顳下頜關節脫位

顳下頜關節脫位

顳下頜關節脫位是一種骨科/口腔外科疾病。顳下頜關節脫位包括三種類型,其中急性前脫位好發於女性,複發性脫位好發於中老年人、重病患者,陳舊性脫位好發於老年無牙頜患者、嬰幼兒、重病患者。顳下頜關節脫位是由於大張口時,髁突與關節窩、關節結節或關節盤之間完全分離,不能自行回復到正常的位置所致。顳下頜關節脫位的主要臨床表現為閉口困難/語言不清、唾液外流、疼痛和不敢張大口。顳下頜關節脫位主要通過手法(術)複位。病情一般較急,長期脫位或治療不當可出現反覆性或習慣性脫位。預后一般較好,早期、規範治療,可以取得滿意的治療效果。

就診科室


● 骨科、口腔外科、口腔關節病科。

病因


● 顳下頜關節脫位的病因與臨床分型相關。

急性前脫位

● 內源性因素
● ● 打哈欠
● ● 唱歌
● ● 大笑
● ● 大張口進食
● ● 長時間大張口進行牙科治療
● ● 用力不當使下頜開口過大,髁突越過關節結節不能自行回位,
● ● 關節囊和關節韌帶鬆弛
● ● 習慣性下頜運動過度,
● ● 下頜快速運動可增加前脫位的危險。
● 外源性因素
● ● 經口腔氣管插管
● ● 進行喉鏡和食管內鏡檢查
● ● 使用開口器
● ● 新生兒使用產鉗

複發性脫位

● 急性前脫位若治療不當,可出現反覆性或習慣性脫位。
● 關節囊、關節韌帶以及關節盤附著明顯鬆弛,因髁突反覆撞擊關節結節,使髁突與關節結節變平,關節窩變淺,咀嚼肌功能失調。
● 張大口的動作,如大哭、打哈欠、張嘴進食,可引起脫位。

陳舊性脫位

● 急性前脫位未及時治療,長期處於顳下頜關節脫位狀態可導致陳舊性脫位。
● 由於脫位的髁突及關節盤周圍纖維結締組織增生,關節窩內也可出現纖維結締組織增生,使關節複位更加困難。

癥狀


● 顳下頜關節脫位多急性發病,臨床表現因臨床分型不同各有不同。

急性前脫位

● 好發於女性。
● 患者表現為不能閉口,下頜中線偏向健側,后牙早接觸。
● 雙側脫位患者語言不清,唾液外流,面下1/3變長。
● 檢查可見雙側髁突突出於關節結節前下方,喙突突出於顴骨之下。
● 關節區與咀嚼肌疼痛,特別在複位時明顯。

複發性脫位

● 反覆出現急性前脫位的癥狀。
● 患者不敢張大口。
● 複位較容易,患者可自行手法複位。

陳舊性脫位

● 臨床表現與急性前脫位相似。
● 顳下頜關節和咀嚼肌無明顯疼痛。
● 下頜有一定的活動度,可進行開閉口運動。

檢查


● 確診顳下頜關節脫位主要需要做體格檢查。

視診

● 是醫生首選的常規檢查,方便且準確。
● 可見下頜運動異常
● 呈開口狀態而不能閉合
● 下頜前伸
● 額部下移
● 面形相應變長

觸診

● 操作簡單,無創傷,幫助醫生了解患者病情。
● 耳屏前可捫到凹陷區。
● 單側前脫位時,下頜微向前伸,頦部中線偏向健側。

X線檢查

● 必要時可以做X線檢查,可提高確診率。

診斷


● 醫生診斷顳下頜關節脫位,主要依據典型癥狀及體格檢查。

急性前脫位

● 多出現在大張口運動或下頜在張口時受到外傷時。
● 關節囊明顯鬆弛以及肌肉運動不協調也可出現。
● X線片顯示髁突位於關節結節前上方。

複發性脫位

● 有反覆發作的病史。
● 老年人、重病患者更易發生。
● 關節造影可見關節囊鬆弛,關節盤附著撕脫。
● 關節X線片除表現為關節前脫位外,髁突、關節結節變平。

陳舊性脫位

● 病程長。
● 無牙頜患者、嬰幼兒、重病患者易發生。
● 關節X線片可見髁突位於關節結節前上方。

鑒別診斷


● 一些其他疾病也可能會出現不能閉口、咀嚼肌疼痛等癥狀,容易與顳下頜關節脫位混淆。這些疾病有下頜骨髁頸部骨折、精神病服藥反應性表情痴獃、腦血管疾病患者等。
● 如果出現上述類似的癥狀,需要及時去醫院就診,請醫生進行檢查和診斷。醫生主要通過腹部超聲等影像學檢查排除其他疾病,做出診斷。

治療


● 對於治療顳下頜關節脫位,主要依靠手法複位,手法複位無效時手術治療。
● 手法複位不用麻醉時,應向醫生了解手法複位的過程,以消除緊張情緒,配合治療。
● 複位后立即用頭頜繃帶固定,限制張口活動兩周左右。
● 有時可按摩顳肌及咬肌,或用1%~2%普魯卡因作顳下三叉神經或關節周圍封閉,以助複位。
● 複發性脫位手法複位效果不好者,可進行關節囊內硬化劑治療,或在關節內鏡下行關節囊壁以及關節盤后組織的硬化劑注射治療。
● 以上效果不好可行手術治療,如關節囊及韌帶加固術、關節結節切除術以及關節結節增高術等。
● 陳舊性脫位手法複位效果不佳者,可在關節內鏡下行關節複位,或手術複位。
● 同時可行髁突高位切除術、關節結節切除術以及關節結節增高術等。

危害


● 影響患者飲食,導致生活質量下降。
● 長期顳下頜關節脫位可使臉部變形,影響外貌。
● 顳下頜關節脫位會可繼發下頜骨骨折等,會造成相關器官嚴重損害。

預后


● 本病一般採取手法複位治療,患者應了解手法複位的過程,配合治療。必要時可採用手術切開複位,治癒率高。總體來說,早期、規範治療,可以取得滿意的治療效果。

預防


內源性因素

● 平時盡量避免大張口。
● 有咬合關係異常儘早治療或預防。
● 注意咬一些硬的東西不要用力過猛。
● 控制下頜骨運動,適當休息。

外源性因素

● 做相關醫學檢查時向醫生說明情況。
● 注意觀察患者情況,如有相關癥狀及時就醫。
● 定期體檢,以便於及早發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