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慎行

清代詩人

查慎行(1650年6月5日—1727年10月14日),初名嗣璉,字夏重,號查田;后改名慎行,字悔余,號他山;晚年居於初白庵,故又稱查初白。杭州府海寧花溪(今袁花鎮)人,清代詩人、文學家。詩壇“清初六家”之一,繼朱彝尊之後被尊為東南詩壇領袖。

年少聰穎,聲名早著。受教於黃宗羲,得陸嘉淑賞識、朱彝尊提攜。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中舉。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赴殿試,進士出身,授翰林院編修。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乞休歸里,潛心著述。雍正四年(1726年)受弟嗣庭訕謗案牽連被逮入京,次年放歸。

在詩歌創作、詩歌藝術研究和詩學理論研究均有建樹,生平詩作,不下萬首。其詩兼采唐宋而以宋為長,尤深得力於蘇軾、陸遊。詩風清新雋永。藝術上以白描著稱,對後來袁枚及性靈派影響甚巨,主要作品有詩歌結集《敬業堂詩集》《查初白詩評十二種》等。

1727年10月14日,去世。

人物關係


大事件

1650-06-05

出生

1650年6月5日出生於浙江杭州府海寧縣。

1703

中進士,授翰林院編修

1703年赴殿試,進士出身,康熙皇帝對查慎行非常寵信,讓他入直南書房,侍從左右;還特授他翰林院編修。

1713

乞休歸里,潛心著述

1713年,恭祝完康熙皇帝六十大壽,乞休歸里,家居10餘年,築初白庵以居,潛心著述,人稱初白先生。

1726

被逮入京,次年放歸

1726年受弟嗣庭訕謗案牽連被逮入京,次年放歸。

1727-10-14

鬱鬱而終

1727年10月14日,鬱鬱而終。

人物生平


早年經歷

查慎行於順治七年五月七日(1650年6月5日)生於杭州府海寧一個漸有衰頹之勢的書香望族。查慎行幼年天性聰穎,五歲時,就能夠作詩,六歲時作的詩就已經聲韻協調、對仗工整。十歲時,查慎行作《武侯論》,總共數百言,受到了同鄉前輩范驤的稱讚,查慎行的神童之名得以傳遍鄉黨。就學於黃宗羲,精研《易經》,學問日漸精進。十八歲時,查慎行更是因為吟出“絕奇世事傳聞里,最好交情見面初。”的詩句而獲得遺民詩人陸嘉淑的青睞,並迎娶陸氏之女為妻。
時值清初,清王朝統治地位尚未穩固,父親並不讓查慎行過多致力於科舉,待到清政權已相當穩固時,查慎行才赴武林吳山,從學於無錫慈溪的名宿葉伯寅。二十歲,查慎行補為生員,出門遠遊,遍歷雲貴、華中、華北、東南各地,寫出大量詩作,名噪一時。

被迫謀生

康熙十年(1671年),查慎行開始參與科舉,應童子試。但考試未結束,母親病重,並於次年去世。六年後父親也去世。面臨著七年內父母雙亡、科考失利的局面,查慎行雖自負文名,對功名的進取之心絲毫不減,但窘迫的家境和“丁憂”期間不能參加科考的局勢,迫使查慎行改弦易轍,從舉業外另闢蹊徑來維持生計。作為長子,查慎行挑起家庭重擔,外出謀生。同時未放棄科舉仕進之志。
當時不少讀書人選擇隨幕軍中以獲得保舉,撈取功名利祿。康熙十八年(1679年)夏,查慎行便跟隨從兄查容至荊州共赴同鄉貴州巡撫楊雍建的幕府,並隨楊雍建遠征雲貴,討伐吳三桂殘部。這一年,他把自己以前所做的詩歌、辭賦、文章等盡數毀去,其中也包括他學填的詞。
康熙二十一年(1680年)秋,查慎行聽到二弟查嗣瑮北游,於是整理行李從貴陽回到家鄉,到家后與三弟查嗣庭同居。期間作有《發貴陽留別大中丞楊公三首》留別楊雍建,途經雲頂關、清平縣、潕陽、沅州、辰溪、長沙、洞庭、岳州等地都有詩句,隨後他將這段時間漂泊在外創作的詩編成《遄歸集》。
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秋,查慎行住在黃宗羲杭州寓中,與其同游。同年冬,查慎行赴西江入堂伯父查培繼幕府。 
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三月十七日,查慎行在汪寓昭的學堂聚會,眾人籌措為查慎行踐行。清明后,離開南昌返家,隨後向家人作別。夏四月,在查培繼資助下,查慎行北上京師、游太學。 

赴京求學

到北京后,查慎行從學於王世禎。他常參與詩文集會,結交了不少名士顯宦,如與朱之弼遊玩啜泉,與湯右曾借宿摩訶庵,與惠周惕、吳雯等小集,同姜宸英、惠周惕、魏坤、張雲章、湯右曾、查嗣韓、查昇等名士雅集,聲名漸起。
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初,秋闈放榜,查慎行落第,打算離開北京。但恰逢楊雍建到北京出任少司馬,便再三挽留查慎行,最終查慎行還是選擇留下。之後他常常出入中堂朱彝尊書齋與之談論詩文。這年秋,朱彝尊移居古藤書屋,查慎行等便常在此夜集。九月十日,與姜宸英、朱彝尊、朱載震、梁佩蘭、湯右曾等在長春寺宴會聯句,頗有樂趣。
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贈別湯右曾和楊雍建。同年冬,經人舉薦,查慎行被權臣納蘭明珠聘為其子揆敘的館師。
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春,明珠想要在海淀建新宅,便邀查慎行同游其址。不久,明珠壽辰,查慎行有詩賀贈。年末,查慎行再次參加鄉試,最終還是落第。
命運坎坷
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初,岳父陸嘉淑病重,查慎行回鄉服侍。出京時和弟弟查嗣瑮在城門偶遇錢澄之,二人在長干寺暢聊許久,錢澄之有詩集相贈。這年夏,查慎行在家作《廬塘放鴨圖》,趙俞、鄭梁、許汝霖、湯右曾、朱彝尊、吳雯、查嗣瑮、唐孫華、揆敘、魏坤、錢名世、王士禎等為其題詩。
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二月,查慎行在處理完岳父喪事後才還京。八月,同右春坊右贊善趙執信等在洪昇家看伶人演《長生殿》,因康熙帝厭惡此劇,加之這次宴飲是在孝懿仁皇后病逝尚未除服的“國恤”期間舉行的,給事中黃六鴻趁機彈劾,趙執信被革職。查慎行也遭受牽連,被以“國恤張樂大不敬”的罪名革去國學生籍,驅逐回籍。經此打擊,查慎行長夜深思,遂將原名嗣璉改為慎行,意在提醒自己謹言慎行。
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二月二十一日,查慎行離京。當時大司寇徐元文致仕南歸,邀請他和姜宸英與之同行。一路上查慎行與姜二人多有唱和。秋,查慎行趕赴江蘇吳縣橘社書局,在此逗留許久。九月十一日,渡洞庭時偶遇張雲章,此後半月,多有唱和,張雲章將這些唱和詩結集為《橘社倡和集》鏤刻出版。二人先後為集作序。年末,姜宸英趕赴北京參加鄉試落第,查慎行邀請其到橘社書局。
康熙三十年(1691年),查慎行寓居杭州家中,與弟弟查嗣瑮共享團聚之樂。期間,他的幼子和長孫相繼出生。 這年居家中與兄弟多有唱和之詞。 
康熙三十一年(1692年)春,朱儼由刑部郎官出任九江知府,寫信邀請查慎行來其幕下,他欣然應允前往。路經桐城時拜謁左忠毅公祠,經過錢澄之山居時贈與藏山集。二月底到達九江,原本多次計劃登廬山,但因阻撓作罷。七月二十四日,朱儼為查慎行準備了半月乾糧,自城北登廬山,遊玩十日,略盡山南北。作《廬山紀游》一卷。九月,查慎行辭別朱儼,從九江返鄉。

四處輾轉

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二月底,查慎行與籌措赴北京參加鄉試的查嗣瑮在安徽不期而遇,遂一同進京,有詩唱和。到了北京,兄弟二人下榻自怡園,明珠得知查慎行到了北京,便邀其相見。他的學生揆敘欣喜萬分,作《喜查夫子至都二首》,查慎行答詩《次韻答愷功二首》。在京期間,他與揆敘、唐孫華多有詩來往。這年秋,查慎行第三次參加鄉試中舉,名列第二十,好友姜宸英則在他前一名。
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春,查慎行參加會試,結果落第。當時主考官徐倬告老還鄉,與會試落敗準備回家的查慎行同行。一路上查慎行與徐倬唱和數首,大多都被收入《白蘋集》。秋遊越州,得知揆敘升任翰林侍講,寄詩《閱邸報知揆愷功改官翰林侍講喜寄二首》祝賀。同年冬,揆敘兩次寫信邀請查慎行進京,十二月十七日,查慎行動身北行,再次入京。
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臘月前,查慎行抵達北京,與侄子查升同居宣武門外,與姜宸英、惠周惕相鄰。正月,查慎行賀湯右曾四十壽,與陳奕禧話舊。元宵節夜,同唐孫華、趙俞、宮鴻歷、查升等人在姜宸英寓宴飲。花朝節時,唐孫華招徠他與姜宸英、趙俞、惠周惕、湯右曾、宮鴻歷、查升在其家中小聚,查慎行都留有詩作。同學許霜岩赴任陳留縣令,邀查慎行同往,此行遍游汴梁。七月七日,姜宸英等好友在陳奕禧家為查慎行踐行。
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春,查慎行應當時居住在安徽的徐倬邀請,與其孫徐任可一起前往。他由四安鎮取山路經宣城、池陽、抵黃湓口渡江,都是他之前沒有遊玩過的地方。夏,從安徽到九江,再次入太守朱儼幕,歷時一個月。隨後回到杭州,與趙俞等泛舟西湖,和趙俞登孤山。又因為唐孫華任浙江鄉試副考官,查慎行便同趙俞與他在西湖舟上雅集,即席附和趙俞韻二首。十月,同參加會試的兒子查克建一同入都。
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二月底,查慎行離京南歸,在保定得知長子查克建中進士時,即興創作口占,而此時他自己仍然只是舉人。夏,難掩兒子及第的喜悅,查慎行在家鄉老屋的原址上修建得樹樓,竣工后一氣作詩九首。六月,查克建北上赴殿試,查慎行作《兒建赴殿試北上詩以示之》來激勵他。
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春,查慎行往返嘉興、湖州兩地兩個月,三月後回家。四月,與朱彝尊同游閩南,乘舟經過富春江、七里瀧、蘭溪,入贛后,又經玉山、鉛山,至湖口登陸至福建崇安,游武夷山。六月,至福州。七月,至建寧。往返五個月,秋天回家。一路與朱彝尊多有唱和,如《初發江干》、《自漁浦掛席至富陽聯句》。十二月,在浙江桐鄉縣舟中與朱彝尊告別。
連遭打擊
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從去年起就卧床不起的妻子陸氏病重,查慎行在家照顧其起居。五月七日,查慎行五十生日,查嗣瑮作詩為兄壽,有詩《五十生日徳尹次二蘇兄弟生日唱和詩為壽次答二首》答之。冬十月二十五日,陸氏逝世,查慎行居家為其治喪。終生不復娶。
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查慎行到北京再次參加會試,二弟查嗣瑮進士及第,授翰林院庶吉士。查慎行再次落榜,族兄查嗣韓留他下榻其家中。四月,對他關愛有加的族兄查嗣韓也猝然長逝,本就因落第而感到失望的查慎行感到無依無靠,準備南歸。五月,查慎行在京重遇闊別十二年的好友朱載震,不禁感慨物是人非。讀其游匡廬武當兩集,有詩相贈。七月,查慎行離京。九月十三日,再次入京,次女嫁給朱儼之子,查慎行心有不舍,想到妻子和女兒都已經離開自己,老淚縱橫,寫下《送女詞二首》。
康熙四十年(1701年)正月,查慎行返鄉。四月,經過蘇州的時候遭遇盜賊,裝有詩集的箱篋同財物一起被洗劫一空。到家后,囑咐禹之鼎為其作《初白庵圖》,取東坡“身行萬里半天下,僧卧一庵初白頭”詩意,朱彝尊有《題初白庵主小像》。六月,查嗣瑮六歲的兒子阿願夭折,而阿願的名字還是查慎行起的,查慎行作詩三首表達哀傷。秋,連續遭遇喪妻、落榜、喪兄、嫁女、遇賊多故的查慎行大病一場,病癒后與朱彝尊、查嗣瑮往來同游。
偶得聖眷
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仲春,瀝盡查慎行心血的《蘇詩補註》歷三十年終於完成。四月初十日,陪徐倬泛舟紅橋,歸憩天寧精舍觀賞牡丹。同年夏,他因長子查克建以進士任直隸束鹿縣令而赴保定,借住在長子署中。康熙帝南巡迴鑾,駐蹕德州,問大學士張玉書是否聽聞查慎行的姓名,當時巡撫李光地也在行殿,以查慎行的學問人品奏對。十月十七日,李光地傳達恩詔讓查慎行從直隸急赴德州。二十日,康熙帝召對查慎行許久,甚是滿意,便賜御書“程子視箴”楷字一幅。二十八日,查慎行應召到南書房與長洲人韓元同試八股文《唯仁人為能愛人能惡人》一篇,再試《士先器識而後文藝論》,康熙閱后已有定奪,下旨:“查慎行、汪灝,著同查昇每日進南書房辦事。”內廷都由詞臣奉命輪班的傳統就是從這裡開始的。之後因大學士陳廷敬等推薦,康熙帝再次在南書房召試查慎行等十二人,查慎行僅次於揆敘,名列第二。十一月初八日,南書房諸臣閱覽康熙帝的墨跡,查慎行作《南書房敬觀宸翰恭紀十二章》。
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元月二日,查慎行入直南書房,特授翰林院編修,康熙帝特賜石山綠硯。元月四日,查慎行雪中隨聖駕赴西苑,晚上在自怡園留宿,有詩呈翰林院院長揆敘,揆敘有詩和之。二月,熊賜履擔任會試正考官。三月,查慎行參加會試中二甲貢生,揆敘有詩祝賀。三月二十六日,康熙帝分賜南書房諸臣瓶中牡丹,查慎行得鞓紅一朵,有詩謝恩。四月四日,查慎行參加殿試,爾後進士及第,位列二甲第二名,授庶吉士。二十一日,赴暢春園謝恩,有《二十一日赴暢春苑謝恩恭紀》。而後查慎行三次隨駕巡遊塞外,沿途風土及所見均成詩作,每次御試古詩文詞,康熙帝親自定甲乙等,查慎行總是被欽定為第一。只要是有作呈覽,康熙帝俱為稱讚。因此,查慎行深得皇帝器重,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康熙帝親書賜予“敬業堂”匾額。
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查慎行乞假返鄉埋葬外婆羅太君和外公鐘太公,康熙帝下旨:“不必停俸。”並恩賜查慎行白金二百兩,太子也賜他騾馬兩匹。
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查慎行假滿回京。同年,奉旨暫停入直南書房。
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查慎行奉旨到武英書局編纂《佩文韻府》。
康熙五十年(1711年)臘月起,查慎行左手患上風疾。情況直到次年春仍不見好轉,還波及右臂,因病乞假。奏請停免內直,赴翰林院供職。
居家修書
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七月初一日,查慎行請求長假獲批,於是離京,作《七月朔長假出都諸同年同學祖餞於廣寧門外即席留別》,揆敘贈與他千金,並說:“先生的初白庵還沒有建成,希望可以用這些錢來供您完成它。”查慎行感其情重,只接受了百金:“僅僅這些錢供此行的車馬費足矣。至於築造我腦海里的初白庵的夢想,早已被擱置。今時今日我得以歸還自己的陋室,安度餘生,你的心意就已經到了。”使者往返再三,最終查慎行還是沒有接受。從此家居十餘年,築初白庵以居,潛心著述,人稱初白先生。
康熙五十八年(1719年),查慎行所作的五十卷《敬業堂詩集》問世,許汝霖為之作序。次年,總共一百七十卷的《江西通志》刊成。查慎行又輯成《廬山志》八卷、《鵝湖書院志》三卷。
飛來橫禍
雍正四年(1726年),因弟查嗣庭訕謗案,查慎行以“家長失教”獲罪,被逮入京。
雍正五年(1727年)三月二十一日,弟查嗣庭在獄中自殺。在查嗣庭案的審理中,當時的刑部尚書勵廷儀或許對查慎行等暗中有所庇護,因為勵廷儀與查慎行的二弟德尹同為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進士,又與查慎行同在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開始在南書房行走,二人之間並無矛盾。雍正帝閱覽查慎行的詩集,翻到他曾經寫的謝恩詩詞,便對左右侍臣說:“查某忠愛惓惓,固一飯不忘君恩也。”出於雍正帝的評價,查慎行和他的幼子查克念都放歸田裡。五月七日,查慎行得知此案從寬,十日後和查克念奉旨出獄,南歸回家。
查慎行自從遭遇家難,鬱鬱不樂,即使他受了皇帝的寬宥,但還是因為骨肉離遷,感懷傷心,南歸途中中暑。七月,查慎行到家后,就患上了脾泄,神氣衰耗,病痛漸劇。秋八月三十日辰時,查慎行逝世,享年七十八歲,葬於嘉興羅漢塘。

主要成就


查慎行為“清初六家”之一,自朱彝尊去世后,為東南詩壇領袖。被康熙帝特授翰林院編修,入直內廷,后充武英殿總裁纂述。

詩歌

● 題材
查慎行的《敬業堂詩集》多以山水遊歷詩為主,這些山水遊歷詩之中,不僅描摹了光怪陸離的邊域自然風光和豐富多彩的民俗風情,更有大量的山水田園詩作,表現出一種醉心山水田園的閑適恬淡之樂。查慎行詩歌不僅集中描寫了自己一生的主要經歷,展現了他豐富的內心世界,在表達士人內心世界的深度上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度,而且他的詩歌在表現社會生活的廣度和深度方面也毫不遜色,廣泛地反映了康熙、雍正年間政治軍事、社會經濟、文化現象、山川風物等多方面的歷史事實。
查慎行的山水紀行詩內容豐富,不僅真實生動地描繪出了祖國各地絢麗多姿的風光景色以及豐富多彩的民俗風情,而且表達了詩人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反映出詩人高尚的情操和不俗的審美情趣。其詩中的景緻既有北國風光的生動描繪,也有南國四季的深情抒寫;他的詩歌中,不僅融入了詩人熱愛生活、嚮往自然、積極進取的人生態度和樂觀精神,而且還熔鑄了他對世事的洞察和對歷史人生的思考。
查慎行詩作多有描寫農民的困苦生活,他久處民間,又曾漫遊大江南北,所以他對當時民生的艱苦有很深切、很直接的感受,他的詩集中就有較多的詩寫到當時百姓水深火熱的苦難生活,對當時的社會現實有相當深刻的揭露。雖然揭示深度不及杜甫、白居易尖銳與激烈。但是,清初壓制輿論的法網極其嚴密,查慎行不但能在詩中反映農民的不幸生活,且對造成農民不幸的社會原因作了具有相當深度的分析,難能可貴。
查慎行的仕宦述志詩代表了其詩歌創作在藝術追求上的更高層次。他豐富的人生閱歷和生活體驗加之複雜矛盾的仕宦生涯,使仕宦詩意蘊繁多、內涵豐富,也得益於他歷經盛衰寵辱,閱盡個中百態,歷遍世間苦楚才有的“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的豁達心境。同時這類詩也顯得蒼勁遒健,充滿著樂觀昂揚的人生態度和自信的人生豪情。
● 體裁
查慎行擅長五言絕句,《舟夜書所見》“月黑見漁燈,孤光一點螢。微微風簇浪,散作滿河星。”此詩寫於詩人離開京城途中夜泊大運河時所見的夜景,詩歌既生動地概括出了詩人夜泊舟中遠眺所見到的壯麗景象,又傳神地描繪出了一幅色彩斑斕、動靜結合的夜景圖。詩歌以“漁燈”的光亮作為描寫對象,寫其帶來的光明。“一點螢”三個字點出燈光的亮度,也寫出了它的重要作用,寫的是靜態,同時有凄清苦楚的意味,然而,當微風忽起,波浪涌動,又寫的是動態。而這幅夜景圖陰冷黯淡的基調頓時顯得波瀾壯闊,氣象萬千,充滿了審美情趣。這首詩語言淺顯,比喻生動,雖無一處用典,卻顯得空靈深邃,意境超脫,且動靜結合,顯得境界開闊。查慎行的絕句《題杜集后二首》之二:“漂泊西南且未還,幾曾篙目委時艱。三重茅底床床漏,突兀胸中屋萬間。”其凝重有力,論列風發,亦近劍南。查慎行的詩多記行旅,所得即一一托於吟哦,故篇什極富,這種作風與陸遊亦無二致。
查慎行的近體詩則頗具陸遊情調。如他的《夜觀燒山和中丞公韻》:“寒空月黑焰初垂,照夜俄生萬嶺雲。赤焰千人爭趙壁,火牛百道走燕軍。危時莫以鋒為戲,我意方憂玉亦焚。不信劫灰吹不盡,草間狐兔尚成群。”寫來屬對自然而工整,運意圓潤而靈活,使事熨貼而淺近,皆一如劍南。
● 風格
查慎行有《自題癸未以後詩稿四首》,其四說:“拙速工遲任客誇,等閑吟遍上林花。平生怕拾楊柳唾,甘讓西昆號作家。”可見查慎行是鄙棄西昆體重藻飾聲律、只講究形式美的傾向的。查慎行既宗宋而學蘇陸,他的詩也就自然地呈現一種不同於西昆體的特色。他的詩歌自然質樸,感情真摯,想象豐富,意境開闊。有的氣勢雄壯,風格勁健;有的則細膩自然,直抒己意。諸體具備,清新生動。
對於前者,查慎行的詩在整體上體現出一種宗宋的審美取向,他的詩歌代表了清初詩壇宋詩派的最高成就,成為宗宋一派的旗幟與典範。他作為詩壇”清初六家“,為清初詩壇宗宋派的中流砥柱、集大成者。這在其山水紀行詩中表現得尤其明顯,這類詩風格以雄放勁健為主,雄健而蒼涼。並且感情真摯、自然質樸,直抒懷抱。與當時神韻派那種“范山模水”、“批風抹月”的脫離現實的詩風迥然相異。例如《京口和韜荒兄》是對朝代更替的一種感慨,也是他對個人前途命運的擔憂,從而表現出來的傷感。但由於感情的複雜性,這同時也表現出其內心的慷慨之氣。查慎行的山水詩充滿豪放,帶有陽剛壯美的風格,浪漫奇特的情趣,同時往往藉助議論來抒發內心的情感,而且議論多是與寫景緊密結合,這是深受宋詩的影響。他的詩歌中較少功利性、說教性,更多的是摒棄社會功用,而只借山水紀行來表達個人的情感,更加註重對山水本身的審美意境的表現,這反映出他對自然和人生的審美觀照和對個體生命意識的體驗與感悟。
對於後者,查慎行主要效法的對象是蘇軾、陸遊,黃庭堅,境界雄渾,氣勢開闊,表現出了蒼勁雄健、暢達豪邁的思想感情,他學習蘇軾,取用其故事、語典而能巧妙化用,不留痕迹,更無生吞活剝之弊,絲毫沒有許多宋詩的艱澀、深衍的弊病。他學習蘇軾善用比喻和平淡的詩風,從而形成了自己的淺顯曉暢、自然質樸的詩風,卻絕無許多宋詩的拗折瘦硬之弊端,真正是得其長而無其弊。
● 特點
查慎行的詩歌最大地特點就是能夠集敘事、議論、抒情為一體,內涵深刻,內容豐富,而且充滿哲理。查慎行不僅襲用蘇東坡詩歌善用比喻的習慣。還注重在時間中展示空間的變化,這也是其詩歌的一個特點。
查慎行詩善用白描手法,而極少藻飾,如他的《青溪口號八首》皆信口查慎行而出,寫來平平淡淡,不加任何修飾,顯得通曉明暢,純真自然之極。整部《敬業堂詩集》最顯著的藝術特徵在於白描手法的運用,以淺顯的語言,空靈的筆觸,來生動形象地描繪自然萬物的形態與氣韻,或是抒發個人情感,娓娓道來,使讀者絕少閱讀及理解的障礙。白描手法的運用,將真摯的情感運於輕雅質樸的語言和意境當中,做到生動自然,內涵豐富。他的《除夕與潤木分韻二首》既充滿了他對前途的想往,又有對兄弟情誼的珍惜,進退維谷,兩難境遇的彷徨與無奈,這與查慎行看盡人生百態,淡泊人生的境界是分不開的。由於其深受宋詩的影響,在詩歌中善用白描,蘊含哲理,並能闡發議論,引人思考,而且他的詩歌不事雕琢,境界渾然天成,內容含蓄雋永,成為清初詩壇上的一道獨具特色的風景。
查慎行很多詩歌不是單純地以理說理,而是觸物成理,即景成趣,發掘自然中存在的物事之理,而能給人以啟發和思考,引起義理,即能用物理來顯示義理,二者融而為一,從而產生了一種更高層次上的詩美效果。查慎行說理詩在融合物理與義理使詩歌具有理趣的過程中,常用類比、比喻等手法來實現這種融合。他的這類詩歌顯微闡幽、獨出己意而讀來又給人以行雲流水之感。查慎行以議論為主的詩歌,整體風格上大多屬於峨刻峭直,體現了詩人之詩和學人之詩的統一。
● 詩學
“唐宋互參”是查慎行的詩學思想核心。清初詩人多學唐,而查詩兼學唐宋,宗宋為本,包融並蓄。以空靈創新為尚,得力於陸游很深;受蘇軾的影響亦大,曾著《補註東坡編年詩》50卷。此外,在其詩歌批評理論中不自立門派,而是反覆比較權衡諸多詩學流派的優劣短長,不斷汲取理論營養,進而通過自己具體而細緻的詩歌評點,使得宋詩派的詩歌理論切實可行又易於接受。
一是關於“熟處求生”與創新理論。他對詩歌的創新性極為重視,提倡“熟處求生”與“追險搜奇”,即“熟處求生”的創新精神。二是在詩論中反對用典、提倡白描。詩作工於刻畫鍛煉,又多採用白描手法,注重平淡自然,提倡高雅,反對庸俗與纖巧。三是“意厚”、“氣厚”、“空靈、”淡脫“的詩學主張。他認為詩之厚,在意不在辭;詩之雄,在氣不在直;詩之靈,在空不在巧;詩之淡,在脫不在易。

● 風格
查慎行《餘波詞》取杜甫詩“獨步才趨古,餘波德照鄰”之意命名。查慎行詞作受朱彝尊浙西詞派詞風影響較深。他在《餘波詞》序中寫道:“余少不喜填詞,丁巳秋朱竹坨,表兄(朱彝尊)寄示《江湖載酒集》偶效顰焉。已而偕從兄韜荒夢遊舟中,多暇,遍閱唐宋諸家集,始知詞出於詩,要歸於雅。遂稱稱究心。”朱彝尊認為詞要“醇雅”,不要多“硬語”、“新腔”。他專門提倡南宋姜夔、張炎一派清空、幽雅的詞風,在寫作上,避滑避俗,務歸於醇雅,以姜夔、張炎詞風為正。“不識秦七、不識黃九,倚新聲玉田差近”,這是朱彝尊的一貫審美追求。查慎行受朱彝尊的啟發,其《餘波詞》充分體現了這一點。他的詞,少有飛揚之氣,多是含蓄蘊籍,辭微旨遠。用語清空雅緻,體現了浙西詞派搖曳曲折的特點,這也和他多習宋詩,尤其是蘇詩有關。後人曾指出“慎行與厲鶚俱習宋詩,鶚空靈而慎行疏雋,詞亦從之。《餘波詞》淡冶處,亦頗搖曳生姿。微遜鶚之神致,蓋一則務虛,一則從實也。”“淡冶處,亦頗搖曳生姿”說的是查詞婉轉曲申的語言風格“從實”,則指出了查詞中多用白描手法的特點,從這一點來說,查慎行與一味“務虛”的浙西詞風又有了一點區別。查慎行游幕前期弔古述懷挾雜“稼軒風",游幕後期“白石之調"更為濃郁。
● 題材
查慎行《餘波詞》中以遊歷詞的成就為高。他早期南行,這方面題材的詞作數量較多,成就較高。如《臨江仙·銅仁郡閣雨望》一詞寫黔中江村民俗,富有生活氣息;《掃花游·清明后一日再游枉山、興山學禪師茶話》寫景清麗脫俗,寫出了季節轉換早春時的情趣,引人入勝。紀游詞多以白描為主,不用濃麗的形容詞和繁複的修辭語,也不精雕細刻,大加渲染,而是抓住描寫對象的特徵,用準確有力的筆觸,簡煉的語言,寥寥數筆就寫出活生生的形象來。後人評論他的詞為“白描繪景最為出色”,《餘波詞》中也有不少的寫景之作。查慎行詞中酬唱詞佔了不少的比例。情感真摯,較少假飾。《餘波詞》中還有為數不多的現實之作。如《閬州慢》一詞則反映了清初屠殺武陵“兵燹之餘,觸目荒涼”的現實,寫作手法是學習姜夔的《揚州慢》的。

註釋學

查慎行在註釋學上最為傑出的成就非他窮畢生精力編撰的《蘇詩補註》莫屬。他在編次上首開五十卷之規模,又開啟清人補註蘇注的先河,徵引廣博,註釋詳明,尤其在補錄被新刻本刪削的施、顧原注,駁分類注之訛誤,駁史籍之誤,解釋詩旨,考辨詩題,註釋所涉人物與地名,保存蘇軾自注等方面功績尤卓。另外,還在蘇詩系年、補遺、辨偽、校勘以及輯錄唱和詩諸端均有所發明,清代中後期的注蘇者都很重視查慎行的補註。該書以其重大的文獻價值,在清代乃至宋元以來註釋蘇詩的歷史上都佔有十分重要的位置,具有里程碑的意義。
查慎行的《蘇詩補註》。是清初詩歌註釋的典型代表。對“今典”的兩個方面,都進行了嚴格而仔細的考證,以解釋歷史名詞為基礎,通過考證背景與本事,以解釋詩意。而地理甚至成為該書的最大亮點。清代學者錢大昕曾指出:“竊謂王本長於徵引故實,施本長於臧否人倫,查本詳於考證地理。”查慎行註釋地理,大部分精力放在解釋蘇軾當時的行政區域、山川、名勝古迹等地名之上。因為對於清代讀者來說,宋、清兩代的地名大不相同,因此有必要利用北宋的地理方誌解釋蘇詩中的地名。
蘇軾的詩句主要使用了兩種表現方法:一是用“賦”的方法直陳其事,或直接發表議論。二是用古代典故影射現實。解釋這兩類詩句,都必需聯繫當時的史實,考證出“本事”。宋代蘇詩的類注本與施注本,在句注與題注方面,下了很深的功夫。查慎行在前人的基礎上,彌補其不足之處,對蘇詩又有所發明。翁方綱《蘇詩補註》繼續補錄查氏補施、顧原注所未備者,馮應榴的《合注》以集施、顧注、分類注與查注為首任。而後世對查慎行《補註》的評價相當高。

評點

查慎行不僅在詩歌創作上卓有成就,在詩歌評點方面的造詣也極高。他一生在創作之餘,還精心選評了歷代大量詩人的詩集。《初白庵詩評》的編撰者張載華即謂查慎行平生瀏覽博綜,參學甚廣,自漢魏六朝以迄唐宋元明諸家詩集皆有涉獵,每閱一編,輒施評點,珍如拱璧,遠近傳鈔。他以詩人身份評點詩歌,諳熟詩歌創作規律,其評點往往有真知灼見,時人奉為圭臬。然而,由於未能刻板刊印,其評閱原本多已散佚消亡。幸有査氏摯友許昂霄的弟子張載華,集數十年之力輯成《初白庵詩評》十二種。書分三卷,上、中兩卷彙集查評陶淵明、李白、杜甫、韓愈、白居易、蘇軾、王安石、朱熹、謝枋得、元好問、虞集諸家評語;下卷則專輯《瀛奎律髓》評語,且較之上、中兩卷所錄評說更多,用力也更精深,代表了査氏詩歌評點的偉大成就。査評《瀛奎律髓》創穫頗多,具體說來,有以下四個方面:第一,注重詩歌的抒情言志功能,善於“知人論世”地解讀詩歌,並能“以意逆志”,發掘詩歌所蘊含的深層意涵;第二,以格論詩,提倡風骨錚錚、骨力勁健的詩歌氣格,偏好平淡自然、空靈雅緻的藝術風格,並重視與人品相關的詩歌品格;第三,重視詩法,在章法安排、字句錘鍊以及技巧掌握等方面都有精深的見解;第四,箋評結合、對比論析,在評點方法上進行了成功的嘗試。
查慎行的評點通常只有寥寥數語,但鞭辟入裡,簡單實用、切實可行是他評點最大的特點。這一點在對杜詩的評點中尤其突出。查慎行的杜詩評點從字句校勘、考辨音韻入手,涉及杜詩的鍊字、立意、風格、結構、技法等方面。他又善於將杜詩與其他詩人詩作加以比較,評價整體優劣,針對時人寫詩的弊端,查慎行以古喻今,加以總結,分析作詩經驗,其詩歌評點在當時被奉為學詩者之入門錦囊,晚清莫友芝《宋元舊本書經眼錄》中《初白庵詩評》條下寫道:“近日子弟為詩文,苦不得門徑者,或取老輩點堪過大家集子,及太史令其移鈔,每有悟入處。”就學詩者而言,相對於“目眩心迷”的《漁洋詩話》,查慎行的評點是切實可行的。
查評有意識地將杜甫、蘇軾這兩位大詩人聯繫起來,指出其藝術創作上的前後因承關係,他對於蘇軾學杜,可謂獨具慧眼。查慎行選評蘇詩之最可取者當是對蘇軾詩語言平淡與凝練所作的精闢分析,其次他對蘇詩章法與句法的剖析也時有令人會心解頤之處,再次是能精闢地指出蘇詩與莊子散文及杜詩的藝術淵源。查氏高度評價了蘇軾政治詩中所蘊含的政治內涵與現實精神,對其感懷詩也能設身處地,從精神上產生共鳴。將蘇詩作為一個整體,前後比較,縱橫聯繫,以蘇注蘇,以蘇解蘇,這是查評在寫作方法上的顯著特點。

藏書

查慎行好游山水,喜蓄典籍,七十三歲時退居里中,貯書萬卷,坐卧其中。查慎行家中“得樹樓”,藏書甚富。內有“敬業堂”為讀書之所。康熙年間的錢曾在《讀書敏求記》中曾將私人藏書分為“藏書者之藏書”、“讀書者之藏書”、“售書者之藏書”等三類。查慎行的藏書就是典型的“讀書者之藏書”,他的藏書多為實用,質量應是上乘。查慎行藏書中經部偏重於禮類,集部愛收隱逸忠節人士之書。多數書上有題識,考訂作者生平,校訂書中訛誤,增補闕漏。僅是批註隻言片語便可窺見查慎行的思想深邃,識大略叢勝,可見其讀書一絲不苟。

個人作品


查詩清特點和其所處時代密不可分。清朝至查慎行成年時代,江南一帶士人抗清鬥爭已先後被撲滅或壓制,政局已趨於平穩。查慎行等人的詩稿中,明末清初顧炎武式強烈的民族感情已逐漸少見。在政治上,查慎行之輩已不同於明末清初民族意識十分強烈的老一輩士人,大多已在政治上採取積極參與的態度,他們謀求仕途,欲以此實現人生追求。查慎行的詩,在思想內容和感情色彩方面,與清初詩人多有異處。
查慎行的詩“平生所作,不下萬首”(許汝霖《敬業堂詩集序》)。后經他刪定為4600餘篇,按時地編次為《敬業堂詩集》48卷,《續集》6卷,另有《詞集》2卷。文不多作,所存絕少,《敬業堂文集》3卷,《別集》1卷,共100餘篇,子孫搜訪彙編而成。金庸小說《鹿鼎記》的回目都是集查慎行詩中的對句。著有《他山詩鈔》《敬業堂集》五十卷,又《周易玩辭集解》十二卷,及《經史正偽》《江南通志》《補施注蘇詩》等。
【舟夜書所見】
月黑見漁燈,孤光一點螢。微微風簇浪,散作滿河星。
【青溪口號二首】
來船桅杆高,去船櫓聲好。上水厭灘多,下水惜灘少。
橋壞笮繫繩,水淺牛可跨。牛背度溪人,鬚眉綠如畫。
【渡百里湖】
湖面寬千頃,湖流淺半篙。遠帆如不動,原樹競相高。
歲已佔秋旱,民猶望雨膏。涸鱗如可活,吾敢畏波濤?
【初入小河】
魚米由來富楚鄉,入秋飽啖只尋常。如今米價偏騰貴,賤買河魚不忍嘗。
【秋花】
雨後秋花到眼明,閑中扶杖繞階行。畫工那識天然趣,傅粉調朱事寫生。
【曉過鴛湖】
曉風催我掛帆行,綠漲春蕪岸欲平。長水塘南三日雨,菜花香過秀州城。
【鄴下雜詠(四選一)】
一賦何當敵兩京,也知土木費經營。濁漳確是無情物,流盡繁華只此聲。
【大小米灘】
掀波成山石作底,風平石出波瀰瀰。秋天一碧雨新洗,大灘小灘如撒米。
【集杜集(選一)】
漂泊西南且未還,幾曾蒿目委時艱。三重茅底床床漏,突兀胸中屋萬間。
【初得家書】
九十日來鄉夢斷,三千裡外客愁疏。涼軒燈火清砧月,惱亂翻因一紙書。
【三閭祠】
平遠江山極目回,古祠漠漠背城開。莫嫌舉世無知己,唯有庸人不忌才。
放逐肯消亡國恨?歲時猶動楚人哀!湘蘭沅芷年年綠,想見吟魂自往來。
【雨過桐廬】
江勢西來彎復彎,乍驚風物異鄉關。百家小聚還成縣,三面無城卻倚山。
帆影依依楓葉外,灘聲汩汩碓床間。雨蓑煙笠嚴陵近,慚愧清流照客顏。
【汴梁雜詩】
梁宋遺墟指汴京,紛紛禪代事何輕!也知光義難為弟,不及朱三尚有兄。
將帥權傾皆易姓,英雄時至忽成名。千秋疑案陳橋驛,一著黃袍遂罷兵。
【寒夜次潘岷原韻】
一片西風作楚聲,卧聞落葉打窗鳴。不知十月江寒重,陡覺三更布被輕。
霜壓啼烏驚月上,夜驕飢鼠暮燈明。還家夢繞江湖闊,薄醉醒來句忽成。
【自湘東驛遵陸至蘆溪】
黃花古渡接蘆溪,行過萍鄉路漸低。吠犬鳴雞村遠近,乳鵝新鴨岸東西。
絲繅細雨沾衣潤,刀剪良苗出水齊。猶與湖南風土近,春深無處不耕犁。
【連日恩賜鮮魚恭紀】
銀鬛金鱗照坐隅,烹鮮連日賜行廚。感逾學士蓬池鱠,味壓詩人丙穴腴。
素食余慚留匕箸,加餐遠信慰江湖。笠檐蓑袂平生夢,臣本煙波一釣徒。
【度仙霞關題天雨庵壁】
虎嘯猿啼萬壑哀,北風吹雨過山來。人從井底盤旋上,天向關門豁達開。
地險昔曾當劇賊,時平誰敢說雄才?煎茶好領閑僧意,知是芒鞋到幾回!
【中秋夜洞庭湖對月歌】
長風霾雲莽千里,雲氣蓬蓬天冒水。風收雲散波乍平,倒轉青天作湖底。
初看落日沉波紅,素月欲升天斂容。舟人回首盡東望,吞吐故在馮夷宮。
須臾忽自波心上,鏡面橫開十餘丈。月光浸水水浸天,一派空明互回蕩。
此時驪龍潛最深,目炫不得銜珠吟。巨魚無知作騰踔,鱗甲一動千黃金。
人間此境知難必,快意翻從偶然得。遙聞漁父唱歌來,始覺中秋是今夕。

出版圖書

圖書作者簡介
敬業堂詩集 查慎行內容提要《敬業堂詩集》是查慎行詩集的總名,其下分為五十卷,又《續集》六卷,是“編裒其生平之詩,隨所遊歷,各為一集”者。其末卷《往...
蘇詩補註查慎行《蘇詩補註(套裝共3冊)》是清初學者査慎行窮畢生精力編撰而成,編次上首開蘇軾集50卷之規模,又開清人補註蘇詩之先河,廣徵博引,注...

家族成員


查慎行是金庸(查良鏞)大師的先祖。海寧袁花查氏以詩禮傳家,人才輩出,查慎行就是其中之一,他在康熙四十二年進士及第,四十三年特授翰林院編修。其長子克建、堂弟嗣珣都是進士,時稱“一門七進士、叔侄五翰林”。康熙皇帝為海寧查氏宗祠題詞“唐宋以來巨族,江南有數人家”。
輩分關係姓名
家世六世祖查秉彝嘉靖十七年(1538)進士,戶科給事中,刑部主事,歷順天府尹。有《覺庵稿》。
高祖查志文隆慶元年(1567)舉人。廬州府同知,無為州事,誥授奉政大夫。
曾祖查允揆明邑諸生。
祖父查大緯崇禎六年(1633)順天副榜貢生。官兵部武庫司主事,贈通譯大夫。
伯父查培繼順治九年(1652)進士,歷任東莞知縣、廣西道監察御史、饒九南通按察司副使。
查崧繼明邑諸生,贈通譯大夫、內閣學士兼禮部侍郎。
鍾韞仁和人,明河南巡撫鍾化民孫女。著《長綉樓集》百卷,査慎行輯錄為《梅花園存稿》。
岳父陸嘉淑明嘉興府學生,父歿后棄諸生,晚游京師,以鴻詞薦不就。
堂叔查繼佐明末清初史學家、文學家。曾編修明史,著有《罪惟錄》《帝紀》。
妻妾陸氏順治八年(1651)生,陸嘉淑第三女,封孺人。
同輩查嗣瑮康熙三十九年(1700)進士,選翰林院庶吉士,授編修,升至侍講。
查嗣庭康熙四十五年(1706)進士,散館授翰林院編修,官至內閣學士兼禮部侍郎。
親家朱儼九江太守,其女嫁查克建。
堂兄查嗣韓康熙二十七年(1688)榜眼,授翰林院編修。
子輩查克建康熙三十六年(1697)進士,官束鹿知縣,戶部主事,刑部郎中,鳳翔知府。
查克承不第,畫家。
查克念雍正二年(1724)舉人,工詩。
侄子查升康熙二十七年(1688)進士,授翰林院編修。書法家。
孫輩孫子査岐昌貢生,學者。
後人現代詩人穆旦(查良錚)和當代武俠小說作家金庸(查良鏞)均是海寧查氏後嗣。

軼事典故


煙波釣徒

海寧查慎行初名嗣璉,康熙癸未庶吉士。胞弟嗣瑮,官編修。族侄升,官諭德。時稱三查。上賜鮮魚,慎行《紀恩詩》云:“笠檐蓑袂平生夢,臣本煙波一釣徒。”頗稱旨。一日,忽奉內傳煙波釣徒查翰林,蓋以別二查也。慎行又有“煙蓑雨笠尋常事,慚愧猶蒙記憶中”之句,一時以為佳話。(出自《熙朝新語》)

儒臣之冠

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五月,查慎行隨駕至古北口。一日,秋至塞外,天寒雨雪,查慎行戴青氈大帽,跟隨諸臣侍奉康熙帝左右。康熙帝見到查慎行的打扮,便對左右的隨從大笑:“查某風度爾雅,洵堪為儒臣冠。”撤御饌以賜,恩賚有加。查慎行有《雪中戴青氈大帽上顧見大笑口占紀之》。

藏書之家

畫作
畫作
查慎行好游山水,喜蓄典籍,73歲時退居里中,貯書萬卷,坐卧其中。卒之日,惟手勘萬卷書。家有“得樹樓”,藏書甚富。管庭芬《拜經樓藏書題跋記·跋》稱其“國初吾邑東南藏書家,首推道古樓馬氏,得樹樓查氏,蓋兩家插架多宋刻元抄,而於甲乙兩部積有異本,其珍守已逾數世,不僅為充棟計也”。查氏兄弟均有藏書之好,查慎行家有“得樹樓”,藏書甚富;次查嗣僳,築“查浦書屋”藏書;季查嗣庭(1664~1727)字潤木,有“雙遂堂”藏書。后查嗣庭以文字獄戮屍,親族子弟,均受株連,慎行以年老放歸,三弟則遺留關西,藏書散失無存。所藏書鈐有“查氏初白”、“南書房史官”、“希古”、“得樹樓藏書”、“海寧查慎行字夏重又字悔余”、“初白庵主人”等印。至乾隆時,孫查岐昌仍以得樹樓命藏書之所。藏書散佚后,吳騫曾得其殘帙數種。著有《得樹樓雜抄》《經史正偽》《隨獵日記》《周易玩辭集解》《蘇詩補註》《黔中風土記》《人海記》《敬業堂詩集》等。

康熙賜葯

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五月,康熙帝要到避暑山莊,命查慎行扈駕隨行。出發前查慎行患腹疾,康熙皇帝賜他西洋葯,並派內侍傳示御札:"調飲食最為緊要。醫書有雲'非濕熱不作瀉,非停食不作痛',又雲'通則不痛,痛則不通',人皆知其調理,至飲食之時,則不能矣。"

堅守清貧

雍正五年(1727年),查慎行獲釋離京時,向同鄉親戚貸錢以供路費。等到回家后,他就立馬籌錢還清欠款。逝世前兩天,查慎行把自己的一些收藏古玩賣得數十金。力疾手緘致謝。當時參葯缺乏,查慎行的孫子査岐昌以後期為請。查慎行義正言辭地說道:"我自反生平無一事負人,脫有不幸,爾輩焉能如期踐約耶?"到了他死的那一天,架上沒有新衣,囊里也沒有多餘的儲蓄,只有他生前刊刻的萬卷書。

史籍記載


《清史稿·列傳二百七十一·文苑一》
《清史列傳·卷七一·文苑傳二》
《國朝先正事略·卷四十·查初白先生事略》

後世紀念


2018年6月9日,嘉興學院與嘉興市社科院文化研究所共同舉辦的“《查慎行全集》首發式暨嘉興歷史文化名人研討會”召開。嘉興市社科聯、中華書局、嘉興市社科院文化研究所及20餘位學者參加會議。嘉興學院黨委委員、人文社科處處長、嘉興市社科院文化研究所所長富華教授主持會議。研討會上,《查慎行全集》整理者范道濟回顧了全集的整理、點校過程。《查慎行全集》責任編輯劉明介紹了全書編輯出版的過程。 

人物評價


史書評價

《四庫全書總目》:明人喜稱唐詩,自國朝康熙初年窠臼漸深,往往厭而學宋,然粗直之病亦生焉。得宋人之長而不染其弊,數十年來,固當為慎行屈一指也。 
《杭州府志》:性穎異,五歲能詩,十歲作《武侯論》,同邑范驤稱為“曠世才”。 
歷代評價
范驤:援經證史,論斷精卓,曠世才也。 
黃宗羲:嗣璉、嗣瑮從余游,皆有俊才。逸遠不令為科舉干祿之學,而讀書為詩、古文,士林望風推服。 
黃宗炎:尋其佳處,真有步武分司,追蹤劍南之堂奧者。(註:分別指白居易和陸遊) 
趙翼:梅村后,欲舉一家列唐宋諸公之後者,實難其人。惟查初白才氣開展,工力純熟,要其功力之深,則香山、放翁后一人而已。 
王士禎:①夏重詩,黃晦木先生常比之劍南。余謂以近體論,劍南奇創之才,夏重或遜其雄,夏重綿至之思,劍南亦未之過,當與古人爭勝毫釐。若五七言古體,夏重麗藻絡繹,宮商抗墜,往往有陳後山、元遺山之風。②黃宗羲比其詩於陸游,士禎則謂:奇創之才,慎行遜游;帛至之思,游遜慎行……其五、七言古體,有陳師道、元好問之風;今觀慎行近體,實出劍南。但游善寫景,慎行善抒情;游善來事,慎行善運意。故長短互形。 
徐世昌:國初諸老漸厭明七子末流科目,至初白乃專取於香山、東坡、放翁,祧唐祖宋,大暢厥詞,為詩派一大轉關。 
袁枚:一味白描神活現,畫中誰似李龍眠。(註:李龍眠指李公麟) 
沈德潛:施注蘇詩,行世久矣,敬業補所未及,兼多駁正。所為詩,得力於蘇,意無勿申,辭無勿達。或以少蘊藉議之,然視外強中乾,襲面目而失神理者,固孰得而孰失耶?惟學之者勿更揚其波,斯為善學者爾。 
沈廷芳:更溯大江,造田間錢先生講論,以是詩日富而益奇。 
張維屏:查悔翁於人情物理閱歷甚深,發而為詩,多所警悟,余每有味乎其言。 
許昂霄:南北兩宗堪並峙,可憐無數野狐禪。(註:“兩宗”指查慎行與王士禎) 
錢鍾書:查初白出入蘇、陸,沿蹊折徑,已非南雷家法。 
嚴迪昌:《餘波詞》之作,疏俊清雋,頗有特色。其詞搖曳波宕處近浙西情韻,淡遠則有別於金風亭長一派。(《清詞史》)
袁行霈:查慎行受學於黃宗羲,詩歌學蘇、陸,尤致力蘇軾,得宋人之長,是浙派承前啟後的大家。詩歌擅長白描,氣求調暢,詞務清新,入深出淺,時見精妙。如《蕪湖關》等鋪寫時事,慷慨憤激;《閘口觀罾漁者》等,刻寫民瘼,情辭真切。旅途紀游和登臨懷古,佳什聯翩,短章如《舟夜書所見》。長篇古風如《五老峰觀海綿歌》《中秋夜洞庭對月歌》等意境壯闊,筆墨雄放。近體凝練有力,如《題杜集后》,頗有陸遊之風。在清初學宋詩人中他的成就最高。(《中國文學史》第一章清初詩文的繁榮與詞學的復興)

人物爭議


生年爭議
關於查慎行的生年,持順治八年(1651年)說的游國恩《中國文學史》的主要依據是《清史列傳·文苑傳》載查慎行“雍正六年卒,年七十八”。據此推生年恰為1651年。但遠在該書成之前,陳敬璋編《查他山先生年譜》(下文簡稱《年譜》) 即記載“世祖章皇帝順治七年(1650年)庚寅五月七日酉時,先生生於海寧瞞龍尾山故里”。 
事實上,查慎行在《敬業堂集》中對生年多有透露。該集下《杖家集》小注“歲己卯,婦病沉綿。入冬悼亡治喪。又逾月北上,時余年五十矣。”據《年譜》載,查慎行妻卒於己卯年(1699年)十月二十五日。此時查慎行已五十歲,則推生年為1650年。在《五言絕句四十首》詩后注中,查慎行也提到了“家長尤欣然,生機在生日。五月初七早,聞此案概從寬典,是日為余誕辰。”此注與《年譜》相符。順治七年五月初七日即1650年6月5日。 
另外《清代學者象傳》(下文簡稱《象傳》)記載查慎行“雍正五年卒於家,年七十有六。”據此推生卒年,應是1652年-1727年。然而《象傳》又有查慎行“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舉順天鄉試,年已四十四”等語。康熙三十二年時查慎行已四十四,據同樣此推生年應為1650年,而他在雍正五年(1727年)之時應是七十八歲,此說前後矛盾不一。 
卒年爭議
關於查慎行的卒年,持1728年說的,主要是《清史列傳》。以後各書沿用,如《清代七百名人傳》《中國文學家大辭典》《中國歷代著名文學家續編》等。但根據前文《清史列傳》的相關記載不可信。《中國歷代著名文學家評傳續編》篇末載“雍正四年(1726年)十一月,查慎行入獄,於雍正五年五月被釋放,出獄南歸二月之後,一代詩魂飛碧落銜黃土。”而據此說推算時間,查慎行無論如何也應卒於雍正五年。 
《中國大百科全書》則持1727年說,主要來源為《查他山先生年譜》、沈廷芳《翰林院編修查先生慎行行狀》、方苞《翰林院編修查君墓誌銘》記載的“查氏卒於雍正五年(1727年),年七十八”,與生年1650年剛好吻合。吳騫載《年譜》“考核詳審,而記載謹嚴”。《行狀》載沈廷芳與查師承關係緊密,而方苞與查交契甚深。這三樣史料權威性極高,查氏卒年在1727年當為確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