閻學通

清華大學國際關係研究院院長

閻學通,男,1952年生於天津。1982年畢業於黑龍江大學英語系,獲學士學位;1986年畢業於國際關係學院,獲國際政治學碩士學位;1992年畢業於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獲得政治學博士學位。是中國國際關係學界中倡導科學方法論和預測國際形勢的著名學者。現任清華大學教授、清華大學國際關係研究院院長。

人物經歷


教育經歷

時間院校專業學位
xx-1982年黑龍江大學英語學士
xx-1986年國際關係學院國際政治學碩士
xx-1992年美國加州伯克利大學政治學博士

工作經歷

1993-2000年曾任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所對外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和主任。
1994年任美國加州伯克萊大學客座教授。
1996美國喬治亞理工大學客座教授。
1998年美國蒙特利國際問題研究院客座教授。
現任清華大學國際關係研究院院長、教授。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著作
獨著:
《歷史的慣性:未來十年的中國與世界》(2013)
國際政治與中國》,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
美國霸權與中國安全》,天津人民出版社(2000)
中國國家利益分析》,天津人民出版社(1996)
合著:
《國際關係分析(第二版)》(2013)
《構建天下有治的國際體系》(2012)
Ancient Chinese Thought,Modern Chinese Power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2011)
《中外關係鑒臨覽1950-2005》,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中國崛起靠什麼》,湖南人民出版社(2010)
中外關係定量預測》,世界知識出版社(2009)
王霸天下思想及啟迪》,世界知識出版社(2009)
國際關係分析》,北京大學出版社(2008)
國際關係研究實用方法》,(第二版,2007)
《國際政治與中國》,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
國際形勢與台灣問題預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
東亞和平與安全》,時事出版社(2005)
中國崛起及其戰略》,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
《東亞安全合作》,北京大學出版社(2004)
《國際關係研究實用方法》,人民出版社(2001)
《中國與亞太安全》,時事出版社(1999)
《中國崛起國際環境評估》,天津人民出版社(1998)
編著:
國際關係研究實用方法案例選編》,人民出版社(2010)
國際安全理論經典導讀》,北京大學出版社(2009)
中國先秦國家間政治思想選讀》,復旦大學出版社(2008)
中國學者看世界:國際安全》,和平圖書有限公司(2006)
譯著:
爭論中的國際關係理論》(第五版,譯著),世界知識出版社(2003)
論文
● “From Keeping a Low Profile to Striving to Achievement”, Chinese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Politics, Vol.7, No.2, Spring 2014.
● “The Bipolarization in East Asia” , Journal of Indian Research, Vol.2, No.1, Jan-Mar. 2014.
● “The Shift of the World Centre and its Impact on the Change of the International System” , East Asia: An International Quarterly, Vol. 30. No. 3, Sep. 2013.
● “Let’s Not Be Friends” , Foreign Policy, June 7, 2013
● “New Values for New International Norms” , China International Studies, Vol.38, No.1, Jan/Feb 2013. “Strategic Cooperation without Mutual Trust: A Path Forward for China and the US” , Asian Policy, No.15, January 2013.
● “The Problem of Mutual Trust”, The International Herald Tribune, Nov. 15, 2012.
● “The Weakening of Unipolar Configuration” , China 3.0, Ed. Mark Leonard, (London: European Council on Foreign Relations, 2012).
● “World Peace Forum’s Responsibilities for International Security”, Foreign Affairs Journal, Autumn 2012.
● “Football Game Rather Than Boxing Match: China-US Intensifying Rivalry Does not Amount to Cold War” , The Chinese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Politics, Vol.5 No.2, Autumn 2012.
● “How China Can Defeat America”, The New York Times, Nov. 21, 2011.
● “International Leadership and Norm Evolution” , The Chinese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Politics, Vol.4 No.3, Autumn 2011.
● “How Assertive Should a Great Power Be?”, The New York Times, March 31, 2011.
● “The Sources of Chinese Conduct”, Project Syndicate, March 28, 2011.
● “The Instability of China-US Relations” , The Chinese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Politics, Vol.3, No.3 Autumn 2010.
● “We’ve Arrived but Have Some Way to Go”, Mail Today, Sep. 29, 2009.
● “Sino-U.S. Comparisons of Soft Power” , Contemporary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Vol. 18 No.2, Mar/Apr, 2008.
● “Xun Zi’s Thoughts on International Politics and Their Implications,” The Chinese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Politics, Vo.2, No.1, Summer 2008
● “The Rise of China and its Power Status” , The Chinese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Politics, Vol.1. No.1, 2006.
● “An East Asian Security Community”, Foreign Affairs Journal, No.17, March 2004.
● “Defining Peace”, The Korean Journal of Defense Analysis, Spring 2004.
● “Decade of Peace in East Asia”, East Asia: An International Quarterly, No.4, Winter 2003
● “Prioritizing National Security”, China Daily, March 1-2, 2003.
● “Political, Economic Ties on Different Paths”, China Daily, January 27, 2003.
● “Security Will Top World Agenda”, China Daily, January 2, 2003.
● “Global Security Environment is not Optimistic”, Beijing Review, Vol.45, No.1,2002
● “Domestic Factors and US Defense Policy” , INTERNATIONAL STRATEGIC STUDIES, #3, 2001.
● “The Rise of China in Chinese Eyes” , JOURNAL OF CONTERMPORARY CHINA, February 2001.
● “Peace Must Top Bush’s Taiwan Policy”, CHINA DAILY, January 5, 2001.
● “TMD Shaking East Asia Stability”, CURRENT DECISION REPORT, May 2000.
● “The Taiwan Time Bomb”, THE AISA WALL STREET JOURNAL, May 11, 2000.
● “Best Friends Next Door”, CHINA DAILY, March 7, 2000.
● “Take China’s War Warnings Seriously”, THE AISA WALL STREET JOURNAL, Sep.3-4, 1999.
● “Theater Missile Defense and Northeast Asia Security”, THE NONPROLIFERATION REVIEW, Spring-Summer 1999.
● “Conditions for China-US Strategic Cooperation”, CONTEMPORARY INTERNATIONAL RELAITONS, 1999, #7.
● “Lee’s Plot for ‘Independence’”, CHINA DAILY, June 4, 1999.
● “Thieves Cry: Stop Thief”, CHINA DAILY, May 28, 1999.
● “’China Theft’ Allegation Hides an Axe to Grind”, CHINA DAILY, May 27, 1999.
● “Security Coopertion in Asia-Pacific”, SEARCHING FOR MULTILATERAL SECURITY COOPERATION, (Seoul: Korea Institute for Defense Analyses, 1999).
● “Lee Teng-hui’s Book Exposes His True Bias”, CHINA DAILY, May 31, 1999
● “Terrorism Remains a Significant Threat to Mankind”, CHINA DAILY, September 23, 1998.
● “Globalization Changes World”, CHINA DAILY, September 7,1998.
● “Closer Military Ties Benefit China, US”, CHINA DAILY, July 6, 1998.
● “India Tests Destabilize Peace”, CHINA DAILY, May 20, 1998.
● “Cooperation Key to Regional Peace”, CHINA DAILY, March 27, 1998.
● “International Security Environment for China’s Rise”, STUDY REPORT ON INTERNATIONAL SITUATION 1997-1998, (China Society for Strategy and Management Research, 1998).
● “New US-Japan Security System and Northeast Asia”, CHANGERS IN NORTHEAST ASIAN SECURITY ENVIRONMENT AND THE KOREAN PENINSULA, (Seoul: The Research Institute for International Affairs, 1997)
● “China’s Security Concerns”, WORLD AFFAIRS, October-December, 1997.
● “Dialogue Mechanism Cuts Misunderstanding”, CHINA DAILY, November 8, 1997.
● “Security Trends in Asia Pacific”, CONTEMPORARY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No.10, 1997.
● "Dangers of Neo-McCarthyism", BEIJING REVIEW, July 7-13, 1997.
● "Containment Policy Harms All Interests", CHINA DAILY, June 9, 1997.
● "China's Ascent to Help Build Regional, Global Peace, Stability", CHINA DAILY, February 25, 1997.
● "China's Growing National Strength; emerging nation or the Next World Power?", CHINA 2000, February 1997.
● "Orientation of China's Security Strategy", RUMANIAN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AFFAIRS, No.2, 1997.
● "1996-1997: International Situation and China's Foreign Relations", STUDY REPORTS ON INTERNATIONAL SITUATION 1996-1997.
● "Deciphering America's Engagement Policy", THE ASIAN WALL STREET JOURNAL, January 16, 1997.
● "China's Rise in the Eyes of Western Observers", CONTEMPORARY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No.12 1996.
● "Security strategies Change with the Times", CHINA DAILY, Oct. 28, 1996.
● "US Fuels Cross-Straits Tension", CHINA DAILY, March 20, 1996
● "China's Security Goals do not Pose Threat to World", CHINA DAILY, March 4, 1996
● "Orientation of China's Security Strategy", CONTEMPORARY INTERNATIONAL RELAIONS, No.2, 1996
● "China's Post-Cold War Security Strategy", CONTEMPORARY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No.5,1995.
● "China's Rise as Exporter Proves it's Competitive", CHINA DAILY, Jan.7,1994
● "China's Security After the Cold War", CONTEMPORARY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No.5, 1993.
● 《中國外交全面改革的開始》,《世界知識》2013年第24期。
● 《權力中心轉移與國際體系轉變》,《當代亞太》2012年第6期。
● 《俄羅斯可靠嗎?》,《國際經濟評論》2012年第3期。
● 《倫敦奧運暴露中國崛起困境》,《環球時報》2012年8月14日。
● 《中美競爭的前景:假朋友而非新冷戰》,《國際政治科學》2012年第2期。
● 《從南海問題說到中國外交調整》,《世界知識》2012年1月1日,總1572期。
● 《“一超多強”開始向“兩超多強”演變》,《環球時報》,2011年12月30日。
● 《定量分析的前景》,《國際政治科學》,2011年第3期(第三作者)。
● 《國際領導與國際規範的演化》,《國際政治科學》2011年第1期。
● 《中國應該放棄不結盟政策應對戰略安全壓力》,《中國與世界觀察》,2011年第2期。
● 《警惕人均GDP的誤導》,《環球時報》2011年2月17日。
● 《對中美有關係不穩定性的分析》,《世界經濟與政治》,2010年第12期。
● 《當前國際形勢與中國外交的調整》,《戰略決策研究》,2010年第2期。
● 《“假朋友”關係導致中美不穩定》,《環球時報》,2010年8月3日。
● 《“成熟的中美關係”意味什麼》,《環球時報,2010年7月20日。
● 《中國社會科學的風向標》,《中國社會科學報》,2010年7月1日。
● 《建設一個“不使用核武器”的世界》,《中國社會科學報》,2010年4月20日。
● 《六十年來中國對世界的思想貢獻》,《中國與世界觀察》,2009年第3、4期合刊。
● 《借鑒先秦思想創新國際關係理論》,《國際政治科學》,2009年第3期。
● 《戰略機遇期失不再來嗎?》,《環球時報》,2009年10月19日。
● 《崛起不能只靠一條腿》,《國際先驅導報》,2009年9月28日。
● 《先秦諸子學說:爭鳴戰爭與和平》,《中國社會科學院報》,2009年6月2日。
● 《先秦國家間的政治思想異同及啟示》,《中國社會科學》,2009年第3期。
● 《國家為何以尊嚴為崇高目標》,《環球時報》,2009年4月15日。
● 《國家最崇高的目標不是致富》,《環球時報》,2009年3月13日。
● 《<戰國策>的霸權思想及啟示》,《國際政治科學》,2008年第4期。
● 《世界格局走向及中國的機遇》,《當代亞太》,2008年第5期。
● 《從奧運透視中國利益排序》,《環球時報》,2008年9月11日。
● 《台海和平是誰維護的》,《環球時報》,2008年6月11日。
● 《中美軟實力比較》,《現代國際關係》,2008年第1期。
● 《文化資源需要政治用運》,《環球時報》,2007年8月2日
● 《國際關係研究中的文獻回顧》,《世界經濟與政治》,2007年第6。
● 《軟實力的核心是政治實力》,《環球時報》,2007年5月22日。
● 《中日關係轉暖能持續多久》,《環球時報》,2007年3月2日。
● 《荀子的國際政治思想及啟示》,《國際政治科學》,2007年第1期。
● 《世界政治趨勢》,《現代國際關係》,2007年第1期。
● 《崛起中的中國國家利益內涵》,《中國國家利益與影響》,許嘉,時事出版社2006年版。
● 《新戰略環境下中美歐面臨的挑戰》,《歐洲研究》,2006年第6期。
● 《“和諧世界”外交政策邁出第一步》,人民日報(海外版),2006年12月19日。
● 《變化中的世界與中國》,《現代國際關係》2006年第9期。
● 《美中東戰略目標難以實現》,《人民日報》(海外版)2006年8月3日。
● 《黎以亂局反映的國際政治本質》,《環球時報》,2006年8月1日。
● 《安全利益是中國首要利益》,《環球時報》,2006年5月30日。
● 《中國軟實力有待提高》,《中國與世界觀察》,2006年第1期。
● 《和諧社會與和諧世界的政策關係》,《國際政治研究》,2006年第1期。
● 《“台獨”倒計時》,《聯合早報》,2006年3月6日。
● 《國際關係理論是普世性的》,《世界經濟與政治》,2006年第2期。
● 《反“台獨”不能對美期望過高》,《環球時報》,2006年2月6日。
● 《有和平不一定有安全》,《環球時報》,2006年1月13日。
● 《中國外交追求平衡的和諧》,《人民日報》,2005年12月26日。
● 《從和諧世界看中國軟實力》,《環球時報》,2005年12月16日。
● 《國際格局的變化趨勢》,《現代國際關係》,2005年第10期。
● 《從實力地位看中國發展》,《環球時報》,2005年10月19日。
● 《國家實力=硬實力×軟實力》,《世界聞報》,2005年9月27日。
● 《強大軍力才能保證和平崛起》,《環球》,2005年9月第17期。
● 《中國崛起的實力基礎》,《國際政治科學》,2005年第2期。
● 《遏制“台獨”仍是首要任務》,《環球時報》,2005年5月30日。
● 《國家雙邊關係的定量衡量》,《中國社會科學》,2004年第6期。
● 《“和平崛起”的分歧、意義及策略》,《中國社會科學》,2004年第5期。
● 《中國綜合國力尚不平衡》,《環球時報》,2004年9月3日。
● 《武力遏制台灣法理獨立的利弊分析》,《戰略與管理》,2004年第3期。
● 《對“和平崛起”的理解》,《教學與研究》,2004年第4期。
● 《和平崛起與保障和平——簡論中國崛起的戰略與策略》,《國際問題研究》,2004年第3期。
● 《東亞和平的基礎》,《世界經濟與政治》,2004年第3期。
● 《科學方法與國際關係研究》,《中國社會科學》,2004年第1期。
● 《國際關係研究中使用科學方法的意義》,《世界經濟與政治》,2004年第1期。
● 《用軍事手段遏制“台獨”》,《環球》,2004年第1期。
● 《美國調整海外駐軍的戰略動向》,《中國軍事科學》,2003年第4期。
● 《軍事實力與決心是遏制“台獨“之本》,《瞭望新聞周刊》,2003年第51期。
● “不惜一切待價就能維護中國統一”,《聯合早報》,2003年11月28日。
● “如何延續和平”,Charles W.Kegley,Jr.&Gregory A.Raymond,《從戰爭到和平:國際政治中的重大決策》,北京大學出版社2003年版。
● “國際問題研究的時間概念”,《世界經濟與政治》,2003年第9期,總277期。
● “中俄戰略關係有待加強”,《中國評論》,2003年第8期。
● “不斷科學化的理論”,Marc A.Genest,《衝突與合作:演進中的國際關係理論》,北京大學出版社2003年版。
● “美歐衝突及其啟示”,《國際問題研究》,2003年第4期。
● “非典檢驗中國對外關係”,《環球時報》,2003年5月23日。
● “國際關係理論與大國研究”,《世界經濟與政治》,2003年第5期。
● “反分裂反‘台獨’任重道遠”,《瞭望》,2003年第11期。
● “國家安全比經濟利益重要”,《環球時報》,2003年2月14日。
● “國際安全懸而不險”,《瞭望》,2003年第2期。
● “2003:中國安全嗎”,《國防教育報》,2003年1月3日。
● “誰威脅著我們的安全”,《世界新聞報》,2003年1月2日。
● “非同步的中美政治和經濟關係”,《國際貿易》,2002年第12期。
● “美國就是要追求絕對安全”,《外國軍事學術》,2002年第11期。
● “中美關係走向”,《著名專家學者北師大演講集》,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 “和平的性質”,《世界經濟與政治》,2002年第8期。
● “國際安全形勢變化將小於2001年”,《瞭望》,2002年第1期。
● “中國進入21世紀的國際安全環境”,《在二十一世紀的地平線上》,東方出版社2001年版。
● “布希的保守民族主義對外政策”,《聯合早報》,2001年8月6日。
● “小布希對華政策強硬的深層原因”,《中國評論》,2001年8月號。
● “美國防務政策的國內因素”,《國際戰略研究》,2001年第3期。
● “布希對華政策的基調”,《聯合早報》,2001年7月14日。
● “對抗為主緩和為輔--布希政府對華政策走向”,《世界知識》,2001年第13期。
● “小布希對台政策的盲點”,《中國評論》,2001年3月號。
● “軍售神盾使美國自動捲入台海戰爭”,《僑報》,2001年3月18日。
● “美國會被台灣拖下水”,《世界知識》,2001年第4期。
● “亞太地區安全前景評析”,《中國評論》,2001年1月號。
● “大陸熱門戰爭觀”,《兩岸雙贏》,2000年第20期。
● “台灣政局動蕩非偶然現象”,《BIZNEWS》,2000年11月號。
● “亞太安全前景堪憂”,《聯合早報》,2000年10月26日。
● “時代不決定具體戰爭危險”,《世界知識》,2000年第20期。
● “戰區導彈防禦系統與東北亞安全”,《國際經濟評論》,2000年7-8月號。
● “歷史的繼續:冷戰後的主要國際政治矛盾”,《現代國際關係》,2000年#6。
● “新世紀中國安全環境的變化趨向”,《中國評論》,5月號。
● “未來十年:中國安全嗎?”,《環球時報》,2000年5月12日。
● “台海戰爭的危險已經可見”,《聯合早報》,2000年5月11日。
● “台灣問題需要儘早解決”,《北京青年報》,2000年3月11日。
● “立足周邊求發展”,《環球時報》,2000年3月3日。
● “對中國安全環境的分析與思考”,《世界經濟與政治》,2000年第2期。
● “中國面臨的戰略安全環境”,《世界知識》,2000年第3期。
● “亞太地區的安全合作”,《東亞季刊》,2000年春季號。
● “中美需要穩定的關係”,《瞭望新聞周刊》,1999.9.20。
● “何時統一台灣”,《環球時報》,1999.9.10。
● “國際環境及外交思考”,《現代國際關係,1999年#8。
● “李登輝的危險主張”,《南方周末》,1999、7、23。
● “中國外交應面對現實”,《環球時報》,1999、7、22。
● “中美戰略合作的條件”,《亞洲評論》,1999年春夏號。
● “一箭多雕的‘兩國論’及其危險”,(新加坡)《聯合早報》,1999.7.19。
● “科索沃戰爭不是歷史的轉折點”,《瞭望新聞周刊》,1999.6.21。
● “‘稱霸戰略’的實質”,=,《北京青年報》,1999.6.15。
● “延續‘台獨‘政策的宣言書”,(香港)《文匯報》,1999.6.10。
● “爭取美日支持‘台獨‘的企圖”,(香港)《文匯報》,1999.6.9。
● “企圖實質獨立的迂迴策略”,(香港)《文匯報》,1999.6.8。
● “培植‘新台灣’民族主義思想”,(香港)《文匯報》,1999.6.7。
● “下世紀中國何時可能捲入戰爭”,《科技與國力》,1999#6。
● “考克斯報告表明美竊取中國核秘密”,《北京青年報》,1999.5.28。
● “從《台灣的主張》看李登輝的政治情感”,(新加坡)《聯合早報》,1999.5.26。
● “中國竊取軍事技術疑點重重”,(新加坡)《聯合早報》,1999.5.20。
● “中美軍事合作的前景”,《世界知識》,1998#14。
● “恐怖主義的發展趨勢”,《國際經濟評論》,1998#6。
● “評冷戰後經濟全球化的政治影響”,《國際經濟評論》,1998#5。
● “統一台灣的概率分析”,《太平洋學報》,1998#3。
● “21世紀中國崛起的國際安全環境”,《國防大學學報》,1998#1。
● “開啟走向穩定的大門”,《世界知識》,1997#22。
● “亞太地區安全形勢”,《世界知識》,1997#19。
● “麥卡錫主義的幽靈及其危險”,《世界知識》,1997#12。
● “中國的新安全觀與安全合作構想”,《現代國際關係》,1997#11。
● “國利益的分析方法”,《中國社會科學季刊》,1997秋季卷。
● “中國與亞太國家的安全利益”,《紫光閣》,1997#8。
● “亞太安全趨勢”,《現代國際關係》,1997#7。
● “中國人應如何認識自己的崛起”,《世界知識》,1997#6。
● “中國崛起的國際環境評估”,《戰略與管理》,1997#1。
● “走出理想主義”,《世界知識》,1996#24。
● “磨擦不斷-總體趨於穩定”,《瞭望新聞周刊》,1996#52。
● “購買力平價法和對中國實力的估計”,《瞭望新聞周刊》,1996#44。
● “冷戰後的中國安全觀念”,《世界知識》,1996#19。
● “西方人看中國的崛起”,《現代國際關係》,1996#9。
● “意識形態與中美關係”,《世界知識》,1996#14。
● “聯合國改革與中國利益”,《中國與世界》,1996.6。
● “國家利益的判斷”,《戰略與管理》,1996#3。
● “美對台政策和台灣海峽緊張局勢”,《瞭望新聞周刊》,1996#10。
● “中國安全戰略的發展趨勢”,《瞭望新聞周刊》,1996#8-9。
● “西方面臨來自內部的政治衝擊”,《瞭望新聞周刊,1995#52。
● “中國崛起的可能選擇”,《戰略與管理》,1995#6。
● “世界對聯合國的期望”,《瞭望新聞周刊》,1995#45期。
● “七國首腦會議的作用與前景”,《世界經濟與政治》,1995#8。
● “冷戰後中國的安全戰略”,《現代國際關係》,1995#8。
● “中國面臨的安全問題”,《現代國際關係》,1995#7。
● “展望下世紀初國際政治”,《現代國際關係》,1995#6。
● “中國的東亞安全政策”,《中國社會科學輯刊》(香港),1995春季號。
● “冷戰後的多極世界及對中國的影響”,《當代國際問題研究》,1995#1。
● “鄧小平的國家利益觀”,《現代國際關係》,1994#7。
● “中美人權分歧及其原因”,《瞭望新聞周刊》,1994#16。
● “非洲政府與民族私有經濟的發展”,《當代國際問題研究》,1994#2。
● “促進中非關係發展的建議”,《世界經濟與政治》,1994#1(合作)。
● “中國經濟走向海外概論”,《現代國際關係》,1993#11。
● “東亞一些國家或地區反腐倡廉的做法”,《現代國際關係》,1993#10(合作)。
● “新港韓反貪保廉經驗談”,《深圳特區報》,1993.10.4(合作)。
● “淺析中國的涉外經濟利益”,《現代國際關係》,1993#6。
● “90年代中國的國家利益”,《人民論壇》,1993.5(合作)。
● “試析中國的安全環境”,《當代國際問題研究》,1993#4。
● “當前我國面臨的挑戰和任務”,《世界經濟與政治》,1993#4(合作)。
● “愚昧的偏見與冷戰對抗的遺風-駁中國威脅論”,《瞭望新聞周刊》,1993#12。
● “加快我國經濟融入世界經濟體系的步伐”,《人民日報》1993.3.22(合作)。

教學成就

主授課程
本科生課程:國際關係分析、國際政治與中國、戰爭與和平。
研究生課程:國際關係研究方法、國際關係理論、國際關係理論經典選讀。
辦公地址:北京清華大學當代國際關係研究院明齋304。

社會活動


兼任Chinese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Politics總編。
兼任《國際政治科學》總編。
兼任中國國際關係學會副會長。
兼任中華美國學會副會長。
兼任國家社科基金學科評審專家。
兼任《世界經濟與政治》《歐洲研究》《當代亞太》《東南亞研究》《當代世界》《國際安全研究》《新華月報》《戰略決策研究》International Political Science Review(美國)、 Journal of Chinese Political Science(美國)、 Canadian Foreign Policy Journal(加拿大)、The Korean Journal of Defense Analysis(韓國)、The Journal of Territorial and Maritime Studies(韓國)、Asian Journal of PEACEBUILDING(韓國)雜誌的顧問委員。
兼任世界和平論壇秘書長。
媒體採訪
● 胡錦洋:《新“中國威脅論”背後,中外自信心“此漲比消”》,《環球時報》2018.2.28
● 鄧媛:《中國應承擔與自己地位匹配的責任》,《國際先驅論導報》,2011.4.29-5.5
● 劉文健,佟雪:《好大學要有好教授》,《東北師大校報》,2011.4.5
● 范應華:《中美關係:如何才能健康發展》,《世界知識》,2011.3.1,第5期
● 馮迪凡:《中美應能坦誠相見》,《第一財經日報》,2011.1.18
● 李穎:《中國外交應與“世界第二”地位相稱》,《國際先驅論導報》,2010.12.3-9
● 鄧媛:《中美是“敵大於友”的關係》,《國際先驅論導報》,2010.3.19-25
● 鄧媛:《中國應保持國際權力與責任的平衡》,《國際先驅論導報》,2009.12.28
● 閆昱:《大國需要的是自己內心的強大》,《人民論壇》,2009.11月(下)
● 范勇鵬:《加強中國民族國家的構建》,《中國社會科學報》,2009.8.25
● 孫墨笛:《我們的政策取向絕不能舍本求末》,《人民論壇》,2009.7月(上)
● 張聰:《朝核迷局猜想》,《大地周刊》,2009年第12期
● 董彥:《“金磚四國”合作將給中國帶來什麼》,《中國報道》,2009年第6期
● 傅慧云:《兩岸軍事衝突可能性非常小》,《聯合早報》,2008.5.30
● 康培:《建立具有普世價值的理論》,《人民論壇》,2008年第4期
● 朱棣陵:《兩岸經貿交流無法遏阻“台獨”》,《中國時報》,2008.4.26
● 葉建國:《六方會談美國緣何讓步》,《21世紀經濟報導》,2007.2.28
● 邵藝:《科學預測的執著者》,《人民日報》(海外版,2006.10.17)
● 陸昕:《執著於科學預測的現實主義學者》,《世界經濟與政治》,2005年第7期
● 滕建群:《美國就是要追求“絕對安全”》,《外國軍事學術》,2002年第11期

獲得榮譽


時間獎項全稱具體獎項獲獎作品
2011年全國教育系統職業道德建設標兵稱號
2011年北京市教育先鋒教書育人標兵稱號
2011年寶鋼優秀教師獎特等獎
2011年北京市“高等教育精品教材”
《國際關係分析》
2009年第五屆北京市高等學校教學名師獎
2008年北京市師德標兵稱號
2008年北京市優秀報告一等獎《中國崛起國際環境》
2008年國家精品課教材《國際關係分析》
2007年國家精品課稱號《國際關係分析》課程
1999年北京市優秀報告一等獎《國際形勢與台灣問題》
1998年“第十一屆中國圖書獎”《中國國家利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