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性巨結腸

先天性巨結腸

先天性巨結腸是一種消化系統疾病。先天性巨結腸是病變腸壁神經節細胞缺如的一種腸道發育畸形。病因尚不明確。新生兒巨結腸多在出生后胎糞不排或排出延遲,可有頑固性便秘、腹脹。可採取擴肛、鹽水灌腸、開塞露塞肛、補充營養等,以緩解腹脹,維持營養。對診斷已肯定,能耐受手術的病兒應行手術治療。先天性巨結腸可導致多種併發症,主要有腸梗阻、小腸結腸炎、腸穿孔、腹膜炎等。先天性巨結腸手術治療效果基本滿意,預后良好。

就診科室


● 兒科或消化內科

病因


● 先天性巨結腸病因不明,可能與家族遺傳和新生兒發育有關。

遺傳

● 有家族遺傳傾向,男性多於女性。

發育

● 遠端腸管神經節細胞缺如或功能異常,使腸管處於痙攣狹窄狀態,腸管通而不暢,近端腸管代償性增大。

癥狀


● 先天性巨結腸發病人群主要是新生兒。
● 新生兒巨結腸在出生后胎糞不排或排出延遲,可有頑固性便秘、腹脹等癥狀。
● 直腸指診可發現直腸壺腹空虛,指診可激發排便反射,退出手指時,大量糞便和氣體隨之排除。
● 隨年齡增長,患兒表現為營養不良,發育遲緩。

檢查


● 先天性巨結腸需做體格檢查、影像學檢查、實驗室檢查等。

體格檢查

● 通過直腸測壓,了解肛管有無正常鬆弛反射,有助於診斷本病。

影像學檢查

● 通過影像學檢查,可以確診是否有腸梗阻現象。

實驗室檢查

● 取黏膜下及肌層病理檢查以確定有無神經節細胞存在,有助於診斷本病。

診斷


● 醫生根據癥狀、結合體格檢查、X線檢查、病理組織學檢查等可以診斷本病。
● 患兒生后36~48小時無胎便,以後以頑固性便秘和腹脹為主要癥狀。
● 腹部立位平片顯示低位結腸梗阻。
● 取黏膜下及肌層病理檢查以確定有無神經節細胞存在。
● 直腸測壓,測定直腸和肛門括約肌的反射性壓力變化,結果呈陽性。

鑒別診斷


● 新生兒先天性巨結腸與無胎糞絞痛和小腸結腸炎相鑒別診斷。
● 如果患兒出現頑固性便秘、胎糞不排或排除延遲及時去醫院就診。
● 醫生通過檢查可進行診斷和鑒別診斷。

治療


● 以手術治療為主,不能耐受手術患兒可行非手術治療。

手術治療

● 根治性手術指徹底切除缺乏神經節細胞的腸段和明顯擴張肥厚、神經節細胞變性的近端結腸。過渡性手術指腸造口術,用於併發小腸結腸炎、腸穿孔或全身營養狀態較差無法耐受大手術的患者。

藥物治療

● 擴肛、鹽水灌腸、開塞露塞肛、補充營養等,以緩解腹脹,維持營養。

危害


● 患兒患病後可導致營養不良、發育遲緩。
● 大便乾燥,排便量較少,可以連續幾天不排便。

預后


● 先天性巨結腸手術治療后預后較好,為減少先天性巨結腸併發症,應早期診斷、早期手術治療。

預防


● 本病病因不明,無有效預防手段,需早期診斷和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