鱉臑

詞語

鱉臑是漢語詞語,拼音是biē nào,指三角錐體。出自《九章算術·商功》。用作主語。

詞語解釋


指三角錐體。《九章算術·商功》:“斜解立方,得兩壍堵。斜解壍堵,其一為陽馬,一為鱉臑。陽馬居二,鱉臑居一,不易之率也。合兩鱉臑三而一,驗之以棊,其形露矣。”劉徽 註:“此術臑者,背節也,或曰半陽馬,其形有似鱉肘,故以名雲。中破陽馬,得兩鱉臑,鱉臑之起數,數同而實據半,故云六而一即得。”

高考試題


2015年6月7日下午,2015年高考文科數學湖北卷上,一道幾何題中出現了“鱉臑(biē nào)”“陽馬”兩個名詞。數學考試出現古詞,迅速在網上傳播起來,成為熱門話題。文科數學第20題涉及到了《九章算術·商功》里的知識,先解釋了什麼是“鱉臑”和“陽馬”,根據這兩個詞和相關數據解題。
2015年高考湖北捲圖片
2015年高考湖北捲圖片
(2015,湖北,20,13分)《九章算術》中,將底面為長方形且有一條側棱與底面垂直的四稜錐稱之為陽馬,將四個面都為直角三角形的四面體稱之為鱉臑。在如圖所示的陽馬P-ABCD中,側棱PD⊥底面ABCD,且PD=CD,點E是PC的中點,連接DE、BD、BE。
(I)證明:DE⊥平面PBC.試判斷四面體EBCD是否為鱉臑。若是,寫出其每個面的直角(只需寫出結論);若不是,請說明理由;
(II)記陽馬P-ABCD的體積為V1,四面體EBCD的體積為V2,求V1/V2的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