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聽教育

視聽教育

視聽教育(Audio-Visual Education)最早出現於美國。指的是依據教育理論,運用多種媒體,充分發揮視聽感官的功能,有目的地傳遞教育信息,以實現最優化的教育活動。具體而言,視聽教育是指運用照片、圖表、模型、標本、儀器、錄音唱片、廣播、電視、電影等視聽手段進行教學、教育活動,以及直接由視聽覺獲得知識的教學活動。如參觀、旅行、表演、展覽、實驗、實習等都屬於視聽教育範圍。

視聽教育


視聽教育是一種新型的教育方式,它的目的就是為了改進教育信息傳遞的過程,藉助視聽輔助媒體,使學生迅速獲得信息。
視聽教育的淵源:在教育領域中長期以來存在著對形式主義和教學中的“言語主義”(Verbalism)的反感情緒。克服學校教學中“言語主義”的弊病是幾個世紀以來許多教育家希望改革的一個方面。誇美紐斯裴斯泰洛奇、福祿貝爾和杜威等人的著作中都反映出要求這種改革的思想。他們的思想可以看做是視聽教育運動產生的淵源。
視聽教育產生的背景:19世紀末20世紀初第二次產業革命時期,由於工業技術現代化對高技能人才的需求急劇增加,人們越來越重視實用課程和更新、更有效的教學方法;社會著名思想家對於各種思想的傳播和推動也是重要的因素之一;也同時因為產業革命推動了科學技術發展形成新的媒體技術手段。
綜合來說,因素共為以下三點:
1、工業現代化發展而引起的教育需要。
2、教育家教育思想的影響和推動。
3、新的技術手段的發明和應用。

初級階段


視覺教學

由新科學技術的發展產生的各種新的教育媒體在教學中的應用,才形成“視覺教育”的思想。而當時,主要的形式卻是學校博物館通過銷售的形式來進行的。
此後電影的發明對視覺教學運動的發展起了很大的促進作用。1918~1928年十年間,這場視覺教學運動標誌著教育技術的發端。

視聽教學

在之前純視覺的教育媒體逐漸出現了有聲的電影或廣播錄音技術,是原來的視覺教學概念逐漸擴展為視聽教學階段。而其起先於英國(見書本P8詳細內容)。
1918~1942年之間為教育技術發展的初期階段。
“二戰”期間及戰後十年的視聽教學
促進此時視聽教學發展的原因有以下四點:
1、工業和軍隊的訓練部門制定了大規模的人才培訓計劃(新方法)。
2、工業和軍事訓練中強調績效能力的培養,目的明確、操作性強;也強調訓練者的工作職責(目標性、操作性強)。
3、美國聯邦政府為實施教學技術制定了一些列政策,鼓勵製作各類教材、廣泛實用媒體(政策支持)。
4、美國聯邦政府為實施教學技術而巨額撥款(財政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