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家村
曲家村
曲家村位於鎮政府駐地灰埠村南約8公里,澤河西岸,新昌路北側,平原窪地,帶狀聚落,東北西南走向。
據曲氏族譜載,明崇禎六年(1633年),曲九福、曲九偉、曲九香、曲九慶兄弟為逃避兵亂由萊州鄭村至此居住,取名曲家。因村中有個灣,居灣東的稱灣東或東曲家,居灣西的稱灣西或西曲家。后填灣擴建兩村相連統稱曲家。
曲家村位於鎮政府駐地灰埠村南約8公里,澤河西岸,新昌路北側,平原窪地,帶狀聚落,東北西南走向。
以發展種植業為主。有30戶農民從事養殖業,從業人數60人。2005年全村固定資產約30萬元,經濟總收入532萬元,人均所得5124元。
唱響蘑菇致富歌
唱響蘑菇致富歌趙光森"不靠山,不依海,祖祖輩輩刨上塊,年年這個窮酸樣,歲歲還是不剩財。"這是山東省平度市灰埠鎮曲家村過去情景的真實寫照。如今,在市場經濟大潮的衝擊下,曲家村人也不甘示弱,以自己的勤勞和智慧,迅速打開了致富的通途,靠不起眼的蘑菇發家致富,走上了小康之路。把蘑菇致富的歌唱得震天吼,成為全鎮羨慕的熱點,也成為膠東半島響噹噹的富裕村。曲家村是一個有135戶,500口人,1166畝耕地的小村,地理位置不優越,交通條件不發達。村裡出路在哪裡,難道就這樣窮下去?在苦思冥想中,村兩委一班人,把眼光瞄向了人們不起眼的雙孢蘑菇,種植這種蘑菇可以充分利用農閑季節,佔用耕地少,價格高,投工投資少,效益劃得來,認為這是條村民發家致富的好路。為鼓勵村民發展,村裡出台了優惠政策,並統一購料,從搭棚的鐵絲、薄膜、複合肥到銷售等實行了全方位服務,解除了村民的後顧之憂。在技術上村兩委一班人在自家棚里先做實驗,再傳授。在政策感召下,從1995年9月份全村發展雙孢蘑菇大棚16戶,共計3750平方米.每平方米收入達到80元,這樣,僅此一項全村增收24萬多元,戶均增收1000多元。
2005年安裝了自來水。有村衛生室1處,文化活動中心1處。固定電話120部,有線電視125戶。參加合作醫療保險率為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