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力高·巧克力·菠蘿

2007年凱拉立諾·桑德洛維奇執導劇情類電影

《格力高·巧克力·菠蘿》是2007年凱拉立諾·桑德洛維奇執導的電影。石田卓也,大橋賢三主演。

該片講述了因為公司裁員,人到中年的大橋賢三丟了飯碗。他回到了久別的家鄉,在一束寄到老家的信件里,他發現了一封特別的信,寫信人是高中時代的暗戀對象——校花山口美甘子。大橋打開信,發現只有一行字:“是你的錯。”

劇集簡介


格力高·巧克力·菠蘿
格力高·巧克力·菠蘿
“周圍的所有東西和人都是愚蠢的,俺和他們在某些地方絕對是不同的!”1985年,在東京居住的高中二年生大橋賢三每天彷徨在沒有出口的煩惱中,自我意識逐漸增大。在那樣的日子中的某一天,在名作影片上映的劇場遇到同班同學美少女山口美甘子……“我啊,覺得人生就像軟糖、巧克力、菠蘿一樣。”

演員表


角色演員
大橋賢三石田卓也Takuya Ishida
山口美甘子黑川芽以 Mei Kurokawa
山之上和豐柄本佑Tasuku Emoto
小久保多久夫金井勇太Yuta Kanai
川本良也森岡龍Ryû Morioka
川本良也森岡龍Ryû Morioka
賢三的母親高橋瞳Hitomi Takahashi
賢三的父親山崎一Hajime Yamazaki
“自我盒”樂隊主音犬山犬子 Inuko Inuyama
“自我盒”樂隊吉他手山西惇Atsushi Yamanishi
多久夫的母親峰村理恵 Rie Minemura
多久夫的父親淺野和之Kazuyuki Asano
女教師中越典子Noriko Nakagoshi
樂器店店主竹中直人Naoto Takenaka
2007年的川本MAGY
2007年的多久夫甲本雅裕Masahiro Komoto
2007年的賢三大森南朋Nao Omori

職員表


總導演凱拉立諾·桑德洛維奇 Keralino Sandorovich
編劇凱拉立諾·桑德洛維奇 Keralino Sandorovich
原著大槻賢二 Kenji Ôtsuki

幕後製作


搖滾先驅的半自傳-年輕人們的聖經
“格力高·巧克力·菠蘿”是什麼?這是一種以猜拳為基礎的遊戲。石頭、剪子、布分別代表格力高、巧克力和菠蘿,兩人猜拳,勝方可以根據所出的拳向前走相應的步數,可愛的格力高小點心兩步、補充能量的巧克力六步,美味多汁的菠蘿三步,誰走得遠誰就獲得最終勝利。這個簡單的遊戲彷彿人生路上的競走,有人不得要領地走走停停,有人選對了方法疾步如飛,還有人不走運地留在原地。這個遊戲為大槻賢二提供了創作靈感。
《格力高·巧克力·菠蘿》是日本著名音樂人大槻賢二的半自傳小說。大槻賢二從小喜歡音樂,中學時代就和朋友組過樂隊。高中畢業后,他雖然進了高等學府,但最終還是輟學選擇了追尋音樂之夢。大槻活躍於九十年代樂隊熱潮的第一線,其所在樂隊“筋肉少女帶”被視為視覺系搖滾的元祖。許多著名作家、漫畫家聲稱受到過大槻的影響。除了玩音樂,大槻還喜歡寫隨筆、小說和詩歌。《格力高·巧克力·菠蘿》是他的代表作。這部出版於九十年代初的小說描繪了高中生想要有所作為卻又不知如何是好的酸澀青春,它很快就獲得了大批年輕讀者的共鳴,被青年人奉為聖經。有夢、有憧憬、有學校里的水就可以生活,不會樂器卻依然熱鬧地張羅著組樂隊,因為愛看電影就希望有朝一日自己也能拍電影,一旦有了空閑就騎著自行車到處亂跑……這樣的青春似乎有那麼點滑稽,似乎並不那麼美好,卻如此耐人尋味。
電影《格力高·巧克力·菠蘿》正是改編自同名小說的異色青春片。
找了解那個時代的人來當導演
說來有趣,執導本片的凱拉立諾·桑德洛維奇是大槻賢二的老朋友。這個頂著一個長長的洋名字、綽號“凱拉”的傢伙其實是地地道道的日本人。他本名小林一三,六十年代出生在東京。凱拉在八十年代初成立了“和唱片”,專門為地下樂隊灌錄唱片,大槻賢二的“筋肉少女帶”也受過他的提攜。幾年後,凱拉轉入舞台表演界,先後成立了“健康劇團”和“尼龍一百攝氏度”。無論喜劇、正劇、還是音樂劇,他都能排,1998年,他還捧得了岸田國士戲曲獎。2003年,凱拉推出了電影處女作《1980》,從此一發不可收拾,他編導的電視劇《時效警察》和電影《美味殘殺》都頗受好評。本片是凱拉的第三部長篇電影。
06年夏天,凱拉接到了《格力高·巧克力·菠蘿》的片約。一般來說,凱拉喜歡自己創作,他不太喜歡拍有原作基礎的電影。然而這次情況特殊,原作小說的作者大槻賢二是音樂界的名人,而且他指名要凱拉來當導演,這令凱拉十分高興,欣然擔起了導演之責。
同時,在大槻看來,二十多年前的舊相識、在音樂界有一番成就的凱拉是本片導演的最佳人選、因為他了解那個年代,也能充分領會原作小說的內涵。
不熱血也不浪漫-焦躁苦悶的現實青春
導演凱拉半開玩笑地說:“我們已經是大叔了,是憑著‘青春真好’的想法來拍這部電影的。”
不過,本片所勾畫的青春與日本電影界的典型青春電影大相徑庭。片中既沒有《熱血高校》、《無敵青春》那樣熱鬧的打架場面,也沒有《五個撲水的少年》、《搖擺少女》那樣努力就能獲得成功的振奮人心的情節。現實生活中的中學生們並不經常打架鬥毆,也不是想幹什麼就能如願獲得成功,然而佔大多數的平凡青春卻被日本的電影界忽視了。
本片填補了這份空白,著重刻畫了青春的焦躁,這是八十年代的少年人們普遍擁有過的情緒。在如今,人們在做某件事之前可以用各種手段做調查做預測,然而那時的人們只有做了才能知道結果。有些人鼓起勇氣排除顧慮去做了,而有些人雖然嚮往卻害怕失敗,最終還是沒能去做。
這是一部溫柔的電影。它認為無論是放手一搏的人還是畏縮駐足的人都是可愛的。因為,那些沒能去實現自己理想的人的內心也有過美好的構想,他們也曾經躊躇、苦悶。影片平等地關注成功者和未成功者,將那些無法入畫的平凡人納入鏡頭之中,書寫出最真實動人的青春故事。
凱拉導演冒險採用了倒序的手法,將主人公受挫的工作經歷作為影片的開頭。乍看起來,這讓人喪氣的情節似乎和充滿夢想的青春劇格格不入。但凱拉堅持認為,只有站在遠處看,才能讓往昔的光芒更為耀眼,同時,這也讓主人公們的故事和現代社會聯繫了起來。
出演本片男主角的是憑藉《蟬時雨》獲得電影旬報新人獎的石田卓也。凱拉導演起先並不看好他,認為這麼帥氣的男生無法演好一事無成的平凡少年,如果讓他來演,觀眾一定會覺得缺乏說服力。然而石田卓也並不想放棄這個角色,他為此增重八公斤,一下成了個圓臉肥仔。這份自毀形象的苦心打消了導演換人的念頭。
女主角的扮演者黑川芽以也是一位初露鋒芒的新人,她非常聰明伶俐,凱拉導演對她讚賞有加。黑川塑造的自信美少女形象正好和石田塑造的苦悶高中生形成了絕佳的平衡。
這是一部獻給想博得女孩青睞的男孩和曾經是那樣的男孩的男人的青春大河劇。
它有蓬勃的熱情,卻並不熱血;它有萌動的初戀,卻並不浪漫。它因別緻而與眾不同,因平凡而感人備至。

幕後花絮

·影片主要角色川本良也的扮演者森岡龍是原作小說的粉絲。他剛進大學后就讀了這部在同學們中間很走紅的小說,書中所刻畫的“想要做點什麼”的男孩的焦躁心理引起了他的共鳴。在接到片約之後,森岡興奮地把這個好消息首先告訴了同學們。
·森岡龍負責為本片拍攝花絮。原本在開拍當天並沒有他的戲,他無須到場。但開拍前一天導演突然打電話給他,希望他去現場擔任花絮攝影師。於是,森岡第二天一大早就趕到了攝製組。片中賢三拍小電影用的八毫米攝像機也是森岡龍的。當時,現場準備好的八毫米攝像機突然壞了,森岡因為負責拍花絮,隨身帶著自己的小攝像機,正好派上了用場。
·為了不讓自己瘦下來,在拍攝期間,石田卓也每頓都吃雙份,還盡量挑油水多的東西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