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回山村的結果 展開

回山村

浙江紹興市新昌縣回山鎮下轄村

回山村,因村莊處於四圍山水之中,故名回山,古時稱“彩煙”,浙江省紹興市新昌縣回山鎮下轄行政村,中國傳統村落,位於新昌縣西南部。

回山村是彩煙楊氏主要聚居地之一,民居、書院、店鋪、古塘等歷史遺跡眾多,具有鮮明的地方特色,是傳統村鎮聚落以儒家理念為指導的重要例證,也是傳統村鎮科學布局和規劃設計的典型代表,村中回山建築群為浙江省級文物保護單位。1949年,浙東各路游擊武裝近千人在該村會師,史稱“回山會師”,引領浙東解放鬥爭進入全新階段,故有“浙東西柏坡”之稱,是浙東地區重要的紅色教育基地和廉政教育基地。

2016年5月25日,回山村被住房城鄉建設部、文化部、國家文物局、財政部、國土資源部、農業部、國家旅遊局公布為第四批中國傳統村落。2019年12月31日,回山村被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公布為第二批國家森林鄉村。

歷史沿革


元至清,回山村屬彩煙鄉。
明初,楊氏始祖楊希杉從齋堂遷居回山村,後裔繁衍。
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回山村屬回山鄉(鎮)。
1949年1月16日至25日,中共浙東臨時工作委員會在回山村召開第二次會議。中旬,浙東人民解放軍浙東主力部隊在此會師,並於28日成立浙東人民解放軍第二游擊縱隊。5月18日,中共新昌縣臨時工作委員會、新昌縣人民政府在回山村成立。
2004年6月,回山村和姜嶴村合併,村委會駐地在回山村。
2014年,“回山會師”史跡陳列館在“七一”前夕落成。回山古村
回山村
回山村
地名由來
回山村四面山丘迤邐,多條澗坑流進,村莊處於四圍山水之中,故名回山。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回山村位於浙江省紹興市新昌縣西南部,村莊主體坐落於回山鎮集鎮內,距縣城49千米,與回山鎮政府駐地上市場村相鄰。

氣候特徵

回山村屬亞熱帶季風氣候,氣候濕潤,晝夜溫差大。

地形地貌

回山村地勢高峻,落差達50米。

自然資源


據2020年3月浙江政務服務網信息顯示,回山村有耕地1328畝,山林1899畝,茶園637畝。

社會

村落格局
選址理念
聚落
回山村的老屋依坡而建,擇吉而居,順應自然。回山村四面山丘迤邐,多條澗坑流進,村莊處於四圍山水之中。
空間布局
回山村古村落街弄四通八達,建築依山而建,以敬勝堂為中心,分別向北向南橫向排列,類似於棋盤格局,村落三面環山。

人口民族


回山村以漢族為主體,楊、陳兩姓為村中大姓。
據2020年3月浙江政務服務網信息顯示,回山村有人口1759人。

經濟


2005年,回山村人均收入6075元,村集體經濟收入1.9萬元。
截至2010年,回山村年人均純收入達7623元。

文化


文物古迹

古建築群
回山村歷史遺跡眾多,包括民居、書院、店鋪、古塘等,村內回山建築群2017年被列為浙江省第七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保存有敬勝堂、攸寧堂、楊成斐台門、直游天地台門、小飲軒台門、高台門等十幾座古建築。
敬勝堂
敬勝堂(回山會師紀念館),前為門牆正中建石庫門框,上設磚制門罩,牆體為水磨青磚、清水做法,膏藥幌子紋飾。東面磚制門飾為仿木構架檐口做法。額枋磚雕,內容為郭子儀七子八婿慶壽故事圖案,人物刻畫細膩。前廳穿堂面闊三間,座樓面闊前廳一致,明間為廳堂,二樓香火堂,明間五架抬梁外帶單步七檁用四柱,然底層多設一柱。重檐廊步卷蓬頂,飛椽出檐牛腿承托撩檐枋。敬勝堂格局完整,牛腿雕飾古代仕女人物,有如意寶瓶、琴、劍等八寶,圖案精美,栩栩如生。
前廳是一個史跡陳列館,通過“會師背景”“會師準備”“勝利會師”“迎來曙光”“記憶永駐”等五個部分,對回山會師的光榮篇章進行了陳列展示。西廂房有一個“紅色放映廳”,放映宣傳短片《浙東西柏坡》;“紅色之窗”中展示了浙東大會師主要領導者之一丁友燦撰寫的回憶文章。
敬恕堂
敬恕堂始建於清代光緒時期,坐東朝西,由座樓及左右廂樓組成的三合院落,均設兩層樓房。座樓朝西立面成重檐結構,兩側廂樓朝內天井築高檐滴水,西山牆之間砌圍牆。座樓面闊三間,前廊北側山牆開啟石庫門框一道,門額上書“與竹為鄰”,四字為陽刻行楷,明間為廳堂,二樓早期設“香火堂”,次間均設一門一花格檻窗。各縫梁架穿斗式分心前後雙步,前施單步,后帶雙步,八檁用五柱,前檐柱作不落地處理,立於前廊月樑上,左右廂樓面闊各一間帶一弄間,各單體內為三合土地面,條石壓口,天井石板鋪築。敬恕堂用材講究,雕飾華麗,紋飾清晰,各單體屋頂均用望磚鋪設。
敏慎堂
敏慎堂建於民國早期,坐北朝南,由座樓及左右廂樓組成,均設兩層樓,朝內天井築成高檐,左右廂樓南山牆之間砌圍牆,居中設兩扇實拼門,內外貫通。座樓面闊五間帶一弄間,二樓朝南立面設木質直欞護欄,明間為廳堂,二樓香火堂。次間各設一門一花格檻窗,各縫梁架穿斗式,分心前後雙步,外帶單步七檁用五柱,左右廂樓面闊各兩間,均設一門一玻璃檻窗,朝內天井設木質直欞護欄。各單體內現為水泥鋪設,階條石壓口,天井卵石鋪砌。
思德堂
思德堂位於敬勝堂后,始建於清代晚期,由楊國興後輩所建,坐東朝西,由座樓及左右側廂組成,均為二層樓房,主體建築朝西立面重檐結構,左右廂樓朝內天井,高檐滴水,西山牆緊貼敬勝堂座樓後山牆,故平面呈“凹”字狀。座樓面闊三間,明間為廳堂,二樓設香火堂。次間各設一門一花格支摘窗。各縫梁架穿斗式分心前後雙步,外帶單步,七檁用五柱,前檐柱作不落地處理,立於前廊月梁之上。左右廂樓面闊各四間,北側廂西側頭間底樓建石庫門一道,上設磚制門罩,二樓朝內井外挑,支摘窗檯施牛腿承托,為三合土地面,階條石壓口,天井卵石鋪築。思德堂廊步梁兩面均雕刻香草夔龍紋飾,荷包梁穩固廊步檐檁。牛腿透雕,花鳥紋飾,琴枋上凸雕古代人物故事。
高台門
高台門始建於清代晚期,坐北朝南,由門屋、座樓、左右廂樓組成,除門屋外均為二層樓房,座樓朝南立面為重檐結構,兩側廂樓朝內天井築成高檐,主體建築坐南朝北。門屋面闊三間,座樓面闊與門屋一致,明間為廳堂,各縫梁架穿斗式,分心前後雙步外帶單步,七檁用五柱,前檐柱作不落地處理,立於廊步樑上。重檐廊步施單步,牛腿承托撩檐枋,左右廂樓面闊各三間。二樓朝內天井外挑,支摘窗檯施牛腿承托。高台門牛腿浮雕古代人物故事,兩側廂底層均設花格門扇及花格檻窗。
文化禮堂
紹興市新昌縣回山鎮回山村文化禮堂(4張)
回山村文化禮堂於2013年正式落成啟用。禮堂主要包括五廊、村史廊、民風廊、成就廊、勵志廊、藝術廊,合計總建築面積約600平方米,建有舞台,燈光、音響、電視等設施齊全。村民可以在禮堂里開展道德禮儀活動,召開村民大會,觀看文藝表演,禮堂建好后舉行了多次婚禮禮儀活動、農民運動會、排舞比賽和陽光文化進禮堂活動。
農民公園
回山村農民公園佔地約30畝,綠草茵茵,花木成排,內有石涼亭、木長廊和“浙東西柏坡”“趕考廊”等黨史陳列景點。

非物質文化遺產

非遺項目
回山村製作的糯米糖味道香甜可口,入嘴時硬梆梆的,但嚼后軟如棉絮。製作糯米糖的最佳時間是冷天,一般是在農曆九月到第二年的二月期間,所需的作料只是糯米、大麥芽和水。糯米糖製作技藝被列入新昌縣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家族宗譜
《彩煙楊氏宗譜》歷時六年半修編完成,記載著彩煙楊氏自榮王楊白肇基以來1400年間生存、繁衍、發展、變遷的歷史,同時也記載著楊氏清白家風、廉明貞潔的美德和先輩明賢為國家民族興旺發達創立的業績。
歷史人物
楊國薪(1774年-1843年),名世槱,字國薪,號杜洲,回山鎮回山村人。他繼承父志操持家業,通過販銷白朮、茶葉和布匹、絲綢,經商致富,發家立業,成為新昌縣首富,被譽為“蓋縣財主”。
楊寶橒(1870年-1948年),名黼廷,字寶橒,號琳軒,別號藻文,回山鎮回山村人。他繼承家業,植農經商,辛勤操持,善理家政,富甲一方。他富有開拓精神,清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創辦“濣亭小學”,民國十二年(1923年)發起創辦“嵊新汽車股份有限公司”。為改變山區交通落後狀況,他變賣田產,在外練使建造“鏡澄埠”,興建小型市場。
紅色文化
1949年1月,浙東各路革命武裝近千人會師回山村,成立了由馬青任司令員、顧德歡任政委的浙東人民解放軍第二游擊縱隊,建立浙東三個中心——公開領導中心、軍事指揮中心、中心游擊根據地,並在敬勝堂召開中共臨時工作委員會第二次會議。同年5月18日,新昌縣人民政府在此舉行成立大會,拉開了解放新昌的序幕。
“回山會師”是浙東遊擊武裝發展的一個重要里程碑,有著重要的軍事、政治和戰略意義,對浙東解放戰爭的勝利起到了關鍵性作用。

物產美食

回山西瓜
回山村地理位置獨特,種植的西瓜具有汁多沙瓢的特點,是紹興地區主要的盛夏消暑水果。
回山茭白
回山村高山之上常年雲霧繚繞,四季分明,晝夜溫差大,出產的高山茭白尤為肉質鬆軟、質地嫩白、味道鮮美適口、營養豐富。

行政區劃


名稱統計用區劃代碼車牌代碼電話區號郵政區碼
回山村330624104浙D0575312000

獲得榮譽


時間榮譽稱號授予單位
2016年11月中國傳統村落住房城鄉建設部、文化部、財政部 
2019年12月31日國家森林鄉村國家林業和草原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