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王山水庫

龍王山水庫

龍王山水庫位於江蘇省盱眙縣中部丘陵山區,維橋河中游。

基本情況


水庫規模

龍王山水庫集水面積196.6平方千米(其中上游桂五、山洪2座中型水庫,集水面積51.6平方千米,區間145.0平方千米),總庫容9099萬立方米,屬中型水庫,興利庫容3748萬立方米。樞紐工程有:均質粘土壩一座,溢洪閘一座,東、西輸水涵洞各一座,電灌站2座。
龍王山水庫大壩長2650米,壩頂寬6.5米,壩頂高程37.1米,擋浪牆頂高程37.7米,最大壩高18.0米;溢洪閘3孔,每孔凈寬8.0米,設計最大溢洪流量為553立米/秒,控制下泄流量為430立米/秒。
東西輸水涵洞斷面均為1.5×1.5米,設計流量均為6.0秒立米;龍王山水庫2座電灌站裝機容量8台/1275千瓦,其中:龍王山電灌站裝機容量5台/775千瓦,設計提水流量2.75秒立米,傑何電灌站裝機容量3台/495千瓦,設計提水流量1.95秒立米。

建成日期

該庫於1973年11月興建,1976年5月建成。

水庫作用


水庫規劃設計效益以防洪、灌溉、城鎮供水為主,結合水產養殖等綜合事業。水庫設計灌溉面積8.93千公頃,實灌面積6.67千公頃,可養魚面積0.76千公頃。龍王山水庫承擔盱眙縣城區供水任務,目前對盱城日供水量10.0萬噸。

水庫加固工程


2010年12月8日,總投資3356萬元的江蘇省盱眙縣龍王山水庫除險加固工程通過省市水利部門竣工驗收,水庫安全係數實現提檔升級。
位於淮河下游、洪澤湖畔,素有洪水走廊之稱的盱眙縣有123座中小型水庫,總庫容3.43億方,灌溉面積60萬畝。這些水庫大多建於上世紀六七十年代,普遍存在設計標準低等問題。龍王山、桂五水庫是以防洪、灌溉、城鎮供水為主,結合水產養殖等綜合利用的兩座中型水庫。其中龍王山水庫是全國防洪重點中型水庫。
龍王山水庫除險加固工程為國家拉動內需工程,按3級水工建築物設計,7度地震設防,設計標準按50年一遇洪水設計,1000年一遇洪水校核。該工程於2009年1月15日開工,2010年10月底全部完成。龍王山水庫大壩進行防滲處理,拆建大壩迎水面擋浪牆,拆除重建迎水面護坡,背水坡增設反濾設施和排水設施;加強白蟻防治;拆除重建溢洪閘下游末端翼牆,整修加固溢洪道(閘);拆除重建東、西兩座涵洞;新建管理所,增設必要的管理、觀測設施。
由江蘇省水利廳及淮安市水利局等單位相關專家組成的驗收委員會,通過查看工程現場,查閱工程資料,聽取工程建設、設計、施工、監理、運行管理等單位的工作報告和檢測單位的檢測報告,聽取質量監督部門的質量評價意見,經充分討論后認為,龍王山水庫已按批准的設計內容建設完成,工程標準與質量滿足設計和規範要求,並經過蓄水安全鑒定,工程資料基本齊全,同意龍王山水庫除險加固工程通過投入使用驗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