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洞
貴州畢節市小河風景區景觀
黑龍洞位於畢節市七星關區小河風景區內。洞長近5千米,劃分為20來個大廳,平均高度為30至50米,洞疊三層,層層相連。雄奇壯麗,幽深險絕,是黑龍洞奇觀異景的典範。
目錄
黑龍洞之“興”景象
“峰奇水秀景多姿,萬馬歸槽不啻蹄。轎子山前觀燕舞,黑龍洞內覓仙嬉。雄獅寶象朝佛拜,玉女金童對鼓擊。火把相迎天下客,彝家美酒沁心脾。”狹谷深邃,山巒疊嶂,奇山異石林立,洞穴密布,孤峰聳立,怪石嶙峋;杜鵑山茶滿坡,藤蘿野花叢生,溶洞幽深莫測,岩溶造型精美,形象惟妙惟肖,奇特的景緻被古代文人墨客譽為“黔中勝景”。
這就是位於七星關區大新橋辦事處小河村小河風景區。離城區5公里,彝語稱為“那魯米”,漢語意為黑龍之鄉。小河因地理容貌得天獨厚,彝族村寨民族風情濃郁,遠離了城市的車水馬龍,也遠離了塵世的喧囂躁動,創造出別有一番風味的“世外桃源”,曾成功獲選為七星關區旅發大會主會場。
山山有奇景,洞洞有奇觀,人人有風情。洞為小河奇觀,山為小河奇景,村寨民族風情淳樸,家家好客,情溢似海。夫妻雙人峰、平頂山、觀音山、寶象山、轎子山,各有奇景;燕子洞、八卦洞、仙人橋、黑龍洞,倍顯奇觀。
從去小河的路口到遊客接待中心、支嘎阿魯廣場、火把廣場、河岸村莊,牆面上的鷹、虎、龍、火、太陽及彝族人物、風情畫等裝飾圖案,屋頂的牛角、葫蘆裝飾,屋檐上的渦旋、卷草、雲紋、羊蹄、虎、羊角等抽象花邊,屋檐前雕成牛角形的垂柱,色彩絢爛的燈桿,以紅、青、黃、白、黑為主,無不彰顯著彝族厚重久遠的傳統的文化,展示著彝族古老的圖騰文化。
以“生態、民族文化、避暑、探索”作為四大核心主題,從2001年開始規劃建設,到2003年8月正式對外開放,小河風景區的建成,採取邊建設邊開放的經營形式,如今以打造為集河流、山川、溶洞、人文景觀為一體的少數民族旅遊度假區。
小河景區自然景觀獨特,用“九虎五十山,八景四十洞,七女三十灘,六龍二十橋,五獅十瀑布,四魚一條河”來對其進行形象描述和高度概括是再好不過的了。在景區,河流歷經了八卦洞、仙人橋、黑龍洞等10個溶洞,而提起溶洞,黑龍洞則是不得不說的景觀。
黑龍洞,譽為“第二織金洞”,是景區近100個溶洞中的佼佼者,亦是漂流探險中最具特色、頗為刺激的景觀。洞長近5千米,劃分為20來個大廳,平均高度為30至50米,洞疊三層,層層相連。
時下,黑龍洞在小河風景區的開發管理中,已有約2千米距離安置了五顏六色的照明彩燈,憑藉著燈光的映射,“仙境蘑菇”、“靈洞天雲”、“龍宮垂簾”、“玉竹石筍”等,一座座、一排排鐘乳石活靈活現,像極了一個“龍族”身居的幽洞。
黑龍洞之“大”奇觀
在20多平方公里的小河風景區內,鍾靈毓秀的那魯洞,即為黑龍洞,乃傳說中小黑龍深居簡出之宮殿,為世界溶洞漂流之唯一,洞容比譽冠全球的佛拉沙西溶洞大5倍,比織金洞大1倍,洞內堆積物比號稱世界之最的古巴馬下山溶洞石筍高10餘米,比織金洞石筍高3米余。
溶洞數以百計,小河風景區可謂山山有奇洞,洞洞有奇觀。黑龍洞位於小河下游約1公里處,洞長約5公里。洞內平均高度為30~50米,洞勢西高東低,洞內流水潺潺,狹窄之處僅一人能過,寬敞之地可幾十人並進。與上游燕子洞相距兩公里,號稱兩顆璀璨的寶石,鑲嵌在碧綠的河帶上。
在大自然的熏陶下,黑龍洞洞體“五腹六臟”齊全,洞口有形如鳳凰嘴的鐘乳石,高高懸掛於洞頂的岩石上,作俯視狀,似垂釣之金鉤,故名“金鉤釣魚”;在距洞口100餘米處,有支洞連通上層洞廳,故曰“洞疊三層,層層相連”。洞內流水旁,絕壁突兀而立,兩壁之間的巨大熔岩堆積物橫跨河流,倘若是豐水期,時有瀑布從岩上一瀉而下,與岩石急劇撞擊,似飛花碎玉般亂濺,溶洞的靜謐被這撞擊聲打破,但卻更添了幾分韻味;在幽深空曠的洞室,有“聖水”從天而降,嘀嗒嘀嗒地滴在一個古樸色香的壇內,激起了聲聲清脆,用細長的竹管吮吸,甘冽的味道讓人乏意頓消……
雄奇壯麗,幽深險絕,是黑龍洞奇觀異景的典範。清澈的溪水在十里溶洞中穿梭,不停地發出嘩啦啦的聲音,沿著石徑小道緩緩前行,時而抬升時而下滑,倘若是寒冬臘月天去探洞,穿越“制高點”便可觀望洞里有“半天雲”浮現在洞頂上空,猶如刀切般把整個溶洞一分為二。在洞內行走觀賞,一路上不僅能夠看到雄奇壯麗的各類石頭,還可以體會到忽冷忽熱的不同氣候,可謂是賞心悅目,美不勝收。
黑龍洞之“凄美”故事
自古以來,烏蒙山區歷史文化悠久,文物古籍豐富,民族風俗神秘多彩,民族建築別緻精美,民族服飾奇異多彩,歌舞藝術瑰麗多元,民間飲食獨特豐厚,小河風景區亦是如此,她毫不吝嗇地將以上元素向遊客一一展現。
黑龍洞的故事在景區文化中尤為凄美。相傳在很久以前,小河的山由犀牛洞的山神老母鎮守,小河的水歸黑穿洞的黑甲龍王管理。山神老母的6個兒子中只有最小的愛子牛娃尚未婚配。黑甲龍王有三子一女,黑甲龍王視女兒為掌上明珠,取名玉珠。
一次廟會上,巧扮青年獵手的牛娃和化作白衣村姑的玉珠偶然相遇。英俊瀟灑的牛娃和貌若天仙的玉珠一見鍾情,互生愛慕之情,私訂終身。
牛娃的母親及五位兄長十分贊成這門親事,開始作迎親準備。壘石橋(即現在的“仙人橋”),制花轎(即今之“轎子山”)。玉珠的三位兄長見妹妹心如磐石,只好商定趁老龍王外出之時舉行婚禮,並把宮中寶貝“倒錢袋”偷給玉珠做嫁妝。
一天,黑甲龍王到遠處擇婿,山神老母認為是天賜良機,即刻叫牛娃騎著寶象隨花轎過河接玉珠完婚。婚禮時,黑甲龍王得知玉珠私嫁異類,召集魚兵蝦將欲衝上山搶回玉珠。山神老母也傳令擂響兩個“震天鼓”,親率“金獅寶象”下山迎戰。
老龍王眼見玉珠不回,便惱羞成怒,現出龍形,堵住上游涌水漫山。霎時,大水淹沒村莊,百姓蒙難。牛娃的兄長不忍凡塵遭此劫難,齊向母親下跪,請求送回玉珠再作商議。山神老母執意要戰。此時,關公巡查至此,見黑甲龍王猖獗,揮刀砍死惡龍,並掛屍首示眾(即“惡龍懸壁”景點)。
頓時,牛娃和玉珠變成了“夫妻峰”;牛娃的老母和五位兄長化作一大五小的“五子拜母山”;兩個天鼓變成了現在的“雙鼓山”;兩個海螺變成了如今的“石海螺”;倒錢袋變成了而今深不可測的“倒錢洞”(又名鑄錢洞);金獅寶象變成了現在的“石獅石象”。
玉珠的三位兄長嚇得魂不附體,藏於幽洞(黑龍洞)深潭,不敢現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