騾機
騾機
塞繆爾·克朗普頓於1779年發明了走錠精紡機,走錠精紡機將哈格里佛斯的珍妮紡紗機與另一名英國理髮師阿克賴特發明的水力紡紗機合二為一,配合而成的,又稱“騾機”。走錠精紡機繼承了珍妮紡紗機交替踏板的技術和水力紡紗機不用人手的特點,使紡紗從此脫離手工,成為機器化生產,同時織出了更細的紗線。在英國,人們把瓦特發明的蒸汽機首先應用到克朗普頓的紡紗機上,產生巨大效益,紡織業自此成為英國工業革命的開端。
是第一次工業革命期間紡紗機的一項重要成就。1779年,由英國工人克隆普頓發明,這種騾機集中了水力紡紗機和珍妮紡紗機的優點,它可以推動300~400個紗錠,紡出細緻而又牢固的紗線。
動力:水力。
名稱來源:克隆普頓受到騾子的啟發發明的紡紗機。騾子是馬和驢交配的產物。但是,比馬和驢都優越,強壯有力不生病。克隆普頓把珍妮紡紗機和水力紡紗機的優點結合起來發明了騾機。
編輯 語音
阿克賴特的水力紡紗機紡出的紗粗而質地粗糙。珍妮機紡出的紗細但牢度差。所以,為了實際上織出優質布來。就需要進一步進行改進。
操作織物機械的塞繆爾·克朗普頓決心要改進紡紗機,他將阿克賴特機械的拉紗滾筒和改進后的珍妮機的木製紗錠的主滑台巧妙地結合在一起,裝成了一台新型的紡織機。這種紡織機的紗錠數最初為四百個,後來又進一步改進,增加到九百個。
這種紡紗機可以生產出既細而又結實的紗。克朗普頓把這種機械叫做“走錠精紡機”。所說的“走錠精紡機”,實際上是一種騾性機械,騾是公驢和母馬相配的產物。它分別採用了阿克賴特機械和珍妮機的長處,所以,說這種新型機械是這兩種機械的綜合產物.使用改進后的紡紗機就可以提供大量的紡紗了。
不使用人力,而使用水力使紡紗機運轉的這一嘗試,在俄國很早就進行過了。1760年,俄國的機械工羅基溫·格林柯夫製作了紡麻機,並用水車使其運轉。但這種機械在十八世紀的俄國幾乎沒有被利用。
這樣改進后的紡紗機,就可以提供大量的紡紗了。因此,如同克朗普頓說的一樣,隨著紡紗機械的發展,棉花的進口量日益激增,其結果,使地主,貿易商人、農場主獲得了巨額的利潤。與此相反,“走錠精紡機”給其發明者克朗普頓本人帶來的只有貧困,沒有給他帶來任何好處。
走錠精紡機的秸構和動作,如圖1所示。走錠精紡機可分為兩個部分。一個是固定的,稱為固定部分。另一個是不固定的,稱為走車。1是粗紗架,粗紗管2就插在粗紗架上。粗紗從粗紗管退卷,繞過導向桿3,穿過導紗叉13,即進入牽伸裝置。牽種裝置有五對羅拉,即后羅拉5,三對中間羅拉6和前羅拉7。前羅拉的表面速度要比后羅拉快好幾倍,粗紗就牽伸成為須條,井達到錠子11的尖端而繞在紙管10上。
第一步為牽伸階段。這時,后羅拉5旋轉,將粗紗拉下,喂進給牽伸裝置。中間羅拉和前羅拉也旋轉,將粗紗牽伸成為須條後送出。同時,走車12向外移動,錠子11一面旋轉將須條稍為加拈,一面和走車一起向外移動。走車在沒有走到盡頭以前,牽伸裝置即停止轉動,錠子一面繼續轉動將須條繼續加拈,另一面和走車一起繼續向外走出,將須條繼續加以牽伸(這叫做錠子牽伸),一直到走車走到盡頭為止。
這時,上成形鉤8和下成形鉤9靜止不動。
第二步為加拈階段。這時,羅拉已經停止不轉,走車也走到了盡頭,也停下了。只有錠子還繼續旋轉,並大大增加了速度,繼續將須條加拈,直到達到規定的拈度。
當所加的拈度較多時,加拈時走車還稍稍回進一段距離,以適合毛紗的拈縮,而保證毛紗質量,不使紗拉斷。
上下成形鉤仍靜止不動。
第三步為退卷階段。這時,紗線的拈度已經加足;錠子就一下子降低速度終於停轉,並立刻緩慢倒轉,將已經紡好的毛紗退出少許,以便將這一周期紡成的細紗卷繞到紙管上去。錠子倒轉時,上成形鉤8下降,下成形鉤9上升,使本來筆直的紗線轉兩個彎,以維持紗線的緊張狀態,不使它因退卷而鬆弛落下。上下成形鉤的位置(圖2丙)不僅保持了紗線的緊張,而且使紗線對準了應該開始卷繞的位置。
錠子倒轉少許,退出了足夠的紗線之後停止。
第四步為卷繞階段。這時,走車走向牽伸裝置,錠子又依加拈時的轉向緩慢的轉動,將這一周期所紡好的紗卷繞在紙管上。卷繞時細紗始終都相當緊張,使卷繞所得的紗管相當結實。卷繞時,上成形鉤逐漸抬起(圖2丙至乙),使紗管卷繞成一定的尖圓形,下成形鉤逐漸放下,終於兩個成形鉤都離開了紗線。當錠子尖端最靠近前羅拉時,就成了圖2甲的樣子。
徠走錠精紡機因為有錠子牽伸,成紗條幹極為均勻。錠子牽伸時,須條已稍有拈度。假如須條有粗節細節的話,那末粗節上的拈度一定要比細節上的少得多,甚至沒有拈度。牽伸就會集中在這些地方進行。所以走錠機紡出的毛紗,它的細度均勻度、光滑度和拈度均勻度都很好。因此,它的強力也比較好。它在紡紗過程中,又幾乎沒有受到什麼拉力,所以它的手感也比較柔軟豐滿,彈性也很好。這些都是走錠精紡機所特有的優點。另外,因為在紡紗時拉力很少,走錠機的適應性也最較好,所以它能紡最粗和最細的毛紗而且質量很好。
但是,走錠精紡機有它最大的弱點。因為動作是間歇的,生產率就很低,動作變化很多,還要走進走出,所以機械複雜,製造費用大,動力消耗和佔地面積也大,機器的維修、調整都很不簡單。當車工的勞動強度也較高(要跟著走車走進走出),因為上世紀60年代就已有被淘汰的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