鼢鼠亞科

鼢鼠亞科

嚙齒目倉鼠科的1亞科。通稱鼢鼠。體型粗壯,體長15~27厘米;吻鈍,門齒粗大;四肢短粗有力,前足爪特別發達,大於相應的指長,尤以第3趾最長,是挖掘洞道的有力工具;眼小,幾乎隱於毛內,視覺差,故有瞎老鼠之稱;耳殼僅是圍繞耳孔的很小皮褶;尾短,略長於後足,被稀疏毛或裸露;毛色因地區而異,從灰色、灰褐色到紅色。共1屬6種,分佈於中國中部和北部,以及西伯利亞和蒙古人民共和國。

鼢鼠亞科


正文


嚙齒目倉鼠科的1亞科。通稱鼢鼠。體型粗壯,體長15~27厘米;吻鈍,門齒粗大;四肢短粗有力,前足爪特別發達,大於相應的指長,尤以第3趾最長,是挖掘洞道的有力工具;眼小,幾乎隱於毛內,視覺差,故有瞎老鼠之稱;耳殼僅是圍繞耳孔的很小皮褶;尾短,略長於後足,被稀疏毛或裸露;毛色因地區而異,從灰色、灰褐色到紅色。共1屬6種,分佈於中國中部和北部,以及西伯利亞和蒙古人民共和國。
鼢鼠為地下生活的鼠類。棲息於森林邊緣、草原和農田,在中國青海地區還可棲於海拔3900米的高山草甸。晝夜均活動,但白天只限於地下,夜間偶爾到地面尋食。吃植物的根、莖和種子。有貯存食物的習性。不冬眠。挖掘洞道速度驚人,洞穴構造複雜,長而多分支,總長度可達 100餘米。洞系內有“倉庫”、“廁所”、窩之分。洞口外有許多排列不規則的土堆,是由洞道內挖出的鬆土,土堆直徑50~70厘米,間距約1~3米。平時地面無明顯的洞口,如洞道遭到破壞,立即用土堵塞,這是它們防禦敵害的一種本能。鼢鼠挖洞活動受氣候影響顯著。3~9月繁殖,年產2胎,每胎產仔1~8個。中國北部常見的為中華鼢鼠
鼢鼠因貯食和挖掘複雜的洞系,是農牧業害獸之一。在農田中,常使農作物缺苗斷壠;在2公頃面積的鼢鼠洞中,曾挖出馬鈴薯300千克。在牧區,除了貯存大量牧草外,由於從地下推出大量鬆土,還掩埋大片草場,使產草量減少。

配圖


相關連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