暹羅鱷

爬行綱鱷目鱷科動物

暹羅鱷(學名:Crocodylus siamensis):為一種中型鱷魚,成年鱷魚最長可達到4米,常見的也有3米長,幼鱷孵出時則約25厘米長。暹羅鱷的吻長度中等,稍凹,長度約為吻基寬度的1.5至1.6倍。兩眼眶前邊有一對短的尖銳棱嵴,額上介乎於兩眼眶之間有一個明顯的眶,鱗骨突出成一高嵴。上體呈暗橄欖綠色或淺棕綠色,帶有黑色斑點,尾和背上有暗橫帶斑,腹部呈白色或淡黃白色。

暹羅鱷魚皮革在國際上有很高的聲譽,皮張越大價值越高。有養殖。野生種群主要分佈於東南亞的婆羅洲、印尼、馬來西亞、泰國以及越南等地。

物種簡介


暹羅鱷也叫暹羅淡水鱷、新加坡小型鱷。暹羅是泰國的舊稱,因此它也叫泰國鱷。這些鱷魚就是從泰國引進的。暹羅鱷魚皮革在國際上有很高的聲譽,皮張越大價值越高。
其壽命一般可長達70歲~80歲,多的可達100多歲。
2012年8月21日,北京市水生野生動物救治中心工作人員接到北京市朝陽區藍色港灣物業管理人員電話,稱其在小區公共水池發現鱷魚,救治中心工作人員很快趕到,經確認,物業管理人員發現的動物竟然是國際公約附錄Ⅱ中的保護動物—
—暹羅鱷。這隻暹羅鱷體長0.4米,體重2.4公斤,已經具備相當強的攻擊能力,如因為飢餓攻擊附近玩耍的兒童將造成極其嚴重後果。救治中心工作人員提醒廣大水生動物愛好者,發現飼養的動物出現問題或不適合繼續養殖,不要將其遺棄,請及時與動物保護單位聯繫,避免其發生不必要的死亡或給市民造成危害。
2016年8月29日,廣西防城港邊防支隊披露,該支隊官兵在邊境一線進行例行巡邏中,在中越邊境一處碼頭查獲940條暹羅鱷魚苗。據當地森林公安相關負責人介紹,暹羅鱷棲息於熱帶及亞熱帶地區的沼澤地、湖泊等淡水水域以及鹹淡水水域。中國允許暹羅鱷養殖,但是合法買賣暹羅鱷魚,必須辦理養殖手續和運輸手續需要通過相關部門進行嚴格的審批,否則都是屬於非法養殖和販賣。
鱷魚被發現的地點位於藍色港灣國際商區與二十一世紀大廈之間的亮馬河畔,屬朝陽公園轄區。一名保安介紹,7月下旬的一天上午,他的同事在巡邏時,發現草叢中有動靜,後來發現是一條小鱷魚。同伴們用網兜將鱷魚捉住,並打電話給北京市水生野生動物救治中心。救護人員趕到后確認,小鱷魚是瀕危保護動物暹羅鱷。

形態特徵


暹羅鱷屬中型鱷,成體最長可達400厘米,常見成體長250-300厘米,孵出雛鱷長越25厘米。體長3-4米。成體吻部寬,喉部鱗甲橫排。前頜齒4,上頜齒13-14,頜齒15,齒總數64-66。幼體金褐色,尾部有黑色條紋。
吻中等長,稍凹,長度約為吻基寬度的1.5-1.6倍。兩眼眶前端有一對短的尖銳的棱嵴,額上介於兩眼眶之間有一明顯的眶間縱骨嵴,鱗骨突出成一高嵴。口閉合時第四下頜齒嵌入上頜的一個外刻痕內,該齒外露。下頜骨聯合延伸到第四或第五齒水平面。所有齒均植入牙床上分離的窩內。齒式:5+13-14/15。
前肢指基部有微蹼。后枕鱗由4塊稍大的鱗片組成,排成一橫排,左右對稱,鱗片彼此分開。項鱗6塊排列成群,中間4塊排成一正方形,正方形外側各附1鱗,項鱗與后枕鱗及背鱗彼此分開,距離較大。背鱗16-18橫排,每排6鱗,背鱗被限制在背中部,不伸向體側。體側每邊有2縱列稍大且略突起的鱗片。腹領由稍擴大的鱗排成一橫排。腹鱗有皮膚感官,30-34橫排。尾背有雙列鬣鱗19-20對,單列鬣鱗17-19個。尾下鱗環列,泄殖腔孔周圍為許多小鱗所環繞,后緣與小磷插入較大的環狀尾下鱗之間,向後延伸5-7圈,因此,看上去泄殖腔孔后緣有一條細線向尾后延伸,這一特徵是暹羅鱷的鑒別特徵。
上體呈暗橄欖綠色或淺棕綠色,帶有黑色斑點,尾和背上有暗橫帶斑,腹部呈白色或淡黃白色。

幼體時期

幼體時期
幼體時期
暹羅鱷體長3~4米。成體吻部寬,喉部鱗甲橫排。前頜齒4,上
頜齒13~14,頜齒15,齒總數64~66。幼體金褐色,尾部有黑色條紋。

成熟時期

暹羅鱷
暹羅鱷
中型鱷,成體最長可達400cm,常見成體長250~300cm,孵出雛鱷長越25cm。吻中等長,稍凹,長度約為吻基寬度的1.5~1.6倍。兩眼眶前端有一對短的尖銳的棱嵴,額上介於兩眼眶之間有一明顯的眶間縱骨嵴,鱗骨突出成一高嵴。口閉合時第四下頜齒嵌入上頜的一個外刻痕內,該齒外露。下頜骨聯合延伸到第四或第五齒水平面。所有齒均植入牙床上分離的窩內。齒式:5+13~14/15。前肢指基部有微蹼。后枕鱗由4塊稍大的鱗片組成,排成一橫排,左右對稱,鱗片彼此分開。項鱗6塊排列成群,中間4塊排成一正方形,正方形外側各附1
鱗,項鱗與后枕鱗及背鱗彼此分開,距離較大。背鱗16~18橫排,每排6鱗,背鱗被限制在背中部,不伸向體側。體側每邊有2縱列稍大且略突起的鱗片。尾背有雙列鬣鱗19~20對,單列鬣鱗17~19個。腹領由稍擴大的鱗排成一橫排。腹鱗有皮膚感官,30~34橫排。尾下鱗環列,泄殖腔孔周圍為許多小鱗所環繞,后緣與小磷插入較大的環狀尾下鱗之間,向後延伸5~7圈,因此,看上去泄殖腔孔后緣有一條細線向尾后延伸,這一特徵是泰國鱷的鑒別特徵。上體呈暗橄欖綠色或淺棕綠色,帶有黑色斑點,尾和背上有暗橫帶斑,腹部呈白色或淡黃白色。

棲息環境


棲息於熱帶及亞熱帶地區的沼澤地、河流保護地段中水流緩慢的區域、湖泊等淡水水域,以及鹹淡水水域等。

生活習性


泰國鱷 寶寶
泰國鱷 寶寶
在現存的二十一種鱷魚中,只有兩種是“吃人不吐骨頭”的著名的
食人鱷,一種是灣鱷,一種是尼羅鱷。暹羅鱷一般不會對人類構成危害,但當它們認為自己受到襲擊時,也會攻擊人類,泰國甚至有人被咬掉了腳。主要以魚類為食,也吃兩棲動物、爬行動物和小型哺乳動物。
具地盤意識。擁有適應高鹽度水質的生理結構。位於濕地食物鏈的最高層次。幼體以捕食昆蟲、兩棲類、甲殼類、幼小的爬行類及魚類為主,成體會捕食體形更大的動物,但主要以魚類為食,也吃兩棲動物、爬行動物和小型哺乳動物。
捕食
暹羅鱷喜棲息於海潮波及不到的溪水沼澤地、溪流和河流流水緩慢的地段,也可生活於湖泊等水體中。主要以魚、龜、蛇和小型哺乳動物為食,幼體以水生無脊椎動物、昆蟲等為食。

分佈範圍


原產地:柬埔寨、印度尼西亞(爪哇 - 可能絕滅、加里曼丹島)、寮國人民民主共和國和泰國。
再引進:越南。
暹羅鱷野外分佈於越南、寮國、緬甸、泰國、柬埔寨、
汶萊、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等地。棲息於熱帶及亞熱帶地區的沼澤地、河流保護地段中水流緩慢的區域、湖泊等淡水水域,以及鹹淡水水域等。以魚類為食,也吃兩棲動物、爬行動物和小型哺乳動物。每年4~5月繁殖,雌性在一個堆築的巢中產卵20~50枚,孵化期約80天。10歲左右達到性成熟。

生長繁殖


每年4-5月繁殖,雄性以身軀壓在雌性背上,前肢抓緊雌鱷不放,用尾繞著雌性後段,進行交配,持續數小時之久。
雌鱷在交配后兩個月開始尋找產卵的地方。它們產卵每年都回到同一個巢穴,這種產卵的“家”是它們最初就看好的,有時,它難免受到破壞,因此,要麼另覓新“家”,要麼得多花精力修補一下。雌鱷必須動用口中的腮腺發出的氣味來標明所選擇的這個地點,一般說來,鱷的氣味也即是它們的身份證明。
雌性利用堆築腐草作為巢穴,在巢中產卵20-50枚,孵化期約80天。有著一身粗糙厚皮的鱷其實也很精細,在小鱷出殼很費勁時,雌鱷便把蛋拾起來,放在牙齒間輕輕滾動,而且用的力要恰到好處,既要使蛋殼破裂開來,又不能傷害到小鱷。10歲左右達到性成熟。
暹羅鱷
暹羅鱷
我國鱷類養殖同西方發達國家比起
來相對較晚,大量商業性進口養殖外來鱷種始於1993年。廣東、海南、廣西、湖北等地已先後從國外引進,進行飼養,取得了顯著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國對鱷類產品的需求量不斷增大,發展暹羅鱷養殖業及加工業和旅遊業也會被人們越來越重視。
暹羅鱷下蛋
暹羅鱷下蛋
暹羅鱷具有的飼養成本低,繁殖能力強,飼養見效快,經濟效益顯著
的優點。因此充分利用我國優越的自然環境條件,特別是南方省、自治區積極發展暹羅鱷養殖業,對於滿足旅遊觀光、飲食服務以及製革、製藥等行業的需求和出口創匯都有著積極的意義。
飼養場最好選擇在自然條件與其原產地相當的環境,環境應安靜無噪音,淡水資源豐富,水質沒有受到任何工業或生活污染。飼養場應由幼體養殖池、半成體養殖池和成體養殖池組成。也可以以觀賞籠舍形式進行飼養,籠舍面積為5平方米左右,其中水池佔1~2平方米,水池結構為1.5米×1.2米,水深為0.7米;陸地面積4平方米左右,並設1.3平方米左右的砂池,主要為雌性產卵使用。
暹羅鱷
暹羅鱷
幼體的飼養密度要低,這樣清潔工作比較好做。飼養池內的用水要經過過濾
和消毒,這樣保證了用水的清潔衛生,每天要衝洗1次飼養池,並對沉積於池內的代謝產物及食物殘渣都及時進行清理,使有害的病菌不能在池內滋生,從而保證幼體的正常發育。餌料搭配要得當,餵食量合理。飼料除了魚、蝦外,還要混有維生素等促進幼體迅速生長的物質。幼體貪吃,餵給的飼料量不宜過多,每條每次只喂2條小魚,隔日喂1次即可。要減少人為干擾,避免幼體受驚。
種鱷的飼料為雞、魚或混合飼料,每周供應飼料3—5次。每天換水1次,要確保水質良好。長勢相近的種鱷要分別飼養,並調整飼養密度。種鱷長到13—36月齡之後,可提供給30%的雞,10%鹹水魚,60%除去內臟和脂肪的豬、牛肉,及適量添加劑及維生素,不宜過多供給脂肪類食物,防止過肥。一般飼養3—4年,體長達1.7—1.8米,如有不適合種用的,即可淘汰屠宰上市。
鱷魚是卵生動物,其雌鱷長到12歲時性成熟,開始生兒育女,至40歲左右,停止生育。雄鱷的成熟期同雌鱷差不多。
雌鱷全長為平均232cm時達性成熟。每年12月至羿年3月是暹羅鱷的交配活動期,雄鱷間有時會發生爭偶現象,雙雄都將身體前半部露出水面與水面略呈垂直狀,然後用頭側面彼此相擊,併發出巨大的碰擊聲,水面也因此泛起較大的波浪。相擊一次彼此都跌入水中,經過一短時間又露出水面再次相擊,一般相擊2~3次就停止了,間或還會引起死亡。
4月是造巢期,雌鱷是用口和後肢在地面上挖掘一洞穴,產卵於洞穴中。
人工飼養條件下,可於4月中旬將大量草料放入產房。雌鱷在產卵前一個星期選擇產房,確定后即主動保護產房,不讓其他鱷進去;入夜,雌鱷用嘴將草磨碎,同時用後肢將砂和草混合,壓成一個高約20cm,寬約25cm的巢,巢建成3~5天後產卵;一般產卵時間在早上5時到9時,產完卵后雌鱷把大量草堆在卵上,此時巢高40~70cm。每窩卵有20~40枚,孵化期約80天。在野外雛鱷孵出時,雌鱷會幫助雛鱷挖開巢穴,並和雛鱷共同生活一段時間。

成長速度

人工飼養暹羅鱷成長速度為:1齡鱷體全長0.6~0.8m,體重1~2kg;2齡鱷長1~1.2m,重10~18kg;3齡鱷長1.5~1.7m,重10~18kg;4齡鱷長1.9~2m,重20~30kg;6齡鱷長2.2~2.4m,重35~50kg;8齡鱷長2.6~2.8m,重80~90kg;10齡鱷長3m以上,重100~150kg。人工飼養的泰國鱷和灣鱷雜交獲得的後代不僅體較強壯,成長較快,其皮張質量也較雙親好,背面的皮像灣鱷,腹面則似泰國鱷。

亞種分化


單一物種,無亞種。

保護現狀


種群動態

小暹羅鱷
小暹羅鱷
泰國鱷在1992年被國際上認定野外種群已滅絕,但此後專家又進行了一些調查,發現在泰國的Pang Sida國家公園和Ang Lue Nai野生動物保護區內還殘存少數個體,生活在勉強可供棲息的小範圍內。柬埔寨在遠離城鎮、人跡罕至的沼澤地,尚有14個地點有泰國鱷分佈,而在有人群活動的原分佈區內都已滅絕。在湄公河上游的洞里薩湖(Tonle Sap)周圍的洪泛森林地帶和Sen河上游的Preach Vicinity沼澤地,有較集中的種群。野生泰國鱷估計的數量差異頗大,從30~300條到1000~4000條。1994年專家在寮國調查了20個點,其中5個點有較大種群,7個點可能已完全滅絕,其他點上的種群數量則很少,寮國的泰國鱷主要棲息地在沿湄公河的一些沼澤地。在越南南方,泰國鱷曾廣泛分佈於許多河、湖和沼澤地,但由於大量開墾農業用地、爆炸坑道、發掘礦山及過分獵取,越南的泰國鱷種群已大為縮減,馬來西亞的沙撈越和沙巴的泰國鱷也極其罕見或已滅絕。原分佈於印度尼西亞婆羅洲、爪哇的泰國鱷,現也都已滅絕。整體上看,泰國鱷在大部分地區的野生種已滅絕。其自然種群成隔離狀態批,主要殘存於柬埔寨和寮國境內的湄公河盆地和地。
由於未能很好執行CITES的規定,泰國於1991年受到國際制裁,之後泰國致力於野生鱷種群的恢復工作,成立了鱷管理協會和兩棲爬行貿易商協會,泰國政府和兩個協會現正大力發展鱷類的飼養和野生鱷的保護工作,其他東南亞國家也有類似行動。

種群保護

由於未能很好執行CITES的規定,泰國於1991年受到國際制裁,之後泰國致力於野生鱷種群的恢復工作,成立了鱷管理協會和兩棲爬行貿易商協會,泰國政府和兩個協會現正大力發展鱷類的飼養和野生鱷的保護工作,其他東南亞國家也有類似行動。

保護級別

IUCN Red List瀕危物種紅皮書:嚴重瀕危
野外估計數量為低於5,000
概要:除了柬埔寨在大多數國家滅絕或幾近滅絕,雖然危險程度很高。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2012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ver3.1——極危(CR)。

主要價值


研究價值

大約1.4億年以前鱷魚就在地球上生存,由於自然環境的變遷,使原來的23個品種中的15個絕跡,只有少數幾個品種包括暹羅鱷倖存下來。所以,科學家就將倖存下來的品種稱它為活化石。

營養價值

暹羅鱷渾身是寶,肉、骨、甲及內臟含有豐富的優質蛋白質和人體所必需的氨基酸、不飽和脂肪酸、維生素及多種微量元素。其肉能滋心潤肺,補腎固精,驅濕邪,止血化淤,提高血液攝氧量。它還含有一種強有力的抗癌物質,抑制腫瘤新生細胞生長因子。這種因子的抑癌效果是其他爬行動物的數萬倍。加工后的暹羅鱷皮革,在國際市場的價格非常昂貴,其他部位如頭、腳、牙、爪、脊骨等還可以加工成紀念品出售;腺體、皮囊、膽和脂肪可製成抗癌新葯或加工成產品。
暹羅鱷多肽粉的成分分析結果顯示,其蛋白質質量分數達74.3%,總糖和脂肪質量分數分別僅為1.24%和1.89%,氨基酸種類齊全,其人體需要量最大的賴氨酸和亮氨酸含量較多。同時其對人體有益元素含量從高到低依次為K、Na、Ca、Mg、Fe、Zn、Cu。應用基質輔助激光解吸附飛行時間質譜法(MALDI-TOF-MS)分析了暹羅鱷多肽粉分子質量的分佈範圍,結果顯示,暹羅鱷多肽粉分子質量主要集中在1000~1300u。這些結果顯示暹羅鱷多肽粉是一種高蛋白、低糖、低脂的功能性保健食品,具有很高的開發潛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