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安陵為蕭賾的陵墓,位於前艾鎮。
農田中遠遠的有兩件石刻,近的一處,雕刻清晰,保存完好;遠的一處,似經歷了大磨難,幾成荒石一般。后從書中讀到,毀壞嚴重的這石獸,是因為不幸倒伏在水塘中,這水塘似還不是死水,於是歷經沖刷,成為現在這種模樣了。齊陵石獸風貌,果與梁陵有異,為更舒展、更飄逸、更輕快、更靈動風格。
前艾鎮是丹陽市東郊一個較大的集鎮,服裝廠林立,交通便捷。前艾一帶有兩處南朝石刻,一處是梁代帝陵區,一處是
南齊景安陵。
景安陵石刻
位於前艾鎮以東的景安陵,由於位置孤立,考察結果與史載較為相符等原因,一般也沒有太大爭議。
景安陵為南齊武帝蕭賾之墓,現存一座保存較完整的天祿和一座麒麟的殘軀。
蕭賾為高帝
蕭道成之子,在位12年。蕭賾臨終時有言:“陵墓萬世所宅,意嘗恨休安陵未稱,今可用東三處地最東邊以葬我,名為景安陵。”景安陵石刻在已發現的南朝帝陵石刻中,居於最東邊的。
景安陵
蕭賾遺言中提到的“休安陵”是其皇后之墓,卻讓人想起修安陵,修安陵所在的方位對於蕭賾來說正是合理的安葬之地。不知此休安陵與彼修安陵是否存在某種聯繫?
齊武帝景安陵,位於今江蘇省丹陽市建山鄉前艾廟。
蕭賾,建元元年(公元479年)立為太子,建元四年即帝位,
永明十一年(公元493)卒。享年54歲。
石像
齊立國之前,蕭賾隨其父蕭道成東征西討,頗立戰功。最值得一提的是升明元年(公元447年),宋朝大將
沈攸之據荊楚發動叛亂,朝廷尚未作出決策,蕭賾就率兵佔了湓口城(今江西九江),認為這樣可以有效地阻止叛軍一下流進發。蕭道成得知此事後,喜形於色地說:“蕭賾真是我的好兒子啊!”即位之後,蕭賾還數次在建康城的玄武湖中為禁軍講武。在位期間,繼續推行蕭道成的治國之策,恢復祿田俸佚,勸課農商,減免賦役,賑濟窮困。從寬執法。注重學校教育,修建孔廟,使社會出現了相對安定的局面。景安陵始建於永明十一年。《南齊書·武帝紀》載:“永明十一年七月,上不豫,戊寅大漸,詔日:陵墓萬世所宅,意嘗恨休安陵(武帝后陵)未稱,今可用東三處地最東邊以葬我,名為景安陵。《
南史》卷四又載,武帝臨終詔日:“我識滅后,身上著夏農畫天衣,純烏犀子,經諸器服,悉不得用寶物及織成等,唯裝稼袂衣各一通,常所服刀長短二口,鐵環者,隨入梓宮。祭敬之典,本在因心,靈上慎勿以牲為祭。祭唯設餅、茶飲、乾飯、酒脯而已。”景安陵雖未經發掘,隨葬之物看來也比較簡易。今景安陵已平,陵前僅存石獸一對,東為天祿,西為麒麟。天祿身長3.15米,高2.l米,頸高l.55米,體圍3米。麒麟身長2.7米,殘高2.2米,頸高1.4米,體圍2.51米。它們形體高大,獸身窈窕修長,長頸細腰,胸部突出,全身略作S形,給人以苗條清秀之感。整體誇張與局部刻劃相得益彰,如頭部作朵頤隆起,口部略作圓形,額上及四角突出如小翅狀的茸毛。此外,頭部、頸部、背部、翼部的裝飾繁富,又增添了華貴之氣。雕刻技法方面,多用圓刀法,並注意到圓雕、浮雕和線雕的綜合運用,確為南朝陵墓石刻的代表作。