴胡、黃芩較為知名並暢銷國內外。人工種植藥材也有悠久的傳統,品種主要有貝母、黨參、小黃芩等,種植高峰時貝母面積達千畝以上,產量10噸。
旅遊資源
縣境生態環境良好,自然和人文景觀較多,有溫泉兩處,其中赤城溫泉酈道元《水經注》已有記載,被譽為"關外第一泉",屬高療效礦泉,現已開發為集會議、療養、旅遊、度假於一體的旅遊勝地;境內還有多處長城、古堡遺存。目前,已初步形成了以赤城溫泉為龍頭的生態旅遊區。
勞動力資源
全縣農業人口25.8萬人,農村剩餘勞動力10萬人,歷年來長期在外務工2.5萬人左右、占我市外務工總人數的13.4%;季節務工2萬人。其中在京務人數佔80%以上。主要從事建築、服務、運輸、技工(以鍋爐工、司機、焊工為主)等行業。近年來,隨著我縣資源開發力度的加大,大量剩餘勞動力對我縣農業產業化、生態建設、礦產開發等重點工作起到了積極推進作用,有力地拉動了農民收入的增長。
赤城縣與北京山水相依,是北京的飲用水資源基地、生態保護屏障、綠色食品供應基地。全縣有3個鄉鎮與北京毗鄰,和北京邊界達150多公里。縣城距北京市中心公路里程180公里,是溝通京津、內蒙古、張家口、承德的天然紐帶。
寬鬆優越的軟環境建設。重新修訂了《赤城縣招商引資若干規定》(對外開放五十條),強調了引資環境的保障,提出了重點項目“一站式”辦公審批程序,制定出台了《赤城縣重點企業保護辦法》,確立了第一批8個重點保護企業進行掛牌保護,成立了企業發展環境治理檢查督導組,全縣尊商、親商、愛商、護商氛圍日益濃烈。日益便利硬環境建設。交通。境內有國道1條,省道4條。國道112線、省道沙寶線東西、南北縱貫全境,14個鄉鎮實現了通油路,在全縣基本形成了溝通城鄉的道路網路。省道寶平線赤城至沙城京張高速公路段二級公路改造工程預計2004年內可竣工通車。通訊。開通了縣鄉程式控制電話、國際網際網路ADSL寬頻服務等多種通信業務,全縣通電話行政村達146個,移動通訊覆蓋縣城、龍關、田家窯等11個鄉鎮,覆蓋率達到61%。電力。完成了總投資達1.3億元的農網改造工程,全縣供電能力高達5.15萬千伏安。市政建設。重點實施了新區開發、河沿街開發、政府街改造等縣城改造工程,縣城“三縱三橫”道路規模初步完成。
近年來,縣委、縣政府從縣情出發,堅持以市場為導向,以效益為核心,以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為目標,積極調整和優化產業結構,全縣經濟結構發生了顯著變化。形成了以礦業開發、建材、製藥、釀酒、無公害蔬菜、舍飼畜牧、生態林業、生態旅遊業為主的產業體系,推動了全縣經濟健康快速發展。2002年,全縣國內生產總值完成9.33億元,全部財政收入完成5418萬元。赤城縣把資源開發、富民強縣作為首要目標,把發揮利用獨特的資源、區位優勢作為加快經濟發展的助力器,把引進人才、引進項目作為當前工作的重中之重,努力把赤城建設成為山更清、水更美、人更富的新山城。
截至2007年底,全縣地區生產總值達22億元,比1978年增長46倍,年均增長13.6%。人均GDP由1978年的180元增加到2007年的7907元,增長近40倍,年均增長13.4%;全部財政收入由1978年的274萬元增加到2007年的4.25億元,增長155倍,年均增長18.3%,其中地方一般預算收入由0增長到2.3億元;2007年全縣金融機構各項存款餘額由1978年的1263萬元增加到28.98億元,增長229.5倍,年均增長19.9%。2007年,赤城縣在全市縣域經濟綜合實力排名第10位,綜合經濟實力大幅提升,為縣域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奠定了堅實的物質基礎。
赤城,其境遼置望雲縣(今雲州),元升縣為雲州(今雲州)。赤城始置縣於康熙三十二年(1694年)。至公元一九五八年九月將龍關縣(唐置,名龍門)合二為一,仍名赤城。縣治開始在龍關,而後遷至赤城至今。因此,今述赤城的歷史沿革應包括龍關部分。且龍關就地域而言,靠近宣化(古上谷郡)、涿鹿(古下洛縣、廣寧郡、新州、奉聖州)。人類文明進程較快,開發的也很早。龍關一帶古為縉雲氏地,是黃帝部族縉雲氏的領地,早在漢代其境即已置縣,為女祁縣(縣治址應在今鵰鶚鎮)。唐代置龍門縣(即今龍關鎮)。明代龍關和赤城一樣同屬戰略要地,設置龍門衛,統領中北路,並向東延伸,於東庄(今龍門所鎮)設置龍門守御千戶所(簡稱龍門所)。正如《龍關縣誌》載:“龍關南拱故都,背近蒙疆,左獨石,右張垣(張家口),形勢甲於口北,亘古為屯兵重地。溯自黃帝開疆,縉雲來守,以及晉初悉隸華夏。降至五胡亂華,石晉割賂,以迄有明,時淪異域,時歸中土。置縣、置衛、設路,變化靡常……。”所以,就人類文明開發進程而言,龍關應早於赤城。
龍關古縉雲氏地。堯分天下為九州,此時龍關屬冀州。舜肇天下十二州,分冀州東北為幽州,此時龍關屬幽州。夏禹復並為九州,龍關和赤城一樣屬冀州。商周赤城屬幽州而龍關仍屬冀州。春秋戰國時,赤城、龍關均屬燕國之地。到秦始皇二十六年,分天下為三十六郡,其一曰“上谷”,此時赤城、龍關均屬上谷郡地。
前漢,赤城屬幽州上谷郡,其地在女祁縣(今鵰鶚)北邊,是斗辟縣的造陽。據《辭海》載:“造陽,古地名,在今河北獨石口附近(應在獨石口北“壩頭一帶”,此地有燕長城)。戰國燕破東胡后築長城,西起造陽,東至襄平(今遼寧遼陽市)。”據《龍關縣誌》載:“龍門縣在唐以前名斗辟縣,有出土古碑為證”。也就是今赤城南自浩門嶺,北至獨石口北壩頭一帶應是斗辟縣地。《宣化府志》載:“前漢《匈奴傳》說:‘漢朝棄掉斗辟縣的造陽’。《匈奴傳贊》也說:‘漢朝放棄造陽以北九百里的土地’。顏師古(唐朝人,訓古學家,考注經書多種。)註解說:‘造陽,上谷的地方。斗是絕的意思,縣境地形陡險曲折突入匈奴疆界的那地方,就是造陽。’”《宣化府志》又載:“赤城縣地是上谷郡最北面的地方,地形如同牛角一樣突出北邊。所說古斗辟縣的造陽,正是這一帶地域,其地勢大體可以想見。”又載:“漢代上谷北界至女祁縣(今鵰鶚)即到了盡頭。女祁之北不再設置縣邑。所以《匈奴傳》稱為捨棄,然而,《匈奴傳贊》又明白地講:“漢棄造陽之北九百里土地。”其實,所拋棄的只是塞外的地方罷了。今赤城縣地本在邊塞之內,原來就未曾拋棄,所以判斷為上谷郡女祁縣的北境。此時龍關屬女祁縣。
後漢(25年——220年),時赤城屬幽州上谷郡下洛縣(漢置,今河北涿鹿)的北境。《宣化府志》按:《郡國志》里只有下洛,而沒有記載下洛與女祁相連。據《郡國志》載:“在以前史書上列的縣名,而郡志不記載的,都為清順治時合併地方減掉的。”女祁與下洛土地接壤,那麼女祁併入下洛就可想而知了。此時龍關也因女祁併入下洛而屬幽州上谷郡之下洛縣。
晉代,赤城屬幽州廣寧郡下洛縣的北境。廣寧郡(郡治為今涿鹿縣境)之前屬上谷,太康年間設郡都尉坐鎮,統領三個縣:下洛、潘、涿鹿。晉愍帝建興二年(314年),石勒(十六國時後趙的皇帝,公元319至333年在位。)偷襲幽州殺刺史王浚,以劉翰代理幽州長官。劉翰便把這一帶地方歸給段匹磾,這是晉代廣寧郡、縣淪陷的開始。到晉成帝(東晉皇帝司馬衍,公元325年至338年在位)咸康四年(338年),前燕王慕容皝(十六國時前燕國君),後趙的石虎(後趙王),打敗了段匹磾,遼的地盤於是歸了後趙。前燕慕容皝又打敗了後趙,幽州的土地又歸了前燕。前秦符堅滅掉前燕,等到符洛北伐什羽犍(北魏拓跋珪之孫),該地又歸了前秦。之後又歸了後燕慕容垂。到晉孝武帝(司馬矅)太元二十一年(396年),北魏王拓跋珪向南攻打劉亢埿,該地才全屬北魏所有。此時龍關與赤城一樣,於鐵蹄和硝煙中,城頭也在不斷變換著王者的旗幟。正如《龍關縣誌》上說的:龍關地自晉愍帝始,為石勒所襲,轉歸段匹磾,匹磾亦為鮮卑種。歷後趙、慕容、符秦、後燕、拓跋魏諸胡,相互竊據,而後此之蹂躪割棄,日駸駸(馬走的很快的樣子,比喻戰事變化的快)矣。《易》(《周易》)曰:“履霜堅冰至”。夫五胡(即後趙、慕容、符秦、後燕、拓跋魏)之亂,始於建安中,聽其部落散居六郡,遂至漸次猖獗。履霜之戒,惟洗馬江統(洗馬,官名;江統,西晉人,曾任太子洗馬之官。其寫了一篇《徙戎論》勸皇上停止外族向內地遷徙,未聽)之論最為切要,而說不能行。
赤城縣區位北魏,赤城屬燕州廣寧郡的北部地區,是北魏六大軍事重鎮之一的御夷鎮(今雲州貓峪南)地。《水經注》載:“下洛,是北魏燕州廣寧縣、廣寧郡的郡治所在地。”《魏書·明帝本紀》載:“泰常八年(423年)在長川(即長川城,今內蒙興和縣)之南修築長城,從赤城向西至五原,東西長二千餘里。”《通鑒綱目注》載:“這裡所說的赤城就是元朝雲州的赤城站。”《水經注》載:“沽水注入大谷水,向南經獨石西,又向南經御夷鎮城西,沽水又往南流出獨固門(即今捨身崖),再向西南流經赤城。”《宣化府志》按:御夷鎮是北魏六大軍事重鎮之一,六鎮都在塞外,御夷鎮最東。”但據李善長的註解:“御夷鎮在獨石之南。”那麼,其應在塞內。(詳見《御夷鎮址考》)
北齊,赤城屬北燕州長寧、永豐二郡地。《隋書·地理志》:“廣寧在北齊時設置北燕州,轄長寧、永豐二郡。”《舊志稿》載:“此時,在涿鹿以西設置長寧郡,東面設置永豐郡,赤城一帶應歸屬永豐郡。”龍關此時亦屬北燕州。
後周,赤城、龍關屬燕州。《隋書·地理志》載:“齊的北燕州,後周去掉了‘北’字。”
隋朝時,赤城、龍關屬涿郡的懷戎縣(即今懷來縣)。《隋書·地理志》載:“開皇(隋文帝楊堅的年號)初年,廢掉長寧、永豐兩郡。大業(隋煬帝楊廣的年號)初年廢掉北燕州。”《遼史·地理志》載:“隋代廢北燕州,改為懷戎縣屬於涿郡。”
唐初,復置北燕州,後來改為媯州(今懷來縣)媯川郡懷戎縣。爾後又改為新州(涿鹿縣),時赤城為新州龍門縣(今龍關)的北境。《唐書·地理志》載:“武德(唐高祖李淵的年號)十年(626年),討平了高開道,設置北燕州,恢復北齊的舊名,貞觀(唐太宗李世發的年號)八年(634年),改成媯州。”《宣化府志》載:《唐書·地理志》說:“武州缺少一個所領的縣即文德;新州缺少所領之縣四個:即永興、礬山、龍門、懷安。”然而考證《唐書·紀傳》言:“武德以後,沒有新州、武州的名字。到唐昭宗龍紀(唐昭宗李曄年號)以後(889年),李克用(五代後唐的創始人,突厥族,居住在沙陀磧)搶奪地盤,才開始見到新、武兩州的名字。那麼,新州、武州應當設置在這時候。”又說:“唐代新州的龍門縣,就是今天的龍門縣,赤城和龍門縣(今龍關)接壤,卻沒有置縣,當時只是龍門縣的一部分,且為縣域的北部邊境。”時龍關為新州之龍門縣。
北宋時赤城、龍門為遼的地域,即遼代。赤城為西京道奉聖州(涿鹿縣)武定軍節度之望雲縣(今雲州鄉)地。龍關為奉聖州武定節度使龍門縣。《遼史·地理志》載:“奉聖州本為唐代的新州(今涿鹿),後晉石敬塘割讓燕雲十六州時獻給契丹,升其格轄領四縣,即永興、礬山、龍門、望雲。望雲縣在新州東北二百六十里。”又載:“望雲縣本來是望雲川地,後來設置縣,直接隸屬於‘章愍宮’(遼景宗的行宮)。”《遼史·百官志》:“各處行宮,都部署總領契丹、漢人各處行宮的事物。景宗(即耶律賢)的行宮為章愍宮。”《遼史》載:“龍門縣有龍門山,兩山相對聳立,望之若門。邊外諸河和沙漠的潦水,都從這裡奔向大海。”這明顯是指今赤城縣境內的龍門峽而言。當時望雲縣距龍門峽僅僅五里左右,為何如此相近而不屬,卻屬於遠處的龍門縣,這是因為龍門縣從唐代就已設置了。且今望雲縣地是唐龍門縣的北境。所以,這種說法一直歷代相沿,等到望雲縣與龍門縣同時設置時,依然沒有改變。”
南宋時,赤城、龍關為金的地域,即金代。赤城為西京路德興府(涿鹿)望雲縣地。龍關為德興府龍門縣地。《金史·地理志》載:“德興府是後晉之新州,遼時的奉聖州,金開國之初仍為奉聖州。金大安(完顏永濟的年號)元年(1209年),升為府。其轄縣六:德興(今涿鹿)、媯川(今懷來)、縉山(今延慶)、望雲(今赤城雲州)、礬山(今涿鹿)、龍門(今赤城龍關)。”又註:“赤城原來是望雲川的地方,遼代皇帝常在這裡居住,被稱為御庄。”
元代,赤城為上都(今內蒙正藍旗東)路雲州(今雲州)赤城站。是上都路雲州所統領之望雲驛道上的一個驛站,(詳見《明代赤城的戰略地位》)。《元史·地理志》載:“雲州為望雲川地,契丹(遼)置望雲縣,金代沿襲未變。元世祖忽必烈中統四年(1263年),升望雲縣為雲州,州衙設在望雲縣。到至元二年(1265年)州存縣廢。”至元二十八年(1291年)又升宣德府(今宣化)之龍門鎮為已廢的望雲縣,隸屬雲州。所以,龍關在元初為宣德府之龍門鎮,自元至元二十八年(1291年),恢復望雲縣,置於龍門鎮,而屬上都路雲州之望雲縣。
明代,赤城為萬全(今萬全縣)都指揮使司(簡稱都司,為明代設置的地方最高軍事機構,都司統領衛、所、堡,構成一方軍事防禦體系。)統領的赤城堡。《明史》載:“赤城堡於宣德五年(1430年)六月置。堡東有赤城山,又有東河,其為通州(今北京通縣)白河之上游。西南距都司即都指揮使司衙門所在地萬全(今萬全縣)二百里。開平衛設在獨石城,該城也於宣德五年(1430年)築,宣德六年(1431年)將開平衛治由原來的開平舊城(元上都)遷至獨石。龍門守御千戶所(龍門所),宣德六年(1431年)六月設在東庄(李家莊)。雲州在明初隸屬北平府,洪武五年(1373年)七月廢,亦於宣德五年六月築堡,為雲州堡。景泰五年(1450年)置新軍千戶所於此。馬營堡,宣德七年(1432年)築(楊洪率卒築)。”《北中之路志》:“明洪武(太祖朱元璋)二年(1370年),發兵至開平即元上都,元兵逃到應昌,於是明軍收取了開平路(今內蒙克爾克騰旗西)。於故元上都開平城設置開平衛指揮使司。洪武三年(1371年)攻取雲州,各縣全都歸附。爾後廢掉各縣,隸北平都司管轄。宣德五年(1430年),設萬全都司,於是改屬萬全。因為以前大寧失守開平缺乏支援,宣宗(朱瞻基)採納陽武侯薛祿的建議,將開平衛由塞外遷到塞內獨石城,成為宣鎮(宣化)的北路。(明初,攻取開平設置衛所,東設涼亭、瀋河、賽峰、黃崖四驛站,連接大寧。西設桓州、威虜、明安、隰寧四驛站,連接獨石。爾後丟掉大寧,開平難守。至此,依陽武侯薛祿之請,遷開平衛於塞內獨石。而棄塞外之地三百餘里)。宣鎮北路也稱獨石路(詳見《明代赤城的戰略地位》)。其又分上北、中北、下北三路,即獨石、半壁店、貓兒峪、青泉、雲州、鎮安、君子、松樹、馬營、倉上、鎮寧、赤城為上北路;牧馬、龍門所、樣田、滴水崖(今後城)、長伸地、寧遠(今後城上堡)為下北路;金家莊、龍門衛(今龍關)、三岔口、鵰鶚、長安嶺為中北路。時龍關為龍門衛。
清初,赤城為赤城堡。於康熙三十二年(1694年)置赤城縣。《畿輔通志》載:“赤城清初仍屬宣府鎮上北路赤城堡,康熙三十二年改置赤城縣。將開平衛(今獨石口)、雲州、龍門所、鎮安、馬營、鎮寧、滴水崖七堡併入,屬宣化府。龍關清初仍為龍門衛,亦於康熙三十二年,廢龍門衛,復置龍門縣。
縱觀赤城歷史沿革,正如《赤城縣誌》所言:“赤邊垣(邊牆,即長城)居全府(宣化府)之半,縱橫所直,皆古戰場也。明初徙治開平(即將開平衛治遷至獨石),外藩自撤(把抵禦外族的藩籬自己撤掉),已巳“土木”之變,馬營、獨石,實先蟻潰。嘉靖中,邊臣繕備,尺列寸守。於北路(即獨石路)尤三致意焉。然則縣境,實全府(宣府)之首領,神州之鎖鑰矣……。”
2003年十多名專家對赤城縣全縣旅遊資源兩次進行實地考察。專家一致認為:赤城縣旅遊資源種類多、資源品位高。
第一,以赤城溫泉、大海陀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為代表的生態旅遊、溫泉度假休閑旅遊資源,具備明顯的區域競爭力和壟斷性。
第二,地質遺跡景觀豐富獨特,具備建成國家級地質公園的資源基礎。冰出梁是長江以北第二處海拔兩千米以上有冰川遺跡和造型各異、規模宏大壯觀的石海景觀:“四十里長嵯”滴水崖是全國唯一一處覆蓋有火山岩溶的大型丹霞地貌的地方;形成於一億四千萬年前侏羅紀時期的張浩村恐龍足跡化石又是全國鮮見、龍門峽(捨身崖)是中國北方摩崖石刻最多的峽谷;黑龍山石林是全國唯一的由火山岩形成的石林地貌。
北據赤城縣城15公里的雲州捨身崖東麓有一座古剎,名護國寺。現為赤城縣三大旅遊景點之一。政治經濟
近年來,縣委、縣政府堅持科學發展觀,突出“全黨抓經濟、重點抓項目”主基調,主攻財政增長、農民增收兩大目標,實施項目拉動、開放帶動、民營促動三大戰略,全力培強工業立縣、農業產業化、城鎮建設、生態旅遊四個經濟增長點。2007年,全縣實現地區生產總值22億元,增長15.5%;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8.6億元,增長35.9%。2008年,截至9月底完成全部財政收入5.3億元,增長83.13%,其中:一般預算收入完成1.55億元,同口徑比上年增長50.28%。
蓬勃發展的縣域工業。深入推進“工業立縣”戰略,全力打造礦產資源開發強縣,工業經濟成為縣域經濟發展的有力支撐,工業稅收佔全部財政收入達70%以上。鐵礦產業快速發展,形成了以炮梁、龍關、田家窯為主的工業“鐵三角”,全縣鐵礦採選企業發展到100多家,鐵精粉年生產能力突破580萬噸,培育了龍宇、鑫宇、茂源、銀達等一批龍頭企業。總投資4.2億元的220萬噸大型球團燒結項目,於6月24日破土動工。非金屬開發步伐加快,總投資1.2億元的獨石口沸石開發項目,完成了沸石的活化、改性、超細粉三條生產線設備安裝,已投入生產;與連雲港兩家客商合作總投資1.2億元的石英深加工項目進展順利;山東招金集團投資6000萬元建設日產精粉500萬噸的瑩石礦開發項目,完成選廠主體工程,正在進行配套設施建設。新型能源開發取得重大突破,與國華能源投資公司簽定了總投資35.2億元,總裝機容量40萬千瓦的風力發電項目,一期工程已取得華北電網併網批複和省發改委核准,正在進行道路修建、設備訂購等工作。投資16億元,裝機容量15萬千瓦的龍關風電項目,與北京鼎晟華泰公司正式簽約。以上項目建成后,全縣風力發電總裝機容量將達到55萬千瓦。
獨具特色的縣域農業。堅持農業富民戰略,大力發展蔬菜、食用菌、畜牧、仁用杏、中藥材、特種養殖六大主導產業,全力推進農業產業化進程。培育了樣田出口蔬菜、赤城精細菜、東萬口設施蔬菜、大海陀架豆、龍關大陸菜等特色蔬菜種植基地,全縣蔬菜種植面積達12萬畝,其中設施蔬菜發展到4.68萬畝。食用菌大棚達到480個,建成了樣田、田家窯、東卯、龍關、獨石口、雲州等九大產業基地,年生產各類菌棒500萬棒。發展高標準育肥牛養殖小區6個,年出欄1.8萬頭,引進韓國客商投資實施了瑞祥肉食品加工項目,進一步延伸了育肥牛養殖產業鏈條。培育了雲洲、后城、鵰鶚特種漁業養殖場,養殖面積發展到200畝,全縣冷水魚年產量可達300噸,成為京北地區最大的冷水魚養殖基地。梅花鹿存欄達到2000隻,肉雞、柴雞養殖發展到80萬隻。仁用杏種植面積達150萬畝,杏核年產量5000噸。結合退耕還林工程,發展黃芩種植4.2萬畝。
煥然一新的城市面貌。把縣城建設作為改善投資環境和凝聚民心的重要舉措,提出了“一年拉開序幕,二年形成雛形,三年展示靚容”的建設目標,積極構建生態宜居城市,全力打造全市最靚縣城。按照“主軸東南移,新區擴展,功能區分設”的發展規劃,重點實施了湯泉河綜合治理、街道改造、市場廣場建設、居民小區建設、縣城及周邊綠化五個方面工程。近年來,累計投資12億元,新建了縣城迎賓大道,完成了政府東西街、南北河沿街、建國東街、鼓樓南街、鼓樓東西街、長源街、南大道、復興路等12條主幹道拓寬改造,硬化小街巷57條;對縣城至溫泉段公路兩側可視面、縣城北山、東山和湯泉兩岸可視面進行了綠化;實施了鼓樓集貿市場、湯泉河廣場、新區文化廣場建設工程;開發建設東大豪苑、格蘭水郡、陽光時代廣場、東關小區等居民住宅小區;完成了湯泉河綜合治理工程。城市管理不斷加強,“愛我湯泉河,打造靚麗縣城”活動深入開展。縣城綠化度、美化度和亮化度不斷提高,高標準的縣城街道框架初具雛形,配套功能日益健全,居民的生活環境明顯改善。
底蘊深厚的生態旅遊。按照“高起點規劃、高品位建設、大力度宣傳”的思路,突出綠色主題,打“溫泉牌”、唱“生態避暑戲”,著力打造成全縣經濟後續增長點。縣境生態環境良好,自然和人文景觀較多,有溫泉兩處,其中曾被北魏地理學家酈道元《水經注》記載過的赤城溫泉被譽為“關外第一泉”,屬高療效礦泉;現已引進2億多元資金加快了溫泉度假村建設,建成了高檔次旅遊賓館和培訓中心13家,健身房、狩獵場、游泳館等娛樂設施等一應俱全,成為集會議商務、自然觀光、娛樂健身、療養度假於一體的省級旅遊度假區。今年以來,又投資1000多萬元,恢復了康熙行宮,新建登山棧道及牌樓,提高品位,增加文化內涵,度假村的接待能力和服務質量進一步提高;大海陀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冰山樑中生代冰川遺跡、黑龍山自然風光、龍門峽摩崖石刻等景點自然風景獨特;朝陽觀丹霞地貌、塘子廟溫泉、恐龍足跡化石群等具有較高的開發價值。總投資1.8億元的湯子廟溫泉開發項目正式簽約,總投資3億元的摩天嶺滑雪項目已開工建設,年底雪場有望建成雛形。
日臻完善的基礎設施。區位優勢日益凸顯,境內有國道1條、省道3條,公路總里程1570公里,其中二級公路達276公里18個鄉鎮全部通油路。累計投資1.8億元,完成“村村通”工程798公里,105個行政村通油路。特別是隨著112國道、省道寶平線、南赤線、灤赤線二級道路改造工程的竣工通車,使縣城距北京路程縮短到2小時以內。電力通訊環境不斷優化,完成了城網、農網改造,全縣35千伏變電站達到20座,110千伏變電站達到2座,實現了龍關-赤城110千伏站雙迴路。實施了電話“村村通”、移動通訊“村村通”工程,開通了小靈通、國際網際網路寬頻服務等多種通信業務。
全面發展的社會事業。學校布局不斷優化,三年來累計投入資金6000多萬元,基建項目校38所,撤併中小學193所,教育資源得到有效整合。同時啟動了農村中小學取暖設施改造工程,全縣教學環境明顯改善,教育教學質量不斷提高,縣一中通過了省級示範性高中驗收。全面落實國家義務教育階段經費保障機制,普及學前三年教育工作,順利通過省政府驗收。實施了廣電“村村通”和無線覆蓋工程,全縣440個行政村全部開通廣播電視,15個鄉鎮通有線電視,全縣廣播電視覆蓋率達到93%。醫療衛生體系建設不斷完善,完成了18所鄉鎮衛生院改造及17個貧困村衛生室改擴建工程,全面推進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率達到71%。社會救助及保障體系日益健全,城鎮、農村低保實現應保盡保,動態管理,就業再就業工作取得明顯成效,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工傷保險、生育保險、失業保險“五位一體”的社會保障體系日趨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