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紹燮
許紹燮
許紹燮,男,漢族,中共黨員。地震學專家。1932年1月1日出生於浙江省紹興市。1951—1956年在南京大學、北京大學物理系聽課學習。中國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員;曾任研究所學術委員會主任、副所長,中國地震學會副理事長,國際地震災害與預報委員會副主席,國際地震與地球內部物理協會執行局委員等職。從事核爆地震與天然地震監測工程技術研究。研究地震事件的監測、判別;創建標準鍾用鐵木銅補償擺,機械地震儀彈性鉸鏈連接器,581型電子微震儀;組建微震台網,與他人合作創建北京電訊傳輸台網,首次實現了地震准實時速報;提出地震相關、缺震、等間距性、地震發震時刻與日月星辰宇宙環境有關等震兆,創導地層屈曲變形模式以解釋地震的分布圖像;提出地震預報能力評分方法;主持編寫地震活動性地震預報方法程式,中國地震震級標準化;首先用非幾何相似定震相定測點測定中國(首次)核爆當量;成功組建偵察國外核試驗速報體系;創建多種測定核爆地震方法;代表中國參加禁核試地震核查的國際談判;提出的識別核爆篩選方案,被接受納入國際禁核試條約。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級3項,三等級1項。部委級與科技大會獎多項。1964年榮立中國人民解放軍(科技)二等功。1990年獲人事部“中青年有突出貢獻專家”證書; 1994年國家地震局授其《有貢獻的地震預報專家》稱號。2002年當選為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1999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1951年至1956年曾在南京大學、北京大學物理系學習。
許紹燮
1978 年加入中國共產黨。
1983年被選為國際地震學與地球內部物理學聯合會執行局委員與國際地震預報委員會秘書長。五十年代與張亦麟一起研製成功地震觀測用標準授時鐘。試製成功581式微震儀。
1958年被評為全國青年社會主義建設積極分。在完成國防任務中,曾立二等功。1966年後設計了震兆綜 合集成預報方案。1977 年赴羅馬尼亞進行大震考察,與馬宗晉一起提出了主震后不再有大震的地震趨勢意見,並得到證實。
撰有《機械地震儀彈性鉸鏈連接器》、《北京周圍地區地震的分佈特點與地殼屈曲》等論文。
1999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2003年當選為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
1951年到現在,先後擔任中國科學院(國家地震局、中國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技術員、工程師、研究員。
許紹燮
許紹燮(XU Shaoxie),etc.(1989).地震預報方法實用化研究文集,地震學專輯,
許紹燮(XU Shaoxie)etc.(1990).地震學分析預報方法程式指南,地震出版社,87P.
許紹燮(XU Shaoxie)C000).中國核爆炸試驗的地震特徵。學術出版社.
許紹燮(XU Shaoxie)(1958).彈性鉸鏈連接器,科學記錄,新輯第2卷,第1期,pp.31-35.
許紹燮(XU Shaoxie)(1959).581型微震儀設計和試驗結果,地球物理學報,8,2,pp.109~122.
許紹燮(XU Shaoxie)(1964).核試驗的地震測定.
許紹燮(XU Shaoxie),沈佩文(1980).北京周圍地區地震的分佈特點與地殼屈曲,
地震學報,V.2.2,pp.153
許紹燮(XU Shaoxie),陸遠忠,etc.(1998).地震震級M的規定,地震標準化,168.
XU Shaoxie(1976).The Feature of Seismicity of Haicheng Earthquake,Space Publ.pp.43-32pp.20~29 Jet,Propul Lal.Calf.Inst of Technol.
XU Shaoxie,SHEN Peiwen(1981)Seismicity Patterns in China,Maurice Ewing Series 4:Earthquake of Predi-etion,pp.117~125.
XU Shaoxie,Wan Biquan,Lucille M.Jones(1982).The Foreshock Sequence of Haicheng Foreshock Sequences in Earthquake Prediction,Tectonophysics,85,pp.91-105.
Earthquake and Earthquake Swarm--The Use of Foreshock Sequences in Earthquake Prediction,Tectonophysics,85,pp.91-105
XU Shaoxie(1984).A Review of the Seismicity Patterns,A collection of Papers of ISCSEP(1982.9.8~14),pp.1l~42.
XU Shaoxie,LIU Yutfen(1984).Similarity of Two LIYANG Earthquakes,PAGEOPH
(1984/85),V01.222,pp.894-900.
S.Xu(XUShaoxie)Y.Liu(LIU Yufen(l986).Seismotectonic
Implication of Seismicity Pattern,J Phys,Earth.,34,Suppl.pp.s13~24.
XU Shaoxie,S.J,Duda,WU Huanying(1989).A Catalog of Chinese Earthquakes Compiled According to the Seismogram Records at GOETTINGEN,Acta Seismologica Sinica,Vol.2,No.3,pp.365~378.
XU-Shaoxie(1993).MethodofpredictionofearthquakebyusingSeismisity,
Acta SeismologicaSinica,V01.6,NO:2,pp.517~533.
XU Shaoxie(1999). The Possible Way to Select Calibration events in China,A collection of Papers of CTBTO Workshop On Location Calibration in OSLO,1999.
XU Shaoxie(2000).A Review on Information of Location in CHINA,A collection of Papers of CTBTO Workshop on Location Calibration in OSLO,2000.
XU S(xuShaoxieX)2000.Seismic Monitoring in China and its Prospect on
Possibility of SEAPFE Cooperation,CTBT/WS/LEGREL/IC-3/CRP.14.
XU Shaoxie(2001).The Study of XIUYAN Earthquake on Nov.29,1999 as an Example of Event on Location Calibration,A collection of Papers of CTBTO
Workshop on Location Calibration in OSLO,2001.
XU Shoaxie(2002).The Discussion on Location Accuracy of Earthquake with Ms8.1 and of lt's After Shocks in QingHai,China on 14 Nov.2001 Located by REB/IDC. A collection of Papers of CTBTO Workshop on Location Calibration in OSLO,2002.
XU Shaoxie(2002):The Possible Prediction on After Shocks by REB/CTBT,A collection of Papers of CTBTO Workshop on IMS Technique for Peaceful use in LONDON,2002.
XU Shaoxie(1996).Suggested Option for IDC Screening of Seismic Data, distributed this paper and made a lecture in the Expert Meeting of CD/GSE(Conference of Disarmament/Group of Scientific Experts)on l4 February l996 in GENEVA.The main point of this paper had been accepted in the CTBT(Comprehensive Nuclear-Test-Ban Treaty).
從事地震事件監測分析。創製機械地震儀彈性鉸鏈連接器,581型電子微震儀;實現了地震准實時速報。提出缺震、等間距性,地震與日月星辰宇宙環境有關等震兆信息,創議用地層屈曲變形模式解釋。首先用非幾何相似定震相測定中國(首次)核爆當量。提出核爆篩選方案,被接受納入國際條約。
1964年榮立二等(科技)軍功。1994年國家地震局授其《有貢獻的地震預報專家》稱號。1999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2002年當選為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
談智利地震
智利地震能量超過海地地震千倍
據法新社2010年2月28日報道,智利27日發生8.8級地震。中國地震專家、中國工程院許紹燮院士在接受騰訊科技連線時表示,智利地震所產生的能量總和至少是海地地震的1000倍。
許紹燮院士介紹說,一般來說,地震每增加一級,所產生的能量就就大30倍,即30乘30,而2010年1月12日海地地震為7.3級,此次智利震級比海地地震高出1.5倍,因此說這次智利地震所釋放出來的能量至少是海地地震的1000倍。
當地震震級達到一定程度后,對於震中心來說,危害是一樣的,因為地震在強,震中心所遭受的災害都是毀滅性的,而地震所釋放出來的能量將決定地震影響的範圍。
地震如果發生在海邊,還容易引發海嘯,一般最快幾個小時,最多24個小時海嘯就會出現。
談到地震是否能預測,許紹燮院士說,目前仍是個難題,因為我們信息掌握不夠,地震前面徵兆很複雜,不容易覺察。
不希望出現通過高職務而當選院士的現象
要想從“候選人”躋身“院士”,只有獲得不少於三分之二的支持票才行。
兩年一次的兩院院士評選已經展開,9月2日,中國科學院公示了145名初選候選人。中國工程院院士的評選已進入第二輪,有163位候選人在列。這是第二次採用“三分之二票數”通過的程序,“半數通過”從1980年首次通過民主選舉的方式產生院士,一直沿用到2005年。
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已有10年的許紹燮認為,這個變化給候選人成為院士增加了難度。規定增選名額不超過60名,平均到每個學科能有7~8個名額。以前執行半數,這個人數還比較容易選出來,但要達到三分之二的票數難度很大,每個學科能選出4~5位院士都很難了。
“原來的半數投票,可能使一些資格不足的人也能通過評選。‘三分之二’的票數有助於提高院士的整體質量。”許紹燮說。“院士”的英文“Academician”源於希臘辭彙“Academy”。
Academy是古希臘傳說中一位拯救雅典免遭劫難而犧牲的英雄。為了紀念這位智慧勇敢的英雄,希臘建立了一個以Academy命名的幽靜園林。在建園后的916年裡,受Academy感動的學者紛紛在園內講學,進行自發的學術活動。1666年,法國成立了皇家科學院,到科學院工作的著名科學家首次被稱為“Academy”。
此後,英國皇家學會、普魯士皇家科學院、彼得堡皇家科學院紛紛使用“Academy”這一稱謂來命名該國最傑出的科學家。“院士”成為學術界給予科學家的最高榮譽稱號,也是終身榮譽。
在中國,某一領域內的資深專家起初被稱為“學部委員”,也就是院士的前身。
“當選的院士經過層層選拔,都很優秀。”許紹燮說,院士一定是一個學科中成績最突出的科研人員,而且具有獨創性。現在,很多當選的院士已經超過了退休年齡,有60多歲了。雖然他們都還在科學一線奮鬥,但畢竟精力有限,有的人每天也不能工作太長的時間。
許紹燮介紹說,對於理論研究來說,30~50歲是比較好的年齡,而對於工程院的研究者,由於完成一些大的工程項目需要經驗的積累,同時項目受到認可也需要一段時間,因此在選舉院士的條件方面,中科院推舉院士年齡上限為65歲,而工程院推舉院士的年齡上限是70歲。
今年,中科院院士的初選名單中出現了年齡最小的候選人——39歲的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潘建偉。在所有的候選人中,60歲以下的佔73.1%。但將最高終身榮譽授予中青年,一些人也提出了疑問,認為院士“童子軍化”並非中國科技界之福。許紹燮肯定了院士選舉需要年輕化。因為當選了院士后,需要他們發揮作用的,關鍵不在於年齡,而是總體的學風。在美國,院士的平均年齡低於中國,一些年輕的科學家很快顯示出了他們的能力。今年2月和4月,美國工程院和科學院也完成了院士選舉工作,65名科學家新當選了工程院院士,科學院院士也新增72名。至此,兩院院士達到4396名,外籍院士也有600多位了。
“比較國內外的院士評選,應符合的條件、選舉程序都差不多;但他們的高水平人數比較多,因此候選範圍比較大,選舉出院士也比較容易。”許紹燮說,“在中國,科學家的創新能力不夠強,跟隨、模仿的比較多。一般情況,如果一個科學家在某一領域的一個項目取得了成功,而且得到了長期的公認,就容易當選。但現實是,這樣的人可能已經位列院士了,而新增又比較困難,這也是文化大革命造成的一個斷層。”
根據中國工程院進行的對比分析,目前中國的院士數量比較合適,但與國外相比仍然偏少。“我們希望,有高水平的年輕院士湧現。”許紹燮同時指出,“不希望出現通過高職務而當選的現象。一些人因為是某個項目的負責人或位居官職而被提名,這樣的年輕化不受歡迎。”
目前,兩院院士的選舉正在如火如荼地進行著。院士隊伍里的“老人”也期待著新人的加盟。“現在還不知道,今年是否會取消棄權票。”許紹燮說,在往年的選舉中,由於選舉人和候選人都來自各個不同的領域,對其他學科不夠了解,這讓很多選舉人選擇了棄權票,這使得有效票數達不到要求,新院士的產生也因此出現困難。取消棄權票可以督促投票人認真研究候選人的材料和學科背景。
地震預報工作終究要推進
許紹燮向記者打了個比方:如果一個人把手伸進裝滿圍棋子的口袋裡,告訴你他的手有能力摸得出圍棋子的黑白。由於黑白棋子數量相同,其自然概率原本都是50%,從理論上講,“瞎碰”也是一半對一半的概率。只有當他和最初承諾的那樣,摸出的一種顏色的棋子超出一半很多時,這才說明他有真正的本領。所以,在判定一種能力的時候,一定要扣除其自然概率,剩下的凈概率才是真本領。
1972年,為解決當時天天頻繁預報地震的極端做法,許紹燮提出一種具有計算預測能力的方法——地震預測能力評分R值。“簡單地說,就是扣除隨機概率的預報成功的凈概率。”許紹燮解釋,必須把“瞎碰”也能碰對的那50%的概率扣除,才能真正算預報成功的概率。
“當時,我一提出R值評分辦法就有人反對,怎麼地震預報還要評分?打個招呼還不行嗎?”許紹燮說,“因為一評分,那自稱90%的預報準確率就站不住腳了。”
那麼,時至今日,我們地震預報能力的凈概率究竟達到多少呢?“也就在20%到30%左右。”許紹燮表示。
據許紹燮介紹,華北地區8級地震差不多300年重複一次,365天×300年,就是十萬多天。按(正負一天)三天保准來計算,就是十萬分之三的概率。“就像足金純度要達到99.99%,也就是只能允許有萬分之一的雜質存在。我們的地震預報能力的精度就要像純金那麼純,信息中一點雜質都沒有。”許紹燮提醒。如今,大量的專家學者每天都在努力提高預測水平,“如果我們要達到99.99%的準確預測,可能真需要一代人甚至兩代人來實現。”許紹燮說。
不過,許紹燮堅信,80%的準確預測率是可以達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