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技術發明獎

發明類獎項

國家技術發明獎授予運用科學技術知識做出產品、工藝、材料及其系統等重大技術發明的中國公民。產品包括各種儀器、設備、器械、工具、零部件以及生物新品種等;工藝包括工業、農業、醫療衛生和國家安全等領域的各種技術方法;材料包括用各種技術方法獲得的新物質等;系統是指產品、工藝和材料的技術綜合。每位候選人應該獨立完成一項發明中至少一個以上的發明點。

2020年1月10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在北京隆重舉行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其中,國家技術發明獎65項,其中一等獎3項、二等獎62項。

歷史沿革


技術發明是指利用自然規律首創並成功地用於改造客觀世界的技術新成果。它一般是與生產有關的新技術,如在國民經濟某一技術領域中提供了新的、先進的、效益好的新技術。以上所稱產品包括各種儀器、設備、器械、工具零部件及生物新品種等;工藝包括各領域的各種技術方法;材料包括用各種技術方法獲得的新原料;系統是指產品、工藝和材料的技術綜合。科學發現、科學理論不屬於國家技術發明獎的獎勵範圍,但是,將科學發現成果應用於生產、生活等實踐,將新的發現體現在工藝、產品中,也可以推薦為技術發明獎。如新發現的一種化學物質,雖為客觀存在,但如果將其開發為一種新藥品或轉化為一項技術發明,則符合技術發明獎的獎勵範圍。僅依賴個人經驗和技能、技巧,而別人又不能根據所提供的方案將其重現的技術,不屬於技術發明獎的獎勵範圍,如各種個人擁有的特技。

評選規則


獎勵等級

國家技術發明獎的評審,對候選人所做出的技術發明,從難易複雜程度、技術思路新穎程度、技術創新程度、主要技術經濟指標的先進程度,對技術進步的推動作用、推廣應用程度、已獲經濟或者社會效益及發展應用前景等方面進行綜合評定,據此決定授獎等級。
基本評定標準如下:
1、屬國內外首創的重大技術發明,技術思路獨特,技術上有重大的創新,技術經濟指標達到了同類技術的領先水平,推動了相關領域的技術進步,已產生了顯著的經濟效益或者社會效益,可以評為一等獎。
2、屬國內外首創,或者國內外雖已有、但尚未公開的重大技術發明,技術思路新穎,技術上有較大的創新,技術經濟指標達到了同類技術的先進水平,對本領域的技術進步有推動作用,併產生了明顯的經濟效益或者社會效益,可以評為二等獎。

候選條件

1、國家技術發明獎單項授獎人數實行限額,每個項目的授獎人數一般不超過6人。對於綜合性的重大技術發明,可以超過規定人數。所謂綜合性的重大技術發明,主要指在研究方法手段上、在應用的科學原理和知識上,都涉及到多個科學技術領域,需要多領域的科技工作者協作進行研究開發,並做出很多創造性的發明點。超過規定人數時,推薦單位、推薦人應當在國家科學技術獎勵推薦書中提出充分理由,包括該項發明作為綜合性的重大技術發明的理由和每位候選人獲獎的理由。由專業評審組進行審查,提出初步意見,經國家技術發明獎評審委員會審定同意后,可以向國家科技獎勵委員會提出超出限額授獎人數的建議。
2、每位候選人應該獨立完成一項發明中至少一個以上的發明點。僅從事組織、管理、協調和輔助工作的人員不能列為候選人,候選人按貢獻大小排序。
授獎條件

原則

(1)前人尚未發明或者尚未公開;(2)具有先進性和創造性;(3)經實施,創造顯著經濟效益或者社會效益。
前人尚未發明或者尚未公開
是指在候選人所完成的產品、工藝、材料公開之前,前人所沒有的,為國內外首創,或者雖然國內外已有,但主要技術內容尚未在國內外各種公開出版物、媒體及各種公眾信息渠道上發表或者公開,也未曾公開使用。
推薦國家技術發明獎時,一般應出具獲得發明專利的證明,如果沒有獲得發明專利。應當通過國家科技獎勵工作辦公室(以下統稱“國家獎勵辦”)認定的科技信息部門進行文獻檢索和查新,以確認一項技術是否符合前人尚未發明或尚未公開的條件,文獻應該檢索到該技術的公開時間。界定或者確定“公開”時間的形式具有多樣性,除技術鑒定外,還有專利申請、產品鑒定、產品或者技術公開銷售使用、主要技術內容公開發表等。如果一項技術同時存在著上述幾種公開方式,那麼,確定發明權的公開時間應以最早的時間為準。
具有先進性和創造性
是與國內外已有同類技術相比較而言。先進性是指在推薦評審時,其主要性能(性狀)、技術經濟指標、科學技術水平及其促進科學進步的作用和意義等綜合優於同類技術。先進性要求一項發明不但是新的、前人沒有的,還要求它具有技術優越性,從而具有競爭力和實用價值。創造性是指發明的技術思路有創新,技術上有實質性的特點和顯著的進步。創造性要求一項發明不是簡單的前人所沒有,必須和已有同類技術有本質的差異,有質的飛躍和突破。先進性和創造性主要是與先進的同類技術進行全面比較。
顯著經濟效益或者社會效益
是指通過實踐檢驗證明技術確是成熟、實用的,而且已經產生顯著的經濟效益或者社會效益,為我國的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作出了貢獻。該條件要求發明不但是先進的,還應當具有實用價值,並已較大規模地應用於生產實踐。推薦參加國家技術發明獎評審的技術發明,應該經過一年以上較大規模的實施應用,取得良好的實用效果。產品、材料至少應已批量生產和應用,對工藝要求至少經過中試或相當於中試以上規模的生產實施。

歷屆名單


國家技術發明獎特等獎
獲獎年份獲獎項目名稱及第一完成單位第一完成人
1981秈型雜交水稻(特等獎) 全國雜交水稻科研協作組 袁隆平
國家技術發明獎一等獎(公開部分)
獲獎年份獲獎項目名稱及第一完成單位第一完成人
1979高鈦型釩鈦磁鐵礦的高爐冶鍊新技術 冶金部攀枝花釩鈦磁鐵礦高爐冶鍊試驗組 
1981高產穩產棉花新品種“魯棉一號”山東省棉花研究所 龐居勤
1982高產抗病甘薯品種“徐薯”江蘇省徐州地區農業科學研究所 盛家廉
1982橡膠樹在北緯-度大面積種植技術 全國橡膠科研協作組 
1982優良玉米自交系“”丹東市農業科學研究所 景奉文 
1982二輥斜軋穿孔機斜軋曲線和複合線軋輥 太原重型機器廠 陳惠波
1983優良大豆品種鐵豐號 遼寧省鐵嶺地區農業科學研究所 王國棟
1983利用原子能輻射引變育成水稻新品種“原豐早”浙江省農科院原子能利用研究所輻射育種研究組 王汀華 
1983棉花高抗枯萎病的抗源品種-、- 四川省農科院植保所 戴銘傑 
1983馬傳染性貧血病驢白細胞弱毒疫苗 中國農科院哈爾濱獸醫研究所沈榮顯
1983豬瘟兔化弱毒疫苗 中國獸葯監察所 方時傑 
1984新型MIG焊接電弧控制法(QH-ARC法) 清華大學 潘際鑾
1984多抗性豐產玉米雜交種“中單二號”中國農科院作物所 李競雄
1984河蟹繁殖的人工半鹹水及其工業化育苗工藝 安徽省農牧漁業廳 趙乃剛
1984甲種分離膜的製造技術 中國科學院冶金所 吳自良
1984自適應和數字電可控非相參頻率捷變雷達系統 清華大學 茅於海
1984沙丘駐渦(BD)火焰穩定器設計原理及方法 北京航空學院 高 歌 
1985高產優質小麥品種“綿陽號”四川省綿陽地區農科所 馮達仕
1985手或全手指缺失的再造技術 上海市第六人民醫院於仲嘉
1985火**葯模鍛錘 廠 李有泉
1985乙種分離膜的製造技術 冶金部鋼鐵研究總院葛昌純
1985遠緣雜交小麥新品種“小堰六號”西北植物研究所 李振聲
1985甘藍自交不親和系的選育及其配製的七個系列新品種 中國農科院蔬菜所 賈翠瑩
1987鎢鈰電極 上海燈泡廠 王菊珍
1988坩堝下降法工業生產鍺酸鉍(BG)大單晶方法 中科院上海硅酸鹽研究所 何崇藩
1988一種新型的非線性光學材料——L精氨酸磷酸鹽(LAP)晶體 山東大學晶體材料研究所 許 東 
1988白雲鄂博中貧氧化礦浮選——選擇性團聚選礦工藝 冶金部浮選一選擇性團聚選礦試驗組 羅家珂 
1988秈亞種內品種間雜交培育雄性不育系及岡、D型雜交稻 四川農業大學周開達
1990瘧疾治療新葯本芴醇及其亞油酸膠丸製劑 軍事醫學科學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 鄧蓉仙 
1990小麥高產、抗銹的優良種質資源“繁六”及姊妹系 四川農業大學小麥研究所顏 濟 
1990抗病高產優質棉花新品種中棉 中國農科院棉花所 譚聯望
1991新型非線性光學晶體——三硼酸鯉(LiB) 中科院福建物質結構研究所陳創天
1995石油重質組分催化裂解(I型)製取低碳烯烴工藝及催化劑 中國石油化工總公司石油化工科學研究所 李再婷 
1997冬小麥矮軒、多抗、高產新種質“矮孟牛”的創造及利用 山東農業大學 李晴祺
2004高性能炭/炭航空制動材料的製備技術 中南大學 黃伯雲 
2004耐高溫長壽命抗氧化陶瓷基複合材料應用技術 西北工業大學張立同 
2005非晶態合金催化劑和磁穩定床反應工藝的創新與集成 中國石化股份公司巴陵分公司 宗保寧 
2006超精密特種形狀測量技術與裝置 哈爾濱工業大學譚久彬
2007衛星新型姿控儲能兩用飛輪技術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房建成
2008硬脆材料複雜曲面天線罩精密製造技術與裝備 大連理工大學郭東明
2008小型高精度CMOS天體敏感器技術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張廣軍
2008寬溫域耐腐蝕巨磁致伸縮材料及其應用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徐惠彬
2009空地協同的民航空域監視新技術及裝備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張 軍 
2009海洋特徵寡糖的製備技術(糖庫構建)與應用開發 中國海洋大學管華詩
獲國家技術發明獎情況 
S&T Achievements Granted with National Technology Invention Awards
年份
Year
項目
Item
獲獎總項數
Total
一等獎
1st class
二等獎
2nd class
三等獎
3rd class
四等獎
4th class
1979
全國授獎項數
National total
43112246
中國科學院獲獎數
Awards won by CAS
121371
1980
全國授獎項數
National total
109137521
中國科學院獲獎數
Awards won by CAS
224171
1981
全國授獎項數
National total
1233105654
中國科學院獲獎數
Awards won by CAS
633
1982
全國授獎項數
National total
1534176864
中國科學院獲獎數
Awards won by CAS
945
1983
全國授獎項數
National total
21251810881
中國科學院獲獎數
Awards won by CAS
11281
1984
全國授獎項數
National total
264725125107
中國科學院獲獎數
Awards won by CAS
151383
1985
全國授獎項數
National total
1856189269
中國科學院獲獎數
Awards won by CAS
642
1986
全國授獎項數
National total
3031215
中國科學院獲獎數
Awards won by CAS
1987
全國授獎項數
National total
22512496104
中國科學院獲獎數
Awards won by CAS
12192
1988
全國授獎項數
National total
2174209796
中國科學院獲獎數
Awards won by CAS
121263
1989
全國授獎項數
National total
150146769
中國科學院獲獎數
Awards won by CAS
431
1990
全國授獎項數
National total
22431511393
中國科學院獲獎數
Awards won by CAS
541
1991
全國授獎項數
National total
20911292104
中國科學院獲獎數
Awards won by CAS
71141
1992
全國授獎項數
National total
170106892
中國科學院獲獎數
Awards won by CAS
5113
1993
全國授獎項數
National total
175167485
中國科學院獲獎數
Awards won by CAS
523
1995
全國授獎項數
National total
1311125959
中國科學院獲獎數
Awards won by CAS
413
1996
全國授獎項數
National total
111185646
中國科學院獲獎數
Awards won by CAS
9162
1997
全國授獎項數
National total
1001134640
中國科學院獲獎數
Awards won by CAS
1998
全國授獎項數
National total
72103032
中國科學院獲獎數
Awards won by CAS
4112
1999
全國授獎項數
National total
69133818
中國科學院獲獎數
Awards won by CAS
7241
2000
全國授獎項數
National total
2323
中國科學院獲獎數
Awards won by CAS
22
2001
全國授獎項數
National total
1414
中國科學院獲獎數
Awards won by CAS
11
2002
全國授獎項數
National total
2121
中國科學院獲獎數
Awards won by CAS
11
2003
全國授獎項數
National total
1919
中國科學院獲獎數
Awards won by CAS
11
2004
全國授獎項數
National total
28226
中國科學院獲獎數
Awards won by CAS
11
2005
全國授獎項數
National total
40139
中國科學院獲獎數
Awards won by CAS
88
2006
全國授獎項數
National total
56155
中國科學院獲獎數
Awards won by CAS
55
2007
全國授獎項數
National total
51150
中國科學院獲獎數
Awards won by CAS
33
2008
全國授獎項數
National total
55352
中國科學院獲獎數
Awards won by CAS
33
2009
全國授獎項數
National total
55253
中國科學院獲獎數
Awards won by CAS
22
註: 1.1994年國家技術發明獎停評一年。
Note: The evaluation of achievements for National Technology Invention Awards was suspended in 1994 for a year.
2.表中院獲獎數是院直屬單位為第一完成單位的獲獎數。自2000年始國家技術發明獎只設一、二等獎,
2003年增設特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