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田蘋的結果 展開

田蘋

恩施州作家協會第四屆主席

田蘋,女,1963年出生,中共黨員。州文體局黨組成員,現任州文聯駐會副主席。恩施州作家協會第四屆主席。省文聯委員,省作家協會委員,湖北省文學院第五、六屆簽約作家。著有小說集《小城是真實的》、長篇小說《大水井》等,影視文學劇本《神兵》、《夾縫中的足跡》、《鴿子花開》、《大水井》《拐杖老師》等。

2020年8月23日,田蘋與田天共同所著的作品《父親原本是英雄》榮獲第十二屆(2016—2019)全國少數民族文學創作駿馬獎中的報告文學獎。

人物生平


田蘋,女,1963年出生,中共黨員。州文體局黨組成員,現任州文聯駐會副主席。恩施州作家協會第四屆主席。省文聯委員,省作家協會委員,湖北省文學院第五、六屆簽約作家。
2011年其作品《大水井》由中共恩施州委宣傳部、中國少數民族作家學會和中視鴻歌(北京)影視文化傳播有限公司聯合攝製成三十級電視連續劇,依據三方協議,該劇在中央一套或八套黃金時段播出。

個人作品


著有小說集《小城是真實的》、長篇小說《大水井》等,影視文學劇本《神兵》、《夾縫中的足跡》、《鴿子花開》、《大水井》《拐杖老師》等。其中《大水井》改編為30集電視連續劇《大水井風雲》,由中視鴻歌公司、中國少數民族作家協會、恩施州人民政府聯合拍攝,即將在中央電視台播出。《神兵》、《拐杖老師》也被拍成電影或電視劇進行播映。影視劇本《嫁衣》獲湖北優秀電影劇本獎。

個人生活


有人這樣形容田蘋的斯文:她一接電話,電話線就軟了,聲音像小貓兒一樣細嫩。兒子都上大二了,仍舊淑女,不在任何場合說一句髒話。我和田蘋認識20多年了,每每想調侃一下她,都於心不忍。也有時候文朋詩友到一起,忍不住來幾個黃段子,她不答腔,最多也只是似懂非懂文靜地一笑。2007年,田蘋作為恩施州作協代表團的團長帶隊參加省作代會,當斯文秀氣的她帶著我們幾個彪形大漢在餐廳出現時,完全是一種戲劇性的反差。一位省作協的領導開玩笑說:恩施州作協有意思,斯斯文文的田主席怎麼帶著一幫“土匪”?!當時,田蘋用她那纖細的手指把那副跟她一樣斯文的金絲眼鏡輕輕往上一頂,朝我們幾個一望,靦腆地一笑,端起一杯純凈水:我們恩施的,給省里的老師敬酒啊!本來恩施女人說話聲音就像輕音樂,而田蘋一開口,聽起來簡直就是巴皮巴肉!
如果說田蘋的斯文有一些莫名其妙,那麼她的大氣和低調就有點豈有此理了。有這麼一件事是最有力的佐證:幾年前,田蘋把自己的長篇小說《大水井》改成了30集的電視連續劇,立馬進入一家影視公司的投拍項目。製片方大約認為她沒有什麼名氣,光憑她那個斯文樣就覺得難以承受此重任。於是,他們特意請大編劇來修改,一個不行又請一個,前後換請了好幾個。每一次,田蘋都以極其謙虛的姿態迎接老師,仔細整理史料給老師參考,陪老師採風,等等。在她看來,“大水井”是先祖留給文化人的寶貴財富,它不屬於任何個人,只要能把該劇做好,讓她個人怎樣配合都行,編劇署名在前在後不計較,就是乾脆不署名也想得通……結果,幾位老師的修改都沒有過關,幾經曲折,當劇本創作任務再次落到田蘋頭上時,她一方面自己努力創作,另一方面仍請求製片方最後請高手修訂。《大水井》在恩施開機時,本地新聞媒體在刊發有關新聞時將田蘋放在了第二編劇,理由很簡單:一是修訂老師是國內有名的編劇,二是這麼大一個作品應該不是本地作者能寫出來的。事後,記者請田蘋吃飯道歉,要為她作一個專訪,但她說:飯我吃,專訪就不必了。年輕的記者可能不知道,田蘋是一個非常低調的人,省作協在幾年前就給了她加入中國作協的表,她一直沒填,總覺得自己不夠條件。
其實,從小在機關大院生活的田蘋還有一種吃苦耐勞的倔強。她曾經到老高山山民家體驗生活,大雪紛飛冰天雪地整晚睡不熱不說,幾天下來,與主人家老老小小共用唯一的一個塑料盆,洗臉、洗腳、洗衣也算不了什麼,關鍵是患腳疾的主人還用它洗膿洗血,田蘋也沒嫌棄……還有一次隨劇組到原始森林拍外景,牛仔褲褲角邊全被鮮血染紅——那是山螞蟥逮著細皮嫩肉的她好好飽餐了一頓!讀田蘋的小說集《小城是真實的》,讀她的長篇小說《大水井》,看她的電影劇本《代課老師》,都不像是她寫的!寫潑婦罵街,罵得天昏地暗;寫戰爭場面,打得心驚肉跳;寫恩恩怨怨,糾結得神魂顛倒。還有這些年在北京人民大會堂向全國人民報告的恩施州的先進人物,周國知、施星燦、譚定才……那一篇篇用宏觀的眼光詮釋英雄、讓聽眾感動得淚流滿面的報告稿竟然都出自田蘋之手!

所獲榮譽


2020年8月23日,田蘋與田天共同所著的作品《父親原本是英雄》榮獲第十二屆(2016—2019)全國少數民族文學創作駿馬獎中的報告文學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