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色

話劇劇目

徠2018年邁克爾·格蘭達吉執導的一出舞台劇,講述了關於美國抽象派畫家馬克·羅斯科(Mark Rothko)的故事。

劇情簡介


抽象派繪畫大師馬克。羅斯科,受邀為“四季大飯店”的餐廳畫畫,商家開出的報酬是所有畫家都望塵莫及的天價!一個想成為畫家的“小工”——坎,走進了他的畫室,於是,大師與“小工”在色彩的恣意鋪陳和創作的冥思苦想里,真誠對話,直言不諱,彼此碰撞……逐漸,他們情深如父子,相交是忘年。在這個充滿了濃烈油彩味,響著古典樂曲的“空間”,究竟發生了什麼?結果是羅斯科毅然退還了商家給出的天價報酬,沒讓自己的藝術“淪為豪門飯店的室內裝飾”。同時,他“解僱”了坎並給他這樣的告誡:走向外面的世界,走入生活的深處,建立自己的世界、自己的生活……

背景介紹


2010年6月,第六十四屆托尼獎在紐約百老匯揭曉。曾獲托尼獎七項提名的的話劇《紅色》(RED,2009)最終贏得了最佳戲劇、最佳導演、最佳男配角、最佳舞美、最佳燈光和最佳音響六項大獎。約翰•洛根這部以色彩大師羅斯柯及其西格拉姆壁畫為主題的美國話劇於2009年12月首演於倫敦唐瑪倉庫劇院;該劇在倫敦首輪熱演兩月後來到紐約,於2010年4月1日首演於百老匯戈爾登劇院。

作品評價


劇作家洛根筆下的羅斯柯形象栩栩如生,他語言的哲智甚至超過他的畫筆,一個執著的大師,一個雄辯的奇才,一個武斷的權威,一個顯赫的名士……當他在劇終勉勵坎‘走出新路來’的一刻,人們體驗到一種人格的升華。(英國《每日郵報》 劇評家萊茨 評)
在羅斯柯的畫室中,一切得以展示:羅斯柯的美學哲理、坎的反擊,潔白的畫布前兩人揮灑著血紅的油彩。劇作家洛根這部才華橫溢之作充滿了藝術的風雅與情致;劇中對立的藝術思想使觀眾因分歧而爭議不止。(倫敦《標準晚報》 劇評家希欽斯 評)
徠關於畫家的劇作大都牽強,或劇中人毫無實踐地空談藝術,或只見其生活的放蕩不羈。但洛根的關於羅斯柯的《紅色》是一次成功的超越:羅斯柯與他的繪畫實踐融為一體,羅斯柯與他的作品融為一體……羅斯柯自殺的悲劇命運交織著全劇的氛圍。(倫敦《衛報》 劇評家比林頓 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