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4條詞條名為巴德的結果 展開

巴德

德國天文學家

徠沃爾特·巴德(1893―1960),德國天文學家,在美國度過了大部分科研生涯。巴德提出了兩類星族的概念,正確區分了兩類造父變星,並對宇宙距離的尺度做出了重要的修正。巴德1893年3月24日出生於德國的施勒廷豪森,青年時期曾在蒙斯特和哥廷根大學求學。1919年獲得博士學位。隨後在漢堡大學的貝格多夫天文台工作。1931年巴德移民美國,在威爾遜山天文台工作。1948年又進入帕洛瑪天文台工作,1958年退休。退休后巴德回到哥廷根,1960年6月25日逝世。

人物生平


超新星和星徠系
巴德[德國天文學家]
巴德[德國天文學家]
巴德在威爾遜山天文台工作期間,與美國天文學家弗里茨·茲威基和埃德溫·哈勃一道合作研究超新星和星系。威爾遜山天文台擁有當時世界上口徑最大的100英寸(2.5米)望遠鏡。巴德利用2.5米望遠鏡首次在仙女座星系的內部分解出單個恆星。他還提出了星族的概念:一類是年輕的恆星,主要分佈在星系的旋臂中,稱為星族Ⅰ。另一類是年老的恆星,分佈在星系的中央區和暈的球狀星團中,稱為星族Ⅱ。
新的周光曲線
二戰結束后,巴德進入帕洛瑪天文台,使用帕洛瑪天文台新的200英寸(5米)望遠鏡繼續進行研究。他發現兩個星族各自有其獨特的造父變星族,星族Ⅰ造父變星和星族Ⅱ造父變星不同的周光關係。
宇宙年齡
哈勃第一次試圖測定仙女座星系的距離,將星族Ⅱ造父變星的周光關係錯誤地應用到了仙女座星系星族Ⅰ造父變星身上,得到的結果是80萬光年。巴德利用正確的周光關係重新計算了仙女座星系的距離,得到了200萬光年的結果。這意味著幾乎所有利用紅移測量距離的星系都比先前的估算遠了一倍多,這也令當時人們對宇宙年齡的估計值由20億年增加到50億年,解決了地球年齡比宇宙年齡還要老的疑難。
“天空的害蟲”
1948年巴德發現了小行星伊卡魯斯;它的軌道伸到離太陽大約三千萬公里以內,比水星還近,因而是已知最靠近太陽的小行星。顯然,如同柯伊伯和尼科爾森也曾指出的那樣,在太陽系內,新的發現還有待於人們去作,縱然巴德以一種溫厚的輕蔑口吻把小行星稱作“天空的害蟲”。此外,巴德還發現了10顆小行星。為紀念這位天文學家,第1501號小行星、月球上的一座環形山、一條月谷、以及麥哲倫望遠鏡其中之一都以他的名字“巴德”命名。

主要貢獻


——1920年巴德對小行星爾谷作出了有趣的發現。它的軌道一直伸到土星軌道以外,它是當時以及現在已知最遠(1977年發現的在土星與天王星之間的一顆小行星大概是最遠的)的小行星。
巴德[德國天文學家]
巴德[德國天文學家]
——1942年用巴德100英寸望遠鏡對仙女座星系詳細進行研究,他注意到,這個星系內區最亮的恆星不是藍白色,而是微紅色。巴德覺得有兩組恆星,它們有不同的結構和歷史。他把星系外圍的星 叫做第一星族,內區微紅色的星叫做第二星族。第一星族的恆星比較年青,是從旋臂充滿塵埃的環境中產生出來的。第二星族的恆星是年老的,是在星系核沒有塵埃的區域產生的。
——巴德1952年得出了新的周光曲線;在這條曲線上,證明了一定周期的恆星會更加明亮。這意味著,如果仙女座星系旋臂中的藍白造父變星真是看起來那樣暗,這星系的距離就一定比哈勃以為的遠得多。仙女座星系不是800,000光年遠,而是超過2,000,000光年以外。我們自己的星系決不是一個比所有其它星系大得多的特大號,而是普通尺碼。比如說,它就比仙女座星系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