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少年
美國少年
高中生活對每個孩子來說都是豐富多彩的,但對許多父母而言,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又最讓人操心。那麼父母應該如何與孩子們進行溝通呢?剛剛在北美地區公映的紀錄片《美國少年》,也許會幫助您找到答案。
語 言 英語
字 幕 中文
片 長 01:41:45
導 演 Nanette Burstein
主 演 Hannah Bailey ... Herself
Colin Clemens ... Himself
Geoff Haase ... Himself
Megan Krizmanich ... Herself
Mitch Reinholt ... Himself
Jake Tusing ... Himself
Ali Wikalinska ... Herself

美國少年
鏡頭下的人生當然不是百分之百的真實,但觀眾卻能從影片中增加對自己孩子的了解,同時重溫自己的青春記憶。
雖然據說本片在拍攝過程中沒有產生過一頁劇本,但這並不能說明本片的拍攝工作非常輕鬆。相反,本片是在非常多的人——這其中包括了相當數量的非職業演員和叛逆的青少年——共同的努力下歷時10個月之久拍攝完工的。光是調教一幫非職業就耗費了劇組大量的精力。尤其是在教那些半大不小的男孩子們時更是頭疼。其中有個男生因為要在劇中扮演同性戀而動搖,劇組在全方位的思想工作和50美金的利誘下才留住演員。還有個男生為了劇情需要而不得不去發揮自己的魅力臨時找個女朋友。總之,拍戲的過程中這樣讓人津津樂道的事情不一而足。而拍戲過程本身也可以被視為一次對青年人的解剖和透視了。
對於參與演出這部電影的幾個小夥子來說,雖然自己的名字被列在了好萊塢銀幕的卡司中。但出演這樣一部紀錄片對於他們來說報酬卻十分有限,也基本沒什麼可能通過這部片子來鋪就自己的星光大道,同時,由於片中許多內容取材真實生活,他們的演出可算得上是一個自我隱私的完全公開。不過,幾個小夥子倒是樂在其中。儘管拍攝的工作耗時又沒有報酬,但是比起他們枯燥無味的生活來說,這樣的樂子可不是天天都有的。何況最後他們完成黨的是可以被許多人共同分享的工作成功。從道德的層面來說,這是近乎奧運志願者一般奉獻的快樂;從遺傳的層面來說,最後的DVD至少可以成為他們幾十年後向小孫子顯擺的紀念;從實用層面來說,這樣的曝光至少可以讓他們以後的愛情生活多點滋潤了。當然,能和好萊塢的電影人一起拍電影對於所有人來說總是一個擋不住的誘惑,要不然《半路兄弟》中一個據說是廁所中小男孩的群眾角色都可以在網上拍賣到四萬美元的高價。
對於女導演納內特·布爾斯泰恩來說,這十個月與年輕人朝夕相處的拍攝過程也讓她對年輕人有了更多的了解,對這部電影有了更深的挖掘。所以,我們將要看到的並不是複製以往電影中典型的那些刻板的高中生形象,而是更加生動和真實的青年人的群生眾像。
當然,對於納內特·布爾斯泰恩,紀錄片是她拿手的影片類型,而年輕人的題材則更是她得心應手的討好領域。在9年前,她的處女導演作品《危在旦夕》(on the ropes)就是講述了一個年輕的拳擊手的故事,而該片一舉拿到了當年的奧斯卡最佳紀錄片提名。雖然最後花落他家,不過僅提名已經是對新人最好的證明了。其後,她除了拍過一個電視短劇外,就只導演郭一部銀幕作品了——當然,那也同樣是紀錄片。
有意思的是,她的上一部紀錄片《電影中的小孩》(The Kid Stays in the Picture)紀錄了派拉蒙的傳奇製片人羅伯特·易萬斯(Robert Evans)頗具戲劇色彩的好萊塢奮鬥史。而本片又是由派拉蒙代為發行,這就不能不讓人對其中的幕後關聯臆想紛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